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講的這個人就是于成龍。與清官海瑞相比,可能對于成龍就不太熟悉,于成龍是清初名臣,循吏,什麼是循吏?就是奉公守法的官吏,他不光奉公守法,還很清廉,被康熙稱為清官第一,天下第一廉吏。
于成龍出生在山西永寧,現在叫山西呂梁市方山縣,字北溟,號於山,早年間家境應該是不富裕的,雖然先祖曾經當過官,但傳到他這都一兩百年了。于成龍曾經參加過兩次鄉試但都落榜了。
第一次由於考官公然受賄,于成龍看不過去就在考卷上任性了一把,想說什麼就寫什麼,結果當然不言而喻,正榜是肯定沒有他的,可能是他文採還行,就給了副榜貢生,副榜貢生不算中舉,但可以參加會試。于成龍可能看不慣貪官汙吏,會試過後就找了個父親老邁作為藉口,辭去做官的機會,回到了老家。
到了第二次科舉已經是改朝換代了,清廷入主中原,但于成龍沒有像其他文人那樣不仕清廷,相反積極參加科舉考試,先在崇善寺學習了將近四年,到順治八年去參加鄉試,不過很可惜又失敗了,後來哥哥於化龍去世,父親又生病,一家人的重擔都落在于成龍的身上,也就沒工夫去參加科舉了,到了順治十八年才去國子監深造,等到畢業之後就可以直接當官。
于成龍拋妻別子隻身先去了廣西羅城當個小縣令,剛開始的時候這裡很荒涼,也沒有幾戶人家,縣衙殘破以至於跑到關帝廟住宿,後來經過于成龍的精心治理羅城出現了安居樂業的新氣象,由於政績非常不錯,就被廣西巡撫薦為「卓異」,提拔為合州的知州,在合州幹了差不多兩年時間又因為政績卓著升任為湖廣黃州同知,後又擔任知府,因為政績卓著在此被舉為「卓異」。
在被舉為卓異之後,於康熙十二年調任至武昌主持政委,正好趕上康熙削藩,導致三藩作亂,在吳三桂的攻勢下,貴州湖南都投降了,湖北等地也發生動亂。于成龍不懼危險,制定方針,平息了武昌的叛亂,受到總督的褒獎。至康熙十九年,升為直隸巡撫,翌年就被康熙贊為"清官第一"。後來升為兩江總督。
在江南當官的時候因為經常喝稀粥吃青菜,常年見不到葷腥,被百姓稱為於青菜。總督衙門的官員在于成龍的嚴格管理下,沒有茶葉泡茶,每天就去衙門後面摘槐樹的葉子,導致樹木都禿了。于成龍於康熙二十三年去世,死後沒有餘財,只有一套官服,被追噌太子太保,諡號青端,康熙更是破例親自為他撰寫碑文。可見其廉潔。
雖然于成龍是封建社會的人,但是精神值得我們學習,要是做官的都能像于成龍一樣廉潔,國家肯定能更上一層樓。
碼字不易,若是喜歡文章不妨點個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