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那些事,于成龍隻身平息動亂,康熙表彰其是「今世清官第一」

2021-01-09 詹小青聊一聊

「盜」是清初一大社會間題。在黃州府岐亭鎮一帶,盜賊甚至白晝劫路傷命,嚴重影響了地方安定和居民正常生活。于成龍上任之初,即以郡垂身份坐鎮岐亭治盜。為了摸清盜情和每一件重大盜案,他總是親自訪察。他多以「微行」的方式,扮作田夫,旅客或乞丐,到村落、田野調查疑情,從而對當地盜情了如指掌。于成龍在破案、察盜方面的許多事跡,在清人野史、筆記和民間文藝中均得到反映,甚至神化。由於在黃州府同知任上的突出政績,于成龍又深為湖廣巡撫張朝珍的器重,再次被舉「卓異」。于成龍被舉「卓異」後,被調主持武昌府政務,並將握武昌知府。恰在這時,「三落之亂」爆發了。在吳三桂凌厲的攻勢下,貴州、湖南望風披靡。同時吳三桂派許多湖北籍部將,持封官「札書」回籍策反,製造暴亂。康熙十三年五月,麻城縣發現「偽札」,知縣即以「通賊」罪名大肆濫捕,搞得人人自危。接受了「副將偽札」的該縣曹家河人劉君孚父子乘機聯絡東山一帶山民發動暴亂。由于于成龍在當地很有影響,所以被請出來收拾局面。他以「招撫」為方針,查清事件原委後,發出安民告示,使絕大多數脅從百姓歸家,事態很快趨於緩和。

隨後,他又冒生命危險隻身進人首先發難的劉君孚山寨中說服劉及300槍手(獵戶)。10天之內,一場動亂順利平息。八月,于成龍調任黃州知府,第二次暴亂又接踵而至。在于成龍的指揮下,尤其是他身先士卒,危急關頭置生死於度外,當場擒獲暴亂首領何士榮。後又乘勝平定了其餘叛亂。二十餘天內兩次平定「東山之亂」。受到湖廣總督蔡毓榮的高度褒獎。四年後,于成龍升湖廣下江陸道道員,駐地湖北新州(今新春縣),在湖北期間,無論地位和環境都有很大改善,但他仍保持了異於常人的艱苦的生活作風。在災荒年月,他以糠代糧,把節餘口糧、薪律救濟災民。因之百姓在歌謠中唱道:「要得清廉分數足,唯學於公食糠粥。」康熙十七年,于成龍升福建按察使離湖北時,依然一捆行囊,兩袖清風,沿途以蘿蔔為乾糧。

于成龍在福建上任伊始,就做了一件為民稱頌的好事。當時清廷為對付臺灣鄭氏的抗清勢力,實行了「海禁」政策。當地統治者不顧連年兵禍,民不聊生,動輒以「通海」罪名興起大獄,使許多沿海漁民催難。于成龍在審閱案卷時,發現每案被擬極刑的就達數十人或上百人之多,甚至殃及婦女孺子。於是他堅決主張重審,對怕得罪清室而勸阻他的人說:「皇天在上,人命至重,吾誓不能鹹阿從事!」在他的力爭和主持下,先後使千餘名百姓免遭屠戮而獲釋,貧困不能歸者還發給路費。康熙十八年夏,于成龍在按察使任上第三次被舉「卓異」後升任省布政使。福建巡撫吳光柞還專疏向朝廷舉薦,稱于成龍為「閩省廉能第一」,從此,于成龍得到清廷的賞識和破格錄用。康熙十九年春,康熙帝「特簡」于成龍為徽輔直隸巡撫,翌年春,又召見于成龍於紫禁城,當面褒讚他為「今時清官第一」,並「制詩一章」表賜白銀、御馬以「嘉其廉能」。康熙十九年,于成龍升任直隸巡撫。官場中有句老話:京官難當。京徽之地,八旗豪強橫行不法,有法不能治。康熙特意將于成龍放在這個位置上。在任上,于成龍支持清官廉吏,打擊貪官汙吏,八旗豪強見勢不妙也不得不收斂。于成龍把直隸治理得井井有條,很受康熙的賞識。第二年,康熙在故宮親自召見他,表彰他是「今世清官第一」,賞賜白金、良馬、御製詩等,以此嘉獎他的廉能。

