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北京東四六條,被一座晚清大宅鎮住了,這胡同不一般啊

2021-01-09 包子和餛飩的旅行

老北京都說一句話「東富西貴」。這或許是城市功能和時間的自然選擇。但達官貴人多住西城,富商巨賈多住東城,西城多府邸,東城多富宅,卻是不爭的事實。

說起老北京東城的「富」還要從明朝說起。自從通州到朝陽門的陸路運輸取代了積水潭的漕運後,東城一帶海運倉、南門倉和祿米倉開始興建,它帶動了周邊經濟的發展,也因此出現了闊商富豪。這些人在其周邊紛紛購地建房,逐漸才有了東城一座座氣派的「豪宅」。

今天要聊的崇禮宅就是東城眾多大宅院中的第一牛,人頌「東城之冠」。橫跨了東四六條63和65號院,它規模的宏大簡直可以匹敵一座王府。大宅由街北的兩所四進的宅院和一座花園組成,街南還有馬號。在東鄰南板橋胡同,西近月光胡同,北靠東四七條,全面積近萬平方米的大宅中,今天還能看到什麼?請跟隨我的文字和照片走一遭,算驚鴻一瞥?或許是,因為古老的東西總是魅力無窮,又總是曇花一現。(照片拍於若干年前,在還能進去的時候)

那年也是冬季,我循著東四六條齊整整的門牌號一路找來。行人真少,我記得那年北京特別冷。崇禮宅東院大門(今63號)就在六條胡同角,被封的廣亮門低調的藏在進深中,仿佛關上它,裡面曾發生的一切就消失了。繞道南板橋胡同,我從一個臨時側開的小門躋身而入,於是崇禮宅東院的一角,便就此展開……

到底這宅院有多少年了?主人姜崇禮,他在1900年被授予了東閣大學士轉文淵閣大學士。推算這大概也是宅院落成的時間。據說姜崇禮本人其實非常平庸,能力不足,但因為和清朝皇室有姻親的關係得到慈禧的垂青,在競爭激烈的官場,平庸的他反而一路亨通。從這所僅次王府的宅邸看,當時的他可沒少聚斂財富。

崇禮宅分三路。東院,西院和花園。當時東院和花園是姜崇禮的居所,西院由其弟兄和侄子存恆所住。三路宅院臨街各有大門,但內部又可互通。

我所在的東院是四進院。東院第一進的北房為過廳。在加建的有些凌亂的過廳裡,一面鑲了七彩玻璃的窗子有點和這所老宅格格不入,但細想也在情理中,因為大宅在民國初年曾幾經轉手,抗日期間又被清末張之洞的兒子買下。這種七彩玻璃裝飾正是民國初西風東漸的流行。

從過廳穿過,走進二進院,迎面便望見這座一殿一卷式的垂花門。在崇禮宅中有兩座垂花門,一座在西院。都說西院比東院整體保存的要好,西院有雕字影壁,有未曾加蓋破壞的什錦窗抄手遊廊,還有據說西院的幾株古樹也很值得一看。

然而當我看到東院的這座垂花門時,我還是很知足。垂花門後刷的紅綠色又斑駁了,長方的石門墩雖比不上王府裡的獅子門墩,但細看其上一絲不苟的雕工還是欽佩老物件的深沉和雅致。

這座垂花門就是三進院的正門,在我拍攝北京胡同和四合院的過程中見過不少垂花門,但像崇禮宅一樣把垂花門放到三進院的卻是第一次見到。也許這能從側面說明崇禮宅的規模之大吧。

我記得那個下午安靜極了,在枯黃又了無生趣的小院裡,一道道大房簷像波浪一樣起起伏伏,垂花門,瓦當,石頭門墩,這些古老的符號又活潑又有儀式感,仿佛昔日重現。

也許天冷有天冷的好處,比方說當時我就沒遇到有人盤問,否則真不敢再抬腿跨進更深的內院。

內院(第三進院落)四四方方又利落又空闊。沒有私建小房,新磚漫地,正房五間,東西有耳房,廂房各三間。它們與垂花門間曾有美麗的抄手廊相接……

我現在有點忘記是怎麼繞到了中路的花園。花園在東路和西路中間,曾經有戲臺,假山,涼亭和祠堂,當然裡面還有池塘和軒亭。我誤打誤撞剛好來到了中路第一進院的湖心亭。湖被填實,但湖中心的軒亭卻被好好地留住了。今天它四面已封了磚,像個小廟一樣高高地立在原有的假山之上。想不出而今的住戶在這舊日亭軒裡居住可有浪漫之感,反正百年前它該是賞景、品茶或者聽雨的風雅之地吧……

一百年時光走得說快也快,說慢也慢。不是嗎,一百年裡從晚清到民國,從民國到抗戰直至新中國成立,這所老宅幾異其主,雖然曾經屋宇華麗,佔地頗廣,雖然輾轉在高官與富人之間,但終於還是走到今天,被普通人分而住之。在這樣的老宅中遊走,我時常會有恍惚,因為不知道是時間給了老宅如此大的魅力,還是老宅給了時間無窮多的回味。

