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穌有12個門徒,其中一個叫猶大的人,為了30塊銀幣出賣了他。那天晚上,耶穌和他們一起吃飯,失望地說:你們中間有個人出賣了我。忠誠的門徒詫異不安,只有猶大手捂錢袋,假裝糊塗。
這就是《最後的晚餐》的故事。
達文西的《最後的晚餐》。知道哪個是猶大嗎?
從此,13個人聚餐被視為不吉利的數字。
耶穌被釘上十字架那天,是周五,從此,周五也成了西方人的黑色日子。
如果有哪天周五是13號,那麼就更倒黴,美國人會認為,這天一定會發生點什麼。
日本在明治維新後全盤西化,「脫亞入歐」,上層人士以學英語,講英語單詞為時尚,追崇西方的文化,自然對13和周五也很迷信。
日本脫亞入歐,歐美藝術對日本影響很大,這是英國的名畫《想像中的遠古時代》
1931年,日本在發動「(偽)滿洲事變」後,內部發生激烈爭論。主戰的軍部先後發動「改造國家」的「三月事件」、「十月事件」,搞掉了「不擴張」的首相若槻禮次郎。
繼任者犬養毅仍然要和軍部鬥爭。
犬養毅和若槻禮次郎不是和平主義者,而是要控制擅作主張的軍部,打擊法西斯軍國分子。
1932年3月,民間法西斯團體「血盟團」刺死犬養毅的財政大臣,並與大川周明的「神武會」等民間法西斯團體聯盟,準備在5月15日這天暗殺犬養毅,與軍部裡應外合,襲擊警視部、內閣大臣官邸和銀行等地,徹底控制國家。
犬養毅
5月13日,星期五,天皇裕仁召集犬養毅等內閣大臣在宮中共進晚餐。
岡本愛佑,一個對宮廷禮儀深有研究的宮內侍從,得知天皇這一要求後,心中一咯噔,兩個倒黴數字的疊加,賊不吉利。他無法勸說天皇收回命令。只有自己想辦法破解,祈求逢兇化吉。
岡本發現,天皇給出的晚宴出席名單中,算上裕仁,剛好13人,與《最後的晚餐》中的人一樣。很不好,岡本要改變這個數字,這是他能左右的。
配圖,裕仁與大臣
13個人不能去掉誰,但能增加人,岡本就特意增補了一個侍從。14人,總算把這個倒黴的數字避開了。
但好像是命中注定要出事,那天被邀請的大臣中恰好有一個因故未能到場,桌子上又成了13人。
岡本心中又咯噔一下,怕啥來啥。晚宴開始前,他又找到之前增補的侍從,讓他迅速離席,這樣,晚宴終於以12個人開宴。
當天,犬養毅沒有出事,裕仁也安然無恙。岡本長舒一口氣,心想自己的努力沒有白費。
然而,該來的總會來。犬養毅的最後晚餐,比耶穌來得要晚一些。
犬養毅曾到中國議和,無果
5月15日下午5時,古賀志清等軍官帶兵闖入首相官邸,白鬍子老頭犬養毅正躺在家裡休息,他剛剛請醫生來給他看看鼻子,醫生說他還能活1000年。
聽到外邊闖入不速之客,犬養毅從沙發上立即坐起來,來不及躲避,古賀志清就帶槍來到面前。
「有話好說!」老頭想控制局面。
「多說無益,開槍!」
古賀志清話音剛落,砰的一槍,白鬍子老頭倒下了。砰砰砰,隨行士兵又補上幾槍。
犬養毅上了美國時代
這就是日本歷史上的「五一五」政變。雖然裕仁最後控制了局面,但軍部實際上控制了政府。
此事轟動日本朝野,據說犬養毅的最後對話成了日本著名語錄,分別代表民主主義和法西斯主義。
就像犬養毅的斃命,裕仁他爹留下的大正民主主義,「有話好說」徹底告別日本歷史舞臺。下一步的流行語是:「多說無益,開槍!」
【飛春讀傳,一個專注歷史名人傳記的原創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