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名臣于成龍,兩袖清風為人正直,他有資格誅殺大將軍赫裡嗎

2020-12-22 騰訊網

兩江總督于成龍殺赫裡這種情節出現在電視劇《于成龍》裡,簡直是不可思議。因為于成龍根本沒有資格處置赫裡。

于成龍本身職務兩江總督為正二品,但于成龍有兵部尚書銜,所以為從一品,而赫裡身為江寧將軍,品級為正一品,級別比于成龍要高。

從系統來看,清朝兵軍隊分為八旗和綠營兩個系統,雖然互不統屬,但八旗高於綠營,因為八旗是滿人組成,綠營相當於偽軍,是漢人組成,兩江總督能管境內的綠營兵,但絕對沒權利管八旗兵,更何況八旗兵長官赫裡還是康熙外甥,屬於皇親國戚,

旗人在清朝是屬於特權階層,司法自成系統,審理滿族貴族宗室、覺羅訴訟案件的只能是宗人府,專門審理內務府管轄的上三旗或宮廷太監案件的內務府慎刑司,審理八旗地畝等民事案件的戶部現審處。地方特設的司法機構有:負責京師所在地的普通旗人訴訟案件的步軍統領衙門,負責京外省區的一般滿人案件的將軍、正副都統,專門審斷盛京地區旗人的盛京(今瀋陽)刑部。另外,旗營駐防地的旗人之間訴訟,由駐防八旗中的理事同知審理。以上滿族、旗人訴訟案件由專門機關處理,一般司法機關無權過問。滿漢之間的訴訟,由理事同知與州縣官員會同審理,普通司法機關雖有受理權,但無判決權,只能將滿人口供及審擬意見轉送各專門司法機關處理。

像赫裡這種級別的旗人,于成龍根本無權過問,只能由宗人府和刑部一同審理。

于成龍搞清來龍去脈後,先是張貼安民告示,將事態緩和,隨後不顧個人安危,只身前往賊窩,勸說劉均孚,最終在十天之內平息動亂。

1678年,于成龍升遷至福建按察使,過了兩年被升為直隸巡撫,受到康熙帝的召見,康熙帝稱他為「清官第一」,還親自製作詩歌贈送給他,以示寵信,隨後,于成龍被調任兩江總督。

地位差距懸殊,真實歷史中于成龍並不能處置赫裡

「屑糠雜米為粥,與同僕共吃」,這是于成龍的生活常態。1684年,時年68歲的于成龍逝世,在去世之前還依舊在審理案件。

百姓們得知他去世的消息「遠近聞之,皆啜泣,如喪其親」,出殯那天,無數百姓士兵伏地痛哭,連江中流水的聲音都被蓋了過去。康熙帝還親自為他撰寫碑文。諡號「清瑞」,以此紀念他一生廉潔刻苦。

可即便如此,相對於赫裡的尊貴身份,于成龍也無法處置他。赫裡可是滿洲貴族,當時康熙皇帝的外甥,只有康熙敢處治他,于成龍即便再過優秀,官職再高,也終究是近臣,無法與皇親國戚比肩,就連當時專管刑法的刑部尚書,在赫裡面前都要禮讓三分。

所以即便于成龍真要殺赫裡,基本上也就把自己的仕途一併陪葬,並且,很大可能會連累家族,滿門抄斬只是康熙一句話。另外,在現實中,士兵根本無權進入赫裡的住所,他住的可是滿城,周圍都有八旗重兵把守,想要突破這層防禦談何容易。所以綜合原因,這件事在電視劇中還能虛構,但在真實歷史上則絕不可能發生。

