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於正和郭敬明囂張還抄襲,捧紅楊冪吳謹言卻不費吹灰之力?

2021-01-07 夢囈餘味

在表演綜藝上擔任導師賺盡熱度的於正和郭敬明,被業內111名編劇聯合抵制:抄襲剽竊者不應該成為榜樣。

這111位編劇中不乏行業大佬,《家有兒女》《還珠格格》《山楂樹之戀》這樣大作品的知名編劇赫然在冊。

於正因為抄襲被告不是第一次了。瓊瑤在2014年就公開起訴於正抄襲,法院判決《宮鎖連城》侵犯了《梅花烙》的改編權,於正被要求向瓊瑤公開賠禮道歉,五家被告則共計賠償500萬。

但於正拒絕道歉,接受媒體採訪稱:「沒文化才說我抄襲。」

案件結束後,中國編劇協會139名編劇聯名呼籲封殺於正,《人民日報》評價於正是「文賊」。

按照劣跡藝人塌房後再難復出的思路,於正的結果應該是退圈、再無翻身機會。可是,當抄襲門淡去,於正又回到了大屏幕,以導演身份坐在嘉賓席上,憑藉語不驚人死不休在各種話題和綜藝蹭流量、立人設。

於正的作品跟他本人一樣,新品上架一定要佔據熱搜、捧出新人。相比於其他編劇和製片人追求的經典作品,於正更願意生產爆款,來勢要兇、流量要大、演員必火、資本得強。

作為商業影視作品的編劇、製片人,於正的審美也極盡商業化。一邊極力迎合大眾審美喜好,在合適的時機做合適的作品,同時掌控著作品和演員。他更像一個目標清晰的精明商人,這樣的精明自然不會把抄襲放在眼裡。

求利的審美

於正求利的商業審美,跟早期經歷密不可分。

於正的初心是成為一名演員。兩次報考上戲表演系都未被錄取,他只好改考新聞系,再去表演系做一名旁聽生。然而,不論是站在舞臺還是劇組龍套,他都是一個實實在在的差生——身體顫抖、記不住臺詞、連續NG。

於正和楊蓉是大學同學

演員夢破碎,於正被迫轉為編劇,憑著幾部劇本被賞識,跟隨香港導演李惠民學習編劇,但工資少、壓力大、劇本不能署名,甚至在父親去世時也不允許回家,被關起來完成劇本。

基於這樣的經歷,於正拼了命要大眾看到自己,並且要對作品有完全的掌控權。離開李惠民後,於正成立自己的工作室,將昔日恩師告上法庭,爭奪劇本署名權。

編劇對演員的話語權有限,他就去做製作人,用敏銳的市場嗅覺迎合大眾審美,並不斷試水,再把改良的作品在合適的時機呈現給觀眾,完成一個個爆款神劇。

相比於張藝謀偏愛平顴倔強電影臉、郭敬明喜歡在男主身上找投射,於正對女主角長相審美並不體現在個人喜好上,而是儘量貼合觀眾口味。

10年初期,於正一手捧紅了楊冪、趙麗穎、楊蓉、袁姍姍,都是當時大眾喜歡的飽滿甜美臉。

臉型飽滿流暢,軟組織豐富,幾乎沒有骨骼感。眼睛大而圓,雙眼皮較寬,嘴唇飽滿,鼻梁高挺。沒有距離感的靈動清甜,和當時流行的穿越、宮鬥、甜虐感情戲完美適配。

近幾年,甜美臉扎堆,劇情又從糾葛的戀愛線轉向成長系大女主劇,於正的女主臉迅速轉向由甜系轉向鹽系,比如《延禧宮略》的吳謹言、《鳳囚凰》的白鹿、關曉彤。

飽滿親切的鄰家感減弱,軟組織輕薄的臉頰凸顯骨骼感、五官線條凌厲,隱隱散發著攻氣疏離感和強勢個性。能談甜甜的戀愛,也能手撕黑蓮花。

演員的長相也是作品服裝色調的必然選擇。

在色調布局上,於正要抓住大眾眼球搏出彩。無論是《美人心計》、《宮》還是《延禧宮略》,或鮮明誇張、或莫蘭迪的色調風格給於正的作品打上了深深的個人痕跡,保證觀眾第一眼看到作品時,就能迅速辨認並記住。

