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衣衛作為明朝的「特務機構」,其身份一直都非常神秘。除了是皇帝的貼身保鏢,負責皇帝的人身安全之外,還掌管著緝捕和刑獄,有時還會充當皇家儀仗隊。據《明史·職官志》記載:「朝日、夕月、耕耤、視牲,則服飛魚服,佩繡春刀,侍左右。」
每逢大型節日,錦衣衛作為皇家儀仗隊,就會身著飛魚服,手持繡春刀,緊隨皇帝身邊。俗話說人靠衣裝馬靠鞍,錦衣衛的這身打扮,可以說是明朝最帥的服飾之一了。那這麼有型的飛魚服和帥氣的繡春刀到底長什麼樣呢?
首先來說一下飛魚服
所謂「飛魚」,並非我們平日所說的普通魚類,造型是龍首、魚身、有翼組合起來的虛構形象,在《山海經·海外西經》中也曾寫到過,飛魚是一種有神性和神力的祥獸。《明史·輿服志》曾記載過,正德皇帝給群臣封賞,一品為鬥牛服,二品為飛魚服,也就是說,飛魚服是二品以上官員才能穿的官服。
錦衣衛雖然不屬於傳統官僚系統,但身穿飛魚服,就能凸顯出其在朝廷中的地位,身穿飛魚服是錦衣衛榮譽的象徵。但也並非所有錦衣衛都能穿上這麼帥氣的服裝,只有高級別的錦衣衛才有資格穿。據史料記載,飛魚服以紅色為主,不過也有一些為黃色。在北京博物館中珍藏的明代錦衣衛飛魚服,就是以黃色為主,製作精美,款式華麗。
黃色飛魚服
我們經常在影視劇中看到身穿黑色飛魚服的錦衣衛,可以斷定這個顏色是不符合歷史事實的,不過黑色應該也是為了影視的表現效果。試想一下,神秘的錦衣衛身穿紅色飛魚服,顏色過於鮮亮,確實有點不符合「特務」的身份。這種紅、黃為主的飛魚服並非錦衣衛平時所穿,只有出席重大場合,比如皇家儀式等才會穿,而平時服裝還是以方便實用為主,衣服顏色太過於鮮亮,也不利於他們工作。
再來說說繡春刀
與飛魚服相比,繡春刀就更神秘了,因為沒有關於明朝繡春刀確切的史料文字記載,更沒有出土的實物,這也是一個遺憾。我們如今能了解到繡春刀的樣式,是從明朝的《出警入蹕圖》中零星看到的。此圖中可以看出,錦衣衛的佩刀與普通士兵的佩刀大不相同,樣式類似於苗刀或唐刀,但區別在於唐刀的刀脊是直的,而繡春刀的刀脊是彎的,刀身也更短小,這樣設計便於攜帶,也便於拔出和收刀,造型也更加精美。此刀可刺可砍,出刀極快,料想在當年殺傷力也是不容小覷的。
手持繡春刀的錦衣衛
和飛魚服一樣,繡春刀也是皇帝御賜之物,但繡春刀卻並非錦衣衛獨有。朝廷不僅將繡春刀發給錦衣衛,東廠和西廠等機構也都在用,皇帝有時還會將繡春刀賞賜給文武大臣。據記載,曾經有位醫術高明的太醫,因醫治好了皇帝的疾病,也被賞賜了繡春刀。
繡春刀不僅造型炫酷,連名字也很文藝範兒,這個殺傷力極強的兵器,為何會起這麼秀氣的名字呢?原因可以追溯到唐代了。大詩人杜甫曾寫過一首《入奏行,贈西山檢察使竇侍御》,其中就有一句:「繡衣春當霄漢立,彩服日向庭闈趨。」
這句詩的意思是說一位姓竇的御史,深得皇帝信任,身穿繡服為皇帝巡視天下。而明朝錦衣衛原本是皇家儀仗隊,後來成為皇帝的私人特務機構,是幫助皇帝巡視天下百姓,監視文武百官的。錦衣衛的職責跟杜甫這句詩描繪的非常接近,繡春刀的樣式短平快,雖然殺傷力強,但卻看似陰柔。因此,錦衣衛的佩刀就用了這個非常秀氣的名字。
無論飛魚服、繡春刀,都是朝廷御賜的官制配飾,雖然並非錦衣衛專屬,但這兩件配飾如今都成了錦衣衛的標緻形象,其精美的造型樣式,可以稱得上是一件實用的藝術品了,也是明朝手工製造業高超水準的體現,具有很高的歷史研究價值。
作者/文化歷史那些事
圖/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