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當勞的咖啡,為何比星巴克、肯德基的更燙?

2020-12-22 砍柴網

來源 / 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

大家都喝過速飲咖啡,也許對其杯蓋上「熱飲燙口」四個字印象深刻——有的人覺得窩心,有的人認為咖啡本來就是熱的,提示語多此一舉。

但對於快餐巨頭麥當勞來說,這四個字並不多餘,因為它的熱飲真的能燙傷人。

一次完美公關

7月8日,演員安以軒在個人微博發布長文,表示自己在取用澳門麥當勞的外帶飲品時被燙傷,因為有孕在身無法躲開,熱飲在「大腿內側燙傷留下的疤痕,至今難消」。

來源:安以軒微博

微博發出不久,麥當勞官方迅速回應,先向安以軒致歉,但隨即表示該飲品並非「內地麥當勞產品」,不過將引以為戒,更加重視包裝安全。

這並不是麥當勞第一次因為熱飲傷人上新聞了。

售價49美分的咖啡,和300萬美元賠償

麥當勞曾因為熱飲燙傷人,被判罰近300萬美元。

1992年,時年79歲的美國老太Stella Liebeck在麥當勞買了一杯咖啡,卻在打開過程中不小心杯蓋脫落導致咖啡傾翻,最終在大腿和臀部等多處造成三級嚴重燙傷。Liebeck希望麥當勞能夠支付自己的醫療費用,也就是兩萬美元。 但麥當勞只願付給她800美元,並且多次拒絕了Liebeck庭下和解的提議。無奈Liebeck只能將麥當勞告上法院。

此案一出,輿論幾乎一邊倒地站在了麥當勞一方。媒體將Liebeck被塑造成了一位貪心的老婦,妄圖利用大公司對自身名譽的重視對其敲詐勒索。此次事件影響之大,例如《飛出個未來》《周六夜現場》等流行文化節目都對Liebeck訴麥當勞一案進行嘲諷。就連陪審團一開始也認為這樣的案件是典型的「無聊訴訟」(frivolous litigation),是對社會資源的可恥浪費。

Stella Liebeck的遭遇與安以軒何其相似

然而庭審結束後,陪審團的裁決令人大跌眼鏡,他們認為咖啡產品存在事實性的質量缺陷,並且麥當勞的態度展現出「惡意侵權」的嫌疑,一致認為麥當勞應該賠給Liebeck 290萬美元。

最終法官裁定賠償金額為64萬美元,麥當勞遂與Liebeck達成庭外和解,賠付金額保密,條件是後者不允許出書透露任何關於此事的細節。

這就是著名的「麥當勞咖啡燙傷案」(Liebeck v. McDonald’s Corp.,1994)。

網絡上至今流傳著這一傳奇案件的不同版本和各種解讀。但人們對此事件的一致看法是,它是個人vs.快餐巨頭官司的首次勝利,徹底改變了跨國公司以往幾乎凌駕於法律和規則之上的現象,促使他們為了公眾利益而改進商業策略。

麥當勞咖啡在當年的包裝是這樣的 來源:紐約時報

此次案件之後,包括漢堡王、星巴克等在內的美國餐飲品牌都降低了自己熱飲的溫度,並改進熱飲包裝;大家現在熟悉的「熱飲燙口」(Caution! Hot Contents)標誌就是那個時候誕生的。當年出廠的私家車加裝杯託(Automobile-cup-holder)的數量猛增。

麥當勞的熱飲,到底燙傷了多少人?

