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智屏:臺灣流行文化「這些年」

2021-01-14 大眾網

柴智屏九把刀聯手打造《那些年》

  3. 《那些年》×電影

  網絡小說搬上大銀幕偶像劇團隊的市場化運作

  這幾年臺灣電影明顯回暖,無論是09年票房炸彈《艋胛》背後的導演「豆導」鈕承澤,還是《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背後的製作人柴智屏,都「出身」於這些久經市場考驗的偶像劇之中,大銀幕上的偶像電影的成功背後都是臺灣電視人十年的厚積薄發。隨著電視劇製作成本的提高和製作水平的精良,一部優秀的偶像劇的投入並不比一部電影少,因此電視劇在投資上首先與電影模糊界限,其次電視劇為電視人提供了完整的商業運作模式,臺灣偶像劇團隊很清楚觀眾需求和目標市場,因此偶像劇團隊有時往往比電影劇組更經得起市場的挑戰,演員的陣容上,電影啟用電視偶像劇演員也能夠減小電影的風險。十年偶像劇成長才為大銀幕的這場青春狂歡做足了前戲,觀眾們很容易能夠在諸如《那些年》等影片當中找回屬於自己的青春記憶。

  另一方面,網絡小說經過十多年的發展,也逐漸形成了穩定的受眾群,網絡小說的讀者很容易成為原著改編最忠實的觀眾,這為網絡小說改編偶像劇提供了可靠的目標觀眾,同時隨著網絡小說的成熟和一大批優秀網絡作家的出現,網絡小說本身成為了改編劇本的資源庫,因為網絡小說的快速閱讀和淺層快感的體驗讓其成為視覺化的第一首選。大部分網絡小說情節曲折,充滿當下年輕人的思考,在情感共鳴上很容易獲得認同。

  柴智屏從2001年起製作了包括《流星花園》《戰神》《轉角遇到愛》等一系列高人氣偶像劇,同時旗下可米瑞智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是臺灣偶像劇的重要生產線之一。

  九把刀是臺灣暢銷小說家,九把刀因1999年在KKCCityBBS上連載的《功夫》走進公眾和讀者的視野。其作品持續登上各大暢銷榜單,九把刀現為柴智屏旗下簽約作家,其作品《少林寺第八銅人》獲得「可米百萬電視小說獎」。

  2011年,九把刀聯手柴智屏將自己的網絡小說《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搬上大銀幕,二人聯手炮製的《那些年》在臺灣本土已突破4億票房,在香港打破臺灣電影的票房紀錄,成為2011年令人驚喜的票房黑馬。

  網絡小說改編成偶像劇在臺灣已有成功先例,《泡沫之夏》改編自明曉溪同名小說,《命中注定我愛你》便是改編自梁蘊如的同名小說。因此,「網絡小說+偶像劇團隊製作+偶像劇積累=成功的青春偶像電影」這個模式在實踐中不斷完善和修正,《那些年》算得上是臺灣偶像劇與網絡小說的結合產物,這部電影承載了臺灣流行文化當中的熱血,青春,夢想和小人物的喜怒哀愁。

  【談合作】

  九把刀:拍電影是件冒險的事情

  柴智屏:我們會慎重地選擇下一部

  新浪娛樂:你是投資方之一,現在票房這麼好,是不是衣食無憂了?

  九把刀:我不拍電影就衣食無憂了,反而拍電影是最冒險的一件事情。

  新浪娛樂:你說以後會一直投資自己的電影?

  九把刀:對,因為我想知道這個遊戲怎麼玩,而且我覺得自己投資的話對其他投資夥伴也會是信任,我覺得這是最重要的,如果股東我都不認識,那我去買股票好了,因為我也不認識郭臺銘,但是我可以買郭臺銘的股票,而且你會有投入感覺,整個勝負是跟你的生意有直接關係的。我覺得願意花時間去拍電影的,就是投資人,因為這段時間可以拿去做更有保證的,可以回收的事情,但是我們來拍電影他還是在追求一個比票房更重要的東西。

  新浪娛樂:這次電影票房的火爆會不會以後讓您的公司多投一些電影?

