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原著再看電影《亂世佳人》,你得開32倍速快進

2020-12-17 淘漉音樂

活了不到五十歲的瑪格麗特用十年的光景打磨出了一本《飄》,這唯一的一部著作還讓她收穫了普立茲獎。

可她怎麼也想不到,獲獎第二年拍成的電影《亂世佳人》火爆全球,連英國首相邱吉爾都是它的痴迷者。

要知道當年《飄》這部小說出版的時候,也是打破了銷量記錄半年就售賣了幾千萬冊,最後的價格被炒到比定價高出20倍之多。

這部影片長達四個多小時,曾讓一大部分觀眾望而生畏。

該電影製作之精良,光是費雯麗飾演的這個女一號的試鏡者就多達1400餘人,電影的參演人數更有數千人之多。

看得出來,電影是竭盡所能的要去還原出書中的所有陳列。

可就算再給這部偉大的電影擴充兩倍的時間,也難以表現出原著裡精神內核的一半。

上百萬字的《飄》以細膩的筆觸所展現的這個世界,光憑藉幾小時的影像是不可能展現出來的。

這是一部史詩巨著,比電影承載了更多的愛恨糾葛。

楊絳說:「橫看全書,是一部老南方種植園文明的沒落史名列,一代人的成長史和奮鬥史;而縱觀全書,則似一部令人悲慟的心理劇,以戲劇的力量揭示出女主人公在與內心的衝突中走向成熟的過程。所以看《飄》,就猶如走進原始森林,越深越美。」

如果讚嘆這部電影的偉大卻沒有讀過原著,這無疑是對偉大的褻瀆和羞辱。

邱吉爾說:「費雯麗是個偉大的演員。沒有她,這部電影不會這麼成功。」

可就算是費雯麗,也沒有將思嘉這個形象詮釋出百分之一。

瑪格麗特筆下的思嘉是個很複雜的形象,讓人難以言明愛恨。這樣一個人物內心的波瀾壯闊,是影視藝術和表演藝術無論如何也體現不了的。

儘管電影足夠偉大,但在原著前還是稍顯膚淺的。

差距之大宛若雲泥。

對於精神支柱,母親的去世,一場哭泣是蒼白的。

她一次又一次吞咽著,吞咽著,可是突然口乾得仿佛喉嚨兩壁都黏在一起了。……愛倫,連同她那檸檬馬鞭草香囊的隱約香味和眼梢微翹的美妙顧盼,現在都不見了。

這是讓思嘉最受打擊的一件事情,書中的思嘉所表現出的應該是一種天崩地裂的眩暈感,她的生活失去了重心,恐懼和無力都茫然的懾住了她,原文裡其實面對躺在屋子裡的母親甚至都不敢接近的。

而電影裡思嘉只是嚎啕大哭,其實大多數人是沒體驗過生離死別的,總以為哭泣是最好的表達。

但哭泣被程式化了,思嘉母親離去的這種悲痛是她一下子承受不了,精神上的深淵直接將她吞沒。

書中這種生理上,幻象精神上的雙重變奏讓費雯麗這種演員都顯得很淺薄。

奇怪的是她現在居然毫無感覺,除了一種像沉重的鐵鏈般鎖住她的四肢的疲憊和使她的兩個膝頭髮抖的飢餓之外,什麼感覺也沒有了。

原文中思嘉最開始就是這樣,她沒有感覺,她甚至拒絕家裡人提及母親的名字。

但這並不是意味著思嘉冷漠,這恰恰是巨大的悲痛讓她明白她不能承認這一事實否則她會垮掉。

而且她確實也不敢承認,一直以來她的勇氣都是向母親艾倫索取的。

整部書最高潮,最深沉的一幕,思嘉的內心被無數的過往衝擊著,撕裂著。

那天媚蘭站在那裡,小手裡拿著一把利劍,準備為她而廝殺。而且現在,當她悲痛地回顧過去時,她發現原來媚蘭經常手持利劍站在她身邊,不聲不響像她的影子似的,愛護著她,以盲目而熱烈的忠誠為她戰鬥,與北方佬、戰火、飢餓、貧困、輿論乃至自己親愛的血親戰鬥。思嘉明白那把寶劍,那把曾經寒光閃閃地保護她不受人世欺凌的寶劍,如今已永遠入鞘,因此她的勇氣和自信也慢慢消失了。

這是兩種人格的對壘,儘管媚蘭一直不聲不響,可對思嘉的影響卻不亞於一場風暴。

可電影裡對這一段的刻畫,僅僅是思嘉的兩聲啜泣和一段逕自離去。不僅顯得蒼白無力,更顯得平庸難堪。

對思嘉影響最大最大的人不是母親,不是瑞德,更不是艾希禮,其實是媚蘭。

瑪格麗特在這部巨著中運用的最好的最顯著的就是對照原則。

謙謙君子艾希禮對應著痞子梟雄瑞德,至善至誠,完美無缺而又溫柔高尚的媚蘭對應著貪婪自私,渾身缺點的主人公思嘉。

即使思嘉多麼討厭和嫉妒,作者把這兩個人一直都放在一起,正是為了思嘉內心的完善,讓媚蘭的去世衝擊思嘉人生的最後一道閘門。

人物形象對比。

關於艾希禮的形象一直被原著黨詬病,書中描繪的是一個英俊的白馬王子,周身散發著優雅古典而又深沉憂鬱的氣質。

然而劇中的艾希禮更像中年大叔,你很難想像費雯麗會對他魂牽夢縈。

這可能會是你唯一讀的進去的長篇巨著!

