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值即正義!中國醫美行業發展現狀如何?

2020-12-27 大洋網

《醫療美容服務管理辦法》中明確註解醫療美容的定義:「醫療美容,是指運用手術、藥物、醫療器械以及其他具有創傷性或者侵入性的醫學技術方法對人的容貌和人體各部位形態進行的修復與再塑。」

市場上,醫療美容項目分為手術類及非手術類項目。手術類項目主要是眼瞼/耳部/鼻整形、脂肪/假體填充、隆胸、植髮、吸脂手術等,而非手術類手術主要是注射肉毒素、注射玻尿酸、光子嫩膚、雷射脫毛等。

中國醫美行業發展歷程

相比美國、臺灣、韓國等成熟市場,中國醫美行業起步較晚,自醫美行業在中國誕生以來,大致經歷了以下幾個階段:萌芽期(1948)——探索期(1949-1994)——成長期(1994-2009)——高速發展期(2010-至今)。2010年醫美行業進入高速發展期,呈現出勃勃生機,一方面大量年輕用戶持續滲透市場,另一方面中國醫美也步入激烈的淘汰賽階段,2012年醫美APP出現,新興機構湧現,行業機構、渠道開始出現變革。


中國醫美從萌芽期走向成熟期,主要是因為顏值經濟的崛起,加上可支配收入提高,使得人們對美的認知和美的追求都在提升。而醫美需求一端的火熱,使得供給端也加速服務產出,從而在供需兩端共同推動行業向前發展。

顏值經濟崛起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消費水平的提高,可支配收入會更多傾斜到化妝品這類剛需特性的產品中。人們越來越看重自身外表,追求美的意願也日益強烈起來,這主要反應在化妝品領域,在顏值經濟的驅動下,中國化妝品市場一直保持著高速增長的姿態。


可支配收入的提升以及新世代消費者的成長,造就了顏值的熱潮,使得顏值經濟涉及人們日常生活的多個方面,並延展到口碑傳播和粉絲經濟,用戶消費觀念的升級進一步拉動相關行業的良性發展。人們對顏值的需求促使顏值經濟生態圈不斷豐富,而醫美行業成為顏值消費的新熱點。


醫美行業發展趨勢分析

疫情影響衝擊醫美發展,同時助醫美行業迎來新變局

根據相關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醫美市場規模預計達1975億元,受疫情影響增速下滑,但相比全球醫美市場疫情前10%以內的增長率仍是高速增長。疫情過後,近三成消費者表示對「醫美」消費有濃厚興趣。艾媒諮詢分析師認為,經過疫情的衝擊,2020年醫美行業會出現頭部集中效應,甚至會出現大規模洗牌現象。

輕醫美將成為中遊的醫美機構未來發展方向

如今,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輕醫美市場,美妝行業的各大企業開始掘金該市場,而輕醫美,也成為其跨界美容最有效的方式。在分析醫美產業價值鏈各節點當前的現狀及痛點後,艾媒諮詢分析師認為,中遊的醫美機構未來變革方向會是重點發展輕醫美,引入前沿設備及產品來提升利潤空間,打造標準化模式,以及更側重以投產比效果來選擇獲客渠道,讓價值最大化。

資金技術投入助力醫療美容生態化發展

綜合實力和資金強大的集團開始進行生態布局,具有醫美級護膚效果的功能性護膚品吸引投資者入局。一些綜合實力和資金強大的集團開始進行生態布局。同時,具有醫美級護膚效果的功能性護膚品的體量和利潤都很可觀,吸引了眾多投資者入局,催生了一些醫美功能性護膚品牌。

精細營銷提升盈利空間,網際網路平臺打破信息不對稱

營銷成本佔了總成本的50%-70%,很大程度降低了醫美機構的利潤率,影響了機構的收益和盈利能力,因此營銷成本的變化成為企業能否實現利潤增長的關鍵要素。網際網路醫療美容平臺的出現,以其低廉的佣金和可靠的垂直搜索特性在一定程度上幫助醫美行業吸引更多消費者,拓展了獲客渠道,未來醫美機構應該更加注重調整自身的營銷策略,藉助網際網路平臺等新手段更加精準的進行用戶挖掘和服務擴散。

政策出臺支持醫療美容行業規範化

艾媒諮詢分析師認為,政府不斷出臺政策支持醫美行業的規範化,並對非法醫美現象進行嚴打,截至2019 年 1 月共查處非法醫美 2700 多例,醫美政策端將更加標準化。因此,為了保障醫美行業長期有機發展,急需監管機構進入整頓市場。其監管職能需要多方機構協作完成,且需要深入到產業鏈每一個環節,以保障消費者利益。

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程依倫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 蔡凌躍

