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鐵帽子王」到底鐵不鐵?說相聲的于謙是世襲什麼帽子王?

2020-12-22 小驢品歷史

導讀

影視作品中,我們常看到所謂的「鐵帽子王」手握重兵,位高權重!但你清楚清代」鐵帽子王」的歷史意義嗎?」鐵帽子」到底是鐵不鐵?

正文

「鐵帽子王」其實是一種俗稱,是清代專指可以世襲罔替、永不降級的親王、郡王宗室爵位。清代宗室封爵按等級可以分為親王、郡王、貝勒、貝子、鎮國公、輔國公等 14 級,其中只有親王郡王可以稱為「王」!

我們印象中清代初,有八大」鐵帽子王」,也就是禮親王代善、睿親王多爾袞、豫親王多鐸、鄭親王濟爾哈朗、肅親王豪格、莊親王碩塞、克勤郡王嶽託、順承郡王勒克德渾 8 人!

其實清初並沒有這個稱號, 1636年皇太極登極稱帝,建國號大清,開始正式頒行封爵制度,此次分封基本奠定了後來所謂「八大鐵帽子王」的基礎!

「八大鐵帽子王」的說法自乾隆時期才有,是後世之人對他們的尊稱,而非入關之時即已具備!

鐵帽子王被也會被削去王爵

「鐵帽子」並非免死金牌!鐵帽子王被也會被削去王爵清朝對宗室諸王的管理非常嚴格,即使是」鐵帽子王」也有錯必懲,「鐵帽子「名號可以世襲罔替,但戴鐵帽子的人可以隨時更換。

禮親王代善的兒子滿達海,英勇善戰,功勳卓著,繼承「鐵帽子王「的爵位!但順治十六年,也就是在他死的第七年,因清算滿達海佔有多爾袞家財物,被嚴厲追論,其墓碑被推倒,爵位降為貝勒,親王之封被削奪!

嘉慶二十一年(1816),禮親王昭槤因為凌辱大臣,又在府內對下人濫用刑罰,結果被削爵,圈禁近一年!

崇德八年(1643),嶽託的兒子羅洛宏因為嗜酒妄議,及在皇帝宸妃喪期內搞絲竹娛樂活動,被削爵!

康熙二十一年(1682),嶽託後裔、平郡王訥爾蘇因為毆斃、毆傷無罪之人也被削爵,爵位轉給他人!

以上我們看到,鐵帽子王其實並不鐵,隨時面臨被削爵的風險!

結語

首先,設立鐵帽子王爵徹底結束裂土分封制,杜絕了受封者封藩就國,擁兵自重的情況,有效維護大一統政治,這個是一個歷史的進步,我們不能否認!

但滿洲宗室貴族世襲特權為目的的,其落後性不言而喻,隨著革命爆發,民國建立,清代的」鐵帽子王」便永遠地退出了歷史舞臺。

課外延伸

古代的「免死金牌」---丹書鐵券 ,「丹書鐵券」是古代帝王頒授給功臣、重臣的一種特權信物,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免死金牌」。

明初,朱元璋創建了歷史上最完備的鐵券制度,從法律上規範了「丹書鐵券」的頒授對象,明晰了「丹書鐵券」的權限範圍,但歷史上獲得「丹書鐵卷」的大臣,最後的結果大多數往往十分悲慘,或被殺,或被流放……,直到清代,丹書鐵券」制度才被廢止。

最後,你知道相聲演員于謙的祖上是哪個旗嗎?世襲罔替哪個「帽子王「?知道的快快評論啦!