10年初的作品,清一色螢光口紅、飽和度極高的衣服、毫無質感的衣料道具,這些一同成了市面上最流行的風格。飽和度和對比度極強的阿寶色、整個屏幕一個亮度樹立了「於正審美」。

雖然充斥著廉價感,但阿寶色在當時色調偏灰的電視劇大軍中衝了出來,快速被大眾記住,還捧紅了一批小花小生。

甜甜的濃顏小花臉也能扛得住這樣濃烈的色彩,不會被壓制模糊掉。

而鹽系臉和冷灰調的莫蘭迪配色風格相同,禁慾、克制、朦朧。

阿寶色或是莫蘭迪,也都是於正把握觀眾喜好的選擇。

儘管流量資本雙豐收,但於正知道在強烈同質化的衝擊下,觀眾對於阿寶色的疲憊是必然,所以不斷用其他作品試探大眾的喜好。電影《宮鎖沉香》的調色和布景,就是在觀察觀眾對莫蘭迪配色和電影布景的反應。不過,當時時機不對,就沒有批量搬上大熒幕。

《宮鎖沉香》電影

在阿寶色和情愛主線的雙重衝擊下,觀眾逐漸疲憊,轉為追求製作精良、人物飽滿、女主不再是滿眼愛情的傻白甜。

看到《琅琊榜》等劇電影版的調色和布景風格受到歡迎,於正立馬轉變,用電影《宮鎖沉香》中摸索出的經驗,《朝歌》《鳳囚凰》情節、配色和布景立馬轉變,嘗試迭代,最終在《延禧宮略》成名。

所以,《延禧宮略》說不上審美突飛猛進,而是於正摸清了市場規律,知道這樣的劇當下能火,才搬上螢屏。他始終都是那個什麼賺錢就做什麼的商人。

照搬照抄也是轉變之快的原因。聽到《如懿傳》立項的風聲後,於正馬上組織《延禧》劇組,兩部劇的服化道和劇情極為相似,並不是偶然。

《如懿傳》

而這些審美變化的成功,也在於把握住了三四五線下沉觀眾和年輕觀眾的喜好。雖然同質化嚴重,但故事情節要麼喜聞樂見,要麼有大女主逆襲情節支撐,大眾買帳故事情節支持商業審美不垮。

對流量的掌控感才是安全感

對於年輕時被前輩壓制的於正,掌控權和主動權等同於安全感,永遠是「我說了算」。他知道哪些事能挑起網友的興趣,說什麼能帶來爭議。把作品和自己不斷推向風口浪尖,才會名利雙收。

他把編劇、製作人和捧紅新人流程化標準化,一切由他拍板。

於正會給新人配角機會,如果演得不錯、合作愉快再安排主角。如果演員符合當下審美、流量又不錯,於正會量身打造與演員人設貼合的角色劇情,不論是角色融入度和後期宣傳,都順水推舟,一切都在掌握之中。

楊冪敢自黑敢說話,性格直爽、快言快語的晴川剛好適合。農村出身、拼搏倔強感的趙麗穎,由宮女努力坐到女官位置的陸貞就是她的投射。這套捧新人的方法論,屢試不爽。

自信過頭就是盲目自負。於正總沉浸在大家長式的認知裡,對自己的審美有著篤定的堅持:我捧紅的演員,就是豔壓眾人,我也要負責到底。「情人眼裡出西施」的溢美,一旦用力過猛就會招至黑評。

評價袁姍姍是「第二位範冰冰」「絕色大美人」,把吳謹言和孫儷的演技對標,把自家藝人推上風口浪尖,讓網絡上出現了不少負面聲音。合同到期後,袁姍姍並沒有和一首捧紅她的於正續約。後來,靠馬甲線才洗去了於正當年的影子。

這套營銷策略,於正也用在了自己身上。被懟不要緊,有話題、有熱度、能引戰就行。內涵小作文、出口成瓜頻頻上榜。

19年和20年,於正上熱搜達70餘次,比一些演員明星的露面頻率還要高。

於正部分熱搜,「把椅子坐塌」上熱搜也行?

