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江寧將軍與兩江總督到底哪個權力更大?

2020-12-17 達摩說

江寧將軍是清朝14大駐防將軍之一,全稱鎮守江寧等處地方將軍。駐防將軍是轄區內駐防八旗兵最高統帥,官階最初為正一品,後降為從一品,但盛京、吉林、黑龍江、伊犁、烏裡雅蘇臺的駐防將軍除外,因為將軍轄區不設總督,駐防將軍即為最高長官。

總督是清朝掌管地方一至三省最高軍政和民政的官員,官階為正二品,一般加兵部尚書銜,即為從一品。清朝共有九位總督,兩江總督轄區為江蘇、江西和安徽三省。

至於江寧將軍和兩江總督之間誰地位高、實權大的問題,我們最好先比較駐防將軍和總督之間誰大誰小。

首先從官階上來看,駐防將軍最初是正一品,後來是從一品,而總督則是正二品或從一品。總的說來,駐防將軍和總督的官階差不多,前者略高於後者。所以,如果地方遇有重大事務要上奏,駐防將軍與總督在同城辦公的,二人要聯銜上奏,而駐防將軍的名字應在總督之前。

其次從實權上來看,總督在地方節制綠營兵馬,在行政管理上也擁有相對比較高的權力,轄區一般又地跨數省。而駐防將軍一般不參與民政,只負責節制轄區內的駐防八旗兵。但這種節制權也是極為有限的,因為八旗兵的調動歸兵部,將軍無權幹涉,而兵丁的旗籍又有八旗都統和佐領掌管,將軍亦不得與聞。一旦遇有戰事,軍隊的調動和軍事指揮又要聽從兵部和皇帝。所以,駐防將軍對駐防八旗的節制權相當有限,其實權遠不如總督。

最後從地位上來看,由於八旗兵是確保清朝統治的槍桿子,所以滿清貴族一般不會把駐防將軍這麼重要的官職交給外人,所以擔任駐防將軍者,一般都是滿洲親貴,乃至於總是覺羅。而總督也是帝國高官,地位也是非常高的,但在人選上來源就比較多樣,也未必局限於滿洲親貴,甚至連漢人都有可能擔任總督。所以,從地位上來看,駐防將軍應略高於總督。

不過,具體問題還要具體分析。比如特定地區不設民政官員,駐防將軍權力極大,如盛京、吉林、黑龍江、伊犁、烏裡雅蘇臺五地。官員本身可能在官場上的影響力也不盡相同,這也影響了其在任期間的實權和地位。

但總的來看,駐防將軍與總督可以說是同一級別的官員,權力上可能總督要稍大於駐防將軍,但在官階和地位上一般是駐防將軍更尊貴一些。

而具體到江寧將軍與兩江總督來看,可能兩江總督的權力和地位還要相對更大一些,因為兩江乃清朝財賦之根本,兩江總督的地位和權力也更加尊貴,相比之下江寧將軍就比較落寞了。尤其到了晚清,權力下移導致地方督撫更具實力,像曾國藩、李鴻章等都曾擔任過兩江總督。這時候的兩江總督甚至兼大學士銜,掌管重要洋務部門,門生故吏遍天下,江寧將軍就更加相形見絀了。

