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為兩江總督,但審判赫裡,于成龍還真沒有這個資格

2021-01-07 小壺天

在前段時間熱播的歷史劇《于成龍》中,有這樣一個橋段,于成龍在兩江總督府衙門公開審理江寧將軍赫裡。

赫裡作為皇親國戚、八旗高級貴族,他犯下了殺人以及橫行鄉裡的諸多罪名,但是他個人不接受兩江總督于成龍的審判,而江蘇巡撫等大員也極力反對于成龍對赫裡進行量刑。

眾多官員一致反對有著他們道理,按照大清律,于成龍的確是沒有資格審判赫裡的,他這樣的做法明顯違背朝廷制度,真要是追究起來,滅族掉腦袋可能不至於,但是拔翎奪頂絕對算是輕的。

在清朝,省級司法機構是按察司,設按察使,其上為巡撫、總督。但是清朝制度規定,凡是民人所犯案件一般都有省級以下的府、廳、州、縣進行審理,而諸如省級案件則有按察使進行審理,總督、巡撫只有覆核權,不能直接審理罪犯。

需要指出的是,上面提到的還只是民人而不是八旗。

清入關後,八旗兵逐漸分為兩大類,一類為京師八旗,一類為駐防八旗。駐防八旗又可分為畿輔駐防、東三省駐防、各省駐防三種,民族成分包括滿洲、蒙古及漢族。

在各省的駐防中,設立江寧將軍、杭州將軍、福州將軍、荊州將軍、西安將軍、寧夏將軍、成都將軍、廣州將軍、綏遠城將軍、伊犁將軍等。而赫裡就是江寧將軍。

在清初的順治、康熙兩朝。京師旗人刑事案件由八旗都統管轄及審理。各省駐防的旗人,均在當地設有理事同知或理事通判,專門負責審理旗人案件。這都是獨立的衙門,總督巡撫是無權幹涉的。

同知、通判審理旗人案件之後,報將軍、都統或副都統審理完結後,奏聞於皇帝,由刑部或三法司覆核,最終才能量刑定罪。這是一個非常嚴謹的司法的程序。作為兩江總督的于成龍對於大清律自然是瞭然於胸,斷不會作出如此悖逆的事情。

說道這裡很多人不禁生疑,因為赫裡不是一般的旗人,他是皇親國戚,是八旗中的貴族,那麼對於此類案件,當時的司法程序又是怎麼樣的呢?

在電視劇《于成龍》中,江蘇巡撫曾提出,赫裡屬於皇親國戚,應該交給宗人府審理定罪,喜歡歷史的人都知道,這種說法是明顯錯誤的。

宗人府,是專門管理皇家宗室事務的機構,皇親國戚不在其列。清代皇族內部刑名事務,由宗人府內部處理。如果是皇族人員與外部旗人、民人發生的刑事,有宗人府與有關機構聯合處理,一旦出現人命案,宗人府則與刑部合審。

如果是有爵位的宗室親王、郡王,任何衙門都不能叫到大堂來進行審問,都是以公文詢問,如果公文問不清楚,必須上奏皇帝,皇帝批准了,再把王叫到審訊的衙門,貝勒以下不享受這個制度。

如此看來,赫裡的身份還不夠資格由宗人府出面。那麼剩下的只有刑部、都察院和大理寺了。

刑部下設十八個司,這十八個司中除了督捕司外,其他司都以省命名,對口查核該省刑案,比如江蘇省的刑案就由江蘇司查核,八旗以及京師衙門的案件,也是由十七司來分工,各地、各部門的刑名案件到刑部以後,分發各司,然後將意見反饋給尚書、侍郎。

像赫裡這樣重大的案件,必須是要報經刑部,然後將人犯押到京城,由刑部、都察院和大理寺三法司進行會同審理。審理結果要上報內閣票擬定,然後交由皇帝裁定,最終才能判處赫裡的死刑。