  柴智屏:(笑)我們會很慎重地決定下一部是什麼,因為電影像賭博,我們以前拍連續劇會做市場評估,評估完海外市場會給我們一個反應,然後決定要不要訂購這部戲,然後資金可能會進來,那麼電影,畢竟是我們的第一部,可能還沒有開始的時候就已經有人認同我們說,你做電影的話,你開了他們就要投資,但還沒有,所以我才說我們會慎重地做下一部的原因是如果今天我們做了這個成功的案例,我們相信我們要募集資金已經不難了。可是,我們一定是後面的投資人希望,他們進來不會說:「原來《那些年》只有這麼一次」。要至少保證投資人的回收,所以說要慎重地選擇下一部。

九把刀稱是自己身上的「王者之氣」震撼了柴智屏

  【談相識】

  九把刀:柴姐沿著地上的裂痕找到了我,因為霸氣從那邊發射出來

  柴智屏問他一年可以寫多少小說,他說「我很強,我很屌」

  新浪娛樂:當時柴姐籤你是讓你有一個基本的生活保障嗎?

  九把刀:當時進柴姐公司的時候,我一進去柴姐就感覺到一種王者之氣,有誰?誰人來?(柴笑)對,柴姐就沿著地上的裂痕找到了我,因為霸氣從那邊發射出來。

  柴智屏:(笑)我們那個時候,比如剛開始做F4,就缺劇本題材,然後就有人推薦了他的小說,看到他的小說(新浪娛樂:他是不是得了你們那個獎嗎?),沒有,那個時候還沒有,那個時候剛看他小說,感覺寫作很有畫面感,就約來談,就在那個裂痕當中看到那個。因為大多數人跟我講話會害怕,但是他坐在我對面,我問他:你一年可以寫多少小說?他沒有正面回答我,他說:我很強,我很屌,我一個月可以寫一本。我說一個月可以寫一本,為什麼可以寫這麼快?他沒有回答我,他就說:我很屌,我很強。我心裡那個時候想,這個人很搞笑,搞不好可以當綜藝節目主持人。所以一方面想:說不定以後他可以寫偶像劇的劇本,然後一方面就想:如果以後他夠搞笑,搞不好以後也可以去當綜藝節目主持人。所以就跟他籤約。他也很快地就籤了。

  新浪娛樂:你為什麼願意籤約?

  九把刀:沒有再版的話一本小說大概可以賺個五六萬塊。但是你可能要花半年才有可能得到這一筆錢,但我喜歡做這件事情。我喜歡寫小說,可我是一個很實際的人,我在想我將來畢業以後我要去找一個工作,那個工作是可以讓我隨時偷偷寫小說的工作,最好是公務員,因為我對公務員判斷就是這樣子。所以我以前在研究所的時候,我每年都會去抽教師資格的培訓的籤。一個人每學期可以抽一次。我每學期都去抽,但是沒有一次讓我抽到教育學成,(柴:還好)一邊教書一邊寫小說也是很好。所以後來柴姐找我的時候我覺得如果可以寫偶像劇的劇本(柴:因為他那個時候聽說一本偶像劇劇本是八萬塊),我聽說是四萬塊,四萬塊,二十集就是八十萬。按照這個速度可能一兩個月就寫完,寫完之後我兩三年都不用煩惱我的生活,我就可以繼續寫小說。而且寫劇本還是某種形式的創作。他沒有離寫小說太遠。那我覺得這樣子很好,所以就跟柴姐籤了。

  新浪娛樂:後來為什麼寫十集就算了?

  柴智屏:因為寫完以後我覺得他還是回去寫小說吧(笑)。

  【談男主角】

  柴智屏:我在柯震東身上看到了九把刀

  九把刀:不管男主角是誰,我都有辦法

  新浪娛樂:柴姐有沒有參與到選角色的過程中來?

