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為正二品官員,管轄區還存在交集,清代總督和巡撫誰更厲害?

2020-11-26 騰訊網

按理來說,為了避免官員之間發生有關權力的紛爭,同級官員們的管轄區應該是不存在交集情況的。但是實際上,在清朝的時候,就出現了總督和巡撫的管轄區出現交集的情況。

偏偏這兩類官都屬於正二品級別,所以在沒搞清楚它倆到底誰更厲害這個問題前,很難判斷出地方官員在同時得到他們兩人發出的不同命令時,到底應該優先聽從誰的指令。

那麼,你知道清代的總督和清代的巡撫這兩類官到底誰更厲害嗎?

其實,要想搞清楚這個問題,你直接往下看就行了,因為答案就在下面的內容中。

一、總督和巡撫的品級和關係。

看到文章標題的時候,可能有不少人會直接被誤導了,真的以為總督和巡撫都是正二品的官,並且開始思考起兩者之間的關係問題。其實,從品級方面來看的話,總督跟不加任何其他頭銜的巡撫的品級並不完全一致。

總督的品級為正二品,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說到不加任何其他頭銜的巡撫的品級,那大家可得注意了,它可不是正二品,而應該算是從二品。從二品跟正二品之間,可並非對等的關係。就跟正副官似的,起碼在品級方面是能分得出個高低大小來。

想必我們提點到這裡,大家應該都已經清楚二者之間的品級存在正二品大於從二品的情況了吧?

那麼,它們之間的關係又如何呢?難道總督算是巡撫的上級領導嗎?

其實,情況並非如此。

總督雖然在級別上比沒有加任何頭銜的巡撫高一些,但他們二者之間卻並不存在上下級的隸屬關係,而更應該算是互相牽制和監督的平級關係。因為皇帝不希望在地方出現實力很大的官方群體,便採用這種方法來讓這二者互相監督和互相牽制。

這樣一來,若是一方做出了出格的舉動,另一方就可以及時檢舉。且他們只能以這種方式來消滅對方,而不能做出一方直接將另一方幹掉的舉動。

二、誰給地方官下的命令更好使。

既然總督和巡撫存在上述這種特殊關係,那肯定就會有不少人對這個問題感到好奇,即誰給地方官下的命令更好使呢?其實,這就涉及到一個權限問題了。總督手中的權限就是管理一個地方的軍政事務,而這一塊兒的工作,巡撫是不能直接幹涉的。

而巡撫呢,他的權限就是管理一個地方的民政事務,總督再怎麼厲害,他也無權直接插手民政事務方面的事情。

因為地方的布政使、按察使、道員等都不屬於軍政方面的官兒,故而他們幾個都是歸巡撫管理的。這樣一來,若是他們犯了錯,巡撫就可以處置他們。但是總督即便掌握了他們的罪證,也不能直接越過巡撫而處置掉他們中犯錯的人。而要將掌握的證據寫成奏摺呈遞給皇帝,然後由皇帝派人調查核實和處置真正犯錯的人。

若是總督膽敢越權辦事,別說巡撫不答應了,估計皇帝還會先於巡撫去找總督算帳。所以說白了,起碼地方上的布政使、按察使、道員等官員都歸巡撫管,他們相較於軍政方面的一些官員而言,肯定更樂意聽從巡撫給他們下達的命令。反之,跟軍政方面相關的官員,自然是更樂意聽從總督給他們下達的命令了。

三、地方官會選擇聽從誰的指令。

可能有人會說,前面的內容不是已經將這個問題介紹清楚了嗎?怎麼又舊事重提了呢?其實,我們在這裡是想跟大家提一個細節問題,那就是清朝官員的管理方法跟現代的管理方法存在的差異。現代的官員都是上級統領下級,然後一級一級往下,呈現出金字塔的樣子來。

但是在我國清朝,官員統一由吏部管理。不管是任免官員,還是處置官員,那都不是地方官能說了算的。必須得先上報朝廷,等朝廷頒下旨意,這才能進行實際處理。

如此一來,即便是地方的一些小官吏,也不是總督和巡撫能夠輕易拿捏得了的。不過他們這些正二品或者從二品的官也並沒有那麼慘,因為起碼他們手中還有個監察權可以行使。

即當他們看誰不順眼的時候,正面不好親自動手收拾對方,就可以行使監察權來搜集跟對方有關的犯罪證據。然後將這些罪證全部呈報給皇帝,只要證據夠確鑿,他們就能借皇帝之手將他們看不順眼的人給除掉。由此可見,清朝官場的水真的很深啊!若是不清楚其中的訣竅,即便能風光一時,最終也不會落得個什麼好的下場。

