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影視作品中,我們常看到所謂的「鐵帽子王」手握重兵,位高權重!但你清楚清代」鐵帽子王」的歷史意義嗎?」鐵帽子」到底是鐵不鐵?
正文
「鐵帽子王」其實是一種俗稱,是清代專指可以世襲罔替、永不降級的親王、郡王宗室爵位。清代宗室封爵按等級可以分為親王、郡王、貝勒、貝子、鎮國公、輔國公等 14 級,其中只有親王郡王可以稱為「王」!
我們印象中清代初,有八大」鐵帽子王」,也就是禮親王代善、睿親王多爾袞、豫親王多鐸、鄭親王濟爾哈朗、肅親王豪格、莊親王碩塞、克勤郡王嶽託、順承郡王勒克德渾 8 人!
其實清初並沒有這個稱號, 1636年皇太極登極稱帝,建國號大清,開始正式頒行封爵制度,此次分封基本奠定了後來所謂「八大鐵帽子王」的基礎!
「八大鐵帽子王」的說法自乾隆時期才有,是後世之人對他們的尊稱,而非入關之時即已具備!
鐵帽子王被也會被削去王爵
「鐵帽子」並非免死金牌!鐵帽子王被也會被削去王爵清朝對宗室諸王的管理非常嚴格,即使是」鐵帽子王」也有錯必懲,「鐵帽子「名號可以世襲罔替,但戴鐵帽子的人可以隨時更換。
禮親王代善的兒子滿達海,英勇善戰,功勳卓著,繼承「鐵帽子王「的爵位!但順治十六年,也就是在他死的第七年,因清算滿達海佔有多爾袞家財物,被嚴厲追論,其墓碑被推倒,爵位降為貝勒,親王之封被削奪!
嘉慶二十一年(1816),禮親王昭槤因為凌辱大臣,又在府內對下人濫用刑罰,結果被削爵,圈禁近一年!
崇德八年(1643),嶽託的兒子羅洛宏因為嗜酒妄議,及在皇帝宸妃喪期內搞絲竹娛樂活動,被削爵!
康熙二十一年(1682),嶽託後裔、平郡王訥爾蘇因為毆斃、毆傷無罪之人也被削爵,爵位轉給他人!
以上我們看到,鐵帽子王其實並不鐵,隨時面臨被削爵的風險!
結語
首先,設立鐵帽子王爵徹底結束裂土分封制,杜絕了受封者封藩就國,擁兵自重的情況,有效維護大一統政治,這個是一個歷史的進步,我們不能否認!
但滿洲宗室貴族世襲特權為目的的,其落後性不言而喻,隨著革命爆發,民國建立,清代的」鐵帽子王」便永遠地退出了歷史舞臺。
課外延伸
古代的「免死金牌」---丹書鐵券 ,「丹書鐵券」是古代帝王頒授給功臣、重臣的一種特權信物,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免死金牌」。
明初,朱元璋創建了歷史上最完備的鐵券制度,從法律上規範了「丹書鐵券」的頒授對象,明晰了「丹書鐵券」的權限範圍,但歷史上獲得「丹書鐵卷」的大臣,最後的結果大多數往往十分悲慘,或被殺,或被流放……,直到清代,丹書鐵券」制度才被廢止。
最後,你知道相聲演員于謙的祖上是哪個旗嗎?世襲罔替哪個「帽子王「?知道的快快評論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