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朝,什麼級別的官員能穿「麒麟服」?總督能穿嗎?

2021-01-08 小碗科技樹

在歷史的朝代中,只要是當官的,或者說有這當官的潛質的,那麼他的地位一定比老百姓要高,而且可以享受很多特殊的待遇,哪怕只是一個讀書的秀才,只是參加過科舉,就會避免交稅,而在老百姓當中,只有活到70歲以上才會有這個待遇,但是在古代當中,70歲的老人少之又少。

並且,秀才見官可以不用下班拜,而且官員也不可能是一直處罰修身,而且,這僅僅是官員的預備役,也就是說他僅僅通過了科技而已。

等到正式錄用當官之後,朝廷還會為其發放俸祿,公費住房,退休保障等等等等,甚至還可以世襲,就是說官員的子孫還有著可以繼續當官的待遇,這些都是老百姓想都不敢想的一事情,

而且在古代,為了更能直觀的體現官員的身份和地位,最簡單也是最有效的方法,也就是服裝,這幾千年前秦朝初始的時候,就有了區分官員的官服的做法。

官服穿戴在身上,一眼就可以看得出來官員的身份和地位,比較常見的就是用顏色、圖案來分別,讓其用來體現官員的級別以地位。

如:皇帝的五爪金龍,皇子阿哥的五爪蟒袍,這也是僅僅在朝堂或者說吉慶典禮上所穿的。

在清朝的官員當中,穿著最普遍的就是官服中的補服,在官服的前後,有一塊很明顯的「補子」,「補子」底色為石青色,大小為30釐米左右,其上有著動物圖案。周圍有的植物作為邊襯。

官方文官武官,官府也是同樣的,文為禽,武為獸,這是官服上的圖案,官分九品,文武官員的官服一共有17個圖案,從一品至九品,分別為仙鶴、錦雞、孔雀、雲雁、白鷳、鴛鴦、鷺鷥、鸂鶒、鵪鶉、何炅,喝酒,練雀。這是文官的一品至九品。

