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spirit(爸媽進化論主筆)
當我還是孩子時,我聽過最多的話就是媽媽的催促。
吃飯時,媽媽會說:快點吃,再不吃就涼了;洗澡時,媽媽會說:都快1個小時了,怎麼還沒洗完;上網課時,媽媽會說:快起床啊,老師要開始上課了;寫作業時,媽媽會說:早點做完,玩起來不是更放心……
我聽著媽媽的催促,內心從煩躁到叛逆最後到妥協。
魯迅曾說過:即使慢,馳而不息,縱會落後,縱會失敗,但一定可以達到他所向的目標……
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節奏,媽媽有她的節奏,但我卻也有自己的節奏,或許我現在的節奏還無法跟上媽媽的節奏,所以我好想對媽媽說:媽媽,我想在慢時光中成長。慢一些的我可能會做的更好。
其實毀掉孩子的方式很簡單,就是不停地催促他。
01
催促會打亂孩子的節奏
記得有一次,我和父親去鄰居家做客,鄰居家的孩子是一名三年級的學生,當時他正在寫作業。
她媽媽向我們吐槽:每次孩子寫作業都要寫到十點以後,總耽誤我睡覺,怎麼教也寫不快。
這時孩子輕微抬了一下頭,媽媽立刻起身走到他旁邊,開始催促他寫作業。並說到:寫的這麼慢還抬頭,能不能快點寫,每次都要磨嘰,今天又要幾點睡覺。
孩子含著眼淚,奮筆疾書,可是一寫快,他的字卻歪歪扭扭。媽媽又說:你看你寫的字,像螞蟻一樣,能不能寫好點。
孩子的眼淚吧嗒吧嗒地滴在本子上,媽媽又說:剛寫的字,又被你毀了。突然間,孩子嚎啕大哭,媽媽大吼到:哭什麼哭,作業都寫不完還哭……
孩子媽媽的教育讓我的內心緊了緊,而讓我更心疼的是不知所措的孩子。
萬媽媽微課堂曾提到:父母催促孩子只為孩子能跟上自己的節奏。鄰居阿姨催促孩子快寫作業,只為孩子可以在自己睡覺之前寫完作業。
可是她忽略了孩子有屬於自己的節奏,剛開始寫作業的孩子自然達不到她的節奏,她的催促不僅打亂了孩子的節奏,反而使孩子變得更慢。
每個孩子都有屬於自己的節奏,請不要讓催促打亂孩子的節奏。
02
催促會使孩子產生逆反心理
上初中時,每天早晨都是媽媽叫我起床,媽媽會定好鬧鐘,然後起床叫我。
媽媽不斷地催促我起床,每當我問她幾點了,她便會無限後移時間,剛開始我總會一驚然後從床上跳下來。
等我收拾完後,卻發現還很早。久而久之,我仿佛對媽媽催促免疫了,甚至不再相信媽媽謊報的時間。
我總是一邊聽著媽媽的催促,一邊看著鬧鐘,掙扎著多睡一會兒。
媽媽看著我不醒的樣子,怒火中燒,開始對我進行一番語言攻擊,我也不甘示弱,便與媽媽開始了一場拉鋸戰。
媽媽嘴上說著:行,我以後再也不管你了,你愛起不起。但我深知明天媽媽還是會一如既往地叫我起床,而我的叛逆心也越來越重。
我每天想著如何在媽媽的眼皮下多睡會,卻忽略了媽媽催促背後的遲到。媽媽的擔憂因為催促使我變得更加叛逆。
催促會使孩子產生叛逆心理,家長要讓孩子自己掌握時間觀念。
前段時間,在地鐵站,看到一位媽媽帶著自己的兒子。孩子大概6歲左右。
媽媽在前面著急地走著,不斷催促孩子:快點走。時不時還回頭張望一下孩子。
可是孩子仍是慢吞吞地走著,媽媽停下來咆哮著對孩子說:能不能走快點,叫你不起床又要遲到了。
孩子哇的一聲大哭起來。媽媽更加生氣了,不停地責罵著孩子:你總是這樣,不起床,遲到了看老師怎麼收拾你。媽媽邊說邊拽著孩子,想拉孩子走。
可是孩子拼命地掙扎著,站在地上死活不動,邊哭邊說:反正已經遲到了,不上了。
媽媽的催促讓孩子產生了極大的逆反心理,不僅沒有讓孩子更快一些,反而讓孩子直接放棄。
請停止催促,正確引導孩子。
03
催促是一種不耐心的體現
前段時間,楊爍教育兒子頻登熱搜。
在《爸爸去哪兒6》中,有一次楊爍與楊雨辰一起去高原。下車後,楊雨辰方向與爸爸走反了,便被要求重新走一遍,無奈的楊雨辰只好重新走一遍。
之後因為沒收拾好自己,便又被楊爍嫌棄衣服沒拉好。他便立刻背好書包,騰出手來收拾衣服。
視頻播出後,楊爍地催促被網友痛批不耐心。其實催促是一種不耐心的體現。
楊爍催促地話語影響著自己的孩子,他不耐心的教育是不會讓自己的孩子懂得如何耐心地去對待自己或者家人。
父母不願意等待孩子,孩子便更不願意等待自己。以至於孩子以後更加沒耐心,做事情也更容易放棄。
催促是一種不耐心的體現,請家長以身作則耐心的對待孩子。
04
停止催促,正確對待孩子的慢
家長如何教育孩子的慢呢?
心理諮詢師鄭潤芝曾提到要想解決孩子的慢就要制定孩子快的計劃。
計劃包括3方面:
1、記錄孩子慢的事情
父母要記錄孩子慢的事情,比如:寫英語作業慢,起床慢,洗澡慢等。將孩子慢的事情細化,切記不要一概而論,更不要說孩子什麼都慢。一定要具體說出孩子哪些事情慢。
然後計算出孩子做慢的事情所需要的平均時間,更精確地記錄孩子慢在哪裡。
2、選對參照物
每個人的節奏都是不同的,孩子也有孩子的節奏。如果強行讓孩子的節奏跟上父母的節奏,孩子只會越開越吃力。
而對於孩子最好的參照物就是孩子自己,讓孩子與自己的平均時間比較,超越平均時間就是在逐漸快起來。
3、教會孩子專注
孩子慢的一部分原因是因為不專注,父母要教會孩子專注地去做事情。
譬如:以身作則讓孩子看到你專注的樣子;不要幹擾孩子的學習;讓孩子看到他每天的進步,鼓舞他更專注的去做事。
每個孩子都有屬於自己的節奏,請媽媽等一等他們,讓他們在慢時間中成長,然後一步一步變快。
作者簡介:spirit,富書專欄作者,親子寫作營入門班第6期學員,本文版權歸富書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富書2018重磅推出新書《好好生活》
圖片源於網絡,版權歸圖片所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