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查爾斯頓種族和解委員會將目光投向雕像,紀念碑

2020-12-25 歪果仁新鮮事

南卡羅來納州查爾斯頓(WCIV)—在組建了新的市議會委員會,以幫助開拓查爾斯頓的種族和解與反歧視使命之後,市長約翰·特克倫堡(John Tecklenburg)確認,新的臨時委員會的重點將放在做什麼上關於這座城市中一些有爭議的紀念碑和雕像。

市長特克倫堡市市長傑克·奧圖爾周四對ABC News 4的安妮·愛默生說,新的種族多樣性與和解委員會將審查該市的官方立場,繼續在馬裡昂廣場上擺放兩極分化的紀念館,如約翰·C·卡爾洪雕像,以及炮臺的同盟後衛紀念碑。

一項新的請願書要求在不到一周的時間內從私人擁有的馬裡恩廣場(Marion Square)移除高聳的卡爾霍恩(Calhoun)雕像。由於卡爾霍恩(Calhoun)作為奴隸主和白人至上主義者的個人背景,對卡爾霍恩(Calhoun)的記憶長期以來激怒了查爾斯頓的民權活動家和進步主義者。

卡爾洪曾任美國副總統,參議員,國務卿和戰爭部長。他還是作為「積極善良」的奴隸制的熱情捍衛者,利用他的職位作為有影響力的政治家,破壞了在內戰之前旨在結束或減少美國奴隸制的努力。

卡爾霍恩的住所查爾斯頓(Charleston)曾是美國奴隸制的中心。據估計,被帶到北美洲的所有被奴役非洲人中有40%是通過輪船抵達查爾斯頓的。

在維吉尼亞州夏洛茨維爾舉行的一次白人至上主義集會上發生致命暴力之後,拆除卡爾霍恩雕像和紀念碑的問題在2017年查爾斯頓的政治意識中排在前列。

夏洛茨維爾集會上發生的暴力事件本身就是為了響應越來越多的趨勢,要求拆除整個南方邦聯紀念館的活動,激起了拆除此類歷史標記的呼聲更高。

當時,當查爾斯頓市議會審議卡爾霍恩雕像的問題時,特克倫堡表示,他反對將其和其他與奴隸制和邦聯有關的歷史人物的紀念碑拆除。

相反,泰克倫堡說,他贊成通過增加更多關於他們的臣民與奴隸制,種族主義和白人至上的聯繫的背景信息來改變歷史雕像和古蹟。

關於卡爾霍恩雕像,特克倫堡市長向該市歷史委員會提交了一項計劃,在該委員會上增添一個背景牆。歷史委員會於2017年12月批准了擬議的匾額的語言,但市議會從未對將語境化的匾額附加到Calhoun紀念碑上的提議採取果斷行動。

討論於2018年1月提交,該提案一直處於不確定狀態。然而,這座城市確實在2018年通過了一項決議,正式為查爾斯頓在奴隸制中的作用道歉。

同時,隨著新成立的種族多樣性與和解委員會的成立,對紀念碑和雕像的不作為可能很快就會改變。

作為全國性反對種族主義和警察暴行的運動的一部分,查爾斯頓一直在進行抗議活動,以應對明尼蘇達州黑人喬治·弗洛伊德(George Floyd)在明尼阿波利斯的警察手中廣為流傳的死亡。

抗議活動於5月31日星期六開始,從充滿激情但和平的遊行示威演變成星期六晚上在國王街和歷史悠久的查爾斯頓市中心的其他地方進行的全面騷亂。

在周二早上舉行的緊急市議會會議上,討論該市對內亂的持續反應,市長特克倫堡任命市議員威廉·杜德利·格裡高利和傑森·薩克蘭為新的種族和解委員會的聯合主席。

格裡高裡(Gregorie)和薩克蘭(Sakran)的任務是與查爾斯頓剛剛起步的多元化,種族和解與寬容部主任安伯·詹森(AmberJohnson)一起工作。她於2019年被聘為新成立的職位。

