毀掉一個孩子很簡單,就是不停地催促他

2020-12-12 爸媽精讀

作者:spirit(爸媽進化論主筆)

當我還是孩子時,我聽過最多的話就是媽媽的催促。

吃飯時,媽媽會說:快點吃,再不吃就涼了;洗澡時,媽媽會說:都快1個小時了,怎麼還沒洗完;上網課時,媽媽會說:快起床啊,老師要開始上課了;寫作業時,媽媽會說:早點做完,玩起來不是更放心……

我聽著媽媽的催促,內心從煩躁到叛逆最後到妥協。

魯迅曾說過:即使慢,馳而不息,縱會落後,縱會失敗,但一定可以達到他所向的目標……

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節奏,媽媽有她的節奏,但我卻也有自己的節奏,或許我現在的節奏還無法跟上媽媽的節奏,所以我好想對媽媽說:媽媽,我想在慢時光中成長。慢一些的我可能會做的更好。

其實毀掉孩子的方式很簡單,就是不停地催促他。

01

催促會打亂孩子的節奏

記得有一次,我和父親去鄰居家做客,鄰居家的孩子是一名三年級的學生,當時他正在寫作業。

她媽媽向我們吐槽:每次孩子寫作業都要寫到十點以後,總耽誤我睡覺,怎麼教也寫不快。

這時孩子輕微抬了一下頭,媽媽立刻起身走到他旁邊,開始催促他寫作業。並說到:寫的這麼慢還抬頭,能不能快點寫,每次都要磨嘰,今天又要幾點睡覺。

孩子含著眼淚,奮筆疾書,可是一寫快,他的字卻歪歪扭扭。媽媽又說:你看你寫的字,像螞蟻一樣,能不能寫好點。

孩子的眼淚吧嗒吧嗒地滴在本子上,媽媽又說:剛寫的字,又被你毀了。突然間,孩子嚎啕大哭,媽媽大吼到:哭什麼哭,作業都寫不完還哭……

孩子媽媽的教育讓我的內心緊了緊,而讓我更心疼的是不知所措的孩子。

萬媽媽微課堂曾提到:父母催促孩子只為孩子能跟上自己的節奏。鄰居阿姨催促孩子快寫作業,只為孩子可以在自己睡覺之前寫完作業。

可是她忽略了孩子有屬於自己的節奏,剛開始寫作業的孩子自然達不到她的節奏,她的催促不僅打亂了孩子的節奏,反而使孩子變得更慢。

每個孩子都有屬於自己的節奏,請不要讓催促打亂孩子的節奏。

02

催促會使孩子產生逆反心理

上初中時,每天早晨都是媽媽叫我起床,媽媽會定好鬧鐘,然後起床叫我。

媽媽不斷地催促我起床,每當我問她幾點了,她便會無限後移時間,剛開始我總會一驚然後從床上跳下來。

等我收拾完後,卻發現還很早。久而久之,我仿佛對媽媽催促免疫了,甚至不再相信媽媽謊報的時間。

我總是一邊聽著媽媽的催促,一邊看著鬧鐘,掙扎著多睡一會兒。

媽媽看著我不醒的樣子,怒火中燒,開始對我進行一番語言攻擊,我也不甘示弱,便與媽媽開始了一場拉鋸戰。

媽媽嘴上說著:行,我以後再也不管你了,你愛起不起。但我深知明天媽媽還是會一如既往地叫我起床,而我的叛逆心也越來越重。

我每天想著如何在媽媽的眼皮下多睡會,卻忽略了媽媽催促背後的遲到。媽媽的擔憂因為催促使我變得更加叛逆。