康熙二十年,于成龍升任兩江總督,成為主管江蘇、安徽和江西三省的大員。上任時,久聞于成龍大名的當地文武官員全部早早地到南京城外迎候,場面非常壯觀。可是,眾人一直等到天黑也未見這位新總督的影子,大家紛紛議論是不是把總督到達南京的日期搞錯了,這時,有人跑來報告說,總督大人早已單騎進府啦。百官頓時驚慌失措,急忙回府。原來,于成龍僅僅帶了一個小兒子,僱了一輛騾車,沿路查訪而來。官員們大擺筵席為于成龍接風,于成龍拒不接受,一時讓眾官員覺得十分尷尬,其中有一位按察使是于成龍同科故友的兒子,他連忙出面勸于成龍說:「大人如果過於清廉認真,今後文武官員都不好接近你,容易產生隔閡。我們只不過是藉此機會,為你祝壽罷了。」于成龍笑道:「你們的筵席用不著拿山珍海味,最好是用「魚殼」來為我祝壽。」所謂「魚殼」,並不是指一道名菜,而是江南一個名盜的綽號,于成龍在路上對他的劣跡已有耳聞。當天晚上,于成龍在燈下看書,忽聽梁上有響聲,只見一個男子從梁上躍下,于成龍問:「你是何人?」男子答:「我是「魚殼」。」于成龍摘下帽子放在桌上,說:「我的頭在此,取走吧」。「魚殼」驚慌道:「本來我是來取你的頭的,可是現在我的手好像被什麼東西猛擊一下,已動彈不得,你真是神人。我是個惡貫滿盈的人,還是請你來取我的頭吧。」

「魚殼」這夥地方惡勢力長期與官府相勾結,認為只要使錢,就沒有辦不成的事。他們知道在南京只有于成龍賄賂不得,所以就採用暗殺手段。誰知,惡魔也怕清官,在于成龍面前,平日惡狠的「魚殼」也發提了,只好束手就摘。 大凡官當到兩江總督這個位置,都已是久經宦海的老官僚了,一般都處事圓通,不求有功,但求無過,除了討好皇上、結交權貴,安插私人和子女親屬外,關心的是怎樣聚錢斂財,為自己安排退身之路。而于成龍為官已近三十年,雖然已步人權勢顯赫的地位,卻依然保持著清廉的作風。他上任後便召集部屬訓話,告誡他們必須奉公守法,勤謹辦事。他自己身體力行,常常化裝私訪,了解民情,暗察官吏,以致江南官吏每遇到白髮偉貌者,即互相轉告,無不震懾。作為清朝一品大員的于成龍貌似嚴厲,其實待人非常隨和,沒有官架子。公務時間,他的衙署大門始終敞開著,官吏有事找他,就直接進人他的寢室。他的桌案上左邊放著生薑、豆豉,右邊放著案卷文書,就像農村的教書先生一樣,隨便與人交談。

江南生活比較富裕,許多官員以紙醉金迷為榮。于成龍以總督身份作表率,生活淡泊儉樸至極。因每日食粗糧、青菜,而被江南人稱為「於育菜」。遇上荒年,他即以糠屑雜米為粥,全家人都這麼吃,客人來了也不例外。客人間他:「為什麼要這麼清苦?」他答道:「多留一些米,就可以多娠濟一些饑民。」在他的影響下,江南各地的社會風氣發生了明顯變化。官僚、巨商都脫下續羅綢緞,改穿布衣;高門大戶,將大門樓改築成小門樓;橫行鄉裡的少數惡霸,也都悄悄地避居到外地。