泰克倫堡市長已給小組三個月的出路。該委員會向所有市議會成員開放,詹森將為該小組增加人員。

市議會將在即將舉行的議會會議上討論該委員會及其工作。

相關焦點

  • 美國查爾斯頓官員撤除奴隸制倡導者雕像
    市長約翰·特克倫堡(John Tecklenburg)宣布,他將在市政廳舉行的一次新聞發布會上,向市議會發送一項決議,要求在8名黑人教會成員及其牧師在迪倫·屋頂(Dylann Roof)的種族主義襲擊中被殺五周年之際,將其拆除。 此舉是在同盟國和其他壓迫或壓迫他人的歷史人物的紀念碑在全國範圍內被撤除之際進行的。
  • 歐美雕像被「清算」之際,前西德城市豎起列寧雕像
    【文/觀察者網 趙挪亞】反種族歧視抗議席捲歐美,多地歷史雕像被「清算」之際,德國城市蓋爾森基興卻悄然豎立起了一座列寧雕像。同時,馬克思列寧主義黨主席費希特納對人群發表演講,將列寧雕像的豎立與近期歐美反種族歧視抗議大潮中雕像遭破壞、汙損的現象進行了對比。「現在,是為列寧——這位具有世界歷史重要性的先鋒思想家、爭取自由和民主的早期鬥士豎立紀念碑的正確時刻,因為歐洲和美國都在盡力擺脫其『黑暗過去』。
  • 吉尼與Hydraumac將目光投向了摩洛哥
    吉尼與Hydraumac將目光投向了摩洛哥 吉尼(Genie)通過在摩洛哥的新分銷商Hydraumac加強了在摩洛哥的業務。Hydraumac成立於2001年,在摩洛哥和全球進口和分銷建築、採礦、採石、能源、農業和物料搬運行業的全球各品牌的設備。
  • 李將軍雕像,美國種族問題的靶子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高風】隨著「弗洛伊德之死」事件在美國的發酵,塵封在歷史中的「奴隸主」雕像,被人們揚言「推倒」。南北戰爭時南方邦聯首都——維吉尼亞州里奇蒙市紀念碑大道上的羅伯特·李將軍雕像,再次成為眾矢之的。6月4日,維吉尼亞州長洛瑟姆宣布,將順應抗議者要求拆除這座著名雕像。
  • 美國推倒邦聯雕像之爭再起
    分析人士指出,這些爭議在美國社會已持續多年,在美國大選年和新冠疫情肆虐的雙重背景下,爭論不僅難以停止,還將讓美國社會更趨分裂。移除弗洛伊德事件發生以來,美國阿拉巴馬州、印第安納州等多地抗議者移除或破壞邦聯「總統」戴維斯和將領羅伯特·李等的紀念雕像,多處紀念航海家哥倫布的雕像也被毀壞。
  • 從反種族主義到清算殖民史:歐美多國歷史人物雕像被毀
    早在2018年,里奇蒙市長斯託尼(Levar Stoney)任命的紀念碑大道委員會就提出要換掉戴維斯的雕像。這座雕像建立於1907年,展現的是戴維斯因反對包括廢除奴隸貿易在內的1850年妥協案,從參議院辭職後發表演講的形象。 距離戴維斯雕像只有幾個街區的南方聯邦將軍羅伯特·李 (Robert E.
  • 阿聯將目光投向月球 「拉希德」將於2024年登月
    如今,阿聯又將目光投向了月球。據《自然》雜誌11月5日最新消息,阿... 今年7月20日,阿聯火星探測器「希望號」成功發射,打響了其「探火」第一槍。如今,阿聯又將目光投向了月球。
  • 美國街頭遊民越來越暴躁,歷史名人的雕像紀念碑成了出氣筒
    雅虎新聞網6月11日報導,已經入土的弗洛伊德大概沒想到,由他點燃的反種族主義抗議活動愈演愈烈,從開始的打砸搶商店到現在的打砸推名人雕像和紀念碑,美國社會像是進入了一個瘋狂搞破壞的時期,街頭遊民無論是不是真的為了反抗種族主義這個目的,但是各種發揮和渲瀉卻停不下來。
  • 將重創西方的不是種族歧視 而是歷史虛無主義
    抗議種族歧視的同時,示威者將怒火轉向了殖民主義時期的歷史人物的雕像。阿拉巴馬州伯明罕市長蘭達爾·伍德芬表示,寧可打官司也決心下令移除當地一座邦聯士兵紀念碑,「因為這比城市內部發生騷亂的代價要低」。11日,美國國會黑人黨團一些議員提出了移除國會大廈內11座紀念南方邦聯軍政人物雕像的提案。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Nancy Pelosi)隨即發聲呼籲移除國會大廈內的邦聯雕像,稱它們「向仇恨致敬,而不是向傳統致敬」。
  • 美國密蘇裡州拆除具有140年歷史的哥倫布雕像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sputniknews報導, 美國Fox 2電視臺報導,在美國反種族主義抗議和大規模拆除紀念碑的背景下,密蘇裡州聖路易斯市Tower Grove公園管理處拆除了一座140年來一直樹立在那裡的哥倫布雕像。