相關焦點

  • 清康熙名臣于成龍,兩袖清風為人正直,他有資格誅殺大將軍赫裡嗎
    在電視劇《于成龍》中,曾出現過這樣一齣劇情,身為兩江總督的于成龍,將大將軍赫裡拘禁,並最終誅殺。電視劇中雖有虛構成分,但在真實歷史上,于成龍、赫裡,都是在清朝康熙年間活生生存在過的人,前者為文臣,後者為武將,按理說該是各司其職,互不幹涉,有些時候,朝廷中還會出現武強文弱之事。
  • 清代名臣于成龍是怎麼樣的一個人?真的能殺赫裡這個大將軍嗎?
    兩江總督于成龍殺赫裡這種情節出現在電視劇《于成龍》裡,簡直是不可思議。因為于成龍根本沒有資格處置赫裡。于成龍本身職務兩江總督為正二品,但于成龍有兵部尚書銜,所以為從一品,而赫裡身為江寧將軍,品級為正一品,級別比于成龍要高。
  • 于成龍是個怎樣的人?身為兩江總督,他真可以斬了江寧將軍赫裡嗎
    于成龍是康熙年間著名的大清官,大有跟包青天相提並論的水平,只不過他是在清朝做官,所以不怎麼被文人們所推崇。在文人的筆下,清朝沒出幾個好官,為什麼?因為清朝是我們要推翻的對象,這樣的朝代怎麼能出好官呢?應該全是敗類才對。
  • 雖為兩江總督,但審判赫裡,于成龍還真沒有這個資格
    在前段時間熱播的歷史劇《于成龍》中,有這樣一個橋段,于成龍在兩江總督府衙門公開審理江寧將軍赫裡。赫裡作為皇親國戚、八旗高級貴族,他犯下了殺人以及橫行鄉裡的諸多罪名,但是他個人不接受兩江總督于成龍的審判,而江蘇巡撫等大員也極力反對于成龍對赫裡進行量刑。
  • 于成龍這個兩江總督到底有沒有權利殺赫裡這個江寧大將軍?
    在電視劇《于成龍》中,不少角色人物都是有歷史原型的,因此很多人好奇無惡不作的赫裡將軍是否也真實存在於歷史上呢?他的原型人物又是誰呢?據悉,赫裡歷史上的人物是噶禮。噶禮,棟鄂氏,滿洲正紅旗人,何和禮四世孫也。自廕生授吏部主事,再遷郎中。
  • 廉吏于成龍:被康熙稱為「清官第一」,去世時南京人民為之巷哭
    在中央一套播出的歷史劇《于成龍》獲得了廣泛好評,大有成為經典古裝劇的潛力,劇中主人公于成龍愛民如子、心繫百姓,又清正廉潔、兩袖清風,儼然是新時代清官能吏的代表。其實,很多年前,《成龍一代清官》、《成龍清官》等作品就已經出版。
  • 兩江總督于成龍不顧阻攔,怒斬皇上親外甥赫裡,此事記載於正史?
    于成龍殺赫裡,也就是說兩江總督殺了江寧將軍,這是不可能的,清朝對高級官員的管理是很嚴格的,而且對判處死刑的案件,都要經過皇帝親筆硃批才能執行,所以于成龍殺赫裡是不現實的。
  • 被康熙評價為「清官第一」的于成龍,最高官職相當於現今什麼職務
    清朝歷史上有兩位名為「于成龍」的官員,同處一朝,而且都是「一身正氣、兩袖清風」,深得康熙皇帝讚賞和百姓愛戴的循吏代表。一位是出身漢軍鑲紅旗,官至「兵部尚書、河道總督」的于成龍;一位是來自山西,官至「兩江總督」、「太子太保」的于成龍。
  • 兩個于成龍同朝,康熙倚重為何又不同?
    1 于成龍名氣很大。 清朝不但有于成龍其人,而且同時期有兩人,都是康熙名臣,而且一度是上下級關係。 一個是漢人于成龍,又稱老于成龍,山西永寧人,以治績卓異和清廉刻苦名世,被康熙帝讚譽為「天下廉吏第一」。
  • 電視劇《于成龍》開機,聶遠加盟演康熙
    演員聶遠  搜狐娛樂訊 電視劇《于成龍》昨天在山西省晉中市榆次老城開機,中共山西省委宣傳部、山西省紀律檢查委員會牽頭組織,山西影視(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山西廣播電視臺、山西廣電影視藝術傳媒有限公司聯合出品。
  • 理解晉卦六三「眾允之志」之意,清朝名臣于成龍治理羅城百姓愛戴
    同時六三又有上九正行,就更加有利於他了。這一爻就是告訴我們在晉升、前進的道路上,一定要得到大家的認可,也就是要得到人心。要得到下屬的認可,也要得到領導的信任和賞識,這樣做起事來,那就會更加的得心應手。說到這裡,就想到了清朝的一個名臣——于成龍。提到這個名字,想必看過影視劇《于成龍》的,對他的名字應該不陌生。
  • 清朝名臣于成龍為何不可能斬殺江寧總督?
    電視劇中的于成龍是清廉官員的代表,尤其是他斬殺江寧總督的情節更是讓他成為熒幕上的清官,但實事求是來講,于成龍斬殺江寧總督的故事還是脫離了歷史實際。于成龍在歷史上的知名度並不高,但是卻真實存在,並且真的是一位有良心的清官。
  • 清朝名臣 于氏成龍
    于成龍深諳「先穩定、再生產」的道理,大張聲勢地「嚴禁盜賊」,在全縣搞「聯防」。3年後,羅城就成了一座欣欣向榮的縣城。  康熙六年(1667年),于成龍被舉薦為廣西唯一的「卓異」,升官調任。他離開羅城時,身上沒有盤纏,出現了百姓「追送數十裡,哭而還」的感人場面。  公檢法三個部門,一個人全乾,還幹得特別好,于成龍就是這樣的人。
