古代珍貴的「補丁」:清朝武官官服的補子為何「豹」高於「虎」?

2020-12-19 騰訊網

「人靠衣裝,馬靠鞍。」服飾對於我們人來說是一個必不可少的東西,現代人上學要穿校服,工作常身著工作服,在等級制度劃分明確的古代更是如此。特別是古時候的官員的衣著就極為講究。我們中華有著幾千年的封建制度的歷史進程。

在這浩瀚無垠的歷史長河中,禮儀制度始終貫穿其中,其中在禮儀制度中服飾是非常典型且為極為重要的一環,所以,官員身穿的官服又著嚴格的等級劃分不僅僅是他們的工作服,還象徵著他們看重的身份地位。古代官員的官服還被區分為朝服,公服和常服。

就說我們的熟知的唐朝,官服便是以顏色來區分等級,也是從那時候開始黃色成為了皇帝的專屬顏色。宋朝的官服也是沿用了和唐朝一樣的用官服顏色來區分官員等級高低的。

接下來要介紹的則是一個從明朝開始的官服上的新設計—補子,也是從這時候開始官員等級高低的判斷不再是依靠官服的顏色而是要依靠這補子上的圖案,清朝官服等級的判斷也是和明朝如出一轍。

一、補子——一個珍貴的「補丁」的出現

1、明清時期補子圖案意味著官員等級的高低

到了明朝,官服就出現了一個新穎的設計,在官員的官服上繡上兩塊正方形的類似補丁一樣的錦綢,這樣子的官服就是補服。在這兩塊正方形的錦緞之上,會被繡上帶有特殊意義的動物圖案,這象徵著官員的等級高低。

在《明會典》中有明確的文字記錄:文官的一品官員補子上的圖案是仙鶴,二品官員的則是錦雞,三品官員的是孔雀,四品官員的則是雲雁,五品的是白鷳,六品是鷺鷥,七品是鸂鶒,八品是黃鸝,九品是鵪鶉。

而武官的一品、二品官員則是獅子,三品官員是老虎,四品是豹子,五品是熊,六品七品的是彪,八品為犀牛,九品為海馬。到了清朝之後,明代的補子還是繼續被沿用,只不過是個品級所代表的動物有被稍作改變,比如文官只中的八品官員的補子改為鵪鶉,九品改為練雀。

五官之中的三品改為豹,四品改為虎。這是身份地位的象徵,做工極為精緻講究,對官員來說具有極高的意義價值。

2、「衣冠禽獸」的由來

我們現代人一說到「衣冠禽獸」,便會不由自主想起那些徒有其表但是做事如圖禽獸一般道德品行卻極為敗壞的人,是一個不折不扣的貶義詞。但是誰想到,讓時光倒退回到幾百年前的古代,要是有人被稱衣冠禽獸,那便是讓人尊敬和羨慕的,是一個實打實的褒義詞。

原因是這樣子的,都說皇帝為真龍天子,他的黃袍上都繡著龍的圖案,稱為龍袍,而官員們的官服也必須和皇帝的相呼應,文官的官服上是飛禽的圖案,武官的則是走獸,那麼漸漸的衣冠禽獸就用來形容這些文武官員了。在那時誰能穿上這衣冠禽獸,誰就有了不同於百姓的高貴身份,是地位的象徵。

二、在清朝為何武官官服上的「豹」一躍於「虎」之上了呢

我們都知道最初設計補子,並用補子上的圖案來區分官員等級高低的是朱元璋,清朝則是順延了明朝補子的制度,但是到了康熙三年的時候,發生了一些小變動,康熙下令將原本四品的豹子更替成了虎,原本三品的虎則是變成了四品。

很多人都好奇其中的原因,一般人普遍認為虎強於豹,於是有人猜想是不是只是單純地因為康熙喜歡豹子勝過老虎,才有了這一後來者居上的改變。雖然這一變動的原因並沒有明確的文字記載,但是我們還是可以從一些其他方面的記載中得到一些蛛絲馬跡來推斷其中的因由。

