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譯:九派新聞實習記者王晨瑤
如果說新冠疫情給2020年蒙上了一層陰影,那麼新冠疫苗的投入使用就會在2021年給人們帶來希望之光。
在新冠疫情爆發一年之際,全球疫苗研發進展神速。美、德、英等國研發的疫苗亦取得重要進展。英美一些政要率先垂範,亦呼籲民眾接種。
疫苗的有效率是不是越高越好?研發技術是否安全可靠?接種疫苗後會不會有副作用?種種未知的事項成為民眾猶豫不決的原因。
疫苗的有效率:不要掉入數字陷阱
根據《紐約時報》整理的數據顯示,全世界研發速度領先的新冠疫苗均進入三期臨床試驗,即大規模有效率測試階段,包括輝瑞/BioNTech、Moderna(莫德納)、Gamaleya、康希諾、科興、中國醫藥集團等。
其中,輝瑞/BioNTech研發的新冠疫苗名為Comirnaty,該疫苗需要注射兩劑,間隔三周。其弱點是需在零下70度超低溫儲存,其對冷鏈運輸的要求較高。目前,英國,美國,加拿大,歐盟,阿根廷,智利,哥斯大黎加,厄瓜多,科威特,墨西哥,巴拿馬、新加坡都已經對該疫苗進行緊急授權。輝瑞表示,今年的新冠疫苗產量為5000萬劑,明年底將會達到13億劑。
輝瑞/BioNTech疫苗號稱有效率達95%。
但事實上,科學測算出的有效率與現實生活中的有效性是不同的概念。以輝瑞公司的數據為例,其疫苗的有效率為95%,但這並不意味著每100位新冠疫苗接種者中未被感染的人數為95人。具體來說,輝瑞公司招募了43661名志願者,給一部分人注射新冠疫苗,給另一部分人注射安慰劑,持續觀測直到170人出現新冠病毒感染症狀並檢測為陽性。而這170位感染者中,有162人接種的是安慰劑,僅8人接種的是真正的疫苗。
美國食品與藥品管理局(FDA)也表示,當疫苗的有效率達到50%時就會考慮緊急授權疫苗的使用。 臨床試驗的數據具有指導意義,但有效率與有效性可能並不完全匹配,因為參與臨床試驗的人並不能完美反映所有人的情況,現實生活中,人們可能有許多其它的慢性疾病,從而對疫苗的保護效果造成影響。
疫苗接種的副作用:不危險,但依舊有風險
對於接種者來說,關注的另一個重要話題是新冠疫苗的副作用(side effect)。 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稱新冠疫苗的副作用是正常現象,因為身體在建立保護系統。根據已獲授權的輝瑞/BioNTech新冠疫苗和莫德納新冠疫苗數據顯示,常見的副作用為手臂酸痛,並伴有疲乏無力(接種第二劑後60%)、頭痛(接種第二劑後52%)、肌肉酸痛(37%)、發冷(35%)。
在英國民眾接種輝瑞疫苗的首日,就有兩位當地人注射疫苗後出現嚴重過敏反應。同樣的事情也曾發生在美國。因此,美、英兩國醫療監管部門均發出警告稱,任何對某種藥物或食品有過敏史的人應避免接種輝瑞疫苗。
亦有死亡案例出現。海外網消息稱,近日瑞士一家養老院的91歲老人在12月24日接種輝瑞新冠疫苗後,26日起抱怨出現尿路和腹部疼痛。隨後出現了血壓下降和脈搏加速的情況。29日,老人去世。瑞士藥品監督管理局證實此事,但同時表示這名老人患有多種疾病,其死亡與輝瑞疫苗間存在聯繫的可能性很小。
接種疫苗並不意味著不會被感染。美國加州聖地牙哥一名45歲的男護士馬修12月18日接種完輝瑞疫苗的6天後確診感染新冠病毒。聖地牙哥家庭健康中心傳染病專家拉莫斯指出,接種疫苗不是即刻生效,必須要等10至14天才會開始提供全面的保護。
此外,如果人們在接種疫苗後不再佩戴口罩並停止採取安全防疫措施,仍然會增加新冠病毒的傳播速度。
要不要接種疫苗:期待與猶豫並存
雖然個別國家的疫情在短期內已經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全球疫情依舊嚴峻。即使新冠疫苗的研發技術相對成熟,但在實際人為操作中仍存在不少問題,例如運輸溫度不穩定、過量注射、醫院爭奪優先接種權等等。
「這將是一條漫長的徵程,」彼得·索爾克醫生(Dr. Peter Salk)在12月25日接受《今日美國》採訪時談及自己對新冠疫情的看法。他的父親喬納斯·索爾克醫生(Dr. Jonas Salk)最早成功研發出脊髓灰質炎疫苗(後稱「索爾克疫苗」或「沙克疫苗」),幫助消滅了世界上大部分地區的脊髓灰質炎(小兒麻痺)。
許多人希望新冠疫苗的研發也能有同樣的積極效果,但彼得·索爾克卻警告道,在美國消滅小兒麻痺症是一段漫長而艱難的過程,並且他認為消除COVID-19並不容易。
同樣以脊髓灰質炎疫苗為例。1954年,彼得·索爾克醫生父親研發的疫苗被認證是安全有效的。但是,美國徹底消滅小兒麻痺症卻花了20多年的時間。直到1979年,美國才將病例數清零。
群眾對待疫苗的態度對傳染病的控制有著重大影響。
「那時我驚訝地發現,即使人們對小兒麻痺症感到恐懼並渴望疫苗的研發,卻依然對接種疫苗這件事猶豫不決。」彼得·索爾克醫生說道。
根據《今日美國》近期的民調數據顯示,只有46%的人願意儘快接種新冠疫苗,仍有32%的人持觀望態度,會等其他人先接種後再接種疫苗,共和黨調查者中有36%的人表示絕對不會接種新冠疫苗。
近期,美國聯邦政府開始讓知名公眾人物接種新冠疫苗,包括副總統邁克·彭斯(Mike Pence),美國國家過敏和傳染病研究所所長安東尼·福奇(Anthony Fauci)和總統當選人喬·拜登(Joe Biden)。
「疫苗本身並不能拯救生命。」耶魯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戴維·帕蒂爾(A.DavidPaltiel)說,「是整個疫苗接種計劃在拯救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