  • 廉吏史海丨于成龍:天下廉吏第一
    于成龍,字北溟,號於山,山西永寧州(今屬山西省呂梁市方山縣)人。在他為官的23年中,始終堅守「清、慎、勤」之風範,自甘淡泊,清正廉明,一心為民,兩袖清風,深得百姓愛戴和朝廷賞識,三次被舉「卓異」。1667年,于成龍作為廣西唯一「卓異」推薦給朝廷,並被提拔為四川合州知州。他上任不到二年,合州人口驟增,田地開闢,實現大治。由于于成龍政績卓越,被朝廷多次提拔。1678年6月,他被提拔為正三品的福建按察使,負責福建全省的監察和司法管理工作。上任後的于成龍面臨的最大難題是如何解決關在獄中的違反「遷海令」的百姓。
  • 于成龍要殺赫裡,作為江寧大將軍,正一品官員,為什麼不調軍隊?
    很多人想必都是從電視劇中才了解到歷史中有于成龍這個人物的,不過雖然電視劇精彩無比、為大家鮮明地呈現出了于成龍在歷史中的廉明形象,但是從一些細節上來說,電視劇卻是有些不符合歷史現狀的。 其中最吸引人注目的一個細節就是于成龍斬殺江寧總督的事情,而在說到這些事情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歷史中于成龍以及江寧將軍的官職。
  • 歷史上的于成龍和電視劇裡有何差別?你以為他只是清官那就錯了
    01明朝貢生孔子說「學而優則仕」,于成龍便是這句話的實際踐行者,只不過是在明朝。看清楚,是在明朝!崇禎十二年,秀才于成龍參加鄉試,沒想到太原考場的考官公然行賄,徇私舞弊。考生于成龍在考卷上直抒胸臆,痛斥骯髒。換來的是正榜無名,勉強撈了個副榜貢生。所謂的「副榜貢生」就是成績備胎,不算中舉,但有資格到京城參加會試,結果落榜。
  • 康熙是否見過周培公?清朝大將軍說:後人顛覆了我與他的歷史
    《康熙王朝》裡的康熙與周培公 善敗將軍周培公,向康熙苦諫,改變統兵方略,起用漢軍漢將。 他一介書生,從未打過仗,被康熙稱為「朝廷第一漢將」,作為徵討大將軍,抗擊察哈爾,逼降王輔臣,平定吳三桂。 康熙給他配了一個打了半輩子仗的圖海,作為副手。 周培公不負康熙所望,善敗將軍成了常勝將軍,只是快要完勝吳三桂時,康熙的聖旨來了。
  • 他被康熙贊為「天下廉吏第一」,卻也是做統戰的好手
    于成龍第一次做「統戰」並取得成功,是在他初到廣西羅城時,招撫義匪雷翠亭聯合苗寨剿滅惡匪謝德昌。劉君孚避而不見,于成龍毫無懼色,趁機跟匪兵喝酒聊天拉家常做起了思想工作,導致匪兵軍心渙散失去鬥志。最後在于成龍巧妙引導下,劉君孚答應率部投降。劉君孚返回山寨尋找「偽札」,匪首黃金龍、何士榮卻派人將「偽札」送給劉君孚的父親,並將劉父藏有「偽札」之事告知麻城知縣屈振奇。屈振奇馬上派人去搜劉家,誰知劉父早已差人把「偽札」交給了劉君孚。屈振奇一無所獲,便抓捕劉父嚴刑逼供,逼其承認劉君孚接受過「偽札」。
  • 胡歌演大將軍,成龍也演大將軍,兩人的差別不是一般大
    胡歌演大將軍,成龍也演大將軍,但兩人的差別卻不是一般大,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其實呢,看完這篇文章你也就會明白了,聽小編給大家解釋解釋吧。胡歌呢,以前在穿越劇《神話》裡演了個叫易小川的人。圖為其中一個場景,大家能看見呢,這裡有個人正在打屁股呢,這個人呢,是愛著胡歌,並且給胡歌演的這個易小川不少幫助的。圖中這位呢,是劇中的大反派高要,當然後來呢,變成趙高了,也是穿越到大秦帝國的。這裡呢,因為上面那女的長得挺像趙高在現代的妹子,所以認了她為義妹,把她當成自己心頭血一樣看待的。高要看見妹妹被打,這裡一臉悲痛,淚如雨下,像陛下求情。
  • 歷史那些事,于成龍隻身平息動亂,康熙表彰其是「今世清官第一」
    「盜」是清初一大社會間題。在黃州府岐亭鎮一帶,盜賊甚至白晝劫路傷命,嚴重影響了地方安定和居民正常生活。于成龍上任之初,即以郡垂身份坐鎮岐亭治盜。為了摸清盜情和每一件重大盜案,他總是親自訪察。在災荒年月,他以糠代糧,把節餘口糧、薪律救濟災民。因之百姓在歌謠中唱道:「要得清廉分數足,唯學於公食糠粥。」康熙十七年,于成龍升福建按察使離湖北時,依然一捆行囊,兩袖清風,沿途以蘿蔔為乾糧。于成龍在福建上任伊始,就做了一件為民稱頌的好事。當時清廷為對付臺灣鄭氏的抗清勢力,實行了「海禁」政策。當地統治者不顧連年兵禍,民不聊生,動輒以「通海」罪名興起大獄,使許多沿海漁民催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