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89年裕仁天皇去世,日本邀請中國參加葬禮,我國霸氣回應4字
二戰後,日本從法西斯軍國變成資本主義國家,從被原子彈轟炸過的廢墟中誕生了新一代經濟強國,並和二戰太平洋戰爭中最大的敵人美國成為了盟友,實在是令人匪夷所思。然而,讓中國人民不能理解的是,日本明明在二戰中對中國做了那麼多傷天害理的事,為什麼一直不道歉?
-
1989年裕仁天皇去世,日本邀請中國參加國葬,我國四字回復
前言:眾所周知,日本是依靠明治維新開始,逐漸走向強大的,不過在明治維新前,日本雖有天皇但無真正實權,自從明治藉助了西方學說,他發動了武士階級衝破了幕府統治,開啟了一個天皇實權的時代。日本幕府時代的倒下,意味著日本天皇實權時代的開始,從那時候起,日本天皇大權在握,不再是一個擺設了。
-
日本天皇裕仁去世,邀請中國前去參加葬禮,中國4個字硬氣回擊
它認為日本會為無數英雄的死付出沉重的代價,但它仍然高估了日本和美國的厚顏無恥。世界總是如此不公平,本應向軍事法庭施壓等待審判的日本,卻因為試圖取悅美國而免於審判。此外,日本的天皇制一直保留到1989年1月裕仁天皇死於腸癌。天皇死後,這是一件大事,邀請各國領導人參加葬禮的帖子就像雪花從日本飛向各國,大多數國家選擇參加,但中國人民對日本的仇恨根深蒂固。
-
當年日本裕仁天皇去世,中國參加其葬禮後,為什麼說是一場勝利?
在近代歷史進程中,中國曾飽受他國欺辱,而對中國傷害最大的就是日本,早在晚清的時候,日本就對中國虎視眈眈,如果說西方列強用堅船利炮強行撬開清朝的大門,並且將虛弱的晚清打得遍體鱗傷,那麼日本就是一個恨不得將中華給完全吞併的白眼狼。
-
裕仁天皇去世,日本邀請中國代表出席,中國為此提了一個要求
中國在近代歷經過多次的戰爭,而這些戰爭大部分都是由別的國家發起,中國只是被迫迎敵,在這些侵略國之中,日本就是罪行最嚴重的一個。 當時裕仁的也是一個被點名的罪人,但是日本全國都在維護,而他本人對於指控也是拒不認罪,不配合調查,甚至還向當時比較強大的美國求助。
-
日本裕仁天皇離世,邀請中國派代表出席,我方回復讓日本皇室氣憤
說到戰爭,就不得不提到日本,從1931年到1945年的14年艱苦抗戰中,我國付出了3500萬人的流血犧牲。直到現在,日本還在刻意美化戰爭侵略,篡改教科書,參拜日本戰犯,這樣的行為是所有反法西斯同盟國都接受不了的。
-
昭和天皇去世,邀請中國去參加葬禮,看看我們是怎麼回答的?
也正因為如此,我國在很長一段時間裡與日本相處都不太友好。但最讓人意想不到的是,當這位昭和天皇去世後,日本居然邀請了我們中國前往,去參加他的葬禮。講道理,本來我們要是記仇一點估計是不可能去的了,那時在抗戰勝利沒多久,但是如果我們不去的話,反而顯得我們肚量小了。
-
裕仁天皇去世,我國代表參加葬禮帶回一物,證明中國已經強大!
摘要:當年我國遭遇的南京大屠殺震驚中外,而這場屠殺最大的犯人自然是日本的裕仁天皇。雖然他這一生造成了無數殺戮,他還是活了八十八年。當他去世時,日本為他舉行一場盛大的國葬,而世界各國的領導人也都被日本邀請參加這場葬禮。當時,世界各國都在揣測,中國會不會去?
-
裕仁天皇逝世後,日本希望中國出席葬禮,中國僅回復日本四個字
在對中國近代社會的發展歷史有著一定了解之後就會發現,對於中國人民而言,日本是一個十分特殊的存在,雖然說如今的中日之間已經達成了友好的外交往來,但在近代歷史上,日本對中國所造成的迫害,卻讓很多人都難以忘懷。 正因如此,在我們看待一些關於中日之間的歷史問題時,也會有著很多的感慨。
-
勃列日涅夫執政18年,他去世後,中國派誰參加他的葬禮?
1982年11月10日,勃列日涅夫去世,享年76歲。隨後蘇聯成立致葬委員會,經過5天哀悼日後,11月15日,蘇聯為勃列日涅夫舉行了葬禮。勃列日涅夫葬禮上,外國政要來的很多,我國派外長黃華參加了勃列日涅夫的葬禮。對於這位蘇聯最高元首,當時蘇聯如何為其舉行的葬禮,為何中國要派外長參加勃列日涅夫的葬禮呢?