圖片來源於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相關焦點

  • 巡撫和侍郎,誰提任總督的機率更大?
    現今提及多指明清官職,明代其為派往地方巡視監察的官員,清代則將其正式定為省級的高級職位,掌握全省軍政大權,官階從二品,若加兵部侍郎銜,則達正二品。侍郎,西漢為宮廷近侍。東漢後,系尚書的屬官中令,任滿一年為尚書郎,滿三年為侍郎。隋唐時六部掌管國家政務,每部置侍郎一名輔佐尚書管事。到了清朝,其官階為從二品。
  • 清代的侍郎與巡撫哪個品級更高,職責更重?
    清代的巡撫與侍郎哪個級別更高?或許很多讀者都認為他們都是正二品,屬於同一層級,無非就是京官與地方官的區別。實際上,從清代的官制角度來看,還真不是這麼回事。雍正以前,六部尚書的品級為正二品,侍郎為從二品。雍正八年以後形成定製,六部尚書俱為從一品,侍郎為正二品。所以,我們不能籠統地說清代的侍郎都是正二品,這要放在具體的年代而論。需要指出的是,清代文官有一套極為嚴格的晉升標準,不是隨意性的。
  • 清朝的知府、道臺、提督、巡撫、總督,他們都是幾品官?
    我們先來說一下知府,知府這個官職的正式名稱,源於明朝,最初的時候,知府的官位品級是正四品,是作為市級的行政長官,後來到了明朝中期,由於巡撫取代了布政使的省級行政長官之職,布政使的官位品級由正二品下降到從二品,因此作為下一級的知府品級,也由正四品降為了從四品,知府管理整個市以及周圍的附屬縣,主要負責治理百姓,考核屬下官吏,徵收賦稅等一系列的事宜,知府這一官位,相當於現在的一個地級市的市長兼市委書記
  • 總督、巡撫、將軍、都統、提督、總兵,誰的官職和權力大?
    總督、巡撫、將軍、都統、提督、總兵哪個權力最大?我們不妨來一個一個的分析。總督官階:總督在清朝屬於封疆大吏,全國只有九位,它的官階是正二品,但是兼任兵部尚書的話,它的官階就能達到從一品。嘉慶十四年,定以二品頂戴授者兼兵部侍郎銜,俟升品秩再加尚書銜——《清史稿·職官志》總督權力:總督一般都管著兩個省的軍政要務,它的職責範圍叫做「掌釐治軍民,綜制文武,察舉官吏,修飭封疆」,就是負責考察和推薦地方上的文武官員,維護地方統治。
  • 總督和巡撫本來都是臨時性職務,後成為定製,雙方互相制約
    想必大家都聽說過督撫這個詞,這個詞說的就是總督和巡撫。總督這一職務最早起始於明朝,是一個臨時性的編制,由中央部級官員以上的人員擔任,因事而設立,事情完結,總督這個職務也就沒有了。譬如,于謙在瓦剌俘獲明英宗圍攻北京時,于謙任兵部尚書、總督京師防務,全權負責北京的防禦工作,統帥大軍22萬,當地官員都受他管轄,權力非常大。
  • 清朝六部長官和總督到底誰的權力更大?你選六部長官,還是總督?
    六部和尚書實際上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六部,是中國隋唐至清末中央行政機構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的總稱,是中國古代數個官署的統稱。尚書,是中國古代官職名之一。尚書最初是指掌管文書奏章的官員。隋代始設六部,唐代確定六部各部以尚書、侍郎為正副長官。
  • 在清代,一個四品的官員相當於現在的什麼官職?看完你就明白了
    在清代,一個四品的官員相當於現在的什麼官職?看完你就明白了在清代,一說到一品大員二品大員,雖然不知道到底有多大,但也知道凡是一品大員二品大員什麼的,都是朝廷以來的重臣,都是時代的紅人,比如說和珅、李鴻章什麼的,那官做的都老牛鼻子大了,可是話說回來,這些官員到底有多大,尤其是和今天相比的話,一品二品三品甚至說四品,是個什麼職級,漲工資嗎這樣的問題,其實還是很有說道的!
  • 左宗棠曾擔任過浙江巡撫和陝甘總督,放到現在是什麼官?
    他一生雖未按照一般的科考之路步入仕途,但也是從基層起步,最終成為巡撫、總督,乃至軍機大臣。因而這樣優秀的左宗棠,若是在今天,大抵算是個怎樣的官?或者說,巡撫和總督這類的職務,在今天相當於什麼職務?
  • 學政為何敢和巡撫對抗?
    學政巡撫作為清朝獨當一面的朝廷大員,其地位都不可小覷。既然都不可小覷,他們之間到底誰的權利更大呢?要想了解這個問題,我們就先了解一下學政和巡撫的區別。學政,又稱學臺,是朝廷派往各地督辦教學和科舉的官員。駐地是各省的提督學院。