相關焦點

  • 清朝名臣于成龍為何不可能斬殺江寧總督?
    明朝滅亡後,于成龍繼續做官,他的美名被康熙皇帝得知,從此得到康熙皇帝的重用,將他晉升為兩江總督。在清朝時期有一個非常奇怪的現象,重要的官職可能級別並不高,比如兩江總督的官職非常重要,但是在官職級別劃分上,兩江總督僅僅是正二品。
  • 于成龍要殺赫裡,作為江寧大將軍,正一品官員,為什麼不調軍隊?
    歷史中的于成龍不可能抓捕江寧將軍 不過如果要排除權力單論地位的話,能和總督抗衡的卻有兩個官職,這兩個官職分別就是坐鎮在兩江總督治所所在地江寧的江寧將軍和江南各個省份裡的提督們。 提督是每個省份裡的綠營兵最高長官,級別在從一品,這一點和兩江總督差不多。
  • 清朝的將軍、都統、提督、總兵都是什麼官職,誰的權力更大?
    清朝的將軍、都統、提督、總兵都是什麼官職,誰的權力更大? 清朝大部分地區軍隊中的封疆大吏,大體可以分成三個體系:八旗、行政和八旗外其他軍隊。其中最高權力掌控者,主要有將軍、都統、提督、總兵。
  • 清朝六部長官和總督到底誰的權力更大?你選六部長官,還是總督?
    清朝六部長官和總督到底誰的權力更大?你選六部長官,還是總督? 自從朱元璋廢除丞相制度後,皇帝直轄六部,也就是說六部的長官直接向皇帝匯報工作,六部的最高長官叫尚書,這就造成了六部長官的權力極大,六部尚書的品級進一步提高。那麼,現在有一個問題,如果說穿越回去,你選擇當六部尚書還是總督呢?
  • 總督、巡撫、將軍、都統、提督、總兵,誰的官職和權力大?
    總督、巡撫、將軍、都統、提督、總兵哪個權力最大?我們不妨來一個一個的分析。總督官階:總督在清朝屬於封疆大吏,全國只有九位,它的官階是正二品,但是兼任兵部尚書的話,它的官階就能達到從一品。比較經典的就是兩江總督曾國藩和江西巡撫沈葆楨的故事,曾國藩跟沈葆楨要軍費,沈葆楨不給,氣的曾國藩要和他絕交,還要彈劾他。文宗蒞政,命浙江、安徽、江西、陝西、湖南、廣西、貴州各巡撫節制鎮、協武職;總督兼轄省分,由巡撫署考會題,校閱防剿,定為專責,職權漸崇。
  • 于成龍這個兩江總督到底有沒有權利殺赫裡這個江寧大將軍?
    在電視劇《于成龍》中,不少角色人物都是有歷史原型的,因此很多人好奇無惡不作的赫裡將軍是否也真實存在於歷史上呢?他的原型人物又是誰呢?據悉,赫裡歷史上的人物是噶禮。噶禮,棟鄂氏,滿洲正紅旗人,何和禮四世孫也。自廕生授吏部主事,再遷郎中。
  • 身為兩江總督,他真可以斬了江寧將軍赫裡嗎
    于成龍是康熙年間著名的大清官,大有跟包青天相提並論的水平,只不過他是在清朝做官,所以不怎麼被文人們所推崇。在文人的筆下,清朝沒出幾個好官,為什麼?因為清朝是我們要推翻的對象,這樣的朝代怎麼能出好官呢?應該全是敗類才對。
  • 清朝總督和提督哪個地位高,權勢大?
    總督和提督一詞,出現於明朝,盛行於清朝,但二朝對這兩個官職的設置又有所不同。明朝是臨時設置的,當公務完畢之後,這個職位就撤銷,而清朝則是常設。下面筆者就以清朝為例,來介紹一下總督和提督。清朝的總督清朝一共設置了直隸總督、兩江總督、四川總督、閩浙總督、雲貴總督、湖廣總督、兩廣總督、東三省總督和陝甘總督,這九大總督都是負責地方行政和軍務的。另外還有一種總督是負責專門事務的,如河道總督和漕運總督。清朝的這九大總督除了四川總督僅執掌四川一省外,其他八個總督都執掌著幾省的軍政大權,可謂是位高權重。在其中有兩位權勢最重,一是直隸總督,二是兩江總督。
  • 雖為兩江總督,但審判赫裡,于成龍還真沒有這個資格
    在前段時間熱播的歷史劇《于成龍》中,有這樣一個橋段,于成龍在兩江總督府衙門公開審理江寧將軍赫裡。赫裡作為皇親國戚、八旗高級貴族,他犯下了殺人以及橫行鄉裡的諸多罪名,但是他個人不接受兩江總督于成龍的審判,而江蘇巡撫等大員也極力反對于成龍對赫裡進行量刑。
  • 清朝八大總督的差距,直隸總督搶不上,雲貴總督卻沒人願意當
    這一制度使明朝權力集中於中央皇太極建立清政府後,仍然遵循明朝的總督政策,但清朝的總督不再像明朝那樣是臨時的差事,而是一個固定的職務。清代共設八司,主管各地事務,其中以直隸總督、兩江總督最為著名。直隸州知府從河南保定遷至清末天津。無論是保定還是天津,從地理位置來看,都是與首都北京非常接近的重要地區。
  • 兩江總督于成龍不顧阻攔,怒斬皇上親外甥赫裡,此事記載於正史?