催促會使孩子產生叛逆心理,家長要讓孩子自己掌握時間觀念。

前段時間,在地鐵站,看到一位媽媽帶著自己的兒子。孩子大概6歲左右。

媽媽在前面著急地走著,不斷催促孩子:快點走。時不時還回頭張望一下孩子。

可是孩子仍是慢吞吞地走著,媽媽停下來咆哮著對孩子說:能不能走快點,叫你不起床又要遲到了。

孩子哇的一聲大哭起來。媽媽更加生氣了,不停地責罵著孩子:你總是這樣,不起床,遲到了看老師怎麼收拾你。媽媽邊說邊拽著孩子,想拉孩子走。

可是孩子拼命地掙扎著,站在地上死活不動,邊哭邊說:反正已經遲到了,不上了。

媽媽的催促讓孩子產生了極大的逆反心理,不僅沒有讓孩子更快一些,反而讓孩子直接放棄。

請停止催促,正確引導孩子。

03

催促是一種不耐心的體現

前段時間,楊爍教育兒子頻登熱搜。

在《爸爸去哪兒6》中,有一次楊爍與楊雨辰一起去高原。下車後,楊雨辰方向與爸爸走反了,便被要求重新走一遍,無奈的楊雨辰只好重新走一遍。

之後因為沒收拾好自己,便又被楊爍嫌棄衣服沒拉好。他便立刻背好書包,騰出手來收拾衣服。

視頻播出後,楊爍地催促被網友痛批不耐心。其實催促是一種不耐心的體現。

楊爍催促地話語影響著自己的孩子,他不耐心的教育是不會讓自己的孩子懂得如何耐心地去對待自己或者家人。

父母不願意等待孩子,孩子便更不願意等待自己。以至於孩子以後更加沒耐心,做事情也更容易放棄。

催促是一種不耐心的體現,請家長以身作則耐心的對待孩子。

04

停止催促,正確對待孩子的慢

家長如何教育孩子的慢呢?

心理諮詢師鄭潤芝曾提到要想解決孩子的慢就要制定孩子快的計劃。

計劃包括3方面:

1、記錄孩子慢的事情

父母要記錄孩子慢的事情,比如:寫英語作業慢,起床慢,洗澡慢等。將孩子慢的事情細化,切記不要一概而論,更不要說孩子什麼都慢。一定要具體說出孩子哪些事情慢。

然後計算出孩子做慢的事情所需要的平均時間,更精確地記錄孩子慢在哪裡。

2、選對參照物

每個人的節奏都是不同的,孩子也有孩子的節奏。如果強行讓孩子的節奏跟上父母的節奏,孩子只會越開越吃力。

而對於孩子最好的參照物就是孩子自己,讓孩子與自己的平均時間比較,超越平均時間就是在逐漸快起來。

3、教會孩子專注

孩子慢的一部分原因是因為不專注,父母要教會孩子專注地去做事情。

譬如:以身作則讓孩子看到你專注的樣子;不要幹擾孩子的學習;讓孩子看到他每天的進步,鼓舞他更專注的去做事。

每個孩子都有屬於自己的節奏,請媽媽等一等他們,讓他們在慢時間中成長,然後一步一步變快。

作者簡介:spirit,富書專欄作者,親子寫作營入門班第6期學員,本文版權歸富書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富書2018重磅推出新書《好好生活》