相關焦點

  • 王中之王!清朝「鐵帽子王」到底是什麼官銜?權力有多大?
    清朝兩百多年歷史,一共誕生了12頂鐵帽子王。其中前期8位鐵帽子王,是在清朝開國過程中立下卓絕功勳的皇族,因功封賞。而後來的4位鐵帽子王,則是由歷代皇帝恩封的。 什麼是「鐵帽子王」? 正式名叫「大清世襲罔替親王」,俗稱「鐵帽子王」。
  • 清代的鐵帽子王到底鐵不鐵?
    「鐵帽子王」是一種俗稱,在清代專指可以世襲罔替、永不降級的親王、郡王宗室爵位。清代宗室封爵按等級可以分為親王、郡王、貝勒、貝子、鎮國公、輔國公等14級,其中惟親王郡王可以稱為「王」;按襲爵方式可分為「世襲罔替」、按次降級兩類,按來源來說可分為功封、恩封兩種,前者是指清朝開國時期軍功卓著者,後者則指治國有為、皇帝降恩特封者。
  • 雍正封胤祥為鐵帽子王,子孫世襲罔替的權力,為何被慈禧給廢了
    鐵帽子王絕對是清朝所有王爺們最想得到的爵位封號,因為清朝的爵位,隔代是要降級的。比如說你是親王,那麼一般情況下,世襲你爵位的下一代只能是郡王,除非他自己也立下大功。但是鐵帽子王就不同了,這玩意兒就是個萬金油,你是鐵帽子王,那麼你的世代子孫都能繼承鐵帽子王的爵位,這就是世襲罔替,永不降級的特殊待遇。因此不知道有多少王爺們,他們爭取不到皇位以後,就想著爭取一個鐵帽子王噹噹。不過很可惜,整個大清朝,只有12位鐵帽子王。
  • 清朝最後一位鐵帽子王,揮霍完家產淪為窮人,晚年靠拉車維持生活
    清朝共有12位鐵帽子王,其中有8位是清朝開國時立下赫赫戰功的皇親宗室,鐵帽子王甚至要比一般的親王的待遇和特權還要好,其封爵可是世襲罔替永遠不變,同時還能享有配饗太廟的特殊榮譽。還有4位鐵帽子王屬於後來恩封,他們在清朝中後期穩固江山而受封。
  • 「親爹」是鐵帽子王,「嶽父」是蒙古司令,「相聲皇后」于謙的另一面
    于謙,北京人,12歲報考北京曲藝團學員班學習相聲。但是一開始卻被啟蒙老師王世臣老先生評價:"死羊眼,一張臉,嘴裡顫,身上板",不適合說相聲。對於相聲演員來說以上四條佔一條,以後的路就很難走,但是無奈于謙老師一條不落,全佔齊了。
  • 清朝鐵帽子王是什麼意思?哪個鐵帽子王實力最強?
    親王也稱「一字王」,一般以歷史上的國名為號,如秦王、晉王。郡王稱「二字王」,一般以地名為號,如臨淄王、陳留王。到了清朝時期,王爵和以往朝代有了一些不同。首先,親王和郡王的名號改成了「和碩親王」和「多羅郡王」。其次,清朝王爵封號不用地名而用一些特定的字,如雍親王、寶親王、克勤郡王。一般親王用一字,郡王用二字。
  • 清朝的鐵帽子王都是什麼來頭,號稱「硬核王爺」的他們結局如何
    不過,清朝的鐵帽子王是個例外,鐵帽子王的襲爵方式是世襲罔替,無需降等!有點類似於企業中的高級合伙人。在清朝大公司剛註冊的時候,只晉升了八位鐵帽子王,清朝中後期又恩封了四位。整個清朝一共才十二位。 從分布上看,和碩親王獲得這一榮譽的概率最大,佔有十個席位。另外兩個是多羅郡王。
  • 清朝最後一位鐵帽子王——亦劻的人生
    清朝入關之後,曾經降清的漢臣有功勞大的都分封王爵。然而自康熙三藩之亂被平定之後,異姓不王已經成為默認的規則。能封王的都是愛新覺羅家的子弟,生來天王貴胄。 一般的王爵其實也不是最尊貴的,爵位中最牛的當屬鐵帽子王。清朝王爵承襲,幾乎都是降爵襲封。比如說父親是親王,兒子繼承爵位的時候就比親王低。
  • 胤祥被封為和碩怡親王,世襲罔替,清末的時候他的後代如何?
    雍正元年(1723年)封為和碩怡親王,世襲罔替(俗稱「鐵帽子王」),是清朝第九位鐵帽子王。清朝與明朝在皇室血親中封爵方式不一樣,清朝吸取了明朝「親王處處有、郡王滿天下」,傾舉國之力難養宗室的前車之鑑,採用了降等承襲。降等承襲根據清朝的祖制,所有的爵位都採用降等承襲的制度。
  • 鐵帽子王,你不要囂張。雖然我不敢動你帽子,但我敢動你
    回答這個問題前,我們要先知道鐵帽子王是什麼?難道是字面意思帶著鐵帽子的王爺嗎?顯然這不是正確答案。這個稱號只出現在清朝,是當時的民間俗稱。是指世襲罔替的王爵。其實在明朝時,皇帝們為了安撫宗室,已出現了「鐵帽子王」的雛形。
  • 胤祥:雍正最寵的弟弟,受封鐵帽子王,世襲罔替,後代命運如何
