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年來,這個「彪」字被誤會了幾輩子,久久不能翻身。東北方言裡的「大彪子」和《馬大帥》裡的範德彪,已經將「彪」詮釋得淋漓盡致,但卻面目全非了。我們看看農村俗語:虎生三子,必有一彪,這個「彪」字,究竟是什麼意思?
第一種說法:「彪」字的本義是指老虎身上的花紋,後來也指老虎崽兒。
「虎生三子,必有一彪」,其真實的原因是很殘酷的。
母老虎一般會生三隻小老虎崽兒,但母老虎只會留下兩隻老虎崽兒在身邊,將最後一隻老虎崽兒丟到大自然中,任其自生自滅。
然而,經過叢林法則的磨練,適者生存、優勝劣汰,大多被丟掉的小老虎都會夭折,但存活下來的便要比普通的老虎要兇猛得多。
所以說「虎生三子,必有一彪」的意思就是說:一個人的子女裡,必定會有一個與眾不同、出類拔萃的孩子。
第二種說法:
據古書記載:「虎字添三撇為彪,其為似虎非虎之物也。」
意思是彪並不是老虎的後代,而是跟老虎長得很相似的一種動物,類似雲豹或是山貓一樣的貓科動物。不過古人對於這種動物並沒有過多的記載和描述。
但在古代人眼裡,彪的實際地位相對於老虎來說還是比較低的。比如說清朝的官服配飾,武官四品官服的圖案是老虎,六品則是彪的圖案,可見彪和虎的地位高低。
第三種說法:
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有句俗話:龍生九子,各有不同。虎生三子,必有一彪。
據說彪其實是母老虎產下的幼崽之一,這個彪的性情兇猛殘忍,甚至會吃掉自己的兄弟姐妹。
諺云:虎生三子,必有一彪。彪最獷惡,能食虎子也。
「母虎攜三子過河,凡四往,恐彪食其子」
意思是說,母老虎帶著三隻老虎崽兒過河,但怕其中的彪子把另外兩隻幼崽咬死,所以母老虎必須先叼著彪子過河。
然後回來把普通的老虎崽兒叼過去,再把彪子叼回來後,將剩下的那隻普通老虎崽兒也叼過去。
最後母老虎再回來叼彪子。
因為彪子生性兇猛,能把其他老虎崽兒都咬死,所以虎媽媽才不得已而為之。
其實我們現在常形容一個人很「彪悍」或是稱一個身強力壯的人為「彪形大漢」。
但實際上,我國東北人一言不合就會提到「虎」字,要麼就是「彪」字。但此虎非彼虎,此彪非彼彪,而是罵人、不尊重人的意思。就是指一個人傻中帶著二,二中還帶著幾分狠勁。
在過去,不少人給自己孩子起名叫「彪」的。比如《水滸傳》中祝家莊有三個兄弟,分別是祝龍、祝虎、祝彪。
另有宋江攻打的叫田虎的人,他有兩個兄弟,一個叫田豹,一個叫田彪。
所以說「彪」字和「虎」字常被用到人名中,做父母的都期望孩子能夠人如其名,試想如果「彪」單單只是指傻的意思,父母還能為自己的孩子取這樣的名字嗎?
好了,「彪」字就研究到這裡。
各位看官,在你們身邊,有沒有一個叫」彪哥「的人呢?
歡迎關注「史味兒」,本文圖片來自網絡,文字原創,禁止未經許可的轉載,歡迎轉發到時尚圈、名流圈、朋友圈、馬桶圈、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