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是我們自我意識萌發的開始,當我們開始品讀自己的姓氏,並且咀嚼它的由來時,會更加感到一種自尊、自信的情緒,也能讓人更熱愛生活。每一個姓氏都是中華傳統文化遺留下來的寶藏,是經過代代相傳的結果,所以它具有著十足的意義,哪怕是在家譜上,也能夠看到傳承這些姓氏的祖輩,看到自己祖上出過哪些風雲人物。雖然說姓氏很常見,每個人都有姓氏,但並不是說它就沒有價值,而且關于姓氏和歷史淵源,還是有一些很有趣的小知識,讓人嘖嘖稱奇,不知道歷史上怎麼會有這麼多的蹊蹺?
在中國歷史上,曾經大浪淘沙走馬觀花般,有過無數個姓氏,有單姓有複姓,複姓大多來源於外族以及遊牧民族,拋開這些複姓不談,而在所有單姓中,人數最多的兩個姓氏,就是王姓和李姓。所謂「身邊就是世界」,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身邊一定會有很多個「小李」以及很多個「小王」,當你仔細的回顧自己曾經的交際圈,其中絕對不可能沒有姓王或者姓李的人,一般而言基數越大,概率越高,如果不看統計數據,大家一定會想當然的認為,這兩個姓氏的人,肯定會出很多位皇帝,畢竟是兩個姓氏大戶,然而很神奇的是,「王」這一個姓氏只出過一位皇帝,正相反的是,趙錢孫李中「李」這個姓氏,卻一口氣出了66位皇帝,這相似的境遇不同的情況,實在是讓人匪夷所思。
王姓這個漢字的概念來源於上古時期,當時王姓的地位就非常高了,用作對統治者的稱呼,但是後來隨著時代發展,出現了一隻被貶謫的部落分族,他們作為被自己部落遺棄的子民,沒有資格叫原來的姓氏了,所以他們子民取名字的時候,就非常隨意,把姓氏改成了「王」,而後來時光輾轉到先秦時期,這支子民為了躲避先秦時期殘酷的戰亂,開始了一場漫長的遷徙繁衍之路,以此求生,他們分別遷移到山東琅琊、山西太原,後來就慢慢的在全國開枝散葉,從此就成為了歷史上的第一大姓,但是,聽起來如此尊貴的王姓,卻絲毫沒有真正的王霸之氣,正相反的是,這個姓氏的子孫後輩裡,最終僅出了1位皇帝,這個皇帝也顯得並不是非常正統,而是非法篡位者,他就是西漢時期的王莽。
雖然在後代的野史傳說中,王莽都是一個負面人物,親手霍亂漢家王朝,是被漢朝重用卻又偷偷逆天改命、背叛朝廷的白眼狼,然而當時的他,是被人稱道的,畢竟他24歲就開始為官,功成名就,掌控權勢多年,最終又從一人之下,登上萬眾矚目的權力巔峰,其中數十年的苦心孤詣,還真沒人贏得過他,而且相傳他天生異象,還長著藍眼睛,是會成大器的人,可謂是他不當皇帝,誰還當皇帝?王姓這個姓氏,確實只出了他一位皇帝,可能是偶然中也有必然。
直到現在,王姓這個姓氏仍然顯得平常但並不平凡,從這個姓氏中同樣是風雲輩出,在商界有王姓大佬名為王健林,他有著極其強烈的社會責任意識,一棟一棟的修建樓盤,讓高樓林立在中國各地,在娛樂圈有多個王姓明星,現在娛樂至死、歌舞昇平的錯誤局面,跟他們脫不了關係,不論是新生代的王俊凱還是老一輩的王祖賢;此外,還有許許多多的王姓普通人,還在積極融入生活,適應社會,把社會建造的更加美好。
而「李」姓的源頭相比起王姓姓氏來說,顯得更加眾所紛紜,無從考證,但李姓比王姓的子孫後輩混得要好太多,至少好幾百倍,畢竟有66位皇帝都出自李姓,當然,硬要這麼比較也顯得不太公平,因為皇朝是一代一代同姓傳承的,所以會出現多個皇帝同一姓氏的現象,再加上李姓宗族一手創立的唐朝,本身就有過一段長久的繁榮時期,有過盛唐氣象,韻律流長,所以李姓皇帝就顯得更多了,唐朝一共有289年歷史,一共26名李姓皇帝,有盛名在外的李隆基唐玄宗,以及英明神武的一代天子李世民,他們在位的時候就是唐朝最為繁盛的時候,史書記載那段歷史時,都不免為他們的成績喟嘆不已。當然,也有一些不知名的散兵遊勇,譬如唯唯諾諾的唐中宗李治,像他能夠當上皇帝,完全是靠自己祖祖輩輩積攢的福氣,是他父親為他種下的福音。
不過,後來有人經過考證,得出了這樣一個結論:原來,唐朝皇帝們動不動就喜歡給人封號、賜予姓氏,甚至把賜予別人姓氏,當成一種獎賞褒揚、發揚光大的方式,所以他們封了很多功成名就的人為李姓,而當年這些功成名就的傑出人家,本來可能姓張、姓趙、姓孫,但是一下子改了姓,就變成李家人了,李家因此多了很多厲害人物,他們的血統優良,基因純正,在此後的歷史長河中,當然又會做出一番大功績,甚至也不乏有稱王稱霸之輩,比如當年一腳踏進滿清山河的李自成,他這樣英雄人才的出現,就跟唐朝皇帝有直接關係,所以李姓的繁榮在情理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