武官一品至九品為:麒麟、獅子、豹、虎、熊、彪、犀牛(七八品皆是犀牛)、海馬。

朝廷中官員的制服制度,極為嚴格苛刻,文武官不得看待對方的服飾,更不得穿戴其他官階得服裝。除非皇帝特許,否則,如有發現,必受重罰。

所以說能夠穿戴麒麟官服的,只有當朝的一品武將,而清朝的一品武將職位,只有,駐防將軍、都統,提督,伊犁大將軍,綏遠將軍等職位。

除這幾個官職之外,其他官職都不得穿戴麒麟官府,即便是當朝大學士,也不例外。

官服只在重要場合穿戴,例如朝堂之上,國之祭奠之禮時穿戴。

配合官服的穿戴是頭頂的頂戴花翎,不同的級別,有著不同樣式的頂戴花翎。而官員的升遷和貶職。變化不僅僅只有官服,隨著變化的還有這頭上的頂戴花翎。

在清朝的這種極為苛刻的等級制度中,在另一個角度上,也是皇帝的警告官員,如果你想繼續享受這種特殊的待遇。你就要照章辦事。

相關焦點

  • 清朝官員品級相當於現在的什麼級別?清代知府現代是什麼級別?
    清朝的官員級別和現在的官員級別並沒有嚴格的對應關係,而且都有特殊的情況存在,所以,我們只能根據他們的職權管轄範圍大概來推測一下。清朝的核心級別,以乾隆時期為準,是九品十八級制度。即總共分為九品,每品又分為正品和從品,共十八個等級。但是,要另外加上皇帝、太上皇的一個特殊品級,即超超品。
  • 清朝官員相當於現在的什麼級別?三品官員和市長差不多?
    說到古人當官,其實很多時候你會發現其實還是挺有意思的,我覺得有意思的地方就是官員的一品二品,我總是覺得這些東西非常的複雜而且也不容易分辨,也不知道到底是那種的比較大一些,哪種的比較小一些,那好我們現在就先了解一下清朝官職的排名情況。
  • 高大上的飛魚服,為何西門慶也能穿
    得益於電影和電視劇的宣傳,我們印象中飛魚服應該是錦衣衛的標配,穿飛魚服,配繡春刀,拉風得不要不要的。但事實上,飛魚服並不是錦衣衛的專利,其他的官員也能穿,比如,西門慶。在《金瓶梅》第73回寫到:伯爵燈下看見西門慶白綾襖子上,罩著青段五彩飛魚蟒衣,張爪舞牙,頭角崢嶸,揚須鼓鬣,金碧掩映,蟠在身上,唬了一跳,問:「哥,這衣服是那裡的?」。
  • 清朝名臣于成龍為何不可能斬殺江寧總督?
    電視劇中的于成龍是清廉官員的代表,尤其是他斬殺江寧總督的情節更是讓他成為熒幕上的清官,但實事求是來講,于成龍斬殺江寧總督的故事還是脫離了歷史實際。于成龍在歷史上的知名度並不高,但是卻真實存在,並且真的是一位有良心的清官。
  • 清朝14位駐防將軍,地位比總督還要高
    總督是明清時期設置的地方軍政官員,具有很高的地位。清朝時,他的軍銜是二等的,但他可以通過兼任軍務大臣、都察院有都的時宇等職務而晉升為二等的。他是名副其實的省政府官員,負責一個或幾個省的政治、經濟和軍事事務。歷史上,許多著名的官員都曾擔任過總督。例如,晚清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和張之洞,四位著名的中興大臣。
  • 同為正二品官員,管轄區還存在交集,清代總督和巡撫誰更厲害?
    按理來說,為了避免官員之間發生有關權力的紛爭,同級官員們的管轄區應該是不存在交集情況的。但是實際上,在清朝的時候,就出現了總督和巡撫的管轄區出現交集的情況。
  • 清朝的江寧將軍與兩江總督到底哪個權力更大?
    江寧將軍是清朝14大駐防將軍之一,全稱鎮守江寧等處地方將軍。駐防將軍是轄區內駐防八旗兵最高統帥,官階最初為正一品,後降為從一品,但盛京、吉林、黑龍江、伊犁、烏裡雅蘇臺的駐防將軍除外,因為將軍轄區不設總督,駐防將軍即為最高長官。
  • 清朝時期為什麼要分提督和總督?提督和總督哪個官職更大?
    在清朝期間,提督被稱為軍務總兵官,他負責管理一個省的陸地或水路官兵,他是省綠營的最高官員,等級是一品。總督是該地區最高行政長官,負責一個省或多個省的行政,經濟和軍事事務,等級是正二品。 提督將是武將,總督是文將,他們都有軍事管轄權,兩者同樣是握有兵權的人,它們的官職誰更大呢?
  • 殭屍只有清朝才有嗎?中國那麼多朝代,為何殭屍都穿清朝的衣服
    此後,殭屍的清代官員外形基本被定格:身穿清朝官服,青面獠牙,手臂前伸,跳著前進......導演們為何一定要給殭屍穿上清朝的官服,我們不得而知,非要解釋的話,以下幾個說法還比較有道理:一、清代幽藍的官服與電影裡陰森恐怖的場景比較貼合,與殭屍猙獰的面目簡直是絕配,不僅沒有違和感,還放大了恐怖效果。
  • 清朝的知府、道臺、提督、巡撫、總督,他們都是幾品官?