瑪格麗特的作品優美流暢,自然輕快。

我所寫的東西在思想上還不夠偉大。

儘管瑪格麗特很謙虛地指出自己作品思想的不足,有評論家還指出這本書只適合「一般市民情趣」,顯然把它劃歸為了暢銷書一類。但翻譯家戴侃也認為,它實質上卻是最暢銷「非暢銷書」。

與那些以奇險取勝、以妖冶媚人的所謂通俗之作比較起來,毋寧說它的故事結構是簡單的,情節是常見的,作家的藝術手法也是樸實的。再加上題材的嚴肅性和傾向的明確性,作品的格調便遠遠超出迎合市民趣味的境界了。

其實書籍的直譯名可能更好聽也更貼合「讓一切都過去,明天又是新的一天「的主旨——《隨風而逝》

瑪格麗特並沒有像雨果和司湯達這樣的文豪那樣隨意穿插歷史,發表自己的深刻見解和看法,她更像是一個陳述者,把一個長長的故事給你娓娓道來。

你絲毫不會覺得厭煩和冗雜,它讓人感覺到更多的是「過癮」。

因為瑪格麗特對人物的塑造,對文字的把握,對劇情的勾勒,對節奏的順承都可以稱得上精心雕琢。

通俗是這本書的一大特點,但這絕不意味著《飄》不偉大。

是愛恨交惡,更是社會矛盾,信仰的陳述!