    于成龍殺赫裡,也就是說兩江總督殺了江寧將軍,這是不可能的,清朝對高級官員的管理是很嚴格的,而且對判處死刑的案件,都要經過皇帝親筆硃批才能執行,所以于成龍殺赫裡是不現實的。
  • 清朝時期為什麼要分提督和總督?提督和總督哪個官職更大?
    在清朝期間,提督被稱為軍務總兵官,他負責管理一個省的陸地或水路官兵,他是省綠營的最高官員,等級是一品。總督是該地區最高行政長官,負責一個省或多個省的行政,經濟和軍事事務,等級是正二品。 提督將是武將,總督是文將,他們都有軍事管轄權,兩者同樣是握有兵權的人,它們的官職誰更大呢?
  • 清朝14位駐防將軍,地位比總督還要高
    總督是明清時期設置的地方軍政官員,具有很高的地位。清朝時,他的軍銜是二等的,但他可以通過兼任軍務大臣、都察院有都的時宇等職務而晉升為二等的。他是名副其實的省政府官員,負責一個或幾個省的政治、經濟和軍事事務。歷史上,許多著名的官員都曾擔任過總督。例如,晚清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和張之洞,四位著名的中興大臣。
  • 美國領事鏡頭下的南京城,端方任職期間,兩江總督部院內外
    【兩江總督署西轅門】清朝兩江總督掌管三省(江西、江蘇、安徽)之地;兩江總督署位置在南京城的中心(朱高煦王府舊址)。朱高煦系朱棣次子,曾被封為漢王,後被廢、被殺。此後,漢王(朱高煦)府一直閒置。明朝景泰三年(1452年),督理江南織造進駐。
  • 「八旗都統」和「清朝總督」誰的權力大?調動權在誰手裡?
    在清朝,各省總督和八旗都統都是軍政大權一把抓的官員,可謂位高權重,地位顯赫,那麼他們究竟誰更說了算呢?這要分為不同時期來看。清朝初年,多爾袞設置清朝官制,中央官員大體沿襲明制,地方官制則把前朝臨時性的「總督」設為常設職位,官階正二品,多由漢人擔任。清朝最早的總督是天津總督、山西總督、陝西三邊總督。
  • 年羹堯被罷免了大將軍,被貶為杭州將軍,這個官職有多大權力?
    雍正皇帝「頂不住」朝野壓力,將越來越張狂的年羹堯貶為杭州將軍。那麼,這個杭州將軍到底有多牛?表面上這個杭州將軍很唬人,貌似是一個大將軍,但其實則不然。我們知道,清朝的主力是八旗軍,入關後,清朝統一了全國,那麼八旗兵有個很致命的缺點,人數太少。所以清政府把八旗兵分為了兩部分,一部分作為京營,駐守在京城和周邊地區,主要負責經常的安全。
  • 在清朝,盛京將軍幾乎就是當地的皇帝
    ,自此八旗兵在全國戰略要地駐紮,清朝末年,清廷在盛京、吉林、黑龍江、綏遠、江寧、福州、杭州、荊州、西安、寧夏、伊犁、成都、廣州、烏裡雅等十四個地方設置了八旗駐防區,並在每個駐防區設置了將軍、都統、副都統、承守衛、守衛衛、協領、協領、驍騎校等官職,由他們統轄八旗駐防區。
  • 清朝九大末代總督結局,有人經商當了富豪,有人投敵做了漢奸
    有清一朝,一共設立了11大總督,其中漕運總督與河道總督比較特殊,主要是為清朝的水系運輸和治理服務,不大涉及地方行政事務。其餘的九大總督,則全部是位高權重的封疆大吏,是清朝地方統治的頂梁柱。這九大總督分別是直隸總督、東三省總督、四川總督、兩江總督、雲貴總督、四川總督、閩浙總督、湖廣總督、兩廣總督和陝甘總督。
  • 在清朝侍郎和巡撫同為二品大員,那麼誰的地位更高,權力更大呢
    清朝例設總督8人,巡撫15人。於是問題就來了:作為地方要員的總督和巡撫,到底誰說了算呢?一般人想當然地會認為總督比巡撫大,總督肯定是管著巡撫的。真是如此嗎?其實不然。總督與巡撫其實是完全平行的兩個官職,並沒有上級與下屬之分,也就是說,總督是不能直接給巡撫下命令的。
  • 正六品的武官千總,與七品知縣大人相比,到底誰的權力更大?
    正六品的武官千總,與七品知縣大人相比,到底誰的權力更大?在這篇文章,筆者就來跟大家聊聊這個話題。想要客觀的來比較千總和知縣究竟誰大誰小,就必須把它們放在同一個時代做比較。等到清朝時,千總變成為綠營兵的常設編制,當時清朝在每個省都設立一位從一品的提督,提督負責管理全省的綠營軍。同時每個省劃分為好幾個鎮,每個鎮的最高長官為總兵,總兵為正二品的武官,負責管理八九千駐軍。總兵的助手是從二品的副將,再下是正三品的參將、從三品的遊擊、正五品的守備、正六品的千總、正七品的把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