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大上的飛魚服,為何西門慶也能穿

2021-01-09 青史拾貝

得益於電影和電視劇的宣傳,我們印象中飛魚服應該是錦衣衛的標配,穿飛魚服,配繡春刀,拉風得不要不要的。但事實上,飛魚服並不是錦衣衛的專利,其他的官員也能穿,比如,西門慶。在《金瓶梅》第73回寫到:

伯爵燈下看見西門慶白綾襖子上,罩著青段五彩飛魚蟒衣,張爪舞牙,頭角崢嶸,揚須鼓鬣,金碧掩映,蟠在身上,唬了一跳,問:「哥,這衣服是那裡的?」。

《金瓶梅》雖然是以宋朝為背景,但作者是明朝人,整個故事,從微至著,都充滿了明朝氣息,類似於股票借殼上市,所以小說中出現飛魚服並不奇怪。那麼,西門慶是什麼官職呢?他是山東提刑所副千戶,宋朝是沒有千戶官職的,明朝才有。副千戶大概是個從五品的官職。西門慶穿的飛魚蟒衣,就是飛魚服的一種,而這一種,嚴格來說只有錦衣衛指揮使才能穿,而且是特殊場合才能穿,後文會講到。

西門慶劇照

既然說到這,那麼我們索性就看看明朝的官員有哪幾種工作服。明代百官官服主要有朝服、祭服、公服、常服、燕服等五個系列,分別用於不同的禮儀場合與家居。下面分別簡要介紹一下。

工作服類別

朝服

朝服又稱「具服」。古時用於陪祭、拜表等朝事活動。《唐會要·章服品第》:「舊儀有朝服,亦名『具服』。一品已下,五品已上陪祭、朝享、拜表大事則服之。」。明襲唐制,朝服用作文武官員在大祀、慶成、正旦、冬至、聖節及頒詔、開讀、進表、傳制等隆重的朝事活動中穿著的禮服,實際上是一種慶典禮儀服,以冠和革帶來區別官品高下。明代規定:凡文武官員朝服具著梁冠,赤羅衣、白紗中單皆用青緣,赤羅蔽膝,大帶為絹制赤白二色,革帶佩綬,白襪黑履。

朝服(來自《Q版大明衣冠圖志》)
明朝朝服表

祭服

祭服與朝服除上衣和衣裳緣邊的顏色不同外,餘者內容基本相同。

公服

公服是明代官服系列中又一種比較簡單的服裝,用於早晚朝奏事、持班、見辭等公務活動。公服始於北朝。《北史·高祖孝文帝紀》:「夏四月辛酉朔,始制五等公服。」《唐會要·章服品第》:「…又有公服,亦名『從省服』。一品已下,五品已上朔望、朝謁及見東宮則服之。」。

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定立的公服制度為:頭戴展角幞頭,身穿盤領袍,腰系革帶,足登靴。公服吸收了唐代品色服的特點,但刪除了紫色袍。朱元璋以朱色為正色,又因孔子曾說過「惡紫之奪朱也」,從此紫色在服中廢止。明代還修改了唐代以花徑大小和幾何紋來品級的服裝紋飾,一律改為以花徑大小來區別。這既簡化了服裝的分級形式,也突出以花別品的功能,是一種繼承和發揚的服裝形式。

公服(來自《Q版大明衣冠圖志》)
明代公服表

常服

常服是明代官服中內容比較簡單、穿著最方便、利用率最高的服裝,用於平常上朝、視事穿著。洪武三年所定常服制度內容,主要由烏紗帽、團領衫、革帶、靴子等組成。我們在電視劇上看到的明代的縣令,基本上穿的都是常服。

常服(來自《Q版大明衣冠圖志》)