    大清朝二百多年歷史,只有12個鐵帽子王。 物以稀為貴,對於愛新覺羅氏的宗室來說,被封為鐵帽子王是至高無上的榮耀,12家鐵帽子王中,親王有十家,剩餘兩家只是郡王,爵位低了一等。而十家親王中,第一個不靠軍功受封的就是雍正的十三弟胤祥,只可惜,得到這樣的優待,子孫依然難逃衰落的命運。
  • 溥儀退位時,大清朝的12名鐵帽子王,為何無一人反對?看完你就知道了
    鐵帽子王是清代特有的王爵,它是指世襲罔替不降級的王爵,比一般的親王享有更優厚的待遇和特權。因此從清朝開國到滅亡,鐵帽子王的爵位都存在。不過在清朝末年袁世凱逼迫溥儀退位時,為什麼沒有鐵帽子王站出來反對呢?其實並不是沒有人反對,而是反對的力量太弱小。
  • 溥儀退位時,大清朝的12名鐵帽子王的態度如何?
    皇帝溥儀退位不退位,連皇帝溥儀自己說了都不算,何況是這個時候的鐵帽子王呢?12名鐵帽子之所以特殊,是因為他們享有當時大清朝至高無上的特權!他們享有的特權有三:第一,世襲罔替,隔代不降爵;第二,俸祿優厚;第三,王府世襲罔替。
  • 大清鐵帽子王都有哪些人
    鐵帽子王源於清朝的封爵制度,是一種世襲罔替的王爵,它比一般的親王享有更優厚的待遇和特權,甚至無需降等!清朝歷史上一共分封了12位鐵帽子王,其中八位「因開而封」即在清國開國之初立下顯著戰功。清朝十二家鐵帽子王首先我們先來介紹一下前八位王,他們分別是:一,睿親王多爾袞。努爾哈赤第十四子,作戰勇猛,為大清打下了半壁江山。
  • 清朝最後一位「鐵帽子王」的晚景與後事_騰訊網
    清朝的鐵帽子王是指世襲罔替的王爵,它源於清朝的封爵制度,鐵帽子王比一般的親王享有更優厚的待遇和特權。清朝共有12位承襲爵位無需降等的"鐵帽子王",其中八位是在清朝開國之初立下戰功的皇親宗室,因為他們功勳卓絕,所以獲得世襲罔替的永久封爵,同時還享有配饗太廟的殊榮。另外四位屬於恩封,他們是因在清朝中後期穩固江山中立功而受封的。
  • 雍正嘉獎怡親王胤祥世襲罔替的資格,為何到了慈禧時期,被她廢了
    鐵帽子王絕對是清朝所有王爺們最想得到的爵位封號,因為清朝的爵位,隔代是要降級的。比如說你是親王,那麼一般情況下,世襲你爵位的下一代只能是郡王,除非他自己也立下大功。
  • 他的子孫世代襲爵為「鐵帽子王」是因為他和努爾哈赤是親兄弟
    整個清朝,舒爾哈齊的子孫世代都是襲爵為親王,俗稱「鐵帽子王」。實際上也不光是他一家的。「鐵帽子王」在清朝俗稱世襲原封爵位的王爺。清梁章鉅 《稱謂錄·宗室》:「我朝 禮親王 、 睿親王 、 肅親王 、 鄭親王 、 莊親王 、 豫親王 、 順承郡王 、 克覲郡王 ,皆國初有大勳勞者,世襲不降封,謂之鐵帽子王。」 趙大年 《公主的女兒》也有記載:「就是在封為親王或郡王之後,皇帝念其特別親近(一般都是皇帝的親兄弟),或者立過大功的,就在他的爵位上加『世襲罔替』四個字,他的子孫就可以代代世襲原有的爵位,不必降級。
  • 代善被父親奪了太子之位,為什麼卻被皇太極封為「鐵帽子王」
    雖然不知道究竟有沒有發生不可描述的事情,但是大妃和代善的關係顯然逾越了該有的分寸。 作為男人,努爾哈赤非常生氣,於是廢掉了代善的太子之位,而代善也因此喪失了威望。 努爾哈赤去世後,由於他沒有指定繼承人,因此居四大貝勒之首的代善實力最強。再加上他又獨管兩旗,手下頗有些驍勇善戰的勇士。
  • 貝子、貝勒、郡王、親王、鐵帽子王,到底哪一個才是最幸福的爵位
    但《清史稿》對於清代宗室爵位的記載並不準確,或者說「十二等宗室爵位」只是狹義上的描述。除此之外,清代宗室還有一個非常特殊的王爵——「鐵帽子王」,即《清史稿·皇子世表》所記載的「惟睿、禮、鄭、豫、肅、莊、克勤、順承八王,以佐命殊勳,世襲罔替」之特殊爵位。
  • 此人名氣不及多爾袞,卻是清初八大鐵帽子王之首,一家坐擁三名額
    我們閱盡鉛華,只為呈現不一樣的歷史。眾所周知,清朝王爵分為兩個等級,分別為和碩親王和多羅郡王,從名稱和待遇上來說,親王的爵位等級要比郡王高。不過在一些清宮電視劇或者小說中,往往會看到所謂的「鐵帽子王」,這個「鐵帽子王」究竟是什麼意思,又有哪些人獲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