  • 美博物館將拆除羅斯福雕像:反種族主義,拆雕像有用嗎?
    以黑人喬治·弗洛伊德之死為導火索,反種族主義抗議活動迅速席捲歐美,一些歷史人物的雕像成為示威者的目標。據《衛報》6月21日報導,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將移除前總統西奧多·羅斯福的雕像,因為它將黑人和原住民刻畫為被徵服者和劣等種族。
  • 路易斯安娜州邦聯士兵雕像引發數月爭議,颶風過境時被颳倒
    可誰都沒想到的是,颶風過境反倒令當地「消停」下來,為持續數個月的反種族歧視、拆除邦聯雕像爭議暫時劃上休止符。 兩周前,當地縣治委員會剛剛投票,反對以象徵白人至上主義為由移除這座雕像。 抗議者們沒有做到的事,卻藉助颶風這個「自然之力」得以實現。支持移除雕像的當地居民達凡特·路易斯不禁感慨:「這是十分焦頭爛額的局勢下的賜福,一樁小小的幸事。」 自從5月底黑人男子弗洛伊德死於白人警察暴力案發酵後,反種族歧視、反白人至上主義運動與騷亂席捲全美。
  • 美北卡州發生抗議活動 紀念邦聯士兵雕像被拽倒
    14日,美國北卡羅來納州達勒姆市也發生一起圍繞雕像的抗議活動。  當天,一些反對白人至上主義的抗議者聚集在達勒姆市一座邦聯士兵紀念碑前,隨後將紀念碑上的雕像拽倒在地。抗議者呼喊口號,打出標語,反對種族主義,反對3K黨。
  • 美國多地哥倫布雕像「斬首」沉湖,反種族活動有演化階層矛盾趨勢
    這個請求顯然具有一定的民意基礎,甚至很快獲得國會圖書館副主席的同意,並呼籲聯合委員會主席迅速批准。第二桶油哥倫布作為北美大陸的發現者,美國把其冒險探索精神看作是美國民族底層精神。最近一篇關於(哥倫布是一個殺人犯,暴君惡棍的9個理由)帖子,在美國社交平臺上被瘋傳,哥倫布另一面被再次深挖,揭示在人們面前,哥倫布成為反種族歧視活動轉折的新目標,美國部分人認為,美國之所以不能根除種族歧視,其核心在於美國把對北美大陸原住民印第安人的清洗「罪人」哥倫布精神塑造成國家精神。
  • 極右翼揚言「捍衛歷史」 「反思派」要求拆除雕像 英國陷入分裂
    極右翼分子自稱為「英國歷史的捍衛者」,與近日在各地要求拆除歷史雕像和紀念碑的反種族主義者針鋒相對。「文化戰爭」疊加反種族歧視運動,令本已矛盾重重的英國社會陷入更嚴重的分裂。「抗議者」和「反抗議者」對峙在倫敦市中心的議會廣場,英國前首相邱吉爾的雕像被罩了起來,看起來好像一件超現實主義的當代藝術品。
  • 俄媒:光推倒雕像價值不大,因為創造奴隸制的英國王室後人還在
    維萬科表示,雖然並不新鮮,但自從黑人弗洛伊德死於警察暴力後,基於政治目的拆毀雕像、為地標建築改名等活動最近幾周開始流行。在美國,被推倒的雕像已經從邦聯軍官、奴隸販子上升到「國父」華盛頓、傑斐遜等人。在加拿大蒙特婁,超過一萬人籤名呼籲拆掉該國「國父」、首任總理約翰·麥克唐納的雕像。
  • 美國上演「傳統項目」:又一座南方邦聯軍雕像被推倒
    (觀察者網訊)果然,在本次全美的抗議大潮中,又有南方邦聯軍雕像被推倒了。 據美聯社7日報導,在前一天維吉尼亞州首府里奇蒙進行的抗議活動中,一小群示威者推倒了位於當地門羅公園內的威廉·卡特·威科姆將軍雕像。在過去的幾年之中,已有數座南方邦聯軍雕像被美國民眾以「反歧視」之名摧毀,這似乎已成為該國種族矛盾激化中的「傳統項目」。
  • 「奴隸商人」被「推倒」之後,這些英國雕像仍然屹立
    公共雕像因其指向的歷史事件與人物而在人們心中激起強烈情感。近日,美國黑人「弗洛伊德之死」引發世界各地的反種族主義抗議活動,在英國等地,一些名人雕像因為「種族歧視」的譴責而被人推倒。這些事件發生後,英國《衛報》評論員喬納森·瓊斯(Jonathan Jones)撰文了列出了他心目中的英國十大雕像,讓人們看到更多經典雕像本身的魅力和價值。
  • 琉森獅子紀念碑——世界上最悲傷的獅子雕像
    我們大巴車在一個公交車站停好車,然後大家下車走路去看悲傷的獅子紀念碑。七拐八繞的,突然就看到了悲傷的獅子紀念碑,在一個峭壁的上面。這個公園非常小,小到就這麼一點點水面,和前面的獅子雕像,也可以說這不是一個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