明代常服主要體現等級特徵的內容是補子。所謂「補子」就是一塊3-40釐米見方的織物,上面按需求織繡有不同的動物形象,綴於文武官員的團領衫上,以此達到區分官員等級的作用。明代洪武二十四年文武官員常服補子內容規定:公、侯、駙馬等用麒麟、白澤,文官用飛禽,武官用走獸。具體內容為:「公、侯、駙馬、伯服,繡麒麟、白澤。文官:一品仙鶴,二品錦雞,三品孔雀,四品雲雁,五品白鷳,六品鷺鷥,七品鸂鶒,八品黃鸝,九品鵪鶉;雜職練鵲;風憲官獬豸。武官:一品、二品獅子,三品、四品虎豹,五品熊羆,六品、七品彪,八品犀牛,九品海馬。」

明朝常服表

常服由各級官員按自身品級根據規定款式自製,而不同於唐宋由中央統一製作定時分賜。常服的穿用,高品官可穿下品服,而下不得越上。

燕服

燕服也稱「忠靜服」。即宴居時穿的服裝。由忠靜冠、忠靜服、帶、履組成。明代的法定燕居之服在明代中後期才被確立。明世宗據古玄端更制「忠靜冠服」昭布於眾,供官員在閒燕之時穿著,並希望官員們「進思盡忠,退思補過」。

燕服(忠靖冠服 來自《Q版大明衣冠》)

賜服類別

介紹完這五種服飾,讀者會問,飛魚服屬於哪一種呢?實際上,飛魚服不屬於上面的任何一種。它屬於另一個體系,這個體系叫賜服。所謂賜服,就是皇帝賞賜的官服,再舉個形象的例子,清朝的「黃馬褂」就是一種賜服。「黃馬褂」是一種榮耀的象徵,得到他的人只在重要場合穿,沒有誰把他當工作服天天穿著去上班,再說皇帝也不允許啊。同樣,錦衣衛也不是能天天穿飛魚服,配繡春刀,只有在重大場合才能穿。按規定,夕月、耕耤、視牲、祭歷代帝王時錦衣衛才能穿,而且特別註明是「錦衣衛堂上官」才能穿,堂上官一般指的是錦衣衛衙署長官。凡是裝飾有飛魚紋樣的衣服都可以叫飛魚服,比如剛才說的錦衣衛堂上官,穿的其實是蟒服,但是衣服上繡有飛魚紋飾。

其視牲、朝日夕月、耕耤、祭歷代帝王,獨錦衣衛堂上官,大紅蟒衣,飛魚,烏紗帽,鸞帶,佩繡春刀。

錦衣衛其實還可以穿盔甲,罩甲,圓領甲。這三種應該是錦衣衛下屬的「大漢將軍」的制服。

錦衣衛盔甲
錦衣衛罩甲
錦衣衛圓領甲

上面提到了蟒服,蟒服是比飛魚服高一級的賜服。整個明代,賜服的等級分為幾等,蟒服是第一等。賜服等級大致分為蟒服、飛魚服、鬥牛服、麒麟服,白澤、其它補子。皇帝會根據臣屬的官職位置和對朝廷的貢獻大小,賜給相應不同的華麗服飾,以資鼓勵,進而達到維護統治封建國家的目的。下面分別簡要介紹一下,然後看看西門慶為什麼可以穿飛魚服。

蟒服

一般而言,蟒服在賜服中的位置等級是排第一位的。其中,蟒服上所繪蟒獸紋飾形象是區分等級的標誌。分有「坐蟒」與「行蟒」兩種,坐蟒尤貴。《明史·輿服志》:「賜蟒,文武一品官所不易得也。單蟒面皆斜向,坐蟒則正向,尤貴」。

萬曆首輔張居正,從神宗初年始,實行了一系列改革,憑一己之力為大明朝續命,功勞很大,生前位極人臣,除了官職外,所穿的賜服也是最頂級的「坐蟒」服。荊州博物館藏有一幅張居正坐像,所穿的賜服蟒圖案,就是「尤貴」的坐蟒形象。