著名編劇劉和平評價於正:「於正不是在搞創作,他是在賺錢,笑罵由你笑罵。「收割了資本、流量和名氣的於正,自然不會把抄襲指責放在眼裡。在他看來,這些只不過是助他成名的東風罷了,他的目光只追隨市場。

遭到百名編劇集體抵制,於正也沒著急。編劇的話語權有限,加上商業審美和抄襲情節資本方和觀眾都買帳,於郭也一直能活下去。但時間長了,劣幣驅逐良幣,辛苦原創的編劇被打壓,最終損害的是影視作品質量。

想要清風徐來,就要靠資本、導演、觀眾各方面共同抵制。對於吃資本紅利的抄襲編劇,持續擠壓他們的生存空間,直到退出市場和行業。在這場支持影視品質原創作品的運動中,哪怕如你我這樣的吃瓜群眾,也是決定行業生態的關鍵人物。

相關焦點

  • 同樣是因抄襲而道歉,同樣是年末道歉,可於正的遭遇屬實一言難盡
    郭敬明在15年前,曾經抄襲過莊羽女士的一部著作。這個事件當時鬧得還挺大的,但是郭敬明卻並不怎麼想要讓所有人都知道他抄襲的事情。因此這麼多年下來了,他是能避,能不提這件事就不提這件事。可是時間久了,有很多的編劇跟導演就看不下去了,所以他們聯合起來一起抵制郭敬明。
  • 傲慢的代價,郭敬明《晴雅集》傳言將撤,於正《演員3》鏡頭被刪
    而於正同樣才華出眾,他以擔任製片人見長,時至今日,由於正參與拍攝的影視劇不下數十部,其中不乏《陸貞傳奇》《宮鎖心玉》《延禧攻略》這樣優秀的影視作品,與此同時,於正還捧紅了楊冪、趙麗穎、陳曉、吳謹言等一眾當紅明星,因為才華出眾,又成績斐然,因此於正經常口出狂言,引發網友強烈不滿。
  • 你可以繼續喜歡於正,郭敬明,但請你認知,抄襲是犯法的
    信中指出,相關從業者反對曾有抄襲行為的於正、郭敬明頻繁出現在綜藝節目中進行話題炒作以此博取收視率和點擊率,呼籲不要給抄襲剽竊者提供舞臺當小丑登堂入室,行業的墮落就會沒有下限,抄襲,這在行業中屬於汙點無疑了,讓這樣的專業與道德上都有問題的人坐上導師 席,對臺下演員評頭品足,難道不諷刺嗎。郭敬明當年抄襲事件並沒有覺得有太大轟動,終極原因還是網絡根本不發達。
  • 文賊郭敬明於正遭百名同行抵制,中國人為什麼不把抄襲當回事?
    、於正,這回連圈內人都看不下去了!近日,111名導演,編劇,製片人以及作家聯名發表了一篇致媒體公開信,聲討導演郭敬明和編劇於正。公開信指出,郭敬明、於正因為抄襲被法院判決後,拒絕執行法院的道歉判決,如今還被網絡平臺、電視臺捧為導師屢上熱搜,在社會上造成了極其惡劣的影響。那麼,他們到底幹過哪些齷齪的勾當?這些劣跡斑斑的人如今混得風生水起,中國人為什麼不把抄襲當回事兒?
  • 於正、郭敬明:抄襲無罪,讀書人的事能叫抄嗎
    作家莊羽稱,這部作品對其2002年創作的《圈裡圈外》進行了大量抄襲,並於2004年的12月將郭敬明和春風文藝出版社告上了法庭。只要稍微翻看一下兩部作品,就能知道《夢裡花落知多少》對圈裡圈外的抄襲可以說是肆無忌憚。即使以最低限度的標準來看,郭敬明也是個赤裸裸的抄襲犯,案子並不複雜,證據確鑿,法院判決郭敬明和春風文藝出版社共同賠償莊羽經濟損失二十萬元並在報紙上道歉。
  • 於正、郭敬明道歉背後:影視圈156人抵制抄襲始末
