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八大總督的差距,直隸總督搶不上,雲貴總督卻沒人願意當

2020-12-14 大大大紅袍子

自社會開始確立法度,有了權力的高低之分,人們便開始渴求、渴求權力,只因權力能使人同時擁有財富和地位。

維帕曾說過,「權力是當別人反抗時,自己發出命令的可能性。」有了力量,便可減少別人叛逆的可能性,仿佛可以肆無忌憚地控制別人的命運。封建時代,人們對權力的追求比較嚴肅,為了追求權力,他們會不擇手段。清代曾設八司,它們都是皇帝的近臣,都有一定的權力,但八司之間也存在一定的差距。直隸州的總督是擠破了頭也搶不到的職位,雲貴總督則是沒人願意當的。

清政府在1636年建立,歷時三百餘年,是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也是中國歷史上由少數少數民族建立的一個王朝。清王朝在政治上採取了不少措施,如對明王朝實行「總督」制度;明代,各地都有巡撫,但當時巡撫不是官職,而是差事。

如果某個地方需要朝廷派人去辦事,皇帝就會派總督到那裡,給總督完成任務的一定權力,等到事情辦妥了,總督的權力就會立即收回。這一制度使明朝權力集中於中央

皇太極建立清政府後,仍然遵循明朝的總督政策,但清朝的總督不再像明朝那樣是臨時的差事,而是一個固定的職務。清代共設八司,主管各地事務,其中以直隸總督、兩江總督最為著名。

直隸州知府從河南保定遷至清末天津。無論是保定還是天津,從地理位置來看,都是與首都北京非常接近的重要地區。除處理地方事務外,直隸總督還有一項重要職責——保護皇帝的安全。

由於這一職位管轄京畿重地,靠近皇帝,一旦出了什麼大事,肯定是要第一時間保護皇帝的。不僅如此,直隸總督的權力也很大。京畿道各大官吏眾多,政治網絡錯綜複雜,官吏利益相互牽連,管轄此地的直隸總督權力極大,也會招致許多官吏的冷落。

直隸總督可藉此大肆斂財,每個人都想當直隸總督,凡在朝為官的人,總想得到更大的權力,直隸總督這個職位就是吸引百官的地方。但是皇帝設立這一職位需要直隸總督來保護自己的人身安全,所以要想成為直隸總督,首先要有足夠的能力,能夠擔負起保護皇帝的重任。

除了這些以外,這個職位上的人還必須是皇帝的近臣和心腹大臣。總之,皇帝也不想自己的生命被一個不知忠不忠的人所保護,一旦直隸總督和皇帝不相干,大事情發生時,皇帝的生命就失去了保障。

古代帝王多疑,要想成為皇帝完全信任的臣子,直隸總督這個職位,是百官要爭也爭不上的。

兩江總督在直隸總督之下。說是直隸總督之下,其實也不是。兩江總督和直隸總督同為總督,其職權相似,只是管轄地點不同。兩湖總督主要管轄江蘇、安徽、江西三省和上海。這些地區地處沿海,土地肥沃,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經濟中心。

由於離首都不那麼近,兩江總督的權力比直隸總督要小得多,對朝廷中央的權力也沒有什麼影響,但是一旦當上了總督,就意味著富有。如果你在富裕的地方工作,那麼你的財富不會減少。所以,所有人都想當兩江總督。

競爭對手多了,再好的職位也得不到,想當兩江總督的每一位官員都有自己的優勢,要想在百官中脫穎而出是很難的。

直隸總督、兩江總督無人能當,是一個擠得頭破血流、無法勝任的職位,而雲貴總督卻是人人都不願當的官職。雲貴總督,顧名思義就是掌管雲南、貴州的總督。還是個總督,為何雲貴總督會不會有人願意當?

第一,雲貴地區的地理環境。雲貴地區地處高原,環境惡劣,交通不便,離首都較遠,因此也離權力中心較遠,在雲貴地區當官的,權力就不那麼有吸引力了。另外,雲貴地區地理位置不佳,要想發展經濟本就不容易,即使在今天,雲貴地區還有很多貧困地區,這個地區自古就是貧困的地方。環境惡劣,經濟落後也不在話下,雲貴地區的事情還做不完。

雲貴其他地區不同於其他地區,本地區民族文化單一,本地區是各民族聚居的地區,本地區民族多,事務多,而且多民族容易引發內亂,勞心傷神。就連現在來看,雲貴這樣的地方,也是多數人不願去的地方,各方面都落後於其他城市,在那裡做官根本就沒有什麼私利。

