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遇上中秋節,我想這個假期大家都期許了一把!為何我會這麼說?因為超過千人的團隊歷時4年之久打造出來的精品動畫片《姜子牙》在這個檔期跟大家如期的見面了。
當然,我帶著對象也去湊了個熱鬧,為好幾億的票房做了那麼一點點小小的貢獻。
可能,大家都發現一個小小的問題,那就是打造如此精良的《姜子牙》為何豆瓣評分還沒有《哪吒之魔童降世》高?並且就姜子牙這個人物來說還出現了兩極分化,這究竟是為何?
01
影片剛上映四天票房已經突破10億大關,可是面對50個億票房的《哪吒之魔童降世》,《姜子牙》承載的使命也更加的宏大,依然要承擔更大的壓力。
不過相對於票房上的一路走高,《姜子牙》在口碑上卻面臨了兩極分化。有無數的人覺得該影片主題更深刻,在製作上是相當的精良,畫面精美絕倫,完全是中國動畫電影的頂尖水平;可是也有很多人詬病製作的精良度還算不得上乘,不夠順暢,覺得劇情也不完美,蹭《哪吒》的熱度,也有一部分人則直接評價爛片,故事沒有價值等等。
這一點,其實主創們早已經有所預料,也無法避免。因為《姜子牙》和《哪吒之魔童降世》是呈現的兩個完全不同的世界觀。哪吒是一個直率又可愛的小孩子,充滿對這個世界無限的美好的想像,更多的是從個人以命運的角度進行表達,並抒發了「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個人價值觀。而姜子牙則將個人與社會、與世界,將善與惡、是與非,大愛與小愛,生命貴賤與眾生平等進行了思考,為天下不公而戰,在利益上則更勝一籌,格局更大。
所以《姜子牙》比起《哪吒之魔童降世》更難能引起觀眾的共情。
《姜子牙》的製作難度可不是你想的那麼的簡單,不是說幾個人就能輕易搞出來的,它的製作難度是空前的大,主創們將國外的工作經驗帶回國內,構建一個龐大的封神世界觀體系,將神妖人三界進行了世界的構築,進而一千多人花費4年時間的將構築的作品呈現在大家的面前。
國產動畫它所承載的使命和姜子牙一樣,仍然在負重前行的路上。
02
2016年之前,國產動畫片的工業體系還完全不成熟,可以說除了有一部《大聖歸來》撐撐門面,再沒有可以拿得出手的作品了,當2016年,啟動製作《哪吒之魔童降世》和《姜子牙》的時候,也沒有誰能夠完全保證這兩部動畫片可以顛覆人們對於國產動畫的認知,誰也沒想到幾年之後真的可以形成動畫版「封神宇宙」的構建。
說起構築「封神宇宙」,就不得不說被譽為「國產動畫黃埔軍校」的中國傳媒大學動畫與藝術學院的老師李煒,以及中國傳媒大學畢業後去美國南加大進修的程騰,還有王昕,李夏等等主創。
那時候,李煒已經執導過好幾部電影動畫,並且還帶隊籌划過《我的師父姜子牙》的動畫劇集,並且很成功,和光線彩條屋建立了合作,這讓他對姜子牙有了興趣,想著為什麼不利用姜子牙這個人盡皆知的人物開發一部動畫電影呢?
可是,有了這個想法,要做起來可就難了,首先得有足夠多的人才,因為製作一部精良的動畫電影是一項大工程,要花費很多的時間跟精力。
那時候,程騰從中傳畢業後在美國進修碩士,20歲剛出頭的他已經成為夢工廠的聯合導演,李煒和彩條屋邀請他來加入《姜子牙》團隊。這讓他無比的糾結,一方面是母校團隊的邀請,另一方面就得放棄美國的發展,他左思右想之後,就去拜訪了在美國的動畫領域最牛逼的華人王昕。
和他一同前去的還有他中傳及南加大的同學李夏。三個人一拍即合,放棄在美國的發展全部選擇回國,想著稱《姜子牙》的機會顛覆一下人們對動畫電影的認知。
回國後,李煒,程騰,李夏,王昕四個人組成導演團隊,真正開啟了中國動畫電影的工業化進程。
然後就是故事的開發,人物的塑造,視覺效果的開發等,無不考驗著每一個人。
03
姜子牙,就不用了我多說了,一個封神界的正義之神,婦孺皆知。
主創們決定以《封神榜》作為前傳和背景,圍繞姜子牙這個人物打造一部深入人心,有代表性的電影,主要是以封神大戰之後展開想像,姜子牙率領眾神伐紂,本以為贏得封神大戰勝利就可以喚回世間安寧。然而,一切並未結束。一個偶然,姜子牙發現了原來「封神大戰」之下醞釀著更大的陰謀。
他為了揭露背後的陰謀,開始踏上探尋真相的旅途......