蟒服

飛魚服

飛魚服屬於第二級的賜服。飛魚服由雲錦中的妝花羅、妝花紗、妝花絹製成,是明代僅次於蟒服的一種賜服。飛魚服的補子為飛魚。飛魚並不是現在所說的那種海魚,而是一種近似龍首、魚身、有翼的虛構形象。《山海經海外西經》:「龍魚陵居在其北,狀如狸(或曰龍魚似狸一角,作鯉)。「因能飛,所以一名飛魚,頭如龍,魚身一角」 。服式為衣分上下二截相連,下有分幅,二旁有襞積。飛魚服是明代錦衣衛的官服之一,有一定品級才許穿著,佩繡春刀。另據《明史》記載,飛魚服在弘治年間時一般官民都不準穿著。即使公、侯、伯等違例奏請,也要"治以重罪"。後來明朝規定,二品大臣才可以穿著飛魚服。

錦衣衛飛魚服
文武官飛魚服

鬥牛服

鬥(dǒu)牛服大致可列為第三等。明代鬥牛為蟒形,魚尾,頭雙角向下彎曲如牛角狀,也稱牛角龍形。張居正在剛剛入閣時,其才華初有綻露,得到神宗皇帝的賞賜,得到的賜賞就是鬥牛服。《明史·張居正傳》:「帝御平臺,召居正獎諭之,賜金幣及秀蟒鬥牛服。」

鬥牛服

麒麟服等

以下依次排序大致是麒麟服、白澤、其它補子等。玉帶、犀帶等也都是由皇帝根據官職地位情況經常下賜的賞品。錦衣衛高級官員,有時也穿麒麟服(景泰四年,令錦衣衛指揮侍衛者,得衣麒麟)。

錦衣衛麒麟服

從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到,錦衣衛其實可穿的服裝很多,飛魚服,麒麟服,盔甲,罩甲,圓領甲都有,所以一提起錦衣衛就想當然的認為他們穿飛魚服那是不科學的,如前文所述,只有錦衣衛的「堂上官」(衙署長官)在一些重大場合(如祭祀歷代帝王廟)時才能穿飛魚服。而其他的錦衣衛,就算有儀仗任務,也只能穿「紅紵絲紗羅衣」、「青綠錦繡服」一類的衣服,不允許穿飛魚服。

飛魚服的濫用

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的理想是建立一個有秩序的社會,各人各安其位,各司其職,這裡面也包含了每個人的穿著服飾要合乎規範。可惜的是他的後世子孫們並沒有執行他這一套,就服飾這一塊而言,那是越穿越亂,連皇帝都管不了,到最後連西門慶這樣的小官也能穿飛魚服。我們下面來看一下。

山寨版蟒服

明朝的官員們最想穿的賜服是蟒服,但像前文提到的「錦衣衛堂上官」可以穿繡著飛魚紋的蟒服以及明朝的首輔們可以被皇帝賜蟒服外,其他官員要想穿蟒服那基本只能在夢中了。不過有需求就有市場,此路不通就另換一條。國人的聰明才智這時體現出來了。不是不能穿蟒服嗎?那好,我把飛魚的樣子畫得跟蟒差不多,再給飛魚添兩個角!就這樣,山寨蟒服出爐,具體是哪年不知道,不過到嘉靖十六年,有一次皇帝偶然發現兵部尚書張瓚穿著(山寨)蟒服,可他記憶中並沒有給過張瓚類似待遇,於是問內閣首輔夏言,夏首輔說:「張尚書穿的是欽賜(可能是嘉靖皇帝發的,也可能是前任發的)給他的飛魚服,只是這個飛魚長得像蟒而已。」。當朝首輔也公然忽悠皇帝,但皇帝表示他還沒瞎,說:「飛魚怎麼會有兩支角!要嚴禁!」。

十六年,群臣朝於駐蹕所,兵部尚書張瓚服蟒。帝怒,諭閣臣夏言曰:「尚書二品,何自服蟒?」言對曰:「瓚所服,乃欽賜飛魚服,鮮明類蟒耳。」帝曰:「飛魚何組兩角?其嚴禁之。」於是禮部奏定,文武官不許擅用蟒衣、飛魚、鬥牛、違禁華異服色。

其實不怪嘉靖皇帝這麼生氣,他即位當年就發了一封詔書:「近來冒濫玉帶,蟒龍、飛魚、鬥牛服色,皆庶官雜流並各處將領夤緣奏乞,今俱不許。武職卑官僣用公、侯服色者,亦禁絕之。」可惜官員們把他的聖旨當空氣了,要不是這次張瓚被抓了現行,估計大家還要繼續放飛自我。