人們都說北京一些大宅的倒座房外牆上,如果仔細找還能看到小洞裡的鐵環,那是古代有錢人拴馬的石洞式馬樁。也許為了方便來訪的客人?時間太快,轉眼日頭西斜,我這位訪客終歸沒有找到那外牆上的鐵環,卻看到牆邊新停了一溜的小車……

是啊,崇禮宅昔日拴馬樁邊的一輛輛馬車已被今天的轎車取代,你能說時代沒有變嗎?從六條巷子裡走出,我一頭扎入人潮人海中,天更冷了。

相關焦點

  • 小胡同大名堂,這個胡同裡可都是名人!
    北京胡同小院與皇家宮殿林園交映生輝,才能呈現完整的北京歷史文化。北京的文化歷史才能更加生動鮮活、濃鬱有趣、根深葉茂。不誇張的說,北京那麼多高樓大廈,不一定比得上遺留下來的、已經不多的胡同四合院的文化歷史價值,更別說故宮、殿壇和園林了。要了解一個城市,或一個村鎮,特別是它的歷史和文化,絕不單是看它的高樓大廈、新街闊路,更要看它的舊巷老宅、遺址古建。
  • 這才是胡同最美好的樣子
    這才是胡同最美好的樣子 聽說,東四胡同近日出現了一些 形態各異、生機勃勃的小精靈?! 小東帶你去探秘!
  • 北京記憶丨驚!這裡竟然住過58位歷史名人
    本文作者為北京鐘鼓樓文保所原所長鄭毅,鄭老退休後於東城區地方志辦公室擔任編輯,作為在東四地區居住已有五十多年的老住戶,他對本地區的歷史名人及其故居如數家珍,看過這篇文章,相信大家會對東四有一個更加全面的認識。
  • 東四北大街,經典回歸倒計時!
    「六不總理」的滑鐵盧被譽為「北洋三傑」之一的段祺瑞在當時威望極高,生活中奉行「不抽、不喝、不嫖、不賭、不貪、不佔」,人稱「六不總理」,對於軍閥頭子而言,這難能可貴。段祺瑞雖是袁世凱心腹大將,卻對袁倒行逆施的稱帝行為極力反對,可見其政治覺悟的進步性。
  • 核心區40餘條胡同實現不停車 胡同因此靜下來
    圖為實現不停車的東四九條、雨兒胡同、甘雨胡同。從車水馬龍的東四北大街拐入東四九條胡同,仿佛一腳邁入靜美世界。目之所及,不見一輛停靠的小汽車,行人閒庭信步,青磚灰瓦、古樹鳥語一路相隨——老巷幽宅靜樹依,是久違的京韻京味。「讓老城慢下來、靜下來。」
  • 南鑼鼓巷往西,條條胡同擁有精彩故事
    昨天我們逛了南鑼鼓巷東邊的八條胡同,今天讓我們來到西邊的胡同,不過不是8條,是10條。去看看更加精彩的人和故事。這八條胡同分別是福祥胡同、雨兒胡同、蓑衣胡同、帽兒胡同、景陽胡同、沙井胡同、黑芝麻胡同、前鼓樓苑胡同、後鼓樓苑胡同、南下窪子胡同。
  • 來北京,除了南鑼鼓巷,你還可以去這九條胡同走走看看
    TOP4:琉璃廠琉璃廠街位於北京和平門外,是北京著名的一條文化街,在清朝時期,來京參加科舉考試的舉人大多數居住在這一片,因此這裡出售書籍、筆墨紙硯的店鋪較多,文化氣氛比較濃厚。學生來京旅遊一定要來這裡感受一下氛圍。
  • 魯迅在北京的家,花800塊錢買下一座四合院,在此住了兩年
    魯迅是我國最知名的文人之一,他是浙江紹興人,不過一生中卻有很長一段時間在北京度過。在北京老城區有一處魯迅故居,就是他在北京最後兩年的住處,這是一座典型的四合院。魯迅故居位於阜成門內西三條胡同,這一片都是老北京的胡同區域,魯迅故居看起來也並不起眼。其實魯迅在北京還有另外一處住所,就是八道灣胡同11號。那是周家三兄弟在1919年一起購買的一座四合院,不過魯迅在1923年就搬出去了。
  • 北京東城區 老城區的新風貌
    作為首都功能核心區,北京東城區在胡同治理過程中,破解老難題,探索新途徑,創造新經驗,讓昔日擁擠不堪的老胡同實現華麗轉身。記者近日來到東城區調研,探訪這一歷史性的變遷。民生為本,建設好胡同人家北京的秋天,藍天白雲映襯青磚灰瓦,胡同裡鳥鳴花香、綠蔭濃重,正是最美時節。煥然一新的雨兒胡同30號院,如今有了新的名字——「雨兒人家」。
  • 北京地鐵3號線的東四十條站預留了幾十年:新建後老站臺將不存在
    本文帶讀者回顧北京地鐵3號線的東四十條站,這個站點已經預留了幾十年。3號線原本就是北京市較早進行設計的東西向的線路,東四十條站作為3號線、2號線的換乘站,也是早已經預留好的。經過改造之後,形態將完全不同,新建後的北京地鐵3號線的東四十條站,將不在用老站臺,而是將站臺層作為站廳層。下面就是北京地鐵2號線、3號線的東四十條站。下面是北京地鐵3號線的東四十條站老照片,這還是一個非常古老的預留站臺。
