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接種疫苗能否提升美國人的接種率?耶魯心理學家:有積極影響

2020-12-22 心理學簡報主筆團

導讀:僅58%的美國民眾願意接種新冠疫苗,拜登率先接種疫苗能否提升民眾的接種意願?

#拜登預計下周接種新冠疫苗#

據美國民調公司蓋洛普(Gallup, Inc.)十一月份的民調數據顯示,美國民眾對新冠疫苗的接種意願有所增加,從九月份只有低於50%的人願意接種增加到58%(如圖1所示)[1]。

(圖1.Gallup針對美國民眾對新冠疫苗接種意願的民調結果。綠色曲線表示願意,藍色曲線表示不願意。)

美國頂級傳染病專家福奇博士(Anthony S. Fauci)指出:只有當75%到85%的美國人接種了新冠疫苗後,美國才能實現群體免疫(herd immunity)。目前,嬰兒、孕婦、哺乳期婦女等並不在接種範圍之列,因此只有達到了群體免疫才能實現對這部分弱勢群體的保護。而目前僅有58%的民眾接種意願遠達不到群體免疫的效果,對於完全「押寶」於疫苗的美國政府而言,這無疑是個棘手的難題。

如今Pfizer-BionTech聯合開發的新冠疫苗已經開始在美國使用,美國政府也承諾疫苗將免費提供給民眾。但依據疫苗的產量,預計美國在2021年夏季才能生產出滿足全民接種的疫苗需求量。

我們不禁要問,在疫情完全失控的美國,為什麼還有那麼多的美國民眾排斥免費接種疫苗呢?這是什麼心理導致的?而拜登率先接種疫苗的行為能否起到示範作用,提升民眾的接種意願?

本期《心理學簡報》將為讀者們分享耶魯大學心理學教授Molly Crockett、牛津大學心理學教授Julian Savulescu、倫敦大學心理學講師Andreas Kappes等人關於民眾接種疫苗的心理學分析,剖析疫苗帶來的不確定性是如何影響人們的接種意願,由此揭示個人所面臨的不確定性與親社會行為的關係。

耶魯大學、牛津大學、倫敦大學心理學家團隊:不確定性影響人們的接種意願

由耶魯大學、牛津大學和倫敦大學的心理學家組成的團隊在2018年展開了一項研究項目,研究民眾對新型疫苗接種意願的心理影響因素。該項研究成果與2018年8月發表於《自然》子刊Nature Human Behaviour上。

(耶魯大學心理學教授Molly Crockett團隊發表於發表於《自然》子刊Nature Human Behaviour文獻題目截圖。)

在該項研究中,研究人員通過虛構了一款新型疫苗對上百名實驗對象進行了心理學測試,分析人們對疫苗接種的決策因素。而如今,這項於2018年進行的模擬實驗恰恰符合了當下新冠疫情的背景,對於新型疫苗的接種,民眾到底該如何決策。

結論1:不確定性讓人變得自私,對親社會行為產生牴觸

牛津大學心理學教授Julian Savulescu提到,新型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通常在疫苗接種初期都具有不確定性,對於風險厭惡者(risk averter),尤其是一個身體健康的風險厭惡者而言,新型疫苗的不確定往往會使其變得自私(selfishness),從而對親社會行為(prosocial behaviour)產生負面影響,因而並不會為了社會集體利益而冒個人的風險[3]。

人們的直覺認為,自己的自私行為不會對他人產生負面影響Savulescu教授指出,心理學和行為經濟學的研究都普遍支持一種觀點,即:當人們意識到自己的自私決定有可能會對他們產生不確定性的影響時,人們會在潛意識裡認為這種影響不會是負面影響[3]。

也就是說,當人們因為自私的理由選擇不接種疫苗,這樣的行為可能會造成整個社會達不到集體免疫的效果,從而使部分人(弱勢群體)感染病毒的機率上升。Savulescu教授指出,在這種情況下,人們會認為自身行為對集體和他人產生負面結果的可能性極低,自己的行為對最終結果的影響力微乎其微,因此不願冒個人風險而實現社會的集體利益[3]。