-
日本天皇首次訪華,日本:晚宴上要撤下這道菜,中國:不撤,留著
作為日本歷史上第1位訪問中國的天皇,明仁天皇是在1992年10月23日對中國進行訪問的,這也意味著,中日兩國100多年的敵對關係正式破冰。在訪問中國之前,明仁天皇做了充分的準備,他對中國的風土人情和風俗文化進行了了解,當然我們國家也是做足了準備迎接明仁天皇和日本訪問團隊的到來。
-
日本二戰真是無條件投降?他們曾提出一個條件,不答應就死戰不降
從字面上來看,說的是日本已經戰敗了,所謂成王敗寇,自然不可能提出任何附加條件。 具體來說,一國無條件投降需要滿足兩個特點:一是、武裝部隊向交戰方無條件投降,即交戰一方的某一軍隊無條件地停止對視為敵人一方的抵抗並將所轄士兵、軍艦、要塞或地區交由後者控制;二是、交戰國政府下令停止一切軍事行動,接受戰勝國規定的全部條件,停止一切軍事抵抗行動並將自身完全置於戰勝國控制之下。
-
米內光政:敦促日本裕仁天皇接受《波茨坦公告》的末代海軍大臣
米內光政是日本海軍最資深將領之一,其出任日本內閣海軍大臣屆數之多且時間之長,在日本海軍將領中無人能出其右,他既是日本啟動全面侵華戰爭時的海軍大臣,也是日本無條件投降時的末代海軍大臣,他曾堅決反對與美國開戰,也曾堅決反對實施本土決戰的主張和叫囂,他還是敦促裕仁天皇接受《波茨坦公告》的最主要的勸誡人。
-
英國王室蒙巴頓被炸重傷,臨死前提出最後要求:葬禮不許日本人進
1979年8月,在愛爾蘭的一個小鎮裡,一輛遊艇剛剛出海不到10分鐘就發生了爆炸,這艘船上當時乘坐了7人,有4人當場死亡,還有3個也都被炸成了重傷,而這艘船真正的主人就是英國王室中的蒙巴頓將軍。此時的蒙巴頓已經79歲高齡,也在這場爆炸中被炸成重傷,隨即他被送往醫院搶救,不過最終還是搶救無效去世了,他在死前提出了最後一個要求,那就是在他死後,他的葬禮不許日本人進。蒙巴頓為什麼會這麼痛恨日本呢?他與日本究竟有著什麼恩怨,以至於葬禮都不許日本人參加呢?這就要和二戰有關了。
-
日本欲出百萬贖走一把指揮刀,我方發現異常,只因刀上9個字
日本人也不會如此囂張,中國也不會有3500萬同胞流血犧牲。日本見美國人宣戰,便集結20萬重兵開始進攻石油資源豐富的澳大利亞,但在幾內亞,日本人不適應叢林作戰,加上美國將軍麥克阿瑟提出的「蛙跳戰術」重創日軍,讓日本人損失慘重。 到了1945年8月,為了儘快結束戰爭,美國向日本廣島和長崎各投下了一顆原子彈,此時的日本人才開始意識到戰爭的殘酷,日本天皇裕仁發布停戰詔書,宣布無條件投降。
-
75年前日本天皇發話準備投降,只附加了這一項條件
面對日本政府的態度,以美國為首的盟國怒了!美國總統杜魯門覺得,應該給日本來一下狠的,讓日本意識到如果再不投降,那麼他們唯一的出路就只有毀滅。於是,一個被美軍親切的叫做「小男孩」的大炸彈從倉庫裡推了出來,裝上了轟炸機,從太平洋上的美軍航母上起飛,向日本本土飛去。日本的災難降臨了!
-
日本平民皇后美智子,晚年坦言:和天皇沒有愛情,拒絕合葬!
從一個平民女孩一躍成為日本的太子妃,美智子定不會想到自己全力拼搏的那一場網球賽成了打開日本天皇家的敲門磚。美智子也不會想到外界看起來是自己高攀了皇家的婚姻竟然讓自己生活得如此不愉快。 高級平民 美智子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平民,她其實是富商家的小姐。
-
日本天皇居然可能是吳姓後裔!
日本天皇是日本君主的稱號,為當今世界唯一使用皇帝名號的國家元首。據傳天皇譜系萬世一系,數千年來一直延續著純正的血統。如今我們最熟悉的可能是被猜測為徐福的神武天皇,或者近代的明治天皇。而你可能不知道,在日本,歷來有「皇祖太伯說」,意為天皇的祖先是吳太伯。吳太伯何許人也?
-
他是清末秀才被稱兵聖,獲得日本天皇佩刀,甚至到德國當上指揮官
日本天皇佩刀後來,一戰時期德國陸軍元帥興登堡,也是後來德國的總統,非常欣賞蔣百裡,把他招過來直接讓他當了德國陸軍軍團一個連長。於是,慈禧老佛爺看到咱中國還有這麼一個長臉的人物,連忙把他召回來讓他做禁軍頭領,官階的話算二品吧。清朝完蛋後,就到袁世凱手下做了保定軍校校長。袁世凱後來想稱帝。遭到蔣百裡強烈反對。這時候,他的老同學蔡鍔組織了護國軍,開始打袁世凱,蔣百裡一看,喲呵,老同學就是老同學,心有靈犀啊,於是蔣百裡跑過去組織策劃了蔡鍔的北伐,戰果輝煌。
-
黛安娜去世前一個月,參加範思哲葬禮時已出現徵兆,眼神放空無神
即使已經去世多年,黛安娜王妃的穿搭更是備受追捧,穿過的衣服在著名的肯辛頓宮進行了展覽。黛安娜王妃參加王室活動,一件白色條紋西裝裙優雅端莊,整件衣服剪裁十分公正,上身與西裝外套相差無幾,腰部是收腰設計非常修身可以展現出好身材。黛安娜配飾也僅選了同色帽子和簡單的寶石耳飾,優雅大方非常適合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