飛魚服的濫發

嘉靖皇帝發布這條詔書的時間是在他剛登基那會,也就是正德十六年,他的表兄正德皇帝剛去世的那年。在明朝的皇帝中若論放飛自我,正德皇帝如果排第二,沒人敢排第一了。他的一系列創舉足以震爍古今,比如開豹房,自封為「總督軍務威武大將軍」,爵位為「鎮國公」,還要給自己按上面的品級發工資,又給自己還取了個名字叫「朱壽」,可惜最後不是長壽而是短壽。以至於他成了皇帝中的反面教材。不過這位皇帝在自我放飛的時候還不忘關照一下他的臣子們。比如在正德十三年,他下江南回來,官員們都要去迎接,他大筆一揮,給這些官員們發賜服,順序是這樣的:「一品鬥牛,二品飛魚,三品蟒,四品麒麟,五至七品虎彪。」。看見沒,不按常理出牌,隨意發,三品官員估計做夢都會笑醒。

十三年(1518)正月,車駕將還京,禮部具迎駕儀,令京朝官各朝服迎候。而傳旨曳撒、大帽、鸞帶,且賜文武群臣大紅紵絲羅紗各一。其彩繡,一品鬥牛,二品飛魚,三品蟒,四品麒麟,五至七品虎彪。

明朝的中後期管理混亂,服裝亂穿,飛魚服也是隨意賞賜。還是在正德朝,有一次日本王源義澄(明史統稱日本實際統治者為日本王,實際可能是日本的「徵夷大將軍」)派使者到明朝來,有個叫硃(朱)澄的人不知什麼原因欠了這個日本使者的錢,於是就把他的侄子硃縞當賭債賠給了日本使者,錢債肉償。硃縞歌唱得好,日本使臣很喜歡,腦洞大開,讓硃縞冒充日本使臣,還換了個名字叫宋素卿。去京城見了皇帝,還順便見了當時掌權的大太監劉瑾,並送了千兩黃金。劉瑾一高興,就賞給宋素卿一件飛魚服。《明史》都用了「前所未有」四個字來形容。

五年春,其王源義澄遣使臣宋素卿來貢,時劉瑾竊柄,納其黃金千兩,賜飛魚服,前所未有也。素卿,鄞縣硃氏子,名縞,幼習歌唱。倭使見,悅之,而縞叔澄負其直,因以縞償。至是,充正使,至蘇州,澄與相見。後事覺,法當死,劉瑾庇之,謂澄已自首,並獲免。

鑽空子的西門慶

嘉靖皇帝幾十年都不上朝,他關於穿飛魚服的禁令對那些高級官員們還算有點約束作用,以西門慶為原型的地方小官們其實已經diss這條禁令好久了。《金瓶梅》的成書時間恰好在這一段,反映了當時不少的社會現象。比如其中中還有一段講到,何太監的侄子在西門慶手下做事,何太監送給西門慶一件飛魚綠絨氅衣,西門慶怕僭越,說「老先生職事之服裝,學生何以穿得?」這是您的工作服啊,學生不敢穿。何太監卻說:「大人只顧穿,怕怎的!昨日萬歲賜了我蟒衣,我也不穿他了,就送大人遮衣服兒罷。」。何太監有了蟒服,就不在意飛魚服了,隨便送給了西門慶。而且讓西門慶放心大膽的穿。飛魚服變成了一件隨意送人的衣服。這裡說一句,以蟒服為賜服下賜臣屬,起初並不是首先從大臣開始的,而是由宦官們最早享受此殊榮。《明史·輿服志》引《大政記》:「永樂以後,宦臣在帝左右,必蟒服。」

宦官蟒服

越到明末,官民的服制越混亂,皇帝不想管,也沒法管,除了在蟒服這一級還把把關外,對其他服裝的管制就放鬆了。因此西門慶在小小的清河縣就能穿飛魚服,而西門慶只是他所代表的那個階層的一個縮影。