  九把刀:我比較會看女生,柴姐比較會看男生。比如柯震東就是柴姐選出來的。老實講,柴姐蠻厲害的,因為她是大牌綜藝人了。因為執行導演和旁邊的副導一鼓作氣地喜歡別人,就是一個沒有被我們選上的人,但是他非常有質感,他是非常標準的臺灣電影導演喜歡用的人,但……對,柴姐喜歡柯震東,就是那個時候只要柴姐一喊另外一個人,我就跟。柴姐喜歡柯震東,我迷惘了,因為柴姐有戰績可循,比如F4嘛。

  柴智屏:應該說,他對男生會說,隨便啦,都可以啦(笑)。

  九把刀:因為我當時有一種自信,不管男生是誰,我都有辦法,而且另外一個,他(指另外一個沒選上的)演戲經驗很豐富,如果是他的話,很多事情都可以很安全。但電影本來就不是安全的事情。

  新浪娛樂:那你幹嘛選一個不安全的人?

  柴智屏:因為我覺得劇本這麼好,團隊這麼強,我們幹嘛要選安全?!(笑)我覺得最關鍵的是,我在柯震東身上看到了九把刀,因為他扮演的是九把刀,我在想扮演九把刀的特質是什麼,我覺得他必須要具有一種幼稚,再加上一種義無反顧的氣息。然後我覺得另外那個男生身上,演技很好,整個人也沒有什麼可挑剔的,但我就覺得他缺乏了柯景騰的特質,可能因為他演戲演多了,所以我沒有看到他青澀的幼稚在電影裡面。青澀是買不到的,就像那時候我們去拍《流星花園》,事後你再看,5年之後你再叫F4再來演一次,已經沒有青澀了。

  新浪娛樂:我看柯震東上《小燕有約》的時候整個人還很緊張很羞澀,但是到金馬獎就已經很得體了,很大氣。

  九把刀:因為在每一次的訪談中把他的人格一遍又一遍的摧毀(笑)。

  新浪娛樂:那他平時的性格是什麼樣的?

  柴智屏:他平時的性格其實跟他現在的樣子都還蠻接近的。我們也並沒有要他在外面呈現出一個不太一樣的樣子。

  【談女主角】

  九把刀她私下真的幾乎沒在化妝,但是好漂亮

  柴智屏:我覺得她有點過度努力

  新浪娛樂:陳妍希已經入行五年多,但她整個感覺就是新人,很青澀。

  九把刀:在電影裡面她太耀眼了,我們那時候試片,請了圈內的幾個人先來看,看完的人出來都會講,前兩個評語都可以聽,一個就是:那個男的是誰?第二個就是:從來沒有看過陳妍希這麼漂亮。聽到了很替她開心,因為陳妍希拍這個電影每天都好快樂,就是一個幼稚生要去上學,然後被大家捧在掌心,我現場一句話都沒有罵過她,而且常常對她傻笑,我就總會叫:哎,沈佳宜沈佳宜沈佳宜,然後沒什麼事就走了。她就很開心,所以我覺得她時候到了。

  新浪娛樂:如果他當時看中的是別的公司的藝人那怎麼辦?

  九把刀:籤下來!(笑)

  柴智屏:搶過來(笑)。

  新浪娛樂:她的真實年齡要比電影中偏大一些,當時有沒有顧慮?

  柴智屏:而且,講真的,那時候我們有想過如果要用有知名度的藝人,實際有知名度的藝人大多數年紀也比妍希大了,也研究過,如果找誰誰誰,找誰誰誰,誰誰誰,但是都比她年紀大。

  新浪娛樂:而且這個戲大部分她基本上都是素顏。

  九把刀:還是有一點點妝。因為妍希是我們公司藝人,所以我有很多機會可以私下看到她,她私下真的幾乎沒在化妝,但是好漂亮,(柴:皮膚很好,沒有毛細孔)。

  新浪娛樂:您當時為什麼會籤下陳妍希?

