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社會開始確立法度,有了權力的高低之分,人們便開始渴求、渴求權力,只因權力能使人同時擁有財富和地位。
維帕曾說過,「權力是當別人反抗時,自己發出命令的可能性。」有了力量,便可減少別人叛逆的可能性,仿佛可以肆無忌憚地控制別人的命運。封建時代,人們對權力的追求比較嚴肅,為了追求權力,他們會不擇手段。清代曾設八司,它們都是皇帝的近臣,都有一定的權力,但八司之間也存在一定的差距。直隸州的總督是擠破了頭也搶不到的職位,雲貴總督則是沒人願意當的。
清政府在1636年建立,歷時三百餘年,是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也是中國歷史上由少數少數民族建立的一個王朝。清王朝在政治上採取了不少措施,如對明王朝實行「總督」制度;明代,各地都有巡撫,但當時巡撫不是官職,而是差事。
如果某個地方需要朝廷派人去辦事,皇帝就會派總督到那裡,給總督完成任務的一定權力,等到事情辦妥了,總督的權力就會立即收回。這一制度使明朝權力集中於中央
皇太極建立清政府後,仍然遵循明朝的總督政策,但清朝的總督不再像明朝那樣是臨時的差事,而是一個固定的職務。清代共設八司,主管各地事務,其中以直隸總督、兩江總督最為著名。
直隸州知府從河南保定遷至清末天津。無論是保定還是天津,從地理位置來看,都是與首都北京非常接近的重要地區。除處理地方事務外,直隸總督還有一項重要職責——保護皇帝的安全。
由於這一職位管轄京畿重地,靠近皇帝,一旦出了什麼大事,肯定是要第一時間保護皇帝的。不僅如此,直隸總督的權力也很大。京畿道各大官吏眾多,政治網絡錯綜複雜,官吏利益相互牽連,管轄此地的直隸總督權力極大,也會招致許多官吏的冷落。
直隸總督可藉此大肆斂財,每個人都想當直隸總督,凡在朝為官的人,總想得到更大的權力,直隸總督這個職位就是吸引百官的地方。但是皇帝設立這一職位需要直隸總督來保護自己的人身安全,所以要想成為直隸總督,首先要有足夠的能力,能夠擔負起保護皇帝的重任。
除了這些以外,這個職位上的人還必須是皇帝的近臣和心腹大臣。總之,皇帝也不想自己的生命被一個不知忠不忠的人所保護,一旦直隸總督和皇帝不相干,大事情發生時,皇帝的生命就失去了保障。
古代帝王多疑,要想成為皇帝完全信任的臣子,直隸總督這個職位,是百官要爭也爭不上的。
兩江總督在直隸總督之下。說是直隸總督之下,其實也不是。兩江總督和直隸總督同為總督,其職權相似,只是管轄地點不同。兩湖總督主要管轄江蘇、安徽、江西三省和上海。這些地區地處沿海,土地肥沃,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經濟中心。
由於離首都不那麼近,兩江總督的權力比直隸總督要小得多,對朝廷中央的權力也沒有什麼影響,但是一旦當上了總督,就意味著富有。如果你在富裕的地方工作,那麼你的財富不會減少。所以,所有人都想當兩江總督。
競爭對手多了,再好的職位也得不到,想當兩江總督的每一位官員都有自己的優勢,要想在百官中脫穎而出是很難的。
直隸總督、兩江總督無人能當,是一個擠得頭破血流、無法勝任的職位,而雲貴總督卻是人人都不願當的官職。雲貴總督,顧名思義就是掌管雲南、貴州的總督。還是個總督,為何雲貴總督會不會有人願意當?
第一,雲貴地區的地理環境。雲貴地區地處高原,環境惡劣,交通不便,離首都較遠,因此也離權力中心較遠,在雲貴地區當官的,權力就不那麼有吸引力了。另外,雲貴地區地理位置不佳,要想發展經濟本就不容易,即使在今天,雲貴地區還有很多貧困地區,這個地區自古就是貧困的地方。環境惡劣,經濟落後也不在話下,雲貴地區的事情還做不完。
雲貴其他地區不同於其他地區,本地區民族文化單一,本地區是各民族聚居的地區,本地區民族多,事務多,而且多民族容易引發內亂,勞心傷神。就連現在來看,雲貴這樣的地方,也是多數人不願去的地方,各方面都落後於其他城市,在那裡做官根本就沒有什麼私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