    在影視圈,涉嫌抄襲的案例並不罕見,為什麼156名業內人共同署名抵制於正、郭敬明?餘飛說,「他們兩人是真正被法院判定抄襲,並且賠錢,但拒不認錯。這在行業裡是一個很尷尬的事情。」於正和郭敬明都是影視圈知名人士,近期均在熱門綜藝擔任導師,屢上熱搜,他們還有另一個共同的身份:都曾被法院判決抄襲,卻不向被抄襲者道歉。「這樣的『文賊』在網絡平臺、電視臺被捧為導師,讓他們販賣『成功學』,在社會上造成了極其惡劣的影響,對青少年樹立了非常壞的榜樣。我們鄭重呼籲,立即停止對這些『劣跡從業者』的宣傳炒作,對相關節目做出修改調整。」
  • 正義聯盟:短尾求生的郭敬明,進退失據的於正
    郭敬明道歉,是因為瓊瑤,宋方金,高群書等編劇、導演、製片人、作家聯合籤名,前後共計156位影視行業從業者,發布聯合聲明,抵制於正郭敬明這種抄襲者,呼籲相關部門對抄襲者打擊懲處,封殺劣跡藝人,尊重原創和智慧財產權,不給卑劣的抄襲者以生存空間。如果,正義者聯盟的呼籲成功,郭敬明於正之類的這些「小偷」們,將在影視行業,他們意義生存的抄襲場所,無處存身。
  • 抄襲者抵制抄襲者,同行冤家,新增45名影視從業者抵制於正郭敬明
    郭敬明前不久也參加了同類綜藝節目做導師,所以也和於正一起被批。被批的主要內容是說兩人抄襲,而且還有證據,兩人都曾被告,而且都敗訴了。罰了款,但拒不道歉,這也成了被聯名抵制的重要依據。對就是對,錯就是錯。但其實編劇或作家,創作時都會多多少少去借鑑別人的作品,但這些文人們對抄襲都有自己的一套理論。
  • 「郭敬明於正」們,罪不止抄襲?
    12月21日百餘名編劇、導演、製片人、作家聯名公開信抵制於正、郭敬明抄襲,因當事人的不回應、冷處理走下熱搜話題。  2015年12月,於正《宮鎖連城》抄襲瓊瑤《梅花烙》案件終審敗訴,於正賠款,拒絕道歉。  如今,於正在綜藝中擔任導師、做意見領袖,郭敬明的晴雅集院線首映破億。  於正搖身一變為製片人,郭敬明轉職成為新生代導演。
  • 瓊瑤聯名111名圈內人呼籲封殺郭敬明、於正,指責他們是抄襲者
    知名製片人、編劇於正2年前製作《延禧攻略》走紅,近期常活耀於各大節目,昨(21日)深夜,編劇宋方金在微博發布聲明,宣布與111名圈內編劇 、導演等人聯名呼籲「抄襲剽竊者不應成為榜樣!」點名於正、郭敬明這類文賊不該上節目被捧為導師,而連署人名單中也有臺灣知名作家瓊瑤。
  • 郭敬明於正被111位影視從業者聯合抵制 抄襲之風何時止
    這份公開信可不簡單,他聯合了圈內111位編劇、導演、製片人、作家一起抵制抄襲者。  其中,郭敬明和於正被直接點名。而從抵制人數來說,有業內人士認為,這或許是影視業發聲最激烈的一次。  那麼,郭敬明和於正究竟幹了什麼?讓這111名影視從業者如此抵制?
  • 111位業內人士聯名抵制於正郭敬明,抄襲剽竊者豈能成榜樣?
    12月21日晚,編劇餘飛、宋方金等人在微博上發布了111位編劇、導演、製片人、作家的聯名信,點名有抄襲劣跡的郭敬明、於正屢屢以導師、嘉賓的身份出現在各種節目中,進行話題炒作,這種一切唯收視率論、流量論的做法引起了相關從業者和社會各界的反感,呼籲立即停止對這些「劣跡從業者」的宣傳炒作,對相關節目做出修改調整,不給抄襲剽竊者提供舞臺,將他們從公眾媒體中驅逐出去。
  • 111位業內人士聯名抵制於正、郭敬明,這二人都曾身陷抄襲官司
    昨晚,編劇餘飛、宋方金等人在微博上發布了111位編劇、導演、製片人、作家的聯名信,點名有抄襲劣跡的郭敬明、於正屢屢以導師、嘉賓的身份出現在各種節目中,進行話題炒作,這種一切唯收視率論、流量論的做法引起了相關從業者和社會各界的極大反感,呼籲立即停止對這些「劣跡從業者」的宣傳炒作,對相關節目做出修改調整