  柴智屏:妍希是因為當時有朋友介紹,她正好剛從美國回來,第一次見面的時候就覺得這個女生長得很甜美很可愛,很純的樣子,這個是我喜歡的女孩子的樣子,中間她也磨練過一段時間也吃過一點苦,因為她從美國回來,要扮演一個臺灣女孩子這件事情她有點吃力。

  新浪娛樂:她之前在演藝圈5年,一直沒有大紅,您覺得原因是什麼?

  柴智屏:我覺得她之前沒有大紅的原因是,她剛回來演戲很緊張,我覺得演戲是需要放鬆的,你放鬆的很快樂地在裡面演,其實你可以很自在,當時她是很緊張,演了好幾部戲都讓她很緊張。因為導演很兇,但這部戲導演有愛,所以她就很放鬆。

  九把刀:而且妍希很倔強,她現場都不哭,一定是散了之後才狂哭的,她跟我說是這樣。

  新浪娛樂:那私底下?她本人性格?

  柴智屏:我覺得她有點過度努力,對我而言,我自己覺得,厲害的演員像我的朋友劉雪華,平常看起來好像很悠閒的樣子,但是一上鏡頭就是個神經病,她很投入,就是個神經病,可是妍希你會看到她會做很多功課。演員很多都會看起來假裝自己什麼都沒有準備,然後上場的時候大家就會覺得:哇,你怎麼這麼厲害!以前劉雪華她在拍戲的時候,她會在下面的時候還在鬧你,還在開玩笑,可是五四三二一一上去的時候,她就會又哭又叫,比如手肘會整個拖在地上都是摩擦的痕跡,然後一上來又就會變成正常人。可是我覺得妍希好像沒有這個轉換期,她是很認真的。

  (宋騫)