結論2:當個人明確了自身的自私行為會對他人產生負面影響後,會產生利他思想

參與該項研究的學術帶頭人耶魯大學心理學教授Molly Crockett指出,雖然不確定性會增加個體的自私行為,但在實驗中他們發現:在一定情況下,不確定性會影響個體選擇自身利益還是他人利益的決策,尤其是當個體被明確告知自身的自私行為會對他人產生負面影響後,會削弱個體的自私行為,增強利他思想[2]。

這個結論是該項研究中最主要的觀點,是在心理學界首次驗證了不確定性並不總是使個體變得自私的研究。

假設性實驗:如果感染病毒,你是否願意為了保護他人而離職?為了驗證這個觀點,研究人員設計了一個假設性實驗。研究人員招募了上百名志願者參與心理學調查,實驗中,研究人員告知實驗參與者近期有一種新型流感病毒(虛構的病毒)流行,如果他們感染了這種病毒,是否會選擇離開工作崗位。

在這個實驗假設中,研究人員構建了一個維護自身利益還是保護他人利益的二選一困局:離職對個體的經濟、職業生涯會造成損失,不利於個體利益;帶病上班保護了自身利益,但有可能會將病毒傳染給同事,損害他人利益。

(圖2.假設性實驗示意圖。在對他人產生不同影響的情況下,個體對接種疫苗的決策的影響。)

在實驗中,研究人員把實驗參與者分為了兩個實驗組(如圖2所示):

組A中,研究人員告知參與者他們帶病上班感染同事的可能性不確定,即感染概率為50%;組B中,研究人員告知參與者帶病上班很有可能感染到自己的同事,尤其是易感人群(老人、抵抗力弱者),並對他們的健康甚至是生命產生威脅。在這兩種情況下,人們的選擇會一樣嗎?

在組A中,研究人員發現,由於強調了自身感染他人的可能性不確定,參與者增強了帶病上班的自私意願,選擇維護自身利益而傷害他人利益;在組B中,在被明確告知帶病上班感染他人可能性很高,而且會給他人帶來嚴重負面影響的情況下,參與者帶病上班的意願減弱,選擇放棄自身利益而維護他人利益。所以,Crockett教授指出,並非所有的不確定性都會導致人產生自私的利己行為,在明確了自身行為會對他人造成嚴重負面影響時,利他行為的意願會增強。

應用:媒體宣傳方法影響民眾對疫苗的接種意願

根據上述的研究結論,Molly Crockett教授指出,如果在疫苗接種的宣傳時,強調未接種疫苗會導致感染他人的機會微乎其微,這會增加人們維護自身利益的傾向;但是,如果人們考慮到未接種疫苗會傷害到弱勢群體,如不被列入疫苗接種範圍的嬰兒、兒童、孕婦、哺乳期婦女等,那麼人們將傾向於放棄自我利益,維護他人利益,表現出親社會行為,最大程度地降低傷害弱勢人群的可能性[2]。

因此,如果媒體在鼓勵民眾接種新冠疫苗時,除了強調接種疫苗對自身、他人、社會的必要性外,還應傳達不接種疫苗對他人(尤其是弱勢群體)的負面影響,從而規避自身的利己行為,激發利他思想,實現民眾對新冠疫苗的接種意願。

心理學知識延伸:最大最小原理(Maximin principle)

1971年,John Rawls在其頗具影響力的著作《正義理論》(A Theory of Justice)中提出了其中最為核心的理論——最大最小原理(Maximin principle),該原理廣泛用於決策理論和博弈論中。最大最小原理指出:至少在某些情況下,正確的決策是使最小結果最大化的決策。即:使最壞結果儘可能好的決策[4]。

(John Rawls和其頗具影響力的著作《正義理論》(A Theory of Justice)。)

耶魯大學心理學教授Molly Crockett等人的這些研究成果實際上印證了「最大最小原理」的正確性。在疫苗接種的情境中,最壞的結果是不能接種疫苗的弱勢群體(嬰兒、兒童、孕婦、哺乳期婦女等)被病毒感染,而選擇不接種疫苗的健康人會使這部分人群處於危險之中。而根據Rawls的最大最小原理,正確的決策應該是使最壞的結果儘可能好的決策,也就是說儘可能使弱勢易感人群免於病毒感染的風險,所以健康人哪怕是風險厭惡者也會有動力接種疫苗。

Rawls的《正義理論》無疑抓住了人類心理學的一個重要方面:關注最壞情況的困境。通過利用這種關注,我們可以提高疫苗的接種率,最終達到群體免疫,以保護社會中的弱勢人群。