1、古時對豹子的相關記載

豹子在古代的解釋是一種像虎卻是比虎小的野獸。東漢作家許慎所寫著作《說文解字》中是這樣解釋的「豹,似虎圓文。」《山海經》中也有記載谷山有玄豹,豹子在古時的作用與我們現在的獵狗有相似之處,在古時候古人也常常用豹來打獵守門。

據知,在現在武漢的黃鶴樓之中有一幅壁畫上面描繪著的就是一個古代的將領牽著一隻豹子十分威風。豹自古就和武將兵官脫不了干係,《新唐書·朱滔傳》中有「左右將軍曰虎牙、豹,軍使曰鷹揚,龍驤。」

古書中還有記著有「豹略」一詞,這個詞的意思是指用兵的戰略和統領士兵的名號。我們了解到豹的體形雖然不如老虎一般高大威武,但是行動敏捷,也是一個兇猛的動物,這作為武官官服補子上的圖案豹也是再合適不過了。

2、「君子豹變」暗藏玄機

其實在古代神獸的排名之中,豹的排名雖在獅子之下,卻在老虎之上,它象徵著勇猛敏捷。

在《易經》裡有言「大人虎變,小人革面,君子豹變。」君子豹變的意思是豹與虎不同,不像虎一般天生就威風凜凜,有著王者的氣場,而豹的成長則是經歷一場在時光力量下的破繭成蝶。

所以古人常用「君子豹變」來形容君子的成長,通過長時間的各種歷練和艱苦的學習最終變成一個有著高貴品質的正人君子。豹的精神是堅韌的,是不屈的。與其他的動物不同,豹有著十分長遠的眼光,隨著歲月的變遷,豹不再如幼時醜陋,而慢慢變矯健富有王者的氣息。

其實在明朝時期,豹和虎的地位已經逐漸平等,地位是一樣的,直到清朝以後,豹在官服上的等級反而比虎高了一級。

這應該是因為隨著時間的推移,古人對於豹這個動物的理解不斷地加深,知道了豹子雖然體型不如老虎,但是能力確實很強大,既能下水又會爬樹,獵豹奔跑的速度可達一百一十三公裡每小時可以說是天下第一,至今沒有其他動物可以企及。豹子的許多技能也是兇猛無比的老虎比不上的。

三、官服和官員之間的「小秘密」

1、昂貴官服竟是官員「買」來的

官員們的官服在古時都是皇家專門的機構縫製的,特別是補服有著嚴格的制度,特別是補服上的補子做工精緻。

在清朝,官員的官服都是需要自己購買的,也是因為製作官服的工序複雜材料珍貴,所以官服的價格也特別的昂貴,對很多剛剛當上官員的人們來說也還是一個不小的負擔,甚至還有的官員沒有辦法支付起購買官服的費用,而選擇借用官服來穿。

2、武官官服上的補子上的動物圖案又什麼特殊寓意呢

五官之中最大的就是一品的麒麟,麒麟是傳說中的一種上古神獸,是一種祥瑞的象徵,它的地位除了代表著「龍」的皇上,最大最高貴的就是麒麟了。二品的狻猊傳說中是龍生九子之中的一位,長得像獅,卻可以吃虎豹的雄武神獸。

三品的豹,居於前面兩位神獸之下,卻在老虎之上,可見到後來古人已經充分了解了豹的敏捷勇猛。居於四品的虎,虎為素來都有百獸之王的稱譽,有王者的氣度,也被古人視作吉祥。

五品的熊羆,理應是代表著武將的陽剛正氣,六品,七品所代表的彪則是以兇狠著稱的,傳說彪是可以吃幼虎的,彪作為六,七品官員補子的代表應該是指武將們在戰場上奮勇殺敵的兇狠。八品為犀牛,據查犀牛的角是一個良好的制兵器的材料。