陪審團是什麼時候改變看法的?有觀點認為,陪審團事先並不知情Liebeck的燙傷如此嚴重,當原告律師將醫生的診斷報告和受害者的傷情照片展現之後,才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另一個至關重要的因素,則是此次燙傷事件絕非個例。

據麥當勞當年庭審公布的數據,在1982年至1992年期間,麥當勞在美國一共收到700起咖啡嚴重燙傷事故投訴,但法院從未受理。

國內唯一一起記錄在冊的類似案件發生在2011年。某顧客在麥當勞就餐時因與他人發生碰撞,導致熱飲傾灑燙傷,該顧客將麥當勞和撞人者一起告上法庭。

更多的消費者則在社交平臺上默默吐槽。來源:虎撲

也就是說,麥當勞並非不知道自家熱飲尤其燙口,甚至到了傷人的地步。然而,他們卻並未做出任何調整。 在Liebeck案件之後,麥當勞仍堅持將熱飲溫度保持在82℃以上,比市面上大部分快餐咖啡高出10℃-20℃。

資料顯示,68度的熱水即可在一秒之內對皮膚造成三級燙傷

曾經在麥當勞後廚工作的知乎網友@小狐九表示,在麥當勞咖啡和奶茶是同一套機器,除了放入漏鬥的材料不一樣,流程大致相同。也就是說,麥當勞旗下熱飲產品,都嚴格遵循82℃以上的標準。

香港媒體曾實測餐飲門店的熱飲溫度,麥當勞朱古力遠高於星巴克卡布奇諾 來源:香港經濟日報

到底是什麼,讓麥當勞堅持生產燙口熱飲?

作為快餐巨頭,麥當勞不可能不知道食品安全對企業的重要性。但「熱飲燙口」這事兒微妙之處在於,它並非普遍意義上的食品質量問題,而更多的與消費者口味,乃至品牌塑造有關。

麥當勞方面曾表示,之所以將咖啡做得如此燙口,是因為「咖啡豆經過研磨之後,96℃的熱水衝泡調和時口味最好,在82℃~86℃飲用時口感最佳」。

然而, Journal of Food Science曾援引多份報告指出,消費者認為的最舒適的咖啡溫度介於57.8℃至71.4℃之間,遠低於麥當勞所認為的最佳口感溫度。

有網友也表示,星巴克的咖啡也是開水衝泡,但店員會將衝泡後的咖啡放置半小時待其冷卻,然後再提供給顧客。這筆隱形的時間成本被轉移到了消費者身上,於是顧客只能抱著燙嘴的麥當勞咖啡小心翼翼地嘬。

統計數據顯示,美國快餐多以得來速(Drive-through)的形式營業,顧客多將餐食帶回車上,或返回家中,或抵達辦公室之後才開喝。所以麥當勞索性將咖啡溫度調至更高,以防過快變冷。