所以,在對公眾進行疫苗接種宣傳時,根據最大最小原理和本文分析的這項研究成果,媒體應該強調個體接種疫苗將會使社會中弱勢群體感染率降至最低,而不僅僅是宣傳接種疫苗是為了最大化自身利益,從而使人們陷入自私和利他的博弈漩渦。

寫在最後:拜登先生公開接種新冠疫苗能否提升美國民眾的接種意願——有積極影響

拜登先生作為美國第46任當選總統將於2021年1月20日正式入住白宮,開啟美國對抗新冠疫情的新局面。在拜登政府與疫情的戰役中,新冠疫苗無疑是其中最為直接和重要的武器,如何用好這個武器成為了拜登先生決策中的重要考慮。

拜登先生早在幾個月前的競選中就多次公開表示,一旦FDA認證了新冠疫苗,他將公開注射疫苗以鼓勵民眾。如今,拜登先生決定在下周開始接種第一劑疫苗,這到底對美國整體的接種率有何影響呢?

雖然根據本文的分析,強調接種結果對弱勢群體的保護才是最佳的宣傳策略,但無可否認的是,拜登先生的行為對接種率會產生積極影響,將會增強民眾對疫苗安全性、有效性的信心,從而降低對疫苗不確定性的擔憂,降低利己的自私傾向,展現出更多的親社會行為。

希望新冠疫苗的出現能終結這場全球疫情,讓地球村回歸平靜。

參考文獻

[1] Reinhart, R. (2020, December 15). More Americans Now Willing to Get COVID-19 Vaccine. Retrieved December 17, 2020, from news.gallup.com.

[2] Kappes, A., Nussberger, AM., Faber, N.S. et al. Uncertainty about the impact of social decisions increases prosocial behaviour. Nat Hum Behav 2, 573–580 (2018).

[3] The psychology of uncertainty, vaccinations, and protecting the most... (n.d.). Retrieved December 17, 2020, from oxfordmartin.ox.ac.uk.

[4] Blackburn, S. (2008). The Oxford dictionary of philosophy.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OUP).

《心理學簡報》原創|禁止轉載

原創作者|吉夕心(《心理學簡報》總編輯)

文章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

審稿|心上田 (《心理學簡報》審稿人)