明代山東《博平縣誌》記載:

「由嘉靖中葉以來以抵於今,流風愈趨愈下,慣習驕吝,互尚荒佚,以歡宴放縱為豁達,以珍味豔色為盛禮。其流至於市井販鬻廝皂走卒,亦多纓帽緗鞋,紗裙細袴,酒廬茶肆,異調新聲,汩汩浸淫,靡焉不振。甚至嬌聲充溢於鄉曲,別號下延於乞丐,逐末遊食,相率成風。」

由於明朝中後期的禮崩樂壞,再加上皇帝和大臣們勾心鬥角,把好好的大明朝弄得烏煙瘴氣,所以海瑞在他的《治安疏》中寫到「天下之人不直陛下久矣,內外臣工之所知也。」,就是說天下人都不看好你(嘉靖),而且大臣們都知道(就你自己不知道)!飛魚服的濫穿就是這種亂象的體現之一。雖然經過張居正的強行續命,但大明朝已經是沉痾已久,最終倒下,飛魚服也只能活在人們的記憶中了。

參考資料:

《明史·輿服志》

《明史·張居正傳》

《明武宗外紀》

《明史·卷三百二十二·列傳第二百十·外國三》

《博平縣誌》

相關焦點

  • 穿「飛魚服」的不一定是錦衣衛
    現在,漢服深受一些年輕人的喜愛,在古裝眾多樣式中,提到「飛魚服」,大家都很熟悉,因為喜歡看古裝劇的人都知道,「飛魚服」是明代錦衣衛的職業裝。可是,在真實的歷史中,飛魚服不只是錦衣衛專有,也就是說,穿飛魚服的不一定是錦衣衛。
  • 金瓶梅賞析:潘金蓮生日為何很寂寞?西門慶一心在官哥兒惹殺機
    當天下午,玉皇廟的吳道官為慶賀官哥兒還願寄名,送了齋來,還有許多禮物以及官哥兒穿的道士服,引得大家爭觀看,把潘金蓮生日主題衝淡得煙消雲散,李瓶兒和她兒子成了當日家庭活動的中心,能不令她心酸心寒?能不寂寞、傷感到極點?但小說偏不寫她內心如何寂寞傷感,反寫她一而再、再而三地逗樂打趣、揶揄嘲弄,平白製造出許多熱鬧來。這是以熱寫冷,外表的熱鬧,恰是潘金蓮內心寂寞傷感的表現。
  • 陸繹陸大人穿的竟然不是飛魚服
    明代「賜服」的涵蓋範圍很廣泛,各地藩王、功臣勳貴及其後裔、宮中宦官內侍都能得到皇上賞賜的特殊服飾。而蟒服則是這特殊服裝裡地位最高的,蟒紋僅次於龍紋。接下來就是大家最熟識的飛魚服。飛魚服的地位在蟒服之下。前面一篇文章易文老師已經講過,飛魚在《山海經·海外西經》有記載。其頭部似龍,兩足(四爪),帶雙翼,並有腹鰭一對,魚尾。
  • 飛魚服和繡春刀,明朝最帥的服飾之一,為何會成為錦衣衛的標配
    《明史·輿服志》曾記載過,正德皇帝給群臣封賞,一品為鬥牛服,二品為飛魚服,也就是說,飛魚服是二品以上官員才能穿的官服。 錦衣衛雖然不屬於傳統官僚系統,但身穿飛魚服,就能凸顯出其在朝廷中的地位,身穿飛魚服是錦衣衛榮譽的象徵。但也並非所有錦衣衛都能穿上這麼帥氣的服裝,只有高級別的錦衣衛才有資格穿。據史料記載,飛魚服以紅色為主,不過也有一些為黃色。
  • 《新水滸傳》:潘金蓮為何願意與西門慶搞婚外情?她很享受這一點
    好了,小編就不在這裡對演員本身進行評價了,我今天想和大家分析一下,潘金蓮為何願意與西門慶搞婚外情?是因為西門慶帥氣又多金,是個高富帥嗎?是,但也不全是。除了這些理由之外,還有一點讓她很舒服,她也很享受這一點。這一點究竟是什麼呢?
  • 身穿飛魚服,腰跨繡春刀,錦衣衛的腳下為何會穿草鞋
