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志四川•歷史文化】亢振洲 ‖ 天下第一廉吏于成龍與湖北

2020-12-22 澎湃新聞

以下文章來源於太原道 ,作者亢振洲

太原道

山西地域文化網站太原道的公眾平臺,致力於三晉文化的傳播,這裡有山西的文化、歷史、民俗、旅遊、民歌、戲曲、名人、晉商……

歡迎關注「方志四川」!

電視劇《于成龍》的播出,使于成龍聲名遠播,成為人們津津樂道的著名廉臣。

據《清史稿》卷二七七《于成龍傳》記載,于成龍於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在江西總督兼管江蘇、安徽兩省巡撫任上去世。逝世後「將軍、都統、僚吏入室,惟笥中綈袍一襲,頭鹽豉數器而已。民罷市聚哭,家繪像祀之。」也就是說,于成龍兼身三省「省委書記」,死後下屬們清點他的衣物時,箱子裡只有綢袍子一件,床頭上只有幾罐飲食調料而已。

于成龍,字北溟,山西永寧州人(今呂梁市方山縣)。他是前明的一名副榜貢生「循資」按格於順治十八(1661年)年「謁選,授廣西羅城知縣」,這年他已經45歲了。

于成龍到羅山後,「召吏民拊循之,申明保甲。盜發及時捕治,請於上官,讞實即處之,民安其居。」即他召集官吏百姓加以撫慰,發布編制保甲的命令。發現盜賊立即派人抓捕處理,向上級請示匯報,審訊確實便加以處決,百姓因此得以安居。

于成龍「居羅山七年,與民相愛,如家人父子。牒上官請寬徭役,疏鹽引,建學宮,創建養老院……縣大治」。因此被總督盧興祖等人在官吏考核中保舉為「卓異」,也就是考核特優了。

康熙六年(1667年),于成龍因工作出色,又「遷四川合川知州」,官職大了一級。在合川不到7年,由於政績突出,又被巡撫張朝珍舉為「卓異」。

康熙十三年(1674年),「署武昌知府。」由此于成龍到了武昌,官職升到了地市級「一把手」,到了湖北省任職了。

到武昌任職後,正是吳三桂造反進犯湖南之際。當時的官軍都在嶽州和叛軍作戰,有公文命令于成龍造浮橋以渡官軍,「甫成,山水發,橋圮,坐奪官。」不知是水太大,還是豆腐渣工程,反正因為橋塌了,于成龍被免了職。

這時候的吳三桂在湖北各州縣到處發布檄文,麻城、大冶、黃岡、黃安各地的盜賊趁機四起,依靠吳三桂的勢力,「皆倚山結寨應三桂」。有一個會巫術的人叫黃金龍,藏在興寧山裡,陰謀策動內亂。還有一個叫劉君孚的人,「曾為成龍役,善捕盜,亦得三桂扎,與金龍等結大盜周鐵爪,據曹家河以叛。」

巡撫張朝珍「以成龍舊治得民心,檄往招撫。」于成龍「詗知」,也就是偵察到「君孚雖反,眾未合,猶豫持兩端。」於是日夜兼程,趕往叛賊營地。走到距離那裡還有十多裡地的地方,于成龍停止前進住下來,公開張榜宣布:「自首者免罪,來者日千餘計,皆貸之。」接著他派遣當地的鄉約勸諭劉君孚,投降的人可以饒恕死罪。隨後他就騎了一頭黑騾子前去,只帶了兩個隨從,打著傘,敲著鑼,「張蓋鳴鉦」,逕入賊舍」。

于成龍叫劉君孚出來相見,劉君孚叩頭接受了招撫,降服了他幾千名部下,劃分地區收編,把其中勇敢者登記入冊,督率他們進攻叛軍。

黃金龍逃到紙棚河,和他的首領鄒君申前往守護山寨,于成龍也把他們逮住殺了。

張朝珍把此情況上奏給朝廷,請求恢復于成龍官職,「即擢黃州知府」,相當於現在的「火線提拔」,康熙皇帝便同意了。

此時,各路盜賊何士榮在永寧鄉造反,陳鼎業在陽邏造反,鮑世庸在泉畈造反,各有部下幾千人,當時被稱為「東山賊」。他們和湖口、寧州各路盜賊遙相呼應準備會合,將要趕往黃州。當時各鎮的部隊都隨同大軍奪取湖南,黃州城裡的官吏百姓一共只有幾百人,大家議論,都表示退守麻城。