    清朝有很多的官職,不過最令人熟悉的還是知府,道臺,提督,巡撫,總督這些官職,不過對於幾個官職,有一部分人經常會把它們弄混,那麼這些官職分別都是幾品官呢?為什麼會這樣設立官職呢?說完了知府,來說一下知府的上級長官道臺,道臺這個官職是清朝獨有的,道臺這個官職是介於巡撫和總督以及知府之間的官職,道臺的官位品級是正四品,不過也有特殊的時候,在清朝時期駐外的道臺中二品和三品的也有,不過道臺這個官職一般都是同品級的官員兼任,這個官職的職責有時候分工也有所不同,有的時候作為專門負責督糧和糧儲道,也被稱為糧道,以及負責驛傳道,海關道,屯田道,茶馬道等
  • 清朝總督和提督哪個地位高,權勢大?看完這個你就知道了!
    清朝的總督和提督都是沿襲明朝的,但又有新的變化和發展。 清朝的總督是地方的最高長官,管轄一個省或者兩個甚至三個省,綜理軍民要政,也就是軍政一把手。從品級上說, 為正二品。
  • 清朝六部長官和總督到底誰的權力更大?你選六部長官,還是總督?
    尚書最初是指掌管文書奏章的官員。隋代始設六部,唐代確定六部各部以尚書、侍郎為正副長官。 就這樣,六部尚書成了一個官職,中央內閣六個部門的最高行政長官,從隋朝一直到清朝,基本沒什麼變化,六部制度基本不變。
  • 左宗棠曾擔任過浙江巡撫和陝甘總督,放到現在是什麼官?
    他一生雖未按照一般的科考之路步入仕途,但也是從基層起步,最終成為巡撫、總督,乃至軍機大臣。因而這樣優秀的左宗棠,若是在今天,大抵算是個怎樣的官?或者說,巡撫和總督這類的職務,在今天相當於什麼職務?
  • 清朝八大總督的差距,直隸總督搶不上,雲貴總督卻沒人願意當
    如果某個地方需要朝廷派人去辦事,皇帝就會派總督到那裡,給總督完成任務的一定權力,等到事情辦妥了,總督的權力就會立即收回。這一制度使明朝權力集中於中央皇太極建立清政府後,仍然遵循明朝的總督政策,但清朝的總督不再像明朝那樣是臨時的差事,而是一個固定的職務。清代共設八司,主管各地事務,其中以直隸總督、兩江總督最為著名。
  • 清朝皇帝賞賜黃馬褂是什麼意思?為何侍衛和大臣都可以穿黃馬褂?
    在看古裝劇時,我們常常能聽到「黃馬褂」這三個字,其實,黃馬褂一共有兩個類別,分別是職任黃馬褂和行賞黃馬褂,前者是給皇帝的御前侍衛穿,因為皇帝常常穿明黃色的衣服,因此,身邊的侍衛所穿的褂子顏色也要與皇帝一致,只是褂子上不能有其他圖案。
  • 為何殭屍電影裡的殭屍都穿清朝服飾?與其來源有關
    而常看殭屍電影的人應該會發現一個現象,那就是幾乎所有的殭屍都是穿清朝的服飾出場。這就讓人有個疑惑了,難道清朝盛行出殭屍嗎?為什麼就沒有其他朝代的殭屍出現呢?說到這個問題,原因就比較值得說道說道了。民眾印象清朝是中國歷史上的最後一個朝代,是距離人們最近的一個朝代,人們對於這個朝代的印象要比別的時期深刻一些。而且清朝的官服顏色比較深,而且裁剪比較死板,穿在身上很不靈活,符合殭屍行動不便利的設定。再加上大部分觀眾對清朝官員的印象都比較深:長辮子、胸口掛一串朝珠,這樣很容易入戲。
  • 17歲的正部級,21歲的副國級,這些年輕的清朝官員,真能勝任?
    也就是說,清朝有著尚未成年甚至是尚在襁褓之中的王公爵位,很容易理解;但如果有年齡同官職、品秩嚴重不符的官員出現,我們不免要問:即使封建時代的人們普遍成熟較早,但在顯要官職上的「年輕人」們真就能勝任嗎?,品秩為正一品,基本相當於兼任政治局常委的副總理,行政級別為正國級。
  • 什麼級別警察能穿「白襯衫」?原來級別這麼高,難怪生活中很少見
    我們有時候會在電視或生活當中看到有些警察同志會穿著白色的襯衫,但是大部分卻都會穿著淺藍色的襯衫,這其中有什麼不同的意義呢?其實,警察的衣服可不是隨便亂穿的,因為它是每個警察不同身份和級別的象徵。根據相關地法律規定,一般能夠穿白色襯衫的人基本是高級別的公安領導,也就是說要能達到市級公安局長的級別才允許穿這種衣服,這就難怪他們在我們的生活中很少會見到了,而且這些人一般都只會在非常重大的事件和活動中才會現身。
  • 清朝的「布政使」,究竟是個什麼職務,相當於現在什麼官職
    可根據《皇朝文典》、《清史稿》等歷史資料的記載,清朝的省級官員中,除了總督、巡撫,還有提督學政、布政使、按察使三個官職。提督學政,執掌一省教育、科舉事宜,因為一般由皇帝欽派,帶有「欽差」意思,所以排位靠前,僅次於一省巡撫;按察使,基本類似於現今的省政法委書記,執掌一省公、檢、法機構。
  • 清朝官員很有智慧,反覆折騰一張名片,就為證明自己高英國人一等
    受近代屈辱歷史的影響,人們對於清朝官員的印象往往都是「愚昧」、「腐朽」、「僵化」,但實際上清朝官員是非常有智慧的,至少在乾隆時期是如此,在英國使團馬戛爾尼的訪華過程中,清朝官員的這種智慧得到了淋漓盡致的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