    錦衣衛與後來設置的東廠、西廠共同構成了整個明朝的情報機構, 三者在職能上互有重疊, 又相互制衡,相當典型地體現了明朝特色的政治制度。 錦衣衛最早是御用儀仗隊,飛魚服是歷史上錦衣衛常備的服裝,這種服飾質地特殊,利用雲錦中的妝花羅、妝花紗、妝花絹做成,服飾上有著名的飛魚紋,飛魚並非是會飛的魚,這是一種幻想出來的生物,龍首魚身,看起來比較奇怪。
  • 妙齡寡婦孟玉樓沉穩機警,有玉面狐狸之稱,為何笨到被西門慶騙婚
    妙齡寡婦孟玉樓沉穩機警,有玉面狐狸之稱,為何笨到被西門慶騙婚《金瓶梅》一妻六妾,連帶府中被西門慶收用的春梅、迎春等通房丫頭,孟玉樓無疑是眾多女人中特別的一個。《金瓶梅》講究因果報應,孟玉樓能有「好結果」,在於心底的善和處世的穩。但出身清白、沉穩機警、坐擁家產的孟玉樓,為何被西門慶騙婚,跳進西門府這個大染缸呢?
  • 飛魚服是明代錦衣衛的專屬服飾嗎?
    飛魚服並不是只有錦衣衛能穿,也不是所有的錦衣衛都穿飛魚服。飛魚服是皇帝的賜服,明代皇帝的賜服按級別依次是蟒服、飛魚服、鬥牛服和麒麟服,是顯貴之服,非特賜不能穿。飛魚服是二品以上的官員都能穿,而錦衣衛最高級別的指揮史是正三品,也有資格穿飛魚服,甚至級別更低的總旗也可以穿。七品以下的錦衣衛不能穿飛魚服。
  • 談談明朝錦衣衛的飛魚服
    #文史觀天下# 至於飛魚服,並非所有錦衣衛官校都有資格穿在身上;有資格穿在身上的官員,也並非可以穿著它出入任何場合。例如,上引史料即提到,在伴駕視牲、朝日、夕月、耕藉、祭歷代帝王期間,錦衣衛堂上官要穿大紅蟒服以及飛魚服,千戶、百戶等則只能穿青綠錦繡服。
  • 且看玩家西門慶,如何遊戲人生
    其實西門慶不但好色,他還是個非常複雜並且有爭議的人物。 02善於斂財,不擇手段 西門慶天生對錢敏感,一生瘋狂追求金錢,只要是涉及到經濟利益,他總能表現出精明強幹,行動果敢且冷酷無情。他把婚姻當作生意,專發女人財。
  • 同樣穿了「飛魚服」,朱亞文和任嘉倫的差距也太大了吧
    而可比性最大的還是《錦衣之下》和《大明風華》了,因為這兩部劇都把「飛魚服」帶到我們的視野中。 因為《大明風華》先播出的,所以很多人都是先看到朱亞文的飛魚服造型。講真,之前對朱亞文的印象都是停留在朱亞文是行走的荷爾蒙,他的男友力爆棚。
  • 西門慶這個破落戶為何能夠平步青雲?你看他家裡有個什麼樣的老婆?
    文/姜子說書圖/《金瓶梅》相關電視劇題:西門慶這個破落戶為何能夠平步青雲?你看他家裡有個什麼樣的老婆?俗話說得好,每一個成功的男人,背後都有一個支持他的女人。不過,吳月娘雖然勢力,卻比西門慶有眼力勁,後來,西門慶死後,與他最為相契的應伯爵,就帶頭把他的各方娘子介紹給別人,藉此得些銀子。《金瓶梅》故事裡,西門慶雖然好機變,會走門道,但是,有時候也不太會做人,甚至,沒記性,關鍵時候,都是吳月娘替他出謀劃策。
  • 拳術不如西門慶力氣不如李二僧,武松四個弱點,只有一個是真的?
    於是我們似乎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拳術不如西門慶力氣不如李二僧,武松這四個弱點,可能只有一個是真的。說武松不如西門慶,其實只是《武十回》中一筆帶過:「說到力量,武松佔先,西門慶要差一成;說到拳術變化,西門慶靈警,武松不及他;躥跳功夫,兩人相仿」。
