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樹倒猢猻散」,清朝土崩瓦解後,朝廷的各方大員也自謀出路。在上篇文章中,爆史君給大家介紹了直隸總督張鎮芳、東三省總督趙爾巽、兩江總督張勳、兩廣總督張鳴岐的結局,今天再來給大家介紹一下其他五位總督的下落。
溥儀劇照
第五位:湖廣總督瑞澂。瑞澂本名博爾濟吉特·瑞澂,出身滿洲鑲黃旗,蒙古族。他的爺爺是大學士琦善,父親是黑龍江將軍恭鏜。他在年少時是京城出了名的紈絝,與勞子喬、岑春煊並稱「京城三惡少」,可謂臭名遠揚。靠著祖先的蒙蔭,瑞澂步入了仕途,而他也開始改邪歸正,還幹出了一定的成績。
擔任江蘇巡撫期間,瑞澂欣賞並培植了後來的國民黨元老戴季陶。同時,他與張騫等立憲派首腦,載澤等掌權派大臣保持著密切的關係,聲名鵲起。1910年,瑞澂升任湖廣總督,與錫良等十八省督撫致電軍機處,請速開國會,成立責任內閣。1911年,瑞澂被清廷任命為修建川漢鐵路的總辦。
瑞澂
四川保路運動開始後,瑞澂調遣湖北軍隊到川鄂邊境,準備進軍四川,並殺害和逮捕多名革命黨人。武昌起義爆發後,瑞澂棄城而逃。他先是逃到了上海,聽說清政府欲治他的罪,又逃到日本。清政府滅亡後,瑞澂回到上海,於1915年病逝於上海。
第六位:閩浙總督松壽。松壽是滿洲正白旗人,也是靠著祖上的蒙蔭入仕。先後擔任過山東按察使、江蘇巡撫、河南巡撫等職。光緒三十三年起,松壽開始擔任閩浙總督一職。辛亥革命爆發後,福建省內的革命軍起義,要求松壽交出政權,但松壽卻食古不化,偏要頑抗到底。後來革命黨和新軍擊潰旗兵,松壽兵敗後吞金自殺。
松壽
第七位:四川總督趙爾豐。趙爾豐乃是東三省總督趙爾巽的弟弟,在山西靜樂、永濟等地擔任知縣時,受到山西巡撫錫良賞識。錫良調任四川總督時,趙爾豐也隨之前往四川任職。後來清朝駐藏大臣鳳全被殺,趙爾豐被調任建昌道,奉命平息當地的土司叛亂。西康地方土司叛亂被平定後,開始在西康實行改土歸流的政策。
趙爾豐
1911年,原四川總督趙爾巽調任東三省總督後,趙爾豐接任四川總督一職。在保路運動中,趙爾豐血腥鎮壓了革命黨人。此次事件也被認為是辛亥革命爆發的導火線,趙爾豐也因此事被免去四川總督一職。辛亥革命後,四川官紳召開代表大會,宣布脫離北京政府獨立。而趙爾豐在被尹昌衡誘騙交出軍權後,也被處死。他也是辛亥革命中唯一被處死的總督。
第八位:雲貴總督李經羲。李經羲是安徽合肥人,晚清名臣李鴻章的侄子。1909年,李經羲升任雲貴總督。在任期間,李經羲開辦雲南講武堂,併兼任講武堂總辦。他曾公開對外表示:「雲貴總督可以不做,但講武堂不能不辦。」但令李經羲沒有想到的是,他開講武堂培養的人才,全成了推翻清王朝的重要將領。
李經羲
辛亥革命後,李經羲被蔡鍔禮送出境。袁世凱稱帝時,封其與徐世昌、趙爾巽、張謇為「嵩山四友」。袁世凱死後,李經羲避居天津。1925年9月18日,李經羲在上海病逝,享年65歲。
長庚
第九位:陝甘總督長庚。長庚出身滿洲正黃旗,是伊爾根覺羅氏,歷任伊犁副都統、駐藏大臣、伊犁將軍等職。宣統元年,長庚遷任陝甘總督。三年後,爆發了武昌起義,很快陝西也點燃了革命的烽火。清帝溥儀遜位的消息傳出後,長庚將陝甘總督的大印交給布政使趙惟熙離開官場,四年後去世。他也是九大總督中最識時務的人,且安享晚年。
參考資料:《清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