身為最末端的海馬,和我們了解到海馬有所不同,指的是一個張有翅膀長得和馬相像的一種神獸,能上天入地。

四、總結

自從科舉制誕生以來官職不再是名門望族的專屬,出身寒門的窮苦百姓寒窗苦讀,一方面是為了走上仕途,改變自己和家族的命運,另一方面,是懷有雄心壯志,和滿心的才能想報效祖國的有志之士。但其實,在清朝當上官員之後的生活也並非我們想像中的那般享盡富貴,吃喝無憂,反而生活還是清苦的。

當然,除了那些貪贓枉法的貪官汙吏。清朝官員的俸祿並不多,但是也不缺少那些為官正直的清官們,一個國家能有這樣的一些人才兩袖清風,為人正直是一個國家的幸運。如今我們國家,大大小小的官員們也有級別之分他們各司其職。

國家的繁榮發展和人民生活的安定都和這些官員的守護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當國家有難時也不躲避,挺身而出,為國家為人民分憂。若一個國家的官場腐敗,官員利用自己的職權,巧取豪奪,欺壓百姓,這樣的國家就會失去民心。

相關焦點

  • 古代特殊補丁:清朝武官官服的補子中,豹何以成為虎的「上級」?
    導言:補丁,作為勞動人民智慧的產物,一直以來象徵著貧苦,拮据的生活。但是在清朝,這樣一種「補丁」不僅做工精美,還因為封建王朝後期嚴苛的「衣冠之治」掛鈎了階級地位。公、侯、駙馬、伯服繡麒麟白澤,不在文武之數;文一品至九品,皆有應服花樣,文官用飛鳥,象其文採也,武官用走獸,象其猛鷙也。」這裡提到了文官的補子是禽鳥,來象徵文官的文採飛揚,武官用猛獸,象徵武官的勇猛彪悍。至此,補服形正式在歷史舞臺中登場。
  • 美洲豹又稱美洲虎,它是豹還是虎?為什麼是斑塊而不是條紋?
    首先說明:美洲豹既不是豹也不是虎,而是一種特殊的貓科動物。美洲豹,又稱美洲虎。因為它身上布滿斑點,和花豹很像,生活在美洲大陸,所以被稱為美洲豹。又因為身體壯碩,腦袋較圓,故稱為美洲虎。稱它為美洲豹和美洲虎都可以,沒有嚴格規定。
  • 清朝官員品級與著裝:身份不同,服飾也不同
    引言:清朝對於官員的著裝有著嚴格規定,不同品秩的官吏,衣裝是不一樣的。官員上班的時候,不能自行更改的裝束。通過觀察一個官員的著裝,很明顯地分辨出其等級和社會地位,一目了然。花翎官服補子清朝文官和武官官服不同,官服上有一方形圖案稱之為補子。
  • 以明朝為範例,細說我國古代官服上禽獸紋樣的運用
    武官服飾圖案:一品為麒麟、二品為獅子、三品為豹子、四品為老虎、五品為熊羆、六品為彪獸、七品為犀牛、八品為犀牛、九品為海馬。七八品都是犀牛,雖然服飾一樣,但是在帽子上有所區別。因為武官徵戰沙場、性格剛烈,所以服飾上的動物都以才狼虎豹為多。還有另外兩個職業,御史與諫官。他們身上服飾的圖案都是獬豸。
  • 三眼花翎:清朝比鐵帽子王還要珍貴的賞賜
    然而清朝還有一個比鐵帽子王還要珍貴的賞賜,那就是三眼花翎,整個大清王朝268年的歷史上除了宗室成員,只有7個人得到。可見三眼花翎的珍貴。從正一品到從九品的官員朝服及頂戴配置如下: 一品文官:仙鶴補服,搭配紅寶石頂戴和五爪九蟒蟒袍; 一品武官:麒麟補服,搭配紅寶石頂戴和五爪九蟒蟒袍; 二品文官:錦雞補服,搭配紅珊瑚頂戴和五爪九蟒蟒袍; 二品武官:獅子補服,搭配紅珊瑚頂戴和五爪九蟒蟒袍;