圖片源於網絡,版權歸圖片所有者。

相關焦點

  • 毀掉一個孩子有多簡單?只需要不停地誇他,「寶貝,你真棒!」
    前不久朋友和我吐槽:「上次吃飯,看到一個三四歲的孩子,自己拿著兒童餐具慢慢吃了一小碗粥。好傢夥!他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就開始各種「彩虹屁」,愣是誇了5分鐘你真棒!」家長想誇孩子,我是十分理解的。因為我們這代父母,大多吃了小時候挫折教育的虧。現在提倡鼓勵式教育,希望孩子可以更加自信,獲得很多的成就感。
  • 孩子拖拉磨蹭、時間觀念差?家長試試「3招」,比不停催促管用
    「我家孩子拖拉磨蹭、時間觀念極其差」聽過不少家長抱怨自家孩子拖延症嚴重,暑期作業總是拖拉到開學前,交代的事情也總不會立即去執行,這讓家長十分地擔憂,特別是孩子在學習上的拖延。養成習慣孩子拖延症形成,多由小時候養成的習慣有關係。孩子在年幼的時候,家長過於放縱孩子行動拖延的習慣,久而久之,孩子養成了習慣,導致長大成人之後很難再去糾正,最明顯的表現就是寫作業拖延。2.
  • 標題:當「急性子」父母遇見「慢性子」孩子,父母一味地催促就是毀...
    楊爍和兒子去房子的過程中,楊爍不斷的催促他兒子,讓他的兒子快點走。並且用威脅的語言,告訴他的兒子,如果比自己走得慢的話就要把剛才的路重新走一遍。 其實楊爍的這種行為我們可以隨處可見,家長指責自己家的孩子做事情慢,大部分父母同樣也會採用口頭催促的方法去督促孩子加快速度,完成自己的事情,但往往結果相反。
  • 毀掉一個孩子,就讓他沉迷於「垃圾快樂」
    難怪有人說,毀掉一個孩子,讓他縱慾享樂。垃圾快樂正在慢慢毀掉你的孩子知乎上,有一個話題:「如何看待毀掉孩子最好的方法,就是給他一部手機?」 垃圾快樂,不僅拉開了孩子與同齡人之間的距離,也在一步步毀掉孩子。
  • 女朋友/男朋友不停地找茬吵架?她/他很可能是在逼著你分手
    我友情提醒了一下,關注一下他的動態,看是否身邊有較好的異性出現。朋友不以為然,說雖然男朋友是個事兒媽,但是忠誠度還是可信的。我在心中OS,但願是我想多了。1,有一種人,想分手卻又不想做壞人在現實生活中,更有甚者在一位擁有眾多女粉絲的婚戀專家理論中,提分手不可以做壞人,自己提了分手,還要讓對方以為是對方的錯,即使分手,自己仍是對方心中的白月光。
  • 孩子做事很磨蹭,家長不要試著催促孩子,效果只會適得其反
    引言孩子在小的時候,對於時間是沒有具體的概念的,所以他們做事會做得很慢,也就是家長眼裡認為的磨蹭。因此很多家長只是會單方面的催促孩子,通過這樣的方法希望能讓孩子改掉磨蹭的習慣,但很少有用。案例小楊的孩子小光從小做事情就很磨蹭,吃飯能吃一個小時還沒吃完,平常出門本來只要十分鐘,這孩子非得花半個小時才能出門。儘管每次小楊都會催促孩子做事情趕緊點,甚至幫著孩子把事情做快點,時間長了小光不僅沒有改掉磨蹭的壞習慣,反而還變本加厲了,比如吃飯非要小楊幫他夾好菜才肯吃,不然還是會吃得很慢。
  • 小學退學、宅家20多年:毀掉一個孩子很簡單,讓他隨心所欲就好
    孩子不想上學,就不上了;孩子想打遊戲,就讓他打。這麼愛孩子,確實很輕鬆,也很簡單。可是,這叫「愛」嗎?他有自己的價值感和成就感嗎?他有他的人生追求嗎?(二)想毀掉一個孩子,就讓他隨心所欲張阿姨還說:「我兒子電腦很好的,他很聰明。我希望他電腦好就去做電腦啊!這是他最喜歡的。」是啊,又不出門,又不上學,除了玩電腦,也沒幹別的。相對來說,電腦自然是他玩得不錯的項目。
  • 智佳貝樂:你是如何一步步毀掉孩子注意力的
    孩子如果出現寫作業拖拉、寫作業磨蹭,上課走神和上課發呆、記不住重點、不細心經常錯之前錯的內容,厭學導致學習成績差,自制力差、自控力差、做事不專注等問題,多半是注意力出了問題。下面,智佳貝樂為您揭秘:你是如何一步步毀掉孩子的注意力。
  • 當孩子的面毀掉玩具,他可以成長,留下的傷疤卻一輩子忘不了
    01當孩子的面毀掉玩具,造成的傷疤,一輩子忘不了網友一:小學的時候,我有一個神盾局航母網友三:我不怕他們毀掉,我最恨的是他們隨隨便便就把我的東西送給了別人。有種傷害叫"當面毀掉孩子玩具",父母不顧孩子大大哭、落淚,一意孤行地將他們珍視的東西打碎,其實是在虐待他們的心靈。
  • 父母的錯誤預言,正在一步步地毀掉孩子!
    昨天在下班的路上,遇到了一個家長接學生,在等公交的時候,家長不停的跟孩子說「我很久之前就說了你就是不適合學畫畫,你自己看看你都畫的一些什麼,別人都能素描獲獎了,你還連簡筆畫都畫不好,我都說了你沒有畫畫的天賦,還花了這麼多錢。」