換句話說,當星巴克、肯德基家的咖啡溫度適口的時候,「燙口」就成了麥當勞在速溶咖啡市場的競爭力。

甚至有網友猜測,麥當勞也許故意不讓消費者過快喝完一杯咖啡,手握醒目標誌的麥當勞咖啡杯等於免費的行走廣告,麥當勞希望它的主人能夠去人更多的地方。

來源:Spot

據統計,1982年至1992年十年間麥當勞一共只花費了50萬美元用於支付燙傷事故受害者的「撫慰費」。

這十年內,麥當勞在美國售出共計100億杯咖啡,按照每一杯咖啡約0.6美元計,收入60億美元。

至於唯一一件發生在中國的燙傷案,麥當勞僅被判罰5萬人民幣。

相比麥當勞每年的咖啡銷售額,這樣的賠償成本顯然有些低。

編輯:鍾睿

作者:賀哲馨

相關焦點

  • 漢堡王加入咖啡戰局 麥當勞肯德基星巴克咖啡撕得激烈
    國內都知道麥當勞、肯德基,其實還有個國際快餐品牌漢堡王做的很不錯,三者競爭激烈。繼麥當勞肯德基近年來對國內咖啡市場大手筆投入後,漢堡王也在上海門店上線現磨咖啡品牌king coffee。國內咖啡戰局混亂,競爭激烈 先說品牌。星巴克連鎖品牌在中國深耕多年,麥當勞也推出了麥咖啡,KFC沒有獨立品牌但門店也有咖啡銷售,而新加入戰局的漢堡王雖然姍姍來遲,但根據品牌介紹,精選阿拉卡比咖啡豆做精選咖啡、上海試運行、明年一二線陸續上市,也是穩打穩紮。 再說價格和產品種類。
  • 星巴克咖啡真的比麥當勞、肯德基的好喝嗎?有喝過這三家的嗎?
    星巴克無疑是目前國內咖啡連鎖店的頭號品牌,很多人都以喝一杯星巴克的咖啡為榮!但星巴克的咖啡就真的很好喝嗎?和肯德基、麥當勞的現磨咖啡相比,星巴克就一定好過它們嗎?其實三家品牌店用的咖啡豆都差不多,都是阿拉比卡咖啡豆,雖然同一豆種有好壞的區別,但星巴克的咖啡豆品質不見得比肯德基和麥當勞高!原因是星巴克在中國有2800多家門店,要想保持味道統一,咖啡豆的產量才是第一要求,品質肯定是第二位的!而且星巴克號稱採用深烘技術,深烘不就是快烤糊了嗎?烤糊了所有的咖啡口感肯定就統一啦呀!
  • 星巴克試水超值早餐,是要和肯德基、麥當勞正面剛?
    文:何丹琳也許你有過這樣的體驗:清晨,在星巴克的櫃檯前希望選購一杯飲品和一份主食,但是最終因為它們的價格而猶豫。如今,情況正在發生變化。咖啡連鎖巨頭星巴克又盯上了早餐市場這塊令人垂涎的「蛋糕」——「門檻」卻變得更低了,起碼在部分市場如此。小食代留意到,近日,星巴克在部分城市的門店推出了多款僅在早餐時段銷售的超值產品。
  • 肯德基、麥當勞為6元早餐「火拼」,星巴克50元一份也賣得出?
    繼麥當勞宣布從6月8日進入「超級早餐月」,開賣最低5元的漢堡後,肯德基緊接著也推出「WOOW早餐季」,不光把優惠時長延至5周,早餐新會員還能0元享漢堡或粥。兩大洋快餐巨頭為早餐「拼」得火熱,消費者們則樂呵呵地給這個月的早餐做起了「排期」:星期X薅哪家的羊毛更賺呢?
  • 肯德基賣咖啡:現磨咖啡價格10元起 錯開麥當勞和星巴克價位
    1.肯德基形象受挫,急於靠新業務改變形象   翻看肯德基過去三年的成績單,更能體會這家餐飲業巨頭所面臨的困境,也更能理解咖啡業務的誕生背景:2012年「速成雞」事件,2013年春禽流感的爆發,2014年「福喜門」,使得肯德基的形象一落千丈,對在華銷售業績更是造成巨大打擊,其單季度下滑幅度一度達到20%。
  • 麥當勞,肯德基,星巴克——從洋餐廳選址看房產價值空間!