相關焦點

  • 在「黑醫美」泛濫成災的當下,醫美行業應該如何發展?
    1來看一份官方數據根據《中國醫療整形行業發展現狀分析報告》顯示,目前我國正規的美容機構約有9500多家,但是市面上營業的美容機構則有超過7萬家,那麼其餘的美容機構多為「非法機構」,「黑醫美」的手術量是正規機構的2.5倍,而非法執業者是合法職業者的9倍,有15
  • 顏值時代催生的醫美行業
    20 世紀 50 年代起,韓國的醫美產業蓬勃發展,一躍成為國家支柱產業之一,赴韓整容一度成為我們國內的熱點。伴隨90後和00後的崛起,國內顏值經濟時代也開啟了新的篇章,具體表現就是醫美行業的快速發展。《每日財報》注意到,2019年全球醫美市場規模達到1460億美元,國內醫美市場規模達到2560億元人民幣,近五年保持年均25%以上的增長速度。
  • 顏值即正義?蘇寧環球疑因涉醫美概念連續漲停,市值增21億
    最終實現「亞洲第一,世界一流」的目標,成為中國醫美行業的絕對領導者。但目前來看,公司離這一目標相去甚遠。事實上,多份投資者調研記錄顯示,2018年之後,公司醫美機構數目就沒再增加,在醫美行業的投入似乎已停止。2019年5月6日的投資者活動調研中,蘇寧環球表示,對於醫美產業,已根據產業發展現狀及市場競爭態勢進行了調整整頓。
  • 顏值即正義時代,美圖秀秀多方發力,構建完整變美生態
    ,現有精緻的豬豬男孩女孩,致力於護膚、醫美、穿搭;楊超越憑藉美貌走火,星巴克的貓爪杯更是因好看引起搶購,價格翻幾番。可以說,如今已經是一個「顏值即正義」的時代。在這樣的時代,人們追求妝容、穿搭要夠時尚,就連生活中的物件,大到手機、手錶,小如指甲剪、掏耳勺,都要求美美噠。在現實中美炸天還不夠,在圖片或視頻中,自己也要英姿颯爽,閉月羞花。
  • 顏值即是正義!這句話究竟是在講什麼
    第二重境界,以美妝個護作為主角登臺唱戲。19年雙11的美妝個護產品成交翻翻,銷量遙遙領先。預計2020年美妝個護行業市場規模5000億,這還只是顏值經濟的初始階段,規模就貌似一個超級行業,顏值是生產力果然順天應人。這幾年個護美妝品牌出了些國貨,完美日記,花西子們,突破國際品牌巨頭的包圍,發出了一份宣言,讓中國年輕一代好看有味道,不能少了國貨的貢獻。
  • 周鵬武:醫美行業轉身回歸「醫療」
    證券時報記者同時發現,密集湧現的上市熱潮,也反映出「顏值經濟」催生出的醫美行業廣闊的發展前景,以及資本市場對醫美市場的熱捧。業內人士指出,在優質醫療服務享受資本溢價的紅利下,醫美已成為繼房地產、汽車、旅遊、電子通訊之後的中國第五大消費熱點。
  • 為打贏「顏值經濟」戰爭 醫美機構紛紛購買鳴拓美如雲醫美Saas系統
    為打贏「顏值經濟」戰爭 醫美機構紛紛購買鳴拓美如雲醫美Saas系統 同年,鳴拓美如雲醫美SAAS系統依據對於以上行業變化的預判和前沿感知,對醫美行業注入了極大的激情,四年間,鳴拓美如雲發展出其獨特的優勢,在醫美行業「中遊」如魚得水。
  • 《2020醫美行業白皮書》:「線上化」醫美消費解碼器
    目前,我國脫髮人群已超2.5億 ,20歲~40歲男性是脫髮主力軍,30歲左右發展最快,比上一代人的脫髮年齡提前了20年。但年輕女孩對掉頭髮的焦慮,一點都不比男性少。9月27日,新氧數據顏究院與每經智庫·未來商業研究中心共同出品的《2020醫美行業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正式發布,透視中國醫美產業「線上化」新消費趨勢。
  • 從「囤吃喝」到「囤醫美」 顏值經濟推動醫美消費飆升
    數據顯示,10月14日至11月11日,新氧線上成交額同比增長達213%;11月1日至3日,醫美醫療成為最受歡迎的生活服務項目,訂單量環比增長近7倍。隨著近年來經濟轉向高質量發展,居民收入水平也在不斷提升,社會對於消費的需求也在日益多元化和品質化,醫美消費被更多人接受。2020年,雖然有疫情相伴,但大眾對顏值的關注度與要求仍在提升,「顏值經濟」快速升溫。
  • 醫美行業告別「跟風」之後,如何漂亮營銷?
    去年,新氧的一支洗腦廣告出街,廣告片中的一句「女人美了,才完整」引發熱議,有人說,這種價值觀輸出太惡劣了!無底線、毀三觀!各種吐槽與差評撲面而來,不知道新氧品牌部怎麼看待這次危機公關,但新氧在醫美行業的形象確實因此大打折扣。
  • 行業專家共話2021新增長趨勢 醫美行業如何搶佔復甦先機?