相關焦點

  • 「專訪」柴智屏:17年後回歸原點
    1962年,柴智屏出生在臺灣高雄一個普通家庭裡,父母由於工作忙的關係,經常無法陪在她身邊,身為家中的獨女,除了寵物小狗以外,電視機幾乎成了她生活中最好的夥伴。也正因於此,青春期的柴智屏成了叛逆少女,很少和父母溝通,也不會講好聽的話,經常和母親陷入你不理我我也不理你的僵局。
  • 趙又廷入圍白玉蘭 柴智屏為周渝民抱屈(圖)
    搜狐娛樂訊 據臺灣媒體報導,趙又廷入圍上海電視節白玉蘭最佳男主角,因臺灣著名製作人柴智屏是本屆評審,日前不少媒體在上海電視節開幕現場耳語:「五位評審,柴智屏來自臺灣,黃磊(在線看影視作品)跟臺灣關係也不錯,臺灣作品這次很具優勢。」
  • 柴智屏和龍丹妮,兩個讓飯圈又愛又恨的女人,捧得紅藝人也毀得了
    很多年後,據柴智屏自己說:「那時我就有著非常強烈的渴望能夠進入影視戲劇行業。」但是一個人的理想如果能夠輕易實現的話,哪還有日後那麼驚人的成就等著他。  柴智屏畢業那年,剛好碰上臺灣電影浪潮的末期,當時的臺灣僅僅只有三個電視臺,柴智屏碰到了畢業就失業的窘境。  這時有朋友介紹她去當編劇,她就去了,因為本是戲劇專業,加上在寫作上的天賦,柴智屏頗得一些導演賞識。這份工作不用固定坐班,在完成本職工作外,柴智屏業餘時間還接私活當槍手寫電視劇和電影劇本。
  • 設計師品牌ANGUS CHIANG——臺灣混合流行文化
    ANGUS CHIANG 2017年以品牌第三季之秋冬系列「Prom King and His Flowers」入圍在時尚產業極具影響力LVMH Prize新銳設計師獎全球21強。其概念像是成立一座可以容納來自不同年齡及文化的公園,在不同的人、事、物的激蕩下,勾勒出屬於自己的一片天空。因此,ANGUS CHIANG 在著重於臺灣生活文化的品牌 DNA 基礎下,更加強了品牌多元文化的要素。ANGUS CHIANG獨特的品牌理念與服裝搶眼的色彩感受到時尚圈與娛樂圈的重點關注。
  • 郭人豪Nina奉子成婚飆淚 柴智屏王偉忠助陣道賀
    摘要:2012年2月26日訊,臺灣,郭人豪(原名郭世倫)25日在W Hotel舉行婚宴,老婆Nina懷孕4個多月,雙峰加碼更傲人,穿上精靈短禮服嬌俏可愛。演藝圈一大票好友前來祝賀,包括偶像劇教母柴智屏裹橘色大衣優雅出席,郭人豪頻頻感謝柴姐在演藝圈的提攜。
  • 柴智屏籤下我的野蠻女友編劇將重拍20年後新版本
    由車太鉉和全智賢主演的電影我的野蠻女友在2001年上映時造成轟動,該片的編劇崔錫珉也是一位整形名醫,巧合的是2001年由柴智屏製作的流星花園同樣轟動亞洲,兩人在2020最後一天於上海碰面,雙方達成合作默契,將一起合作20年後新版我的野蠻女友。
  • 58歲柴智屏和交往18年總裁男友情變,變賣豪宅,沒偶像劇幸福
    7月2日據媒體報導,柴智屏與男友崔震東長達18年的感情出現問題,冷戰了整整兩個月。 自從《流星花園》火了之後,柴智屏就大旺10年,她也因此賺得滿盆波波,很多年前就已經在北京購入一套高檔的豪宅,豪宅每平方米價值7萬。
  • 為何臺灣出版界最近開始流行談起「妖怪」?
    26歲楊海彥在接受臺灣媒體《中國時報》採訪時說出一個對大眾來說不是那麼熟悉的觀點,他是去年底所出版的《唯妖論:臺灣神怪本事》作者之一,而這本書也在今年的臺北國際書展上獲得了編輯獎。「會出現怎樣的妖怪,可能都跟我們的文化焦慮、認同,或是現代化有關」,奇異果文創事業有限公司創意總監劉定綱在臺北國際書展接受《好奇心日報》採訪時說道,他也是出版《唯妖論:臺灣神怪本事》的策劃人。
  • 「老司機」進議場,大陸用語臺灣正流行
    2016年5月,時任臺灣法務部門負責人的羅瑩雪卸任前夕參加活動,大方化用大陸流行語「寶寶心裡苦,但寶寶不說」,以「寶寶心裡苦,但寶寶應該要說」來形容自己的個性,令臺灣媒體耳目一新。如果盤點這些年風靡臺灣的大陸流行語,你會發現——比想像中的還要多!
  • 臺灣遊記之文化名人篇(一)
    這是第16篇文章臺灣,一個物產豐饒,人傑地靈的寶島孕育出了眾多星光熠熠的文化名人,多少名人在臺灣駐足、輾轉、逝去,臺灣不僅帶給他們事業上的靈感與啟迪,更是他們功成名就的福地。鄧麗君:此情可待成追憶,何日君再來
  • 回顧內地偶像劇二十年,也許新版《流星花園》得這麼拍才能紅
