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歷史的朝代中,只要是當官的,或者說有這當官的潛質的,那麼他的地位一定比老百姓要高,而且可以享受很多特殊的待遇,哪怕只是一個讀書的秀才,只是參加過科舉,就會避免交稅,而在老百姓當中,只有活到70歲以上才會有這個待遇,但是在古代當中,70歲的老人少之又少。
並且,秀才見官可以不用下班拜,而且官員也不可能是一直處罰修身,而且,這僅僅是官員的預備役,也就是說他僅僅通過了科技而已。
等到正式錄用當官之後,朝廷還會為其發放俸祿,公費住房,退休保障等等等等,甚至還可以世襲,就是說官員的子孫還有著可以繼續當官的待遇,這些都是老百姓想都不敢想的一事情,
而且在古代,為了更能直觀的體現官員的身份和地位,最簡單也是最有效的方法,也就是服裝,這幾千年前秦朝初始的時候,就有了區分官員的官服的做法。
官服穿戴在身上,一眼就可以看得出來官員的身份和地位,比較常見的就是用顏色、圖案來分別,讓其用來體現官員的級別以地位。
如:皇帝的五爪金龍,皇子阿哥的五爪蟒袍,這也是僅僅在朝堂或者說吉慶典禮上所穿的。
在清朝的官員當中,穿著最普遍的就是官服中的補服,在官服的前後,有一塊很明顯的「補子」,「補子」底色為石青色,大小為30釐米左右,其上有著動物圖案。周圍有的植物作為邊襯。
官方文官武官,官府也是同樣的,文為禽,武為獸,這是官服上的圖案,官分九品,文武官員的官服一共有17個圖案,從一品至九品,分別為仙鶴、錦雞、孔雀、雲雁、白鷳、鴛鴦、鷺鷥、鸂鶒、鵪鶉、何炅,喝酒,練雀。這是文官的一品至九品。
武官一品至九品為:麒麟、獅子、豹、虎、熊、彪、犀牛(七八品皆是犀牛)、海馬。
朝廷中官員的制服制度,極為嚴格苛刻,文武官不得看待對方的服飾,更不得穿戴其他官階得服裝。除非皇帝特許,否則,如有發現,必受重罰。
所以說能夠穿戴麒麟官服的,只有當朝的一品武將,而清朝的一品武將職位,只有,駐防將軍、都統,提督,伊犁大將軍,綏遠將軍等職位。
除這幾個官職之外,其他官職都不得穿戴麒麟官府,即便是當朝大學士,也不例外。
官服只在重要場合穿戴,例如朝堂之上,國之祭奠之禮時穿戴。
配合官服的穿戴是頭頂的頂戴花翎,不同的級別,有著不同樣式的頂戴花翎。而官員的升遷和貶職。變化不僅僅只有官服,隨著變化的還有這頭上的頂戴花翎。
在清朝的這種極為苛刻的等級制度中,在另一個角度上,也是皇帝的警告官員,如果你想繼續享受這種特殊的待遇。你就要照章辦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