    記者 趙雯琪12月19日,在以「蓄勢」為主題的2020第六屆新氧亞太醫美行業頒獎盛典(以下簡稱「新氧盛典」)上,來自醫美產業鏈各關鍵環節的廠商、平臺、機構、醫生等共話醫美未來趨勢,中國醫美行業代表、專家共同回顧2020年的醫美發展,展望2021年的新趨勢方向。
  • 即科攜手中整協與央廣網 聯合發起「醫美行業自律聯盟在行動」活動
    央廣網北京8月12日消息 隨著大眾醫美消費意識的覺醒、醫美產業規模的顯著遞增,優質合規的醫美機構更需要被了解和認可。中國整形美容協會(以下簡稱「中整協」)於8月11日正式發布了「《關於聯合開展「醫美行業自律聯盟在行動」的通知》」,通知的出臺,將為醫美行業廣大優質合規發展的服務機構的良性發展鋪平道路。
  • 醫美行業問題為何屢禁不止?
    來源:微博截圖愛美之心人皆有之,伴隨著「顏值經濟」的快速發展,醫美事故頻發卻成為該行業的一大特點,因整容死亡或毀容等事件時有發生。張立超認為,醫美行業作為「顏值經濟」的典型代表,「改頭換面」的醫美能夠較短時間內完成顏值缺陷的矯正且利潤巨大,已在某種程度上衍生為時尚消費類產品;加上部分醫美產品如針劑等隱秘性強、易攜帶,執法部門難以全面打擊,這些都使得當前的醫美問題屢禁不止。
  • 醫美「破局」2020:頭部率先復甦 行業線上化提速
    眼下年末已至,在顏值經濟風口和疫情衝擊「交織」下,2020年醫美行業的發展到底如何?《國際金融報》記者注意到,不少產業鏈上的企業發布的三季報顯示,行業已呈現較為積極的態勢。以新氧為例,其今年第三季度總收入相比去年同期增長了近兩成,移動端平均月活躍用戶相比去年同期增長約154%。
  • 和生原創 | 顏值時代下醫美行業的空前發展
    我國醫美市場格局是手術整形佔比20%,微整形佔比80%。微整形中雷射治療佔30%,注射微整形佔50%的市場,與日韓較為類似。◆ 完善的監管機制有助於醫美行業的健康發展縱觀美國、韓國及臺灣醫美市場,完善的監管機制能夠規範市場,給消費者提供法律保障,促進了當地醫美行業的健康發展,有助於行業秩序得到淨化。
  • 《2020百度美妝行業研究(行業篇)》顏值當道,顏即正義
    顏值經濟盛行,美妝熱度持續升溫,引領美妝行業開啟新的發展機遇期。本文將從美妝行業整體角度切入,對行業總體趨勢、品類機會、品牌競爭和需求場景展開研究分析,以期幫助美妝品牌把握行業趨勢、洞悉用戶所需、實現精準獲客。
  • 悅美APP用戶活躍度穩居醫美行業第一
    在過去的一年,有1200萬求美用戶選擇了悅美平臺,悅美APP下載量突破700萬,累計為500萬人次的求美者提供了諮詢... 隨著人們社交方式的變化和消費能力的提高,人們對於個人外在形象更加重視,全民顏值革命正在進行,中國醫療美容市場迎來巨大發展空間。2015年整形美容已經成為在房地產、電子通訊、汽車銷售、旅遊之後的第五大服務行業。
  • 醫美「破局」2020:頭部率先復甦,行業線上化提速
    弗若斯特沙利文此前一度預計,中國醫美服務行業2020年整體增速同比將下挫13個百分點至5.7%。眼下年末已至,在顏值經濟風口和疫情衝擊「交織」下,2020年醫美行業的發展到底如何?《國際金融報》記者注意到,不少產業鏈上的企業發布的三季報顯示,行業已呈現較為積極的態勢。以新氧為例,其今年第三季度總收入相比去年同期增長了近兩成,移動端平均月活躍用戶相比去年同期增長約154%。
  • 背靠千億顏值生意 網際網路醫美平臺爆發
    來源:中國經營報背靠千億顏值生意 網際網路醫美平臺爆發本報記者/劉媛媛/上海報導當下,「顏值經濟」迅速崛起,進而助推了行業內頭部玩家規模和利潤的進一步提升。據相關統計數據,2012~2019年,中國醫美市場保持高速增長,醫美市場規模年複合增速達到28.97%,2012~2018 年每年增速均超過25%。2019 年,中國醫美市場規模達到 1769億元,同比增速仍達到22.2%。整形美容已成為繼房地產、汽車銷售、旅遊之後的第四大服務行業。
  • 中國醫美行業新代表醫美董事長趙駿琦個人簡介
    他是一位具有傳奇色彩的成功企業,他是多個領域都稀缺的天才,2017年在金融行業混的風生水起的他,在沒有任何資源和社會背景的情況下,靠著個人努力,在短短的x年時間裡,成功打造了x萬人團隊,幫助上百萬中國女性變美,並在xx年創辦了星璨國際醫療投資管理集團,x個月落地醫院x家,作為90後的標杆人物,他的成功故事至今激勵了無數年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