康熙二十三年,在兩江總督崗位上只工作了三年的于成龍病逝於南京的督署中。享年68歲。署中的官員去他家弔唁,看見他的饋物只有慶頭一個破箱,裡面有一套官服、官靴,瓦缸中粗米數解和幾罐鹽豉。眾人無不相哭失聲,就連「平時心憚成龍者,俱感動流涕」。于成龍去世的消息一傳出,許多地方百姓罷市聚哭,家家繪製他的像設案進行奠祭。康熙聞知後嘆息說:「于成龍因在直隸居官甚美,聯特地選他出任江南總督。居官能如于成龍者有幾人?」康熙帝破例親為撰寫碑文,這是對他以卓著的政績和廉潔刻苦一生的表彰。因而康熙帝還稱嘆:「鹹稱居官清正,實天下廉吏第一」。加贈太子太保,予謐「清端」,並御書「高行清粹」為祠額。其事跡之感人,為歷代傳誦;其精神之廣播,為官民楷模。

相關焦點

  • 歷史上的于成龍和電視劇裡有何差別?你以為他只是清官那就錯了
    提起清代的「包青天」,很多人都能想到于成龍。由於清朝政壇複雜而黑暗,能夠在裡面獨善其身確實不是一件易事。所以達標的本屬鳳毛麟角,裡邊知名度最高的當屬于成龍。隨著《于成龍》這部電視劇的播出,很多人知道了他清廉為官的事跡。相對於他的清廉,于成龍還兼有膽魄,今天我們就來說說他那些驚心動魄的故事。
  • 康熙名臣于成龍,兩袖清風為人正直,他有資格誅殺大將軍赫裡嗎
    于成龍搞清來龍去脈後,先是張貼安民告示,將事態緩和,隨後不顧個人安危,只身前往賊窩,勸說劉均孚,最終在十天之內平息動亂。 1678年,于成龍升遷至福建按察使,過了兩年被升為直隸巡撫,受到康熙帝的召見,康熙帝稱他為「清官第一」,還親自製作詩歌贈送給他,以示寵信,隨後,于成龍被調任兩江總督。
  • 廉吏于成龍:被康熙稱為「清官第一」,去世時南京人民為之巷哭
    在中央一套播出的歷史劇《于成龍》獲得了廣泛好評,大有成為經典古裝劇的潛力,劇中主人公于成龍愛民如子、心繫百姓,又清正廉潔、兩袖清風,儼然是新時代清官能吏的代表。其實,很多年前,《成龍一代清官》、《成龍清官》等作品就已經出版。
  • 被康熙評價為「清官第一」的于成龍,最高官職相當於現今什麼職務
    清朝歷史上有兩位名為「于成龍」的官員,同處一朝,而且都是「一身正氣、兩袖清風」,深得康熙皇帝讚賞和百姓愛戴的循吏代表。一位是出身漢軍鑲紅旗,官至「兵部尚書、河道總督」的于成龍;一位是來自山西,官至「兩江總督」、「太子太保」的于成龍。
  • 清康熙名臣于成龍,兩袖清風為人正直,他有資格誅殺大將軍赫裡嗎
    在電視劇《于成龍》中,曾出現過這樣一齣劇情,身為兩江總督的于成龍,將大將軍赫裡拘禁,並最終誅殺。電視劇中雖有虛構成分,但在真實歷史上,于成龍、赫裡,都是在清朝康熙年間活生生存在過的人,前者為文臣,後者為武將,按理說該是各司其職,互不幹涉,有些時候,朝廷中還會出現武強文弱之事。
  • 被康熙稱為天下第一廉吏,竟然兩次落榜,終年不知肉味
    今天要講的這個人就是于成龍。與清官海瑞相比,可能對于成龍就不太熟悉,于成龍是清初名臣,循吏,什麼是循吏?就是奉公守法的官吏,他不光奉公守法,還很清廉,被康熙稱為清官第一,天下第一廉吏。于成龍出生在山西永寧,現在叫山西呂梁市方山縣,字北溟,號於山,早年間家境應該是不富裕的,雖然先祖曾經當過官,但傳到他這都一兩百年了。于成龍曾經參加過兩次鄉試但都落榜了。