    從重要的星級指標來選擇的話,肯德基,星巴克的重要等級要低於麥當勞。具體原因,我們可以從三者的選擇方向上可以看出一二。 麥當勞和肯德基雖然等級差不多,但是兩者在選址要求上,麥當勞絕對是高出肯德基一籌的。除了是品牌本身的定位原因以外,最重要一個原因是麥當勞相比肯德基,它更喜歡把店鋪給買下來。它這個買店鋪的習慣肯定是要比租店鋪在選址上更加挑剔嚴格的。
  • 肯德基選址4步法,麥當勞選址5原則,星巴克選址6關鍵
    當下,餐飲門店選址已經從「經驗時代」轉向了「數據時代」,麥當勞、肯德基、星巴克等連鎖企業已經整理出了一套最為「高效」的選址方法。和麥當勞類似,肯德基也大多選擇臨街店鋪,並大量採用透明落地玻璃 麥當勞的「選址5原則」之間相互獨立,而肯德基採用的是「選址4步法」,這4步逐層遞進,是一套非常規範的選址評估流程
  • 海底撈都關了,為何星巴克、麥當勞還在營業?
    最近,朋友圈和微博上很多人都在哀嚎:想吃肯德基麥當勞必勝客海底撈……想喝星巴克一點點喜茶奈雪Coco……然而,目前海底撈依舊在暫停營業中,不知道哪天才能開門。就拿星巴克來說,咖啡師基本上不用跟食材有所接觸,只要按照標準流程生產就行,基本不會有差池。同樣的,像麥當勞、肯德基也是如此。而且,星巴克的食物生產只需在櫃檯完成即可,對用戶來說,是相對比較透明。在食物生產環節,用戶基本上可以放心。
  • 煞費苦心麥咖啡 麥當勞要經營「慢節奏」
    一直以來,麥當勞似乎都是「快節奏」的代名詞。作為世界上最大的快餐連鎖店之一,麥當勞一直熱衷於為消費者提供更簡單、更快捷的生活方式。最大程度地縮短與簡化人們的用餐時間和用餐過程,這也是快餐連鎖店最為核心的定義。然而,長期習慣了「快節奏」的麥當勞,最近似乎開始嘗試慢下來。
  • 為什麼星巴克、麥當勞、肯德基、鏈家可以提供這些免費的服務呢?
    今天看到一篇文章,說口渴了可以去星巴克要一杯免費的水,內急了可以去肯德基、麥當勞免費上廁所,有急事需要列印文件可以去鏈家免費列印。為什麼星巴克、麥當勞、肯德基、鏈家可以提供這些免費的服務呢?1.一杯白水成本很低,而且口渴了真正好意思去星巴克免費要水喝的人應該並不多。肯德基、麥當勞的廁所肯定是定期打掃的,每天多幾個人來上廁所,並不會增加多少工作量。一張紙也就幾分錢,列印幾十張紙的文件,也就幾毛錢,幾十個人列印也就幾塊錢而已,成本並不高。
  • 麥當勞、肯德基等餐飲品牌賣咖啡背後:流量爭奪
    麥當勞旗下咖啡品牌麥咖啡全新升級,未來三年將投資25億元來布局中國市場。肯德基賣起了冷萃速溶咖啡,轉型後的「連咖啡」,推出了多款「搖搖瓶」速溶咖啡。還有喜茶、奈雪的茶、茶顏悅色等新產飲品牌紛紛上新咖啡產品。   此外,同仁堂開賣養生咖啡咖啡,左手黑枸杞拿鐵,右手山楂陳皮美式,熬最深的夜,喝最養生的咖啡。
  • 在肯德基十幾元一杯的咖啡和星巴克幾十元的咖啡,差別在哪裡?
    提起咖啡館,相信很多人第一時間都想到了星巴克,在不少人眼中,星巴克是逼格的代名詞,喝星巴克的時候還得先拍個照發到空間才行,星巴克一杯咖啡都要好幾十元,那麼它和肯德基裡邊那種十幾塊錢一杯的咖啡之間到底有什麼不同呢?
  • 肯德基、麥當勞和巴比饅頭,都看中了8400億早餐市場
    繼麥當勞宣布從6月8日進入「超級早餐月」,開賣最低5元的漢堡後,肯德基緊接著也推出「WOOW早餐季」,不光把優惠時長延至5周,早餐新會員還能0元享漢堡或粥。兩大洋快餐巨頭為早餐「拼」得火熱,消費者們則樂呵呵地給這個月的早餐做起了「排期」:星期X薅哪家的羊毛更賺呢?