  • 清代正一品官員,每年能拿多少工資?或許,和你想像的並不一樣
    作為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清朝在充分借鑑了前朝歷代滅國之因的基礎上,創設了一套加強中央集權、分化官員權力的「九品十八級」官制體系。所謂「九品十八級」,即為「一品至九品,品秩分正從」的官制體系。作為清代官員等級的最高級別,正一品官職在清朝並不多見,除了伊犁將軍、綏遠將軍這等邊疆地區的最高軍事、行政長官以外,幾乎全部為中央官職。細分下來,清代正一品官職主要有:三公、殿閣大學士、領侍衛內大臣、掌鑾儀衛事大臣。
  • 清朝官員品級相當於現在的什麼級別?清代知府現代是什麼級別?
    清朝的官員級別和現在的官員級別並沒有嚴格的對應關係,而且都有特殊的情況存在,所以,我們只能根據他們的職權管轄範圍大概來推測一下。清朝的核心級別,以乾隆時期為準,是九品十八級制度。即總共分為九品,每品又分為正品和從品,共十八個等級。但是,要另外加上皇帝、太上皇的一個特殊品級,即超超品。
  • 清代中堂、宮保、中丞都是什麼官職?為何如此稱呼?
    在清代「九品十八級」的官制體系中,又屬於何種行政級別?另外,在史書記載中,又有著類似「李宮保」、「袁宮保」的人物記載,其中的「宮保」又代表了什麼呢?首先,在影視作品的演繹和歷史文獻的記載中,上述稱呼一般為下屬官員對上級官員,或者同級官員之間的稱呼,甚至皇帝用以對臣屬的寵溺稱呼。
  • 在清朝侍郎和巡撫同為二品大員,那麼誰的地位更高,權力更大呢
    清朝例設總督8人,巡撫15人。於是問題就來了:作為地方要員的總督和巡撫,到底誰說了算呢?一般人想當然地會認為總督比巡撫大,總督肯定是管著巡撫的。真是如此嗎?其實不然。總督與巡撫其實是完全平行的兩個官職,並沒有上級與下屬之分,也就是說,總督是不能直接給巡撫下命令的。
  • 清朝的正一品和超品官員有哪些?其實裡面有很多官職都是虛職
    比如,一品官員又可以劃分為正一品和從一品,很顯然,正一品官員一定比從一品官員的等級要高,那他們分別擔任哪些職位呢?這裡要提前說一下清朝所有官員的簡單分類,首先,按照官職性質來劃分,可以分為文官和武官;按照工作的地理位置來劃分,可以分為京官和地方官。
  • 清朝總督和提督哪個地位高,權勢大?看完這個你就知道了!
    清朝的總督和提督都是沿襲明朝的,但又有新的變化和發展。 清朝的總督是地方的最高長官,管轄一個省或者兩個甚至三個省,綜理軍民要政,也就是軍政一把手。從品級上說, 為正二品。
  • 布政使和按察使並稱「二司」,為何一個是從二品,一個是正三品
    清朝的官制體系分為「中央官職」和「地方官職」兩大類,其中地方施行「督撫制」,以「總督」領一省或數省行政、經濟和軍事大權;以「巡撫」領一省行政。就具體官職而言,總督基本相當於建國初期統管某一地區經濟、軍事、行政的地區書記,而巡撫則基本相當於省委書記。
  • 府、州、縣都設有副官辦理政務,為何總督、巡撫衙門卻不設?
    清代地方行政機構中,縣、州、府三級衙門都設有佐貳官,如縣丞、州同、通判、同知等,可是督撫衙門作為最高的行政機構,反而不設佐貳官。那麼問題來了,督撫衙門政務繁巨,是靠哪些人機構或是哪些人處理的呢?我們以總督為例作個說明。
  • 左宗棠擔任過的浙江巡撫和陝甘總督,相當於現在的什麼官?
    總的來說,那時的統治階級基本都是以保護核心利益為第一要務,像割地賠款、出讓權力都屬於可以接受的範圍。不過,即使清王朝腐朽不堪,中華民族依然英雄輩出,曾率兵收復新疆的左宗棠便是其中一位。靠著出眾的能力和才華,左宗棠曾歷任浙江巡撫、陝甘總督等要職,那麼,這些官職相當於現在的什麼職務呢?
  • 正六品的武官千總,與七品知縣大人相比,到底誰的權力更大?
    正六品的武官千總,與七品知縣大人相比,到底誰的權力更大?在這篇文章,筆者就來跟大家聊聊這個話題。想要客觀的來比較千總和知縣究竟誰大誰小,就必須把它們放在同一個時代做比較。同時每個省劃分為好幾個鎮,每個鎮的最高長官為總兵,總兵為正二品的武官,負責管理八九千駐軍。總兵的助手是從二品的副將,再下是正三品的參將、從三品的遊擊、正五品的守備、正六品的千總、正七品的把總等。對比明朝和清朝的千總,明朝千總的含金量明顯要高於清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