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12 09:0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歡迎關注「方志四川」!
天上的街市
馬爾康松崗柯盤天街
郭沫若在《天上的街市》中寫道:「我想那縹緲的天空,定然有美麗的街市。街市上陳列的一些物品,定然是世上沒有的珍奇。」松崗柯盤天街,就是詩中那美麗的天上街市。在馬爾康松崗鎮梭磨河南岸,松崗鎮的最高點,海拔2600多米,有一個美麗的雲上天街,它以傳統的嘉絨民居、醇香的咂酒美食、高聳入雲的土司碉樓、獨特的嘉絨風情,而被譽為「柯盤天街」。
松崗柯盤天街,位於馬爾康市松崗鎮梭磨河南岸松崗鎮的最高點,自公元634年(唐貞觀八年),始祖盤熱(又名柯盤,傳說是西藏王室首派東徵的上將軍)初建直至1950年建國時止,松崗土司在這1300多年間,土司(含土酋長)家族繁衍繼位25代。柯盤天街便是松崗土司官寨遺址,是松崗鎮最具代表性的嘉絨民居建築群。
松崗,是阿壩州馬爾康縣的一個行政鄉,過去所稱「四土」(即四個土司管轄的地方)。松崗,藏語叫「絨槓」,其意為山嶺上的官寨。由於後來漢字諧音,寫成了如今的「松崗」字樣。
相傳,清朝康熙年間,松崗土司仿照西藏布達拉宮,在山脊間大修新官寨,並把新舊官寨連接起來,自稱「第二布達拉宮」,也有「小布達拉宮」之稱。
據記載,松崗土司的歷史可追溯到唐代,最初的官寨建在盤果梁子上,大約是宋元之際遷至現址,經過擴修形成新老兩座官寨。蒼旺扎爾甲(1720年—1752年執政)仿照布達拉宮的樣式,大興土木,把兩邊連接起來,當時修建得富麗堂皇,所耗人力和財力在當時四土地區來說是「四土之最「。官寨牆厚1米以上,設有土司臥室3處,以及梭磨、綽斯甲等土司的寢室和高級客房,還有薩迦、寧瑪、覺囊、格魯、本波五個教派的14間經堂。1936年左右,官寨被焚毀,書中記載火燒了半個月,餘火又持續了三個月,部分建築被焚毀。
公元634年(唐貞觀八年),嘉絨藏區本部地區逐漸屬吐蕃轄地,多數地區又處於土著民族部落割據的奴隸社會形態,沒有系統的法律體系和司法程序,直到青藏高原東部的大渡河上遊和岷江流域的嘉爾莫查哇絨地區來了一位名字叫盤熱的將軍,據文獻記載是王室宗親,任「噶倫」職,即為國王代理人(相似於唐時的御史,後來的局部帶兵官和司法執法的總檢察官)。他駐軍地在查柯盤果官寨(即今馬爾康縣的松崗鄉內)。盤熱便是如今馬爾康松崗土司的遠祖(有寫作柯潘的,即指盤熱),當他率領部屬佔領這塊土地之後,就被命令他留下來治理這個地方。
公元644年,盤熱將軍治理設立部落政權,歷時九年完成了統一嘉絨地區的使命。如今柯盤天街景區也是以此為名。對於其官寨,非官方的敬稱為「絨嘎日郎木甲牛麥彭錯宗」,「絨嘎」,指地名松崗譯名的原藏語稱謂,其官寨是經土司(地名錄中查證)日郎木甲、牛麥、彭錯三代時期搬遷建修的,最後修茸為南宋寶佑二年(1254年)至元至正年間(1401年)的官寨。
在經歷大火之後,如今的柯盤天街留存下來的,多數為商賈、村民房屋。景區項目對原松崗土司建築群進行修繕升級後,最大程度地延續官寨的老建築風格,完善調整天街建築布局。
從松崗古碉、官寨、民居的一牆一瓦,一磚一木上,仍可體驗土司過去獨有的生活氛圍,同時也可深刻了解藏族嘉絨地區建築獨特的美。
松崗柯盤天街文化旅遊景區成功創國家4A級景區,是馬爾康市委、市政府以打造馬爾康生態旅遊文化名城為目標,夯實旅遊產業發展基礎,發展全域旅遊的一項碩果。
方志四川 篆刻:殷智
來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辦公室
供稿:陳 燕(阿壩州地方志辦公室)
方志四川部分圖片、音視頻來自網際網路,僅為傳播更多信息。文章所含圖片、音視頻版權歸原作者或媒體所有。
溫馨提示
如喜歡本文,請分享。
轉載請註明:來自「方志四川」(ID:scsdfz)。
原標題:《【方志四川•歷史文化】天上的街市——馬爾康松崗柯盤天街》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