  • 賣咖啡不賺錢!為啥麥當勞、肯德基擠破頭也要幹
    麥當勞旗下咖啡品牌麥咖啡全新升級,未來三年將投資25億元來布局中國市場。肯德基賣起了冷萃速溶咖啡,轉型後的「連咖啡」,推出了多款「搖搖瓶」速溶咖啡。還有喜茶、奈雪的茶、茶顏悅色等新產飲品牌紛紛上新咖啡產品。 此外,同仁堂開賣養生咖啡咖啡,左手黑枸杞拿鐵,右手山楂陳皮美式,熬最深的夜,喝最養生的咖啡。
  • 星巴克推出南瓜味拿鐵 與麥當勞的麥咖啡撞上了
    這種明顯的體量差距更反映在全年門店收入上,星巴克 2015 年的全球門店收入超過 210 億美元,而麥咖啡則不到 15 億美元。這還遠遠沒到天花板,2014 年,麥當勞中國餐廳數量達到 1988 家,星巴克只有 1140 家。在全球,未來增長空間的差距更在逐漸加大。2015年,麥當勞擁有 36525 家全球門店,星巴克只有 23043 家。在星巴克和麥當勞的大本營美國,麥咖啡目前佔據了單杯咖啡市場 3.6% 的份額,星巴克的市場份額保持在 14.8%。
  • 麥當勞、肯德基、同仁堂等爭相賣咖啡,中國咖啡市場究竟有多香?
    咖啡是門好生意,尤其是中國的咖啡市場,競爭激烈程度可謂是一片紅海。近年來,無論是老牌咖啡巨頭,還是網際網路咖啡品牌,以及網紅咖啡品牌及新創立的咖啡品牌均紛紛開足馬力,力求分得一杯羹。就在前天(11月16日),麥當勞自有咖啡品牌McCafé(麥咖啡)宣布,未來將投資25億元,加速布局中國內地咖啡市場,預計到2023年,全國將有超過4000家麥咖啡提供的手工咖啡。前幾日,肯德基旗下咖啡品牌KCOFFEE也宣布涉足速溶咖啡市場了。
  • 麥當勞投25億,開4000家,快捷咖啡正在轉型
    肯德基的現磨咖啡品牌"K Coffee"是在2015年才入局,但其擴張速度卻遠遠快於先發制人的麥咖啡,它的轉型和變化則首先體現在門店裝修升級上。和麥當勞一樣,K Coffee也是在採取門店結合的方式在原有肯德基的門店設立咖啡店中店,走進門店現在更多看到的是高級灰/黑/白色系來凸顯質感,而不是經典的紅色調。
  • 麥當勞的肉夾饃,肯德基的螺螄粉,為何洋快餐要屢敗屢戰?
    對此麥當勞客服回應稱,以實物為準,目前針對網友普遍反映的情況,需要一對一進行處理。除了實物與圖片不符,更值得思考的是,麥當勞這家西式快餐為什麼要賣肉夾饃?這要從麥當勞與肯德基這對相愛相殺的對手競爭說起。肯德基的變與麥當勞的不變1987年11月12日,肯德基內地的第一家餐廳在北京前門開業,盛況空前。
  • 餐飲大事件212期 |麥當勞、星巴克巨資布局中國咖啡市場
    麥當勞、星巴克巨資布局中國咖啡市場  瑞幸出事後,中國咖啡市場會隨之衰落嗎?最近的新聞或許告訴了我們答案。  11月16日,麥當勞宣布,旗下咖啡品牌McCafé(麥咖啡)全面升級,未來三年將投資25億元,加速布局中國內地咖啡市場。
  • 賣咖啡不賺錢,為啥麥當勞、肯德基擠破頭也要來「趟渾水」
    在餐飲品牌接近「封箱」,待明年再戰江湖時,咖啡賽道卻異常熱鬧,不光有長期領跑者,新入局者,還有短暫玩票者,頗為精彩。 得益於疫情後不錯的恢復能力,星巴克第四財季在中國新開了259家店,創了新紀錄。在全球疫情尚未平息之時,決定押寶中國市場,2021年在中國要新開600家分店。 麥當勞旗下咖啡品牌麥咖啡全新升級,未來三年將投資25億元來布局中國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