于成龍即便渾身是膽子,又或是為民請命,終不會幼稚到這個程度的,因為作為封建時代的清官,都有一個最明顯的特點,那就是死心塌地的維護朝廷的律法。

相關焦點

  • 于成龍這個兩江總督到底有沒有權利殺赫裡這個江寧大將軍?
    在電視劇《于成龍》中,不少角色人物都是有歷史原型的,因此很多人好奇無惡不作的赫裡將軍是否也真實存在於歷史上呢?他的原型人物又是誰呢?據悉,赫裡歷史上的人物是噶禮。噶禮,棟鄂氏,滿洲正紅旗人,何和禮四世孫也。自廕生授吏部主事,再遷郎中。
  • 康熙名臣于成龍,兩袖清風為人正直,他有資格誅殺大將軍赫裡嗎
    兩江總督于成龍殺赫裡這種情節出現在電視劇《于成龍》裡,簡直是不可思議。因為于成龍根本沒有資格處置赫裡。 于成龍本身職務兩江總督為正二品,但于成龍有兵部尚書銜,所以為從一品,而赫裡身為江寧將軍,品級為正一品,級別比于成龍要高。
  • 于成龍是個怎樣的人?身為兩江總督,他真可以斬了江寧將軍赫裡嗎
    不過從客觀角度來說,于成龍這個官還是不錯的。他在清朝做到了江南江西省總督,好歹也是封建大吏了。從品級上來說,于成龍是正二品大員,相當於兩省省長。至於赫裡,在電視劇中是江寧將軍,正兒八經的正一品大員,相當於地區的軍區司令員。這個級別的官員,風頭是要蓋過于成龍這個總督的。
  • 清代名臣于成龍是怎麼樣的一個人?真的能殺赫裡這個大將軍嗎?
    兩江總督于成龍殺赫裡這種情節出現在電視劇《于成龍》裡,簡直是不可思議。因為于成龍根本沒有資格處置赫裡。于成龍本身職務兩江總督為正二品,但于成龍有兵部尚書銜,所以為從一品,而赫裡身為江寧將軍,品級為正一品,級別比于成龍要高。
  • 兩江總督于成龍不顧阻攔,怒斬皇上親外甥赫裡,此事記載於正史?
    于成龍殺赫裡,也就是說兩江總督殺了江寧將軍,這是不可能的,清朝對高級官員的管理是很嚴格的,而且對判處死刑的案件,都要經過皇帝親筆硃批才能執行,所以于成龍殺赫裡是不現實的。
  • 清康熙名臣于成龍,兩袖清風為人正直,他有資格誅殺大將軍赫裡嗎
    在電視劇《于成龍》中,曾出現過這樣一齣劇情,身為兩江總督的于成龍,將大將軍赫裡拘禁,並最終誅殺。電視劇中雖有虛構成分,但在真實歷史上,于成龍、赫裡,都是在清朝康熙年間活生生存在過的人,前者為文臣,後者為武將,按理說該是各司其職,互不幹涉,有些時候,朝廷中還會出現武強文弱之事。
  • 于成龍要殺赫裡,作為江寧大將軍,正一品官員,為什麼不調軍隊?
    我們閱盡鉛華,只為呈現不一樣的歷史。 很多人想必都是從電視劇中才了解到歷史中有于成龍這個人物的,不過雖然電視劇精彩無比、為大家鮮明地呈現出了于成龍在歷史中的廉明形象,但是從一些細節上來說,電視劇卻是有些不符合歷史現狀的。
  • 清朝名臣于成龍為何不可能斬殺江寧總督?
    于成龍是跨越明朝和清朝的人,出生在明朝末期,于成龍屬於是典型的晚成的人物,我連「大器晚成」都不敢用,因為在他四十四歲的時候,才開始走上仕途擔任一個小小的縣令,這樣一個小小的縣令也並不算是成就什麼大器,畢竟在當時一抓一大把。于成龍沒有嫌棄縣令的官職太小,而是決心踏踏實實地幹出一番新天地,立志將自己寒窗苦讀的學問都發揮出來。
  • 清朝名臣 于氏成龍
    河南商報記者 李江瑞  于姓歷史上多出能臣,清代的于成龍是其中的傑出代表。他並非進士出身,卻憑為官清廉和能力超強的優點,從知縣一路做到了兩江總督。他曾大規模清理冤獄,竭力避免冤假錯案,並籌集資金解決犯人們的吃飯和看病問題,其超前的刑法思想和司法人道主義精神,對後世有積極影響。
  • 觀一代廉吏于成龍有感
    劇中圍繞于成龍在喀爾齊圈地,廣西羅城平叛和治理,收降東山土匪,福建大牢冤獄案,罷免莝夫事件,直隸治理,兩江總督任上去火耗殺赫裡等故事串聯,故事情節生動感人,人物形象塑造豐滿,劇情跌宕起伏,寓故事於精神。通過一個個的故事片段把于成龍從書生到入仕為官直至去世於兩江總督任上,把于成龍的人生經歷刻畫的生動精彩。具有強大、深刻的現實意義!
  • 清朝的江寧將軍與兩江總督到底哪個權力更大?
    駐防將軍是轄區內駐防八旗兵最高統帥,官階最初為正一品,後降為從一品,但盛京、吉林、黑龍江、伊犁、烏裡雅蘇臺的駐防將軍除外,因為將軍轄區不設總督,駐防將軍即為最高長官。總督是清朝掌管地方一至三省最高軍政和民政的官員,官階為正二品,一般加兵部尚書銜,即為從一品。清朝共有九位總督,兩江總督轄區為江蘇、江西和安徽三省。