    文/趙婧今年4月,臺灣金牌製作人、2001版電視劇《流星花園》的製作人柴智屏在微博上宣布將重拍《流星花園》,消息一出立馬引起熱議,而前兩日有關演員的最終人選仍然吸引了大批粉絲關注的目光。雖然已經過去16年,但是《流星花園》IP的威力仍然不容小覷。
  • 《流星花園》:臺灣偶像劇天王天后沉淪記
    隨即想起了陪伴著我們青春的那些古早臺灣偶像劇。無論你是70後、80後、還是90後,這些盛極一時的臺劇在你的青春裡一定佔據了一席之地,而現在大陸劇的霸道總裁多少還有單均昊、紀存希的影子,今天就來聊一聊臺灣偶像劇的那些人,那些事......
  • 臺灣年輕人流行Cosplay
    臺灣家電銷售員陳先生6年來一直過著一種雙重生活。他其實並不姓陳──他只是在周末時會化名為「小陳」。其次,他休息時不穿牛仔和T恤等休閒服飾,而是會扮成他最喜歡的女性卡通角色。    25歲的陳先生是一位Cosplay鐵桿粉絲。在臺灣,像他這樣的粉絲有12萬,在全世界則有數百萬。
  • 臺灣布袋戲:臺灣年味裡最傳統的流行元素
    《臺灣年味》布袋戲迷們,你們有福了!在豬年來臨之際,臺灣霹靂布袋戲中的素還真、風採鈴、花信風等經典角色,向廈門衛視觀眾拜大年了!每年春節期間,臺灣各地都會舉辦形式各樣的廟會,展現特色民俗文化。布袋戲是廟會上最常看到的民間戲曲表演之一,它既保留了中華文化基底,又在時代發展中與時俱進,深受臺灣島內各年齡層的喜愛。
  • 《流星花園》2018版開播,它會重現F4+大S時代臺灣偶像劇盛況麼?
    再過一天,《流星花園》2018版就將在大陸首播四個小哥哥挺好看的,很符合這個時代的審美一直很佩服偶像劇教母柴智屏柴姐的,近20年來,在華語偶像劇及偶像明星的製造上,無人能企及於她她最早和馮家瑞開創了可米國際,後來因為拍2001版的《流星花園》,而創立了可米瑞智,專業打造偶像藝人
  • 臺灣版《流星花園》中的插曲簡介
    《流星花園》(又名《花樣男子》)改編拍攝的真人版電視劇,去年在臺灣華視推出,結果收視一路長紅,打破了近年了臺灣鄉土劇壟斷電視市場的格局,在臺灣掀起了搶拍日本漫畫真人版的熱潮。其中的四位主演F4言承旭、周渝民、朱孝天、吳建豪也一舉成為了臺灣最有人氣的青春偶像。  《流星花園》的故事核心其實就是一個電視劇中很常見的「灰姑娘」模式——一個如雜草般的女孩被富有的貴公子看上,最後幸福地在一起。
  • 「像極了愛情」在臺灣流行,島內專家:兩岸相通怎麼擋
    他說,兩岸同文同種,語言相近,網絡流行語到底臺灣影響大陸多?還是大陸影響臺灣大?很難區分,但是唯一肯定的是,這不是政治或意識形態可以限制,網絡文化是互通。金志聿,臺灣科技大學管理博士,臺灣中原大學資管系專任助理教授,臺灣科技大學兼任副教授(實務專家),大數據媒體「網路溫度計」創辦人。
  • 柴智屏閃嫁27歲愛女,親家母是初中同學,兩人聯手撮合這段婚事
    而作為柴智屏的女兒,高雋雅一出道就備受關注,知道女兒天生愛表演,柴智屏便著力捧她出道,並安排她去不同的平臺磨練演技,不過日前,媒體曝光了高雋雅結婚的消息,近3年都在積極拼事業的高雋雅,沒想到一轉眼就把結婚對象確定下來了,讓人不免有些好奇。
  • 柴智屏首當電影製片人 《那些年》創票房奇蹟
    身為《那些年》的出品人、監製,有著臺灣「偶像劇教母」之稱的柴智屏,也將首次以「電影製作人」的身份再度聲名遠揚。網易娛樂12月28日報導 由九把刀編劇並執導,柯震東、陳妍希領銜主演的電影《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即將1月上旬在內地公映,該片有望延續先前在臺灣、香港的光榮戰績,再度在內地創下口碑與票房雙豐收的戰績。身為《那些年》的出品人、監製,有著臺灣「偶像劇教母」之稱的柴智屏,也將首次以「電影製作人」的身份再度聲名遠揚。
  • 2018年臺灣社會文化概況
    蔡英文不僅設立「原住民族歷史正義與轉型正義委員會」並多次親自召集會議,檢討所謂國民黨「同化教育」對原住民文化的「壓制」,還於2018年8月重開已停辦10年的「南島民族論壇" ,試圖以「原住民史觀」代替「大中國史觀」,建構以原住民為起點的「臺灣國家歷史文化」。    (四) 臺北故宮被強制「臺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