  • 高清照片:清朝文官品級高低就看官服上這塊「補丁」,命婦也有
    我們在看清朝題材影視劇時,經常發現劇中的官員所穿的服裝在前胸後背都有一塊「補丁」,而且這塊「補丁」花裡胡哨,繡著花紋。其實,帶「補丁」的服裝稱為補服,體現官員的品級,他們在辦公、祭祀、慶典時都穿這種服裝。
  • 清朝重文輕武,但這個職位的武官可以蔑視所有文官
    清朝雖然是「馬上得天下」,但一旦統治穩定下來,照樣實行重文輕武的國策。 在清朝的權力體系裡,文官的話語權明顯高於武官。武官見了文官,自動先矮2級,一點脾氣都沒有。所以,曾國藩在創建湘軍後,哪怕已經手握兵權,但仍然對督撫一類的文官夢寐以求。朝廷沒有滿足要求,他還一度賭氣離開湘軍回家。
  • 在清朝,什麼級別的官員能穿「麒麟服」?總督能穿嗎?
    在歷史的朝代中,只要是當官的,或者說有這當官的潛質的,那麼他的地位一定比老百姓要高,而且可以享受很多特殊的待遇,哪怕只是一個讀書的秀才,只是參加過科舉,就會避免交稅,而在老百姓當中,只有活到70歲以上才會有這個待遇,但是在古代當中,70歲的老人少之又少。
  • 古代傳說猛獸「彪」,是什麼動物?能輕鬆獵捕老虎,全國現存3隻
    也就是說,彪並不是與虎一樣的物種。這一點在明清的官服補子中也可以看出來,武官的四品官服補子為虎,在麒麟,狻猊以及豹子之後。而五品的則為熊,六品的才是彪,遠在虎之後。而關於彪,在古代傳說中就像是在那句古語中所描述的一樣,為虎的三仔之一。相傳,虎一生中最多剩下兩胎。
  • 人靠衣裝馬靠鞍,古代官員們的衣著都代表了什麼含義
    後來明朝和清朝就弄出了一套最終解決辦法,那就是補子,也就是明清官服正面和後面都會秀上的那個方形的圖案,不同等級官員的補子不一樣,而文官和武官的補子也不一樣。文官為飛禽表示文明,武官為走獸表示勇猛。雖然早在武則天的時期,就已經出現以禽獸百花紋所製作的官服,但那種官服多以賞賜為目的,並不普及,正式使用的只有明朝和清朝,甚至包括同時期的朝鮮王朝,越南和琉球國等地,別的時期基本是沒有這種設定的。
  • 農村俗語:「虎生三子,必有一彪」,彪是啥?不知道的快來看看
    相信大家在影視劇上聽過「虎生三子,必有一彪」這句俗語,意思是說虎生下的三個小虎崽中有個肯定會是彪,具有極強的攻擊能力。千百年來彪是什麼動物,一直是困擾人們的問題,彪是不是老虎,彪長什麼樣子是人們在關注和熱議的話題。
  • 古人認為獅子能「食虎豹」,現實中獅子並不以虎豹為食
    而狻猊是被認為以虎豹為食的。獅子能「食虎豹」的傳言可謂是由來已久,那麼現實生活中,中國古代的獅子真的能夠捕食老虎、豹子等頂級的猛獸嗎?狻猊的形象中國的獅類動物:楊氏虎我們都知道,中國自古以來都不產獅子,但這句話有一個先決條件,那就是這裡的獅子指的是現代獅,如果從廣義上面來論,其實中國古代是存在獅類動物的,那就是「楊氏虎」。
  • 黃袍怪為何把唐僧變成猛虎?「大人虎變,君子豹變」,規則不能破
    這是因為:中國古代早就有和尚變成老虎的故事。而且,黃袍怪也不敢那麼幹。而這些故事,其創作靈感,可能就來自於《易經》中的「大人虎變,君子豹變,小人革面」之說。下面我們就來逐一分析一下。一、大人虎變。九五:大人虎變,未佔有孚。大人物就要向老虎一樣虎虎生威,雷厲風行,迅速變化。