從故事本身來看,中年的姜子牙就像職場上兢兢業業打拼多年的職業經理,從不敢出錯,在只看結果的老闆跟前隨時有可能失業的危險。就像他對小九的一個善念,就將他眾神之長的位置貶下人間,可能很多人有疑惑了,難道善良也有錯?
善良沒有錯,錯的是貪腐的人心,還有那為一點私念棄天下蒼生安危於不顧的所謂的「師祖」。
可能更多人對於《哪吒之魔童降世》率真而又調皮的小孩子哪吒有更好的親近感,姜子牙作為一個中年老男人,沉穩而又表情木衲,人們不容易有那種代入感,所以評價兩極分化是很正常的事情。
畢竟中年大叔的英雄形象不是那麼容易塑造的,也很難突破人們心中早已經根深蒂固的形象。
而動畫影片中的姜子牙,因為一個善念從眾神之長被貶為人,隨著影片自身的成長,他不再繼續做一個傳統神話中的「工具人」,而成為一個極具社會責任感的人,在經歷了無數的挫折和冷漠之後,為了天下蒼生,也要還世間一個清白,查明真相,到最後「一戰封神」,成為一個真正的神。
影片通過姜子牙這個角色,向大家表達一種無畏的精神,不管在生活中,還是在職場上,每一個人都應該相信自己,雖然負重前行,但是只要堅持對的東西,通過自己的方式,終會成為自己的神。
《哪吒之魔童降世》和《姜子牙》也有相似之處,雖然一個是為了個人利益而戰,一個是為了天下蒼生的幸福而戰,說到底,同樣都是因為受到了不公平待遇,被一種所謂的「權利」所壓迫,正所謂「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哪吒跟姜子牙的崛起反抗正是如此。
主創者讓故事所呈現的格局留給人們太多的思考,在面對至高無上的權利,你是否能以天下蒼生為己任,你是否為了個人利益而與權利抗衡?這一點是需要你自己去把握。
04
1600多個人日夜投入1560多天,不放過每一個細節,就為了能夠給觀眾呈現更好的作品,團隊的那種「死磕精神」,僅僅開發5個角色就用了整整29個月,其中姜子牙迭代123版;小九迭代255版;四不相迭代81版;申公豹迭代87版;九尾迭代69版。
為了刻畫姜子牙沉穩的性格,是英雄而又感覺「被世界遺棄」的形象,在迭代過123版後終於確定了下來,他的沉穩,高大上,把一個中年人的處境刻畫得深入人心。
萌寵神獸四不像,更是給姜子牙的英雄形象一個襯託。我們都知道,一般像姜子牙一樣據天下蒼生為己任的大英雄,都是比較孤僻的,不同流合汙的,萌寵神獸不離不棄的陪伴正好填補了姜子牙的孤寂。其實更多的是襯託出當代中年人的一個現狀,面對浮華三千,仍然孤獨寂寞,只好養一隻寵物來「陪伴」自己。
就像主創者王昕說的:「美國人對中國的動畫幾乎是一無所知,一方面中國的動畫確實還沒有強大到一定程度,所以他們幾個是帶著使命感回國的」。就是為了開啟中國動畫電影的工業化進程。
主創者們精心設計《姜子牙》的方方面面,對姜子牙人物的精準把控,讓他們也看到了國產動畫電影的未來。
王昕說:「要想真正形成『封神宇宙』的構建,靠的不是數量,而是每一部都持續穩定的輸出。」
在《哪吒之魔童降世》50億票房和好口碑的巨大壓力之下,《姜子牙》的上映雖然在觀眾的意見中形成了兩極分化的局面,但是毋庸置疑的是它確實是繼《哪吒之魔童降世》之後的又一部國產動畫的精品,當然我感覺兩部動畫影片所呈現的使命感不一樣,對人生的格局也不一樣,當然也就不能相提並論。
最後的彩蛋系列很鼓舞人心啊!有沒有?
整部影片不管是歷史背景還是場景設計,視覺感非常的有衝擊力。我感覺可能劇情方面稍微有點不盡人意。但是並不影響影片的整體效果,還有人物的刻畫。
那些說著《姜子牙》故事沒有價值,蹭《哪吒》熱度,是一部爛片的觀眾,或許應該換個角度思考一下,說不定會有不同的收穫。
無論怎樣,我們也都應該相信自己,用盡全力守護自己的信念,成為自己的神。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