  • 如何評價電視劇《于成龍》中的柳晉陽?
    電視劇《于成龍》中柳晉陽中這個人物。出場時便以一曲《一對對鴛鴦水上漂》吸引了我,對他印象中最深刻的有三件事!第一件事,當于成龍要去廣西羅城當知縣時,本來不想帶柳晉陽去的,可是柳晉陽心甘情願的願意放棄所有,跟隨于成龍而去!
  • 為官當學于成龍
    在2015年新年戲曲晚會上,新編京劇、晉劇《廉吏于成龍》表達出自古以來人們對為官者清正廉潔的崇敬。而10年前的電視連續劇《一代廉吏于成龍》再現了康熙年間,兩江總督于成龍跌宕起伏、險象環生的官場生涯和催人淚下、盪氣迴腸的情感經歷。10年過去了,于成龍的形象重回藝術舞臺,反映出人們對廉吏的呼喚和嚮往。
  • 被康熙評價為「清官第一」的于成龍,最高官職相當於現今什麼職務
    清朝歷史上有兩位名為「于成龍」的官員,同處一朝,而且都是「一身正氣、兩袖清風」,深得康熙皇帝讚賞和百姓愛戴的循吏代表。一位是出身漢軍鑲紅旗,官至「兵部尚書、河道總督」的于成龍;一位是來自山西,官至「兩江總督」、「太子太保」的于成龍。
  • 兩江總督白日被刺,朝廷兩派欽差追查真兇,刺馬案主謀會是誰呢?
    ,案發過程疑點重重 1868年曾國藩調任直隸總督,那誰接任他兩江總督職位的呢?時間回到一百多年前,電影《投名狀》中,那天的馬新貽躊躇滿志的走出官衙,卻不料要為二哥報仇的三弟正在外面等他。一番打鬥,三弟終於一刀刺中老大腹部,馬新貽當場斃命。事實真是這樣嗎?電影裡演的確實是流傳最廣的一個版本,但事實卻並非如此。 當年的江寧府(南京),每月的都要舉行一次校場閱射,檢閱軍隊訓練情況。7月26號,總督馬新貽閱射結束,步行回家。
  • 盤點古裝歷史正劇于成龍,網友: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
    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的是古裝歷史正劇于成龍,網友: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下面就和小編一起來看一下這個電視劇的簡介和部分網友的評論吧。劇情概要:《于成龍》講述一代廉吏于成龍從中年出仕到成為兩江總督的跌宕起伏又清正廉明的一生。
  • 大器晚成的清官于成龍,三獲卓異,被康熙稱讚為「廉吏天下第一」
    于成龍劇照 之後于成龍前往四川合州任知州。同時要求各縣必須為這些百姓提供種子,耕種之器,並三年不收取田租。他還革除弊政,嚴禁官員勒索當地百姓。兩年時間使得當地人口顯著增加,百姓種植糧食積極性得到大幅提升,糧食產量也增加了許多。
  • 一代廉吏于成龍所擔任過的官職,都是什麼品階?
    被康熙帝稱為「天下廉吏第一」的于成龍就是在這一背景下,從前明的貢生一步步成長為從一品的封疆大吏――兩江總督。 家道雖然中落,但對于成龍的家教依然非常嚴格。 于成龍雖然天資聰慧,但科舉之路卻頗為不順。崇禎十二年(1639)的時候,22歲的于成龍參加鄉試,只考取了個副榜貢生。直到清順治八年(1651),35歲的于成龍還是沒有在鄉試中考中正榜。後來由于于成龍的長兄於化龍早逝,父親於時煌年老體弱需要人照顧,于成龍受家庭所累,也就沒再參加鄉試。
  • 于成龍入仕的起步相當低 最高學歷為副榜貢生
    百姓們知道於大人每天以糠粥度日,就給他取了個外號叫「於糠粥」,還編歌謠說:「要得清廉分數足,唯學於公食糠粥。」于成龍還有一個雅號,叫「於青菜」,得自於兩江總督任上。「兩江」,即江南、江西兩省,範圍包括現在的江蘇、安徽、上海、江西四省市。來到沃野千裡的江南富庶之鄉,于成龍不改初衷,一如既往,「日食粗糲一盂,粥糜一匙,侑以青菜,終年不知肉味」,江南百姓因而親切地稱他作「於青菜」。
  • 歷史上真實的于成龍,到底是個什麼級別的官?
    之後于成龍再也沒有參加科舉考試,主要是因為這個時候的于成龍需要養家餬口,全家的重擔都在他一人的肩上,因為在當時,先是于成龍的哥哥於化龍病逝了,之後于成龍的第三個兒子於廷元出生,父親於時煌已經臥病在床很長時間,需要有人在旁侍奉湯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