  • 「衣冠禽獸」原是贊語且褒義,後來為何就變成貶義詞呢
    明朝規定,文官官服繡禽,武官官服繡獸。品級不同,所繡的禽和獸也有所不同。所以,當時的「衣冠禽獸」有令人美慕的味道,一般用作贊語。如今,衣冠禽獸,比喻品德敗壞的人嗎,謂這種人虛有人的外表,行為卻如禽獸。出自明代陳汝元《金蓮記·構釁》:「人人罵我做衣冠禽獸,個個識我是文物穿窬。」常用來指道德敗壞的人,說他們徒有人的外表,行為卻如同禽獸。
  • 美洲虎是豹還是虎?它身上為什麼是斑點而不是斑紋?
    美洲虎學名美洲豹,從名字上看,它與虎、豹都沾邊。但實際上,它既不是虎、也不是豹,它就是美洲豹,是貓科豹屬下獨立的一個種。那麼,美洲豹是怎麼來的呢?它身上為什麼是斑點而不是條紋呢?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這個有意思的問題。
  • 美洲虎是虎還是豹?為什麼它們的花紋如此獨特?
    美洲豹,又名美洲虎,屬於貓科豹族豹屬美洲豹亞屬,一共有9個亞種,但它們都生活在中南美洲地區,是美洲地區的頂級食肉動物。美洲豹的花紋美洲豹是當今最為神秘的貓科動物之一,美洲豹也是第三大貓科動物,體型僅次於獅子、老虎。
  • 農村俗語:虎生三子,必有一彪,這個「彪」字,究竟是什麼意思?
    我們看看農村俗語:虎生三子,必有一彪,這個「彪」字,究竟是什麼意思?第一種說法:「彪」字的本義是指老虎身上的花紋,後來也指老虎崽兒。「虎生三子,必有一彪」,其真實的原因是很殘酷的。所以說「虎生三子,必有一彪」的意思就是說:一個人的子女裡,必定會有一個與眾不同、出類拔萃的孩子。第二種說法:據古書記載:「虎字添三撇為彪,其為似虎非虎之物也。」
  • 清朝的「正一品」官員,他們究竟有多富,說出來你可能都不信
    在古代財力都是為權利而服務的。有財無權的人,並沒有什麼大的作為。呂不韋富可敵國,還是要聽從當地政府的話,隨時上供錢財,可是有權的人卻能夠想方設法的獲得錢財。所以在古代有了權力的同時,就等於也有了財力,當然依舊還是有一些九品芝麻官,他們的錢財是比較少的。下面就讓我們以清朝為例,來看一看正一品官員,他們的收入是多少?
  • 古今之義,服為尤重:清朝「補子」制度下暗藏的等級觀念
    引言在中國古代的歷史文化中,服飾文化作為一項極為優秀的文化存在璀璨的長河中,每個時期的服飾文化都有代表著本時期的特色與風採。官服上的補子作為人們身份、等級與地位的象徵,是封建禮教制度在服侍方面的一個重要表現。
  • 看一看在中國歷史上三個滅絕的珍貴野生動物
    下面我們就來看看那些我國消失的珍貴野生動物。新疆虎,原產羅布泊和塔裡木河下遊,為虎中的一支獨立亞種,體長約3米,體重約230公斤,體型僅次於世界第一大虎-東北虎,而據研究清代光緒前期,新疆虎的族群數量還不在少數,而到光緒後期至民國初年,新疆虎的數量變得稀少。滅絕的很大原因是,人類農業屯墾毀掉了新疆虎的棲息環境和對虎皮的需求導致新疆虎被獵殺陷入族群危機而滅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