相關焦點

  • 耶魯教授:疫苗本身並不拯救生命,是整個疫苗接種計劃在拯救生命
    以輝瑞公司的數據為例,其疫苗的有效率為95%,但這並不意味著每100位新冠疫苗接種者中未被感染的人數為95人。具體來說,輝瑞公司招募了43661名志願者,給一部分人注射新冠疫苗,給另一部分人注射安慰劑,持續觀測直到170人出現新冠病毒感染症狀並檢測為陽性。而這170位感染者中,有162人接種的是安慰劑,僅8人接種的是真正的疫苗。
  • 喬·拜登接種了COVID-19疫苗,並且嘲諷川普不接種疫苗
    準美國總統喬·拜登今天接種COVID-19疫苗。這是在電視上現場直播的,準美國總統喬·拜登與合作拿到輝瑞公司獲得了疫苗。拜登說,他接受了這種疫苗以表明沒有什麼可擔心的,他期待第二次注射。時候到了,應該給人們接種疫苗。
  • 拜登夫婦下周一將公開接種新冠疫苗
    據美國政治新聞網站Politico 18日報導,美國總統交接團隊證實,當選總統拜登和第一夫人吉爾·拜登將在美東時間下周一接種第一劑新冠疫苗。即將上任的白宮新聞秘書珍·帕薩基(Jen Psaki)告訴記者,這次疫苗接種將通過電視進行轉播,拜登夫婦還將利用這次活動感謝醫療機構的醫護人員。
  • 拜登新冠疫情工作組成員:拜登將很快接種新冠疫苗
    (原標題:拜登新冠疫情工作組成員:拜登將很快接種新冠疫苗)
  • 拜登公開直播接種新冠疫苗:沒有什麼可擔心的
    中新網12月22日電 據美聯社報導,當地時間21日下午,美國當選總統拜登在德拉瓦州一家醫院公開接種了新冠疫苗,希望藉此向公眾證明疫苗的安全性。拜登說:「我這樣做是為了表明,人們應該在可以接種疫苗的時候做好準備。」「沒什麼好擔心的。」
  • 美國又迎至暗疫情:緊急批准疫苗,「名人效應」或帶動接種
    根據《紐約時報》彙編的數據,截至12月18日,已經有超過12.8萬美國人完成接種。儘管早前不少美國人對是否要接種疫苗猶豫不決,但隨著疫苗的上市,這一情況漸漸有了改變。根據美國凱撒家庭基金會(KFF)上周發布的一項調查,美國確定或可能會接種新冠疫苗的人數有了顯著提升。
  • 拜登:我願意和柯林頓、小布希、歐巴馬一樣公開接種疫苗
    【文/觀察者網 劉程輝】當前的美國已深陷「疫情寒冬」,為增強美國民眾對本國新冠疫苗的信心,美國多位前總統相繼表示願上電視直播打疫苗。當地時間周四(3日),拜登表態稱自己願意與柯林頓、小布希和歐巴馬一樣,公開接種疫苗,以證明疫苗的安全性。
  • ...冠病毒疫苗接種;美國將迎來巨大轉折:拜登正式確認成為新一任總統
    周一,美國各地的醫護人員成為首批接種獲得聯邦政府批准的冠狀病毒疫苗的美國人,這標誌著抗擊COVID-19疫情的關鍵時刻。CDC開發了一種新的工具v-safe,是一種新的基於智慧型手機的、針對接受COVID-19疫苗的人的疫苗接種後健康檢查器。 接種新冠肺炎疫苗有助於預防新冠肺炎。需要注射兩劑。第一次注射後3周再打第二針是必要的,以獲得疫苗對這種嚴重疾病的最大防護。
  • 拜登直播接種新冠疫苗,戴兩個口罩並稱「沒有什麼可擔心的」
    當地時間21日,拜登公開接種了新冠疫苗。現場視頻顯示,拜登當天戴了兩個口罩,並且在接種完疫苗後與護士碰肘。據美國廣播公司(ABC)報導,拜登在德拉瓦州的克裡斯蒂安娜醫院,捲起左胳膊的袖子,接種了輝瑞和BioNTech合作研發的新冠疫苗的第一針。拜登說:「我這樣做是為了證明,人們應該做好準備,有疫苗時就要接種疫苗。沒有什麼可擔心的。我期待著打第二針。」接種後,拜登與負責注射疫苗的護士泰貝·梅斯碰肘部表示感謝。
  • 歐市盤前:美指日線兩連陰 美國大規模疫苗接種在即
    來源:匯通網原標題:歐市盤前:美指日線兩連陰,美國大規模疫苗接種在即;油價有望維持漲勢,無視兩大利空周五(12月11日)歐市盤前,美元指數小幅下跌,疫苗提升市場風險偏好,美元進一步被投資者看空。現貨黃金同時走弱,但美國就業數據不佳抵消了刺激談判遇阻給金價帶來的壓力。美油衝高回落至平盤附近,美國最快可能在本周末展開,新冠疫苗接種展開提振風險偏好,抵消了疫情擴張帶來的不利影響。
  • 拜登宣布:我會打疫苗!美國人免費打疫苗,被他列為關鍵承諾之一
    5日,當選總統拜登表示,他將接種新冠病毒疫苗!拜登宣布,這是為了向美國人民證明,疫苗是安全的。拜登還做出了一個承諾,他將努力確保疫苗是免費的,而且正確將疫苗造成的副作用的治療也變成免費。拜登星期五在德拉瓦州的一個新聞發布會上,被記者問及許多美國人,特別是非洲裔美國人對川普政府壓力下迅速推進研製進程的疫苗存在懷疑。拜登回答說:「我認為,我將接種疫苗。人們看到我接種疫苗,會有一些信心。」「與此同時,我需要確保疫苗是免費的,以及有足夠獲得的渠道。