  • lily英語:別再催促磨蹭的孩子了!
    我們都知道,一個媽媽的「失控咆哮」,肯定是經過無數次深思熟慮+好言好語+自我反省+反覆溝通+努力無果的情緒積累。但下次,孩子有改進了嗎?並沒有。家長的心都要急上天了,孩子依然我行我素、穩如泰山,你說氣人不氣人?
  • 「毀掉」一個已婚男人有多簡單?只要你,拼命對他好就可以
    而這個社會對女人總是要更加苛刻一些,所以,在婚姻中,女人大多數都會扮演一個付出且容忍的那一方來讓整個家庭平穩地運行。奈何這個世界上總是有些事與願違的情況,女人盡心盡力地為這個家服務,男人卻不領半點情。這個時候,想要出了窮巷,就需要女人拿定主意,維護自己的利益。
  • 孩子不停地要買玩具怎麼辦?學會這五招教會孩子如何節制
    做父母的應該都有這樣的經歷,帶孩子經過商場玩具局域的時候,孩子總會不停地要買玩具,明明家裡已經有很多了,甚至還都是差不多的,但是孩子還是會大哭、大鬧、甚至在地上打滾就是要買。相信很多家長經歷過這種事情都會特別的苦惱,那今天小編就來教大家幾招。
  • 孩子拖拉磨蹭幾個原因,除了催促還有更好的辦法。從小養成是根本
    想一想我們小時候也經歷過家長催促的時候,那種感覺就是心裡著急可就是做不好。這個時候父母不耐煩的語氣和表情,對孩子內心是一種壓力,可能會讓他們本來想要做好的事情更做不好了。孩子要求完美家長比較頭疼的就是孩子寫作業拖拉的問題,比如說同學一個小時就能寫完,孩子可能需要兩個小時,這就需要家長觀察一下他們是因為什麼導致寫得慢。有的孩子就是對自己要求比較高,字稍微寫得潦草一點,就要擦掉重寫,孩子追求完美,是家長和環境無形中給他們造成的壓力導致的。
  • 《以家人之名》淚點爆棚,父母快速毀掉孩子的「七宗罪」你知道嗎?
    該劇講述了三個原生家庭並不完美的孩子,因為巧合和羈絆,重新組建成了異父異母的「三兄妹」。  很多觀眾說,在這部劇裡面,大多數做父母的都不合格。大哥凌霄因為妹妹意外去世,爸媽每天爭吵不停,最終爸媽離婚;殊不知,父母吵架,最大的輸家是孩子。小哥賀子秋的爸爸不知所蹤,媽媽借了錢遠走高飛,這也是全劇最讓人心疼的一個孩子。缺少愛的他,被迫提早「懂事」。即便是齊明月這樣的學霸,從小就是「別人家的孩子」,也因為媽媽過於強勢的愛,讓她失去主見。
  • 過度獎勵的甜頭毀掉孩子主動性,邊界線很關鍵,很多父母不以為然
    過度獎勵的甜頭,毀掉了孩子的三觀六歲的莉莉每天都要去上鋼琴課,但是在學習鋼琴的過程中,顯得很毛躁,不是說話,就是翻書,再不就是去洗手間。本來兩個小時的練琴時間被硬生生縮短為1個小時,這樣下來,不僅無法完成老師課上教的曲目,而且練習效果也不佳。
  • 磨蹭的孩子不是病,催促的家長才最要命:磨蹭真相竟然是這樣……(深度好文)
    孩子小的時候,每次我陪他吃飯都是一場「硬仗」:含著飯在嘴裡用舌頭磨來磨去,硬是不吞進去,還做鬼臉;有時候還要跑,逼著我追著去喂,完全把吃飯當做另外一種遊戲。一小碗飯,他能吃上一個鐘頭。我這麼好脾氣的人,都被他氣得想揍人。心理諮詢師們做過一個調查:「你最不滿意自己孩子的是什麼?」
  • 當著孩子的面毀掉玩具,造成的傷害多大?一輩子都忘不掉的傷疤
    家長以毀掉孩子玩具的方式讓孩子聽話,並不是教育孩子,只是在暴力地宣誓權威罷了。家長並不知道,這種暴力的方式,會給孩子帶來孩子多大的傷害。希望家長不要再這麼對待孩子了,他們是天真活潑的孩子,並不是配合你宣誓權威的演員。
  • 不想毀掉孩子,請停止你的謾罵,學會與孩子對話
    不想毀掉孩子,請停止你的謾罵,學會與孩子對話沒有人會懷疑你對孩子的愛,但是卻很少有父母會注意和孩子說話的方式,其實有時候您的語言暴力很可能會傷害孩子,甚至影響他一生。(3)催促:我們總是對孩子說:你能不能快點呀,總是磨磨蹭蹭,每次都讓人催,其實孩子對快慢沒有很強的概念,我們應該對孩子提成具體的要求:比如告訴孩子3分鐘後出門,不然要遲到。說了這麼多,讓我們也來聽聽孩子和爸媽們的心聲吧!
  • 男人想毀掉自己的孩子和一段婚姻很簡單,缺席即可
    我很想對爸爸們說一句:缺席的爸爸,你正在試圖毀掉你的孩子和家庭,你知道嗎?有些媽媽為了孩子,讓自己變成了超人,又或者為了孩子,一直在忍讓著這個缺席的爸爸。但是,這樣的家庭組合真的對嗎?妻子在努力維持一個家庭,而丈夫的無動於衷讓孩子無法跟爸爸實現正常溝通一個孩子的成長離不開父母的教育,但也少不了父母的陪伴。媽媽在孩子的成長過程裡充當的角色是給予孩子足夠的安全感,畢竟從出生一開始孩子對媽媽的依賴性是很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