  • 閒言帳語漫談西門慶身邊兩個最重要的人 之一
    如果說李瓶兒是西門慶最得意的女人之一,那麼玳安兒和應伯爵就是西門慶生活中最重要的兩個男人!我們先說一下西門慶的小廝玳安兒。從小說藝術人物的角度來講,玳安兒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人物。他可以說是小說情節發展的引線人。
  • 潘金蓮嫁給西門慶後,得到幸福了嗎?
    為了和西門大官人長相廝守,小潘不惜以身試法,謀殺親夫。可嫁給西門慶後,才發現理想和現實差距太大了,追求的幸福並沒有得到,甚至還不如以前的生活。嫁入豪門後,怎麼會比之前還寒酸?01 西門慶太精打細算了西門慶有著惡霸、商人、官員多種身份,能得到這一切離不開他的機深詭譎。
  • 從西門慶的「十兄弟會」,看什麼樣的人才能當「大哥」
    比如說西門慶是「黑社會大流氓」,或許就有人提出異議:西門慶雖說不是什麼好東西、淫慾無度,可人家畢竟是個生意人、大老闆,後來還當上了當地司法部門的領導,跟黑社會沾不上邊吧?嘿嘿,雪村這回還真沒唱錯,西門慶確實搞過黑社會,並且,他後來的發跡,很大程度上便有賴於此。
  • 古代公務員最帥制服,一文可看懂錦衣衛飛魚服
    僅明朝官員的服飾,除了朝服(上朝面聖穿)、祭服(出席皇家祭祀典禮穿)、公服(出席公務活動穿)、常服(日常辦公穿),還有賜服,飛魚服即是賜服之一。從這也能看出,能穿飛魚服、佩繡春刀都是錦衣衛中級別較高者。 至於高到什麼級別,無從得知。後人推測,下層的官員小旗,以及底層的兵士校尉、力士,在辦公查案的時候,沒資格穿飛魚服,都是穿著自己花錢置辦的衣服,也並沒有統一的款式,只要是樣式上比較正式、莊重的素衣就可以。
  • 王婆不願把潘金蓮介紹給西門慶嗎?為何說她「新年恰好九十三歲」
    西門慶看中了潘金蓮,但是那個時代,沒有男女相悅、直接追求的。所以西門慶跑到潘金蓮家緊鄰的王婆家來,又不好開門見山:「我看中了隔壁的有夫之婦,你替我拉攏拉攏」,於是百轉千回,左兜右繞。他先問王婆,隔壁婦人是誰,知道是武大郎的妻子,知道這是極不相配的婚姻,更堅定了插足的決心,但是表面上卻不能說。
  • 任嘉倫飛魚服最驚豔!網絡電影《飛魚服》,叮噹客串成亮點
    飛魚服在身,繡春刀在手,陸繹令人驚豔,重新詮釋了錦衣衛。任嘉倫為觀眾塑造了一個不苟言笑,一個勇於反抗,一個重情重義,用生命守護自己摯愛的錦衣衛。如今又一部關於錦衣衛的網絡電影上線,它就是《飛魚服》!不過這部《飛魚服》註定以撲街收場了!《飛魚服》有著《繡春刀》的外殼,模仿著《錦衣之下》的陸繹,在《飛魚服》中,男主角是百戶陸翀。
  • 飛魚服、繡春刀御賜之物,是明朝錦衣衛的標配,但不是錦衣衛專屬
    有這樣一種說法「飛魚繡春,人鬼之分」,意思是說即使長相不太好看的人,穿上了飛魚服,佩上繡春刀,也會一表人才。飛魚繡春是明朝錦衣衛標配的裝束,但飛魚服並不是錦衣衛的專屬服裝。明朝賜服分類中,紋樣級別最高的是蟒,其次是飛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