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看有關清朝影視劇的時候往往會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就是某位大臣立下了大功,皇上會毫不吝嗇的賞賜給他一件黃馬褂。平民百姓若是得到一件黃馬褂,簡直就可以在大街上橫著走。再有清朝宗室中只有十二家和碩親王可以世襲罔替,不用遞世降級,這對大部分的宗室成員來說也是一個很大的誘惑。然而清朝還有一個比鐵帽子王還要珍貴的賞賜,那就是三眼花翎,整個大清王朝268年的歷史上除了宗室成員,只有7個人得到。可見三眼花翎的珍貴。
頂戴花翎
清朝官員的服飾
清朝的官員等級分為九品十八級,每一品都有正副之分,每一品級的文武官員的朝服和頂戴都不相同。從正一品到從九品的官員朝服及頂戴配置如下:
一品文官:仙鶴補服,搭配紅寶石頂戴和五爪九蟒蟒袍;
一品武官:麒麟補服,搭配紅寶石頂戴和五爪九蟒蟒袍;
二品文官:錦雞補服,搭配紅珊瑚頂戴和五爪九蟒蟒袍;
二品武官:獅子補服,搭配紅珊瑚頂戴和五爪九蟒蟒袍;
三品文官:孔雀補服,搭配藍寶石頂戴和五爪九蟒蟒袍;
三品武官:豹子補服,搭配藍寶石頂戴和五爪九蟒蟒袍;
四品文官:鴛鴦補服,搭配青金石頂戴和四爪八蟒蟒袍;
四品武官:老虎補服,搭配青金石頂戴和四爪八蟒蟒袍;
五品文官:白鷳補服,搭配水晶頂戴和四爪八蟒蟒袍;
五品武官:熊羆補服,搭配水晶頂戴和四爪八蟒蟒袍;
六品文官:鷺鷥補服,搭配硨磲頂戴和四爪八蟒蟒袍;
六品武官:彪補服,搭配硨磲頂戴和四爪八蟒蟒袍;
七品文官:鸂鶒補服,搭配素金頂戴和四爪五蟒蟒袍;
七品武官:犀牛補服,搭配素金頂戴和四爪五蟒蟒袍;
八品文官:鵪鶉補服,搭配鏤花素金頂戴和四爪五蟒蟒袍;
八品武官:犀牛補服,搭配鏤花素金頂戴和四爪五蟒蟒袍;
九品文官:燕雀補服,搭配鏤花素金頂戴和四爪五蟒蟒袍;
九品武官:海馬補服,搭配鏤花素金頂戴和四爪五蟒蟒袍;
由於文物官員的補服上繡的都是飛禽走獸的圖案,因此他們也被戲稱為「衣冠禽獸」。
清朝官員補服
清朝官員的頂戴
清朝官員戴的官帽在頂珠下有翎管,用於安插花翎,所以也稱「頂戴花翎」,由本文上邊的介紹可以知道各級官員頂戴花翎上的頂珠是不一樣的,從一品到九品的頂珠分別是紅寶石、珊瑚、藍寶石、青金石、水晶、硨磲、素金、陰紋縷花金、陽紋鏤花金。無頂珠者即沒有官品。
花翎
在頂珠下方的翎管可以安插翎枝,清朝的翎枝分為藍翎和花翎兩種。藍翎由鶡羽做成,花翎由孔雀羽毛做成。花翎又分為一眼、二眼和三眼,其中三眼最為尊貴。所謂「眼」指的是孔雀翎上的眼狀的圓,一個圓圈就算做一眼。
花翎的作用
花翎在清朝是一種辨等威、昭品秩的標誌,非一般官員所能戴用;其作用是昭明等級、賞賜軍功,清代各帝都三令五申,既不能簪越本分妄戴,又不能隨意不戴,如有違反則嚴行參處;一般降職或革職留任的官員,仍可按其原來的品級穿朝服,而被罰拔去花翎則是非同一般的嚴重處罰。
朝珠
哪些人可以戴三眼花翎
清朝初期,可以佩戴花翎的範圍很廣,低於親王、郡王的其他宗室成員和五品以上的內大臣等都可以佩戴頂戴花翎。施琅在平定臺灣後寧願不要靖海侯的爵位也想要戴花翎,康熙特旨許之。自乾隆至清末,除宗室成員外僅有七人獲得佩戴三眼花翎的資格。這七個人分別是傅恆、福康安、和琳、長齡、禧恩、李鴻章、徐桐。
福康安
傅恆是乾隆的小舅子,在大小金川之戰、平定準格爾叛亂和清緬之戰中立下大功,憑藉赫赫戰功被賜予三眼花翎;傅恆的兒子福康安憑藉身份和軍功也被賜予三眼花翎,有人說他是乾隆的私生子,不知是真是假;和琳也是憑藉軍功被賜予三眼花翎,而他的哥哥和珅縱然權勢滔天,也三眼花翎也無緣;長齡平定張格爾叛亂,以軍功被賜予三眼花翎;禧恩憑藉自己的努力,平定海南叛亂,以軍功被賜予三眼花翎;李鴻章清末著名的人物,辦實業,開展洋務運動,當時位高權重成為第一個獲得三眼花翎的漢人,就連他的恩師曾國藩都無此殊榮;徐桐因受到慈禧的喜歡被授予三眼花翎。
李鴻章
三眼花翎在清朝是最為尊貴的賞賜,權勢滔天如和珅,為大清續命之曾國藩都沒有獲得三眼花翎。而徐桐僅因為受慈禧喜歡就得到三眼花翎,可見封建社會雖然制度等級森嚴,但是統治者仍然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來分配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