  • 集團領導來到史家胡同,專題調研住總胡同物業!
    11月24日,集團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陳代華來到東城區史家胡同,對住總集團胡同物業進行專題調研,並看望慰問幹部職工。集團公司副總經理、住總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周澤光陪同。住總集團副總經濟師餘上及北宇物業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姚昕,總經理張劍參加調研。
  • 北京的南鑼鼓巷的東西兩側各有八條胡同,還有一條隱藏小菊兒胡同
    北京的南鑼鼓巷是一個非常老的街區,南鑼鼓巷之所以著名,就是因為這裡老北京胡同裡面肌理保持最好的。與南鑼鼓巷主街垂直的,東西各有八條胡同、它們是對稱的,這種完整的結構也是南鑼鼓巷以外的胡同街區很難達到的高度。
  • 東四京韻大市鉤沉
    而東四南大街的繁華地段主要是從東四牌樓到燈市東口一段;東四北大街的繁華地段是從東四牌樓至錢糧胡同一段。其他地段雖也有些老字號與大店鋪,但繁華程度遜於這兩個地段,數百年來,這段「東四」才是「京韻大市」的核心。「京韻大市」源遠流長,至少繁華了四五百年,直到清中葉之後仍有餘韻。古往今來,商業繁榮的背後都有金融的支持,「京韻大市」也不例外。
  • 北京胡同記憶—5年前拍攝的蓮花寺,古樸沉靜,不知今日如何?
    這一片區屬於宣南文化的主要區域,,與當年魯迅初到京城居住的紹興會館很近。    順柏油路北行不遠路北,明顯門牌蓮花寺,大門緊閉,告示:正在施工,閒人免進;透門扉觀看,裡面靜無一人,隨推動鐵門,門開,內無反應,側身進入,豁然心靜,古樸的一座寺院,原汁原味,雖然陳舊,但原貌保持。
  • 推薦北京最值得去的胡同:帶時光「故事」的胡同
    老舍的散文《想北平》中有一句話:「我心中有個北平,可是我說不出來。」寫了《京華煙雲》的林語堂也坦言:不了解這個城市。語言文學大師們都無法形容京城,作為生活在這的平民百姓更無以言表對首善之都濃濃情誼。如果有跡可循,那隻好是記憶裡的色相,揉捏在北京城的人文特色,還有那幽幽迴轉的胡同。
  • 古巷胡同,北京旅遊攻略
    「京味」文化的典型代表是北京的四合院,四面都是庭院,既自成一格,又能享受天地間的氣息和天倫之樂。現在,隨著這座城市的拆除,四合院、大雜院一片狼藉,只有少數幾個被保留下來,以備不時之需的舊北京文化正在消失。
  • 八國聯軍入侵北京的導火索,死了洋人,立了國恥碑的總布胡同
    來都來了點個關注唄,本地胡同串子給你講北京四九城裡那些你不知道的事兒~古代逮捕犯人的叫捕頭和捕快,捕頭就是捕快們的頭頭,而他們的辦公地點就叫總捕衙署,北京東城區建國門附近就有這麼兩條胡同:東總布胡同和西總布胡同。在明清年間,北京的總捕衙署就在這個地方。
  • 京華物語⑤|鉛筆畫下的老北京胡同,美翻了!
    雍和宮大街以東,柏林寺東側,有炮局胡同。炮局胡同向北,依次有炮局頭條、二條、三條、四條,再往西北原有銅廠胡同,今已併入青龍胡同。炮局胡同至炮局四條,在清朝是東四旗炮局所在地,四個炮廠各有廠房三十五間,是製造火炮和貯存回收廢炮的場所。銅廠胡同,是明朝製造火炮的工廠舊址,有多年堆積礦渣灰燼形成的土山。
  • 這份北京靈異探險圖請收好!小眾北京都市傳說發源地,提前收藏!
    據說這海眼一直被埋在北新橋路口路東北方位的一個商場底下。 最近一次跟北新橋海眼有關的事是修地鐵幾號線來的,新聞裡還播了,說是為了不破壞北新橋的一口古井,地鐵繞了多少多少公裡。所以這井裡面到底鎖著啥,至今也不知道,想去的小夥伴們來北京一定不能錯過哦!
  • 史家胡同名稱的由來
    史家胡同地處北京東城區的黃金核心地帶,東起朝陽門南小街,西至東四南大街。北靠內務部街,南與東、西羅圈胡同相通,與甘面胡同相鄰,現屬朝陽門街道辦事處管轄。史家胡同往西距故宮,往南距東單、長安街,均為一千米左右,往北距東四,往東距二環路均五百米左右,往南走約百米便是世界著名的商業街金寶街。地處市中心,交通非常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