  • 滿清第一清官于成龍少見的勵志詩《署中晚菊》,感慨出自廣西羅城
    西風搖落今重九,正是凌霜得意時,「清官第一」于成龍硬憾羅城《署中晚菊》桃李芳菲有盡期,菊花愛晚獨遲遲。西風搖落今重九,正是凌霜傲雪時。在歷史上很有名,被康熙譽為「清官第一」,百姓更是親切稱他「於青天」,「於青菜」。去世的時候,康熙還破例親為撰寫碑文,這是對他廉潔刻苦一生的表彰。而這一切,都要從他到任廣西羅城說起。
  • 大清第一清官于成龍
    羅城民眾憐憫于成龍獨身一人滯留南疆,晨夕環集問安,並嘆其度日過於清苦,間斂些微金錢跪進,以供其鹽米等生活費用。成龍微笑答謝:「我一人何須如許物,可持歸易甘旨奉汝父母,如我受也。」民眾皆怏怏持去。羅城民眾得知于成龍家人自北方來探視,大喜,「奔譁庭中」,言於公家人來,「好將物安家去」,又饋贈金錢。成龍含笑答謝說:「此去吾家六千裡,單人攜貨,適為累耳。」
  • 他44歲入仕途,一生清廉,被康熙皇帝贊為「清官第一」
    而于成龍作為以漢人,被史上譽為清朝第一清官,收到百姓們的愛戴。于成龍,清初重臣,江西人。于成龍在崇禎十二年參加科舉考試,而于成龍發現有考生賄賂考官,徇私舞弊,于成龍大鬧考場,在試卷上痛罵考官考生。結果並沒有中榜,只是落得一個副榜貢生,于成龍參加完會試就家鄉照顧家人了。
  • 大器晚成的清官于成龍,三獲卓異,被康熙稱讚為「廉吏天下第一」
    于成龍劇照 湖北黃州當時盜賊猖狂橫行,甚至經常出現白日劫財傷人之事,于成龍後被安排在此任職。為了解決這一百姓痛恨疾首之事,于成龍親自明察暗訪,了解詳細的情況,並有針對性的採取措施-「寬嚴並治、以盜治盜」取得了卓越的成效。同時于成龍在斷案方面鐵面無私,不受他人影響,曾破獲過當地多起重大案件,使得真兇得到制裁,百姓得以安居,被百姓成為「於青天」。離開黃州後的于成龍只有一捆行囊,無錢財和多餘的衣物,沿途以蘿蔔為食。
  • 于成龍:「天下第一廉吏」,一生為民清正廉潔,康熙為其撰寫碑文
    "天下第一廉吏"于成龍康熙年間,朝中出現了一位被皇帝讚許的"天下第一廉吏",這位清官就是兩江總督于成龍。其實這主要得益于于成龍的行事作風和別人的支持。升遷的秘訣關于于成龍的故事歷史上有很多。大都是講他的廉潔,實際上也確實如此,就是因為他這種行事作風讓他能快速升遷。
  • 清朝有兩位于成龍,一個出身平民,一個出身八旗,哪個受百姓愛戴
    圖片來源於網絡,文章系作者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最近隨著同名電視劇的熱播,一代清官于成龍形象又開始躍在了螢屏上,其實在民間的故事傳說中,清官的形象一般有包公、海公、施公、當然還有劉羅鍋劉公,不過還有一個於公這個受皇帝表彰的第一清官。
  • 他是清朝第一清官,做過封疆大吏,遺產卻只是一件衣服和幾罐醃豆
    他是清朝第一清官,做過封疆大吏,遺產卻只是一件衣服和幾罐醃豆中國封建王朝幾千年,朝代更迭無數,但有朝廷就有官員,但有官員就不可避免有貪官也有清官。古往今來,中國歷史上的貪官和清官都有不少,清官例如諸葛亮、魏徵、範仲淹、司馬光還有于謙(不是於大爺);貪官例如蔡京、賈似道、劉瑾等。
  • 泉州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江南第一清官」、「青天」之稱!