相關焦點

  • 清朝九大末代總督結局,有人經商當了富豪,有人投敵做了漢奸
    有清一朝,一共設立了11大總督,其中漕運總督與河道總督比較特殊,主要是為清朝的水系運輸和治理服務,不大涉及地方行政事務。其餘的九大總督,則全部是位高權重的封疆大吏,是清朝地方統治的頂梁柱。這九大總督分別是直隸總督、東三省總督、四川總督、兩江總督、雲貴總督、四川總督、閩浙總督、湖廣總督、兩廣總督和陝甘總督。
  • 清朝總督和提督哪個地位高,權勢大?
    總督和提督一詞,出現於明朝,盛行於清朝,但二朝對這兩個官職的設置又有所不同。明朝是臨時設置的,當公務完畢之後,這個職位就撤銷,而清朝則是常設。下面筆者就以清朝為例,來介紹一下總督和提督。清朝的總督清朝一共設置了直隸總督、兩江總督、四川總督、閩浙總督、雲貴總督、湖廣總督、兩廣總督、東三省總督和陝甘總督,這九大總督都是負責地方行政和軍務的。另外還有一種總督是負責專門事務的,如河道總督和漕運總督。清朝的這九大總督除了四川總督僅執掌四川一省外,其他八個總督都執掌著幾省的軍政大權,可謂是位高權重。在其中有兩位權勢最重,一是直隸總督,二是兩江總督。
  • 總督和巡撫本來都是臨時性職務,後成為定製,雙方互相制約
    清朝建國初期採用了明朝的官制,到乾隆時期總督這一職務被固定下來,成為定製。清朝乾隆時期有八大總督:直隸、兩江、兩湖(又稱湖廣)、兩廣、閩浙、陝甘、四川、雲貴,光緒三十一年(1906年),東三省改將軍為總督,稱「東三省總督」,湊齊清朝的九大總督。
  • 清朝六部長官和總督到底誰的權力更大?你選六部長官,還是總督?
    其實,無論是六部尚書還是總督,他們不是一個類別的,無法比較,一個橫向,一個縱向。但非要比較的話,也可以。我們以清代的六部尚書和總督為例子。 清代六部尚書的官銜是從一品,比清朝總督正二品的官銜大上一個檔次,不過因為清朝每個總督在下放到地方掌握地方大權的時候,清朝皇帝都會給他們賜予兵部尚書的加銜,所以清朝每一個總督在地位上都是不輸於六部尚書的。
  • 清朝滅亡後,鎮守一方的九大總督結局如何?有人發達有人落寞
    眾所周知,清朝是一個中央集權制國家,由清政府統一對國家進行管理。儘管皇帝是最高統治者,但他一個人畢竟精力有限。為了幫助他更好地管理國家,朝廷便會選拔一些人才管理地方。這些封疆大吏,通常便是總督。而在清朝滅亡前夕,中國共有九大總督。在溥儀退位後,這些人又是何結局呢?
  • 清政府土崩瓦解後,九大總督都去了哪裡,他們結局如何?
    俗話說:「樹倒猢猻散」,清朝土崩瓦解後,朝廷的各方大員也自謀出路。在上篇文章中,爆史君給大家介紹了直隸總督張鎮芳、東三省總督趙爾巽、兩江總督張勳、兩廣總督張鳴岐的結局,今天再來給大家介紹一下其他五位總督的下落。
  • 「八旗都統」和「清朝總督」誰的權力大?調動權在誰手裡?
    在清朝,各省總督和八旗都統都是軍政大權一把抓的官員,可謂位高權重,地位顯赫,那麼他們究竟誰更說了算呢?這要分為不同時期來看。清朝初年,多爾袞設置清朝官制,中央官員大體沿襲明制,地方官制則把前朝臨時性的「總督」設為常設職位,官階正二品,多由漢人擔任。清朝最早的總督是天津總督、山西總督、陝西三邊總督。
  • 明清漕運總督比各地地方總督還令人羨慕
    說到總督,大家都知道權力很大,比如直隸總督、兩江總督、兩廣總督。還有一個總督,不管地方行政,但重要性比地方總督還重要,這就是漕運總督。 無論什麼時候,要想統治穩固,沒有糧食是萬萬不行的。
  • 清朝時期為什麼要分提督和總督?提督和總督哪個官職更大?
    在清朝期間,提督被稱為軍務總兵官,他負責管理一個省的陸地或水路官兵,他是省綠營的最高官員,等級是一品。總督是該地區最高行政長官,負責一個省或多個省的行政,經濟和軍事事務,等級是正二品。 提督將是武將,總督是文將,他們都有軍事管轄權,兩者同樣是握有兵權的人,它們的官職誰更大呢?
  • 清朝的江寧將軍與兩江總督到底哪個權力更大?
    江寧將軍是清朝14大駐防將軍之一,全稱鎮守江寧等處地方將軍。駐防將軍是轄區內駐防八旗兵最高統帥,官階最初為正一品,後降為從一品,但盛京、吉林、黑龍江、伊犁、烏裡雅蘇臺的駐防將軍除外,因為將軍轄區不設總督,駐防將軍即為最高長官。
  • 清朝名臣于成龍為何不可能斬殺江寧總督?
    于成龍是跨越明朝和清朝的人,出生在明朝末期,于成龍屬於是典型的晚成的人物,我連「大器晚成」都不敢用,因為在他四十四歲的時候,才開始走上仕途擔任一個小小的縣令,這樣一個小小的縣令也並不算是成就什麼大器,畢竟在當時一抓一大把。于成龍沒有嫌棄縣令的官職太小,而是決心踏踏實實地幹出一番新天地,立志將自己寒窗苦讀的學問都發揮出來。