  • 福奇與美國衛生部長阿扎公開接種莫德納疫苗
    【文/觀察者網 劉程輝】當地時間22日,在拜登和彭斯之後,美國傳染病學專家福奇和美國衛生與公眾服務部長亞歷克斯·阿扎公開直播接種了新冠疫苗。不過與拜登和彭斯接種輝瑞疫苗不同,本次他們接種的是莫德納疫苗,這也是第二種在美國獲批的新冠疫苗。
  • 拜登「抗疫團隊」曝光!宣布重大目標:發1億劑疫苗!每個美國人都得...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導讀:百日抗疫目標能否令美國經濟擺脫低迷?值得一提的是,拜登的抗疫團隊中有一位成員將負責公平治療新冠肺炎病例、分發新冠病毒疫苗等問題。針對這一成員名單,美國社會各界認為聯邦、州和地方政府之間的合作,有利於抗疫工作的進行。此外,拜登宣布了自己就職後百天內的抗疫計劃,其中包括100天內向美國人民分發1億劑新冠病毒疫苗的目標。不過,拜登表示,這一目標需要美國國會的配合,否則美國人民接種進程或將被延緩。
  • 新冠疫苗也救不了美國人?美國正處於危險邊緣,拜登這次麻煩大了
    現如今在擺在美國人面前最大的難題就是如何減少新冠疫情的確診病例,根據相關數據的統計稱,美國現如今平均每天的新增人數達到了2010人。雖然說現在已經有了新冠疫苗,但是顯然連疫苗也救不了美國人,拜登這次麻煩大了。
  • 拜登鏡頭前接種輝瑞疫苗證明安全性,世衛:英國變種病毒可控制
    美國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拜登在電視鏡頭前直播接種Moderna新冠疫苗,稱他如此做是想要向美國民眾證明其安全性,同時也鼓勵取消不必要的旅行計劃並戴上口罩。世界衛生組織(WTO)聲明指出,上周在英國證實發現具有70%較高傳播率的變種新冠肺炎病毒尚未失控,能通過現有措施加以遏制。
  • 美國疫苗亂象:醫護勸退老人,優先給「關係戶」接種
    【文/觀察者網 鞠峰】被記者問到「你們怎麼打上的疫苗」,美國田納西州一男子難掩喜悅之情,得意地說「我們有路子(We got contacts)!」然後哈哈大笑。  雖然美國政府趕在2021年前,批准了兩款新冠病毒疫苗,但是其分發、接種推進緩慢,各地亂象叢生。
  • 拜登直播接種新冠疫苗 美股大逆轉...
    拜登直播接種新冠疫苗 美股大逆轉...... 上海證券報消息,在歐美國家進入聖誕周之時,英國出現新冠病毒變異毒株的消息打破了原有的節日氛圍,多個國家緊急切斷和英國之間的航班,市場恐慌指數飆升。歐洲市場主要股指受挫大跌,英、德、法主要股指均創近兩個月最大跌幅。
  • 美媒體:讓美國人接種疫苗的最快辦法,告訴他是免費的,還給錢
    新冠疫情自爆發近一年以來,全球都遭受到了很大的影響,尤其是發展至今,美國疫情卻似乎遠遠不到結束,甚至說平靜的日子,累計喪生人數亦已經超過三十萬人數,著實駭人聽聞。 直到現在為止,無論是美國還是其他的國家,都沒有完美抑制新冠疫情的好方法,不過也並不是沒有好消息傳出,如今新冠疫苗研發情況很是不錯,各國也打算開始讓自己的民眾進行接種。然而,對於美國民眾來說,接種新冠疫苗似乎並不是一件值得開心的事情!
  • 美國副總統彭斯公開接種新冠疫苗
    彭斯接種疫苗(直播截圖)海外網12月18日電 據美媒報導,當地時間18日早,美國副總統彭斯通過電視直播公開接種新冠疫苗。此前,美副總統辦公室稱,此舉是為「增強疫苗在美國人心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為他們建立信心。」
  • 近三成民眾拒接種,美政客直播打疫苗
    美國政府從全球訂購超過10億劑新冠疫苗,應對嚴峻的新冠疫情,目標是在明年夏天實現廣泛接種。在確診、死亡人數一再突破新高之際,政府和民眾都將希望寄托在疫苗上,美國能否如期實現接種目標,恢復正常生活?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已於去年12月相繼批准輝瑞-BioNTech和Moderna兩款疫苗的緊急使用授權。這兩款疫苗都需要間隔幾周分兩次接種。川普政府定下的目標是,在2021年第二季度末,為所有想要接種的美國人提供疫苗。川普政府和候任總統拜登的過渡團隊已就新冠疫情應對開展交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