    李光地:李光地,字晉卿,號厚庵,別號榕村,福建泉州府安溪(今福建安溪)人。清代康熙朝大臣,理學名臣。曾公亮:曾公亮,字明仲,號樂正,泉州晉江縣(今福建省泉州市)人。北宋政治家、文學家。宋理宗時為昭勳閣二十四功臣之一,曾與丁度承旨編撰《武經總要》,為中國古代第一部官方編纂的軍事科學百科全書。
  • 于成龍治理無定河
    永定河時稱渾河,北京位於渾河下遊,河流變緩,肆意漲湧,河道變幻無常,人們又稱其為「無定河」。  康熙七年(1668年),「渾河水決,直入正陽、崇文、宣武、齊化諸門,午門浸崩一角」,驚動朝廷。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渾河再次決堤。
  • 清朝康熙年間竟然有兩個于成龍,而且都是清官
    這個于成龍在康熙年間擔任過兩江總督和直隸總督等一方大員,鮮為人知的是在康熙年間還有一位也叫于成龍的朝廷命官,兩個于成龍都是康熙皇帝所讚賞的好官。  他在江南做官時以身作則號召大家不要過於驕奢淫逸,改變了江南官商的生活風氣,同時創建書院聘請老師教導學生,培養了一批優秀的人才,深得康熙皇帝的賞識。
  • 于成龍是個怎樣的人?身為兩江總督,他真可以斬了江寧將軍赫裡嗎
    于成龍是康熙年間著名的大清官,大有跟包青天相提並論的水平,只不過他是在清朝做官,所以不怎麼被文人們所推崇。在文人的筆下,清朝沒出幾個好官,為什麼?因為清朝是我們要推翻的對象,這樣的朝代怎麼能出好官呢?應該全是敗類才對。
  • 盤點古裝歷史正劇于成龍,網友: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
    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的是古裝歷史正劇于成龍,網友: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下面就和小編一起來看一下這個電視劇的簡介和部分網友的評論吧。劇情概要:《于成龍》講述一代廉吏于成龍從中年出仕到成為兩江總督的跌宕起伏又清正廉明的一生。
  • 清官于成龍:死後兩百多年墓地被村民盜掘,每戶分到5斤棉花5個碗7顆...
    于成龍的消息傳到康熙帝耳中,康熙帝悲痛萬分,感慨道:「當官的像于成龍這樣的,天下能有幾個啊?」康熙帝追授于成龍太子太保,並且還破例為于成龍親自撰寫碑文,表彰于成龍這清正廉潔的一生。後來,康熙帝時常想起于成龍,又兩次為于成龍撰寫祭文,還專門撥款興修于成龍的墓地,並親自題寫了「高行清粹」的匾額。
  • 大清朝兩個于成龍同朝為官,誰更厲害?
    「前於」(又稱「老於」)就是電視劇《于成龍》中的于成龍,而「後於」(又稱「小於」)則是指另一個于成龍。「前於」名于成龍(1617年—1684年),字北溟,號於山,山西永寧州(今山西省呂梁市方山縣)人。是清初名臣、循吏,他出仕後曾歷任羅城縣知縣、四川合州知州、湖廣黃州府的同知和知府、代理武昌知府、福建按察使、布政使、巡撫和總督、加兵部尚書、大學士等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