  • 汪海林和於正郭敬明的編劇戰爭背後,藏著國產影視的浮沉密碼
    之前與汪海林同樣diss過於正的編劇宋方金在參加《吐槽大會》時最好笑的段子和於正郭敬明有關,「經常聽到有作家、詩人自殺的,編劇基本沒有,因為都是猝死,來不及自殺。跳樓前 6 個電話 5 個是讓改劇本的,還有 1 個是上個項目黃了。好不容易到了樓頂,一看微博,於正又又抄襲了,郭敬明又又又抄襲了,直接腦溢血了。」
  • 抄襲剽竊者成榜樣?111位影視人聯名抵制郭敬明於正,網友:該!
    百位影視從業者聯名抵制於正郭敬明聯名信點名有抄襲劣跡的郭敬明、於正屢屢以導師、嘉賓的身份出現在各種節目中,進行話題炒作,這種一切唯收視率論、流量論的做法引起了相關從業者和社會各界的反感,呼籲立即停止對這些「劣跡從業者」的宣傳炒作,對相關節目做出修改調整,不給抄襲剽竊者提供舞臺,將他們從公眾媒體中驅逐出去
  • 抄襲者為何被奉為「導師」? 影視從業者聯名抵制於正、郭敬明背後
    2020年12月21日深夜,111位影視從業者聯名發表了致媒體公開信《抄襲剽竊者不應成為榜樣!》,呼籲抵制此前已被法院判決剽竊他人作品的於正和郭敬明,此二人不應以節目導師身份出現在綜藝節目中。   聯名名單的籤署者有高群書、白一驄、董潤年、宋方金、餘飛、汪海林、趙冬苓等知名導演和編劇,還包括於正和郭敬明的剽竊侵權對象瓊瑤和莊羽。12月22日,另有45位影視從業者加入了第二批聯名籤署名單。
  • 汪海林斥於正郭敬明抄襲,他的《流星雨》卻為何不算抄襲?
    12月14日,汪海林突然發了一條「給失足青年於正的七條建議」的微博,直指於正抄襲、行賄、動用關係刪帖控評、騷擾男演員等在內的幾條罪狀,於正的抄襲一事再次被揪了出來。 ——部分影視從業者致媒體公開信》微博,表示有111位編劇、導演、製片人、作家聯合籤名要求抵制於正和郭敬明。而第二天,聯名籤署的名單從111位又增加至了156位。
  • 22歲小網紅一席話驚嘆無數人:抄襲還敢碰瓷,他憑什麼囂張?
    醜人多做怪,網紅是非多! 近日,一位名叫羅聰的國內某公司籤約網紅歌手,被網友扒出抄襲了著名歌手許嵩老師的某個歌曲作品。大家在試聽兩個作品之後,紛紛表示,這幾乎是一模一樣,抄襲實錘。
  • 郭敬明於正為抄襲道歉,卻被網友群體嘲諷,這是什么正道之光!
    在2020最後一天的時候,郭敬明和於正踩著點的為多年前的抄襲行為進行了公開道歉,只是沒想到不僅沒有得到網友們的支持,還被雙雙被嘲諷上了熱搜! 凌晨道歉,沒想到很多人是夜貓子
  • 於正、郭敬明為何輕而易舉能洗白?還不就是「流量」鬧的嘛
    為何像於正、郭敬明這種明明「抄襲實錘」,卻仍然在國內影視圈混得風聲水起的討論。這個答案其實很簡單。這不就是「流量」給鬧得嗎?郭敬明與於正的創作之路這次,雖然汪海林點名的雖然是著名編劇和製作人於正。前提是如果兩人全都是原創,有點創作力還罷了。結果呢?兩人的內容嚴重碰瓷、借鑑和與明目張胆的抄襲。這樣的內容還在文化市場上還獲得巨大的成功,這個影響才是最為深遠的。要知道,郭敬明、於正內容上的碰瓷抄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