  • 清朝14位駐防將軍,地位比總督還要高
    總督是明清時期設置的地方軍政官員,具有很高的地位。清朝時,他的軍銜是二等的,但他可以通過兼任軍務大臣、都察院有都的時宇等職務而晉升為二等的。他是名副其實的省政府官員,負責一個或幾個省的政治、經濟和軍事事務。歷史上,許多著名的官員都曾擔任過總督。例如,晚清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和張之洞,四位著名的中興大臣。
  • 揭秘清朝最憋屈官職:官居一品超總督,但沒實權,俸祿也低得可憐
    而貴為清朝封疆大吏之首的總督,官階也不過是正二品,掛了兵部尚書銜和都察院左都御史銜的總督也就是從一品,勉強跟提督打了個平手。除非總督兼任大學士,官居正一品,否則從品級上永遠也超不過提督。但論起實權,總督、巡撫在提督面前都敢橫著走,而提督見了總督、巡撫,大氣都不敢出。
  • 清朝的知府、道臺、提督、巡撫、總督,他們都是幾品官?
    清朝有很多的官職,不過最令人熟悉的還是知府,道臺,提督,巡撫,總督這些官職,不過對於幾個官職,有一部分人經常會把它們弄混,那麼這些官職分別都是幾品官呢?為什麼會這樣設立官職呢?說完了知府,來說一下知府的上級長官道臺,道臺這個官職是清朝獨有的,道臺這個官職是介於巡撫和總督以及知府之間的官職,道臺的官位品級是正四品,不過也有特殊的時候,在清朝時期駐外的道臺中二品和三品的也有,不過道臺這個官職一般都是同品級的官員兼任,這個官職的職責有時候分工也有所不同,有的時候作為專門負責督糧和糧儲道,也被稱為糧道,以及負責驛傳道,海關道,屯田道,茶馬道等
  • 巡撫和侍郎,誰提任總督的機率更大?
    到了清朝,其官階為從二品。瞿蛻園在《歷代職官簡釋》中提到,「侍郎之名始於漢代,本是郎官之一種。郎即後來的廊字,因為在殿廊中侍立,所以有此名。」 初見「侍郎」之稱大都是在《出師表》,董允以侍郎之名隨千古名篇而傳。史上著名的權臣和珅也官拜侍郎,影視劇《鐵齒銅牙紀曉嵐》中紀曉嵐指著狗問和珅「是狼(侍郎)是狗?」
  • 敘詭筆記|雪中虎:「罪人子」是怎樣逆襲成直隸總督的
    二十年以後,旉南公和沈椒園都已經當上地方官員,一起入京覲見,「途中忽有直隸總督差官來迓,固邀至節署相見」。直隸總督是封疆大吏之首,位高權重,倆人和他的級別相差甚遠,並不相識,也不知出了什麼事,等見面才知道,原來這位總督就是當年邀請同車的那個少年,三個朋友握手相擁,熱淚盈眶,「張筵樂飲十日,稱為車笠之交,一時傳為美談」。
  • 美國領事鏡頭下的南京城,端方任職期間,兩江總督部院內外
    【兩江總督署西轅門】清朝兩江總督掌管三省(江西、江蘇、安徽)之地;兩江總督署位置在南京城的中心(朱高煦王府舊址)。朱高煦系朱棣次子,曾被封為漢王,後被廢、被殺。此後,漢王(朱高煦)府一直閒置。明朝景泰三年(1452年),督理江南織造進駐。
  • 清朝總督和提督哪個地位高,權勢大?看完這個你就知道了!
    清朝的總督和提督都是沿襲明朝的,但又有新的變化和發展。 清朝的總督是地方的最高長官,管轄一個省或者兩個甚至三個省,綜理軍民要政,也就是軍政一把手。從品級上說, 為正二品。
  • 四川不過就是一個省,清廷為何不設巡撫而直接設四川總督?
    首先,總督和巡撫都是我國古代職位很高的官吏,管轄範圍很廣,管轄的事物也是相當龐雜。這兩個職位最早是從明朝傳下來的,當時為了便於管理地方,方便與中央的溝通關係,設置了這樣的職位。總督和巡撫在職位上分工不同,各有其特點。在清朝的時候,全國上下分為八大總督,負責管轄地方,有什麼情況直接給中央上報。每年地方的經濟狀況、行政管理和軍事任務都要向總督匯報,總督是直屬於中央的,總督將這些信息上報中央,中央依次作出部署。
  • 府、州、縣都設有副官辦理政務,為何總督、巡撫衙門卻不設?
    那麼問題來了,督撫衙門政務繁巨,是靠哪些人機構或是哪些人處理的呢?我們以總督為例作個說明。總督署的辦事機構,可供查詢的資料不多,也很少有人從事這方面的研究。因為按清代規制,總督主管軍事,「統轄文武軍民,為一方保障」,是皇帝派往地方的代理人。《清會典》和《皇朝通典》載,各省總督、巡撫為獨任官,不設佐治官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