在此關頭成龍曰:「『黃州,七郡門戶,我師屯荊、嶽,運轉取道於此。棄此不守,荊、嶽且瓦解。』誓死不去。」於是,便召募當地武裝二千人,派遣黃岡知縣李經政進攻陽邏,抓住陳鼎業予以誅殺。何士榮率領賊軍幾次進犯,從牧馬崖分兵兩路向黃州進攻。于成龍派遣千總羅登雲帶領一千人抵擋東路,自己親率兵抵擋西路。命令千總吳之蘭攻擊左邊,武舉人張尚聖攻擊右邊,于成龍盡力衝擊敵人的中間部隊。「戰合,之蘭中槍死,師少卻;成龍策馬冒矢逕前,顧千總李茂升曰:『我死,汝歸報巡撫!』茂升戰甚力,尚聖自右出賊後,賊大敗,生致士榮,欄送朝珍,遂進克泉畈。」這一仗等於生擒了賊首何士榮,把他裝在囚車裡,押送到巡撫張朝珍那裡,遂又進攻收復了泉畈。此戰前後一共24天,「東山賊」全部被剿滅。

康熙十五年(1676年),農業歉收發生饑荒,謠言又起,于成龍便著令修復赤壁的亭子和水榭,每天和下屬官員在那裡吟詩遊覽。老百姓看到這些,民心因此大為安定。此時,于成龍的繼母去世(于成龍從小失去母親,把繼母當生母),按照道理應該「丁憂」,也就是說應該離任在家守孝。總督蔡毓榮上奏朝廷,讓他「奪情視事」。

康熙十六年(1677年),朝廷增設江防道一職,以黃州為駐地,任命于成龍為道員。

按照清代的官階制度,道員是省(巡撫、總督)與府(知府)之間的地方長官。清初的道員官階不定,到康熙十八年(1679年),道員一律定為正四品。清代的道員,或有專責,或作為布、按副使。專責者有督糧道或糧儲道,也有管河道和河工道的。于成龍也就是專職管理長江堤防的「一把手」了。

康熙十七年(1678年),于成龍正式結束了在湖北的4年官涯,升職為福建按察使;康熙十九年又遷升為直隸巡撫;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死在江西總督兼管江蘇、安徽兩省巡撫任上,終年67歲。

于成龍在外做官23年,為官清廉,去世後康熙帝御賜祭奠安葬,諡號為「清瑞」。

當然清廉的人不會和別人同流合汙,因此也常常遭到一些人誣陷和栽贓。但康熙帝不愧為一代明帝,評價于成龍:「于成龍督江南,或言其變更素行,及卒後,始知其始終清廉,為百姓所稱。殆因素性耿直,不肖挾仇饞害,造為此言耳。居官如成龍,能有幾耶?」去世後被康熙帝追贈為太子太保。

也就是于成龍去世後的當年冬天,「康熙南巡至江寧(南京),諭知府于成龍曰:『爾務效前總督于成龍正直潔清,乃為不負。』」這個于成龍當然不是山西于成龍,只是和他的前任于成龍同名同姓,漢軍鑲紅旗人,字振甲,號如山。他也一生清正廉潔,勤政為民,也官至一品,諡襄勤。

這就是于成龍在湖北的故事,我想于成龍在湖北的名聲一定不會比在故鄉山西差,說不定更響亮呢!

來源:太原道

作者:亢振洲

方志四川部分圖片、音視頻來自網際網路,僅為傳播更多信息。文章所含圖片、音視頻版權歸原作者或媒體所有。

溫馨提示

如喜歡本文,請分享。

轉載請註明:來自「方志四川」(ID:scsdfz)。

原標題:《【方志四川•歷史文化】亢振洲 ‖ 天下第一廉吏于成龍與湖北》

相關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