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大熱電影中,除了主旋律《我和我的家鄉》這部電影,另一部熱度最大的就是國漫《姜子牙》。
去年《哪吒之魔童降世》上映,正如其名,猶如一個魔童,在國漫立產業中下了一個標杆,那麼今年的《姜子牙》究竟能否使國漫真正崛起、一戰封神?
顯然答案是否。
從《大聖歸來》到《哪吒》,還有《大護法》、《大世界》、《白蛇緣起》、《大魚海棠》、《羅小黑》等等一眾國漫電影,再到今年的《姜子牙》,畫面製作可以肉眼可見,愈來愈精緻。
今年《姜子牙》的畫面製作、特效製作可以說是體現了國漫當下的最高水平,效果也確實讓人們喜出望外。
不論是角色的設計、造型,還是場景原畫、中國傳統元素的運用,都讓人連連叫好。雖然其中反派角色的造型設定依然處在傳統的「壞即醜陋」審美框架中,但是也算是完成了形象對片方設定的表達。
就連一直被批的配樂音效也有了很大的進步,讓人看出用了心血。
那到底是什麼地方仍然讓《姜子牙》扛不起國漫封神的大旗呢?
一直以來,國漫的劇情和人物性格塑造都是硬傷。《姜子牙》中,故事依據神話故事改編,有著悠久的歷史竟不能讓角的「魂」更加飽滿,角色的性格幾乎脫離了與傳統故事的聯繫;在新故事中也顯得特別單一。劇情節奏尷尬,故事線單調,基本上眼袋1/3觀眾都知道接下來的走向。一人與千萬人,哪一個都不妨棄的老套故事無可厚非,但新編可以使其煥發新活力。
不過,近幾年我國各類影視劇本中好作品層出不窮,相信動漫劇本也會如雨後春筍般的蓬勃發展。
今年《姜子牙》可以說打響了國漫崛起的響亮一炮,後續的故事讓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