其實書中卻囊括了戰爭,歷史,社會,制度,思想,宗教,道德等諸多宏大的話題。

書中把南北雙方分別代表著新舊兩種階級,以及這兩種階級所代表的生活方式,精神情趣和人文風貌做了很大的較量,這實際上也是兩種制度的對抗。

除了創造了文學史上幾個豐滿鮮明的人物形象以外,它更真實的反映了當時那個年代美國南方農場主階級以及戰爭的重要側面。

所以,它不光像是一本故事,更像是從一段艱難混亂的歲月裡抽出了幾片最激蕩最鮮明的片刻為你重現,為你講述。

《飄》裡面有作為那個時代最智慧的一群人的所見所感以及對這些問題的索解。

相信通過這本書,我們也能對於種族這種大的問題有一個歷史感的縱向理解。

下面這一版應該是市面上最精緻的一個版本了,紀念典藏的最佳的譯本。

除此之外還贈送羊皮手帳,方便隨時記錄這部現代女性心靈的成長歷史。

相關焦點

  • 重看《亂世佳人》,發現我們都被女主欺騙了
    《亂世佳人》的故事,其實很簡單:渣女碰上渣男。最後,渣男被渣女給整崩潰了,離家出走。這麼一個挺渣的故事,被放置在美國南北戰爭背景下,頓時就經典了起來。電影在1940年上映,估計當時上海也是同期播放的。在國內引起轟動效應。
  • 《飄》在中國,電影為何譯作《亂世佳人》?
    小說寫得不錯,中國現在對這本書有爭論,有人說這本書的觀點是支持南方莊園主的。我們翻譯出版了這本書。出版了也沒有關係嘛,大家看一看,評論一下。」(《鄧小平思想年譜》,中央文獻出版社,1998年版)電影為何譯作《亂世佳人》1939年12月15日,根據《飄》改編的同名影片在美國亞特蘭大市首映。
  • 《亂世佳人》影評推介
    很早便聽過《飄》(Gone with the Wind)這本書,也久聞電影《亂世佳人》的大名。今天,有幸看完這一近四小時的經典電影,很受感染、令人深思。觀影過程中,我幾度落淚,不僅因為斯嘉麗如風漂泊的人生,更多的是出於內心的共情和共鳴。
  • 美國電影史上最成功的電影——《亂世佳人》
    這本書引起的轟動也吸引了好萊塢,後該書被拍成享譽世界的電影《亂世佳人》。(二)塞爾茲尼克電影公司在籌拍這部電影時,男一號瑞特.巴特勒是最早定下來的。由當時極具魅力的男星克拉克.蓋博來擔任。1932年,他憑藉電影《紅塵》當選為「好萊塢十大最賣座電影演員」。1934年,又憑藉喜劇片《一夜風流》獲得第七屆奧斯卡影帝。1938年,被評為「電影皇帝」。
  • 二倍速看片的時代,我只想當只蝸牛
    →→→當這些伎倆都不足以讓人們在高速路上一騎絕塵時,名為「X分鐘帶你看完XXX」的潘多拉魔盒又被打開了。而更騷的是,即便是點開一段三分鐘看完XX視頻,也有人要開上2倍速,一分半搞定,那才叫酸爽。快,無止境。在不遠的將來,以秒計算的絕對快餐式觀影也不是沒有可能。
  • 《亂世佳人》的玫蘭妮,隨風而逝了
    話說,《亂世佳人》,即《飄》,即《Gone with the wind》。《亂世佳人》電影開頭,直接打了串字幕點題。瑞特在世界任何地方都活得下去。而玫蘭妮,就像斯佳麗的母親和父親,就像塔拉莊園和十二橡樹,是真正隨風而逝的過往時代。以及,好萊塢黃金時代。《亂世佳人》片長接近四小時。據說羅斯福看電影時都睡著了,還抱怨「沒哪部電影有權利拍這麼長」。
  • 《亂世佳人》原著結尾欣賞
    《亂世佳人》電影劇照With the spirit of her people who would not know defeat, even when it stared them in the face, she raised
  • 費雯麗:真實的亂世佳人,美得顛倒眾生,卻永失舊愛
    費雯麗:真實的亂世佳人,美得顛倒眾生,卻永失舊愛相信大部分中國觀眾認識費雯麗是源於電影《亂世佳人》中斯嘉麗這個角色,憑藉此角色,她獲得第十二屆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也是第一位獲此殊榮的英國女演員。可見費雯麗是真實的亂世佳人,美得顛倒眾生,卻永失舊愛。費雯·麗有著無與倫比的美貌,尖尖的下巴,方形的下顎,雙眼則呈淡綠色,一點茶褐色也沒有,令每個見到她的人,都有驚豔之感。那時,費雯麗曾與邱吉爾相遇,但沒有打招呼,因為邱吉爾目不轉睛地看著她,簡直驚為天人,他只說,「欣賞上帝的藝術品,需要保持距離。」
  • 你看動畫時會開倍速,跳OP、ED嗎?開倍速有哪些利弊?
    看動畫還能開倍速?一位看動畫多年的老二次元表示發現了新大陸,並在在動態中分享自己的震驚、喜悅和心得。沒曾想,這樣一條動態卻一石激起千層浪,在評論區引發了激烈探討。很多人認為開倍速會嚴重破壞動畫應有的演出效果,還給人一種「為看而看」的感覺。有人提出開倍速會浪費聲優的演技和bgm。
  • 逝者| 《亂世佳人》最後一名主演去世,享年104歲!
    下架《亂世佳人》也成為美國社會的自我審查和反思的一個重要標誌。雖然,電影《亂世佳人》又在部分平臺重新回到架上,但《亂世佳人》在世的最後一名主演奧利維亞·德·哈維蘭卻謝世了,她是在居住超過60年的巴黎家中因自然原因死亡。電影《亂世佳人》裡的男主角克拉克·蓋博逝世快六十年了,女主角費雯麗逝世也超過半個世紀了。
  • 除了《亂世佳人》,還有哪些電影被「算舊帳」?
    中新社·華輿訊 據美國僑報報導 華納流媒體HBO Max下架了《亂世佳人》(Gone with the Wind),BBC和Netflix等視頻網站也下架了拿種族當「梗」的喜劇《小不列顛》(Little Britain)及衍生劇《伴我雙飛》(Come Fly with Me),美劇《老友記》(Friends)製作人為當年主角陣容「全白」而流淚道歉
  • 《亂世佳人》:繞不去的重要瞬間
    在接近4小時的電影裡,《亂世佳人》有許許多多令人印象深刻的場景,縈繞不去的重要瞬間俯拾即是。你可以挑選用升降鏡頭拍攝的亞特蘭大街道上的露天救護站全景,最後的落幅是一面襤褸的旗子;你可以收集瑞德和斯嘉麗的一段段對白,以他把她抱上寬大的樓梯作結;你還可以選取上半部的結尾處,那株枯藤老樹在血色殘陽之下的剪影;你同樣可以選擇瑞德最後滿不在乎地絕塵而去,留下斯嘉麗獨自一人,她決定明天再考慮這件事,畢竟明天又是新的一天。
  • HBO下架電影亂世佳人 原因是涉及種族歧視
    首頁 > 動態 > 關鍵詞 > HBO最新資訊 > 正文 HBO下架電影亂世佳人 原因是涉及種族歧視
  • 電影《亂世佳人》重新上架 片頭錄製學者獨家解讀
    1905電影網訊在經歷了《亂世佳人》下架風波之後,影片在HBO Max重新上架,並在影片播放前加上了說明視頻。由電影傳媒學者Jacqueline Stewart告訴觀眾:「你將看到的是史上最為恆久流傳的電影之一,但它從宣布開始製作的那天起,就多次被抗議。」
  • 有「問題」的電影,又何止《亂世佳人》一部啊!
    前幾天,流媒體HBO Max下架了《亂世佳人》,也引出不少爭議。當時,微信還專門出了一篇文章,去梳理這個事件,前因後果,兩方觀點什麼的。與此同時,《亂世佳人》也並非被禁和永久下架。HBO Max將會重新上架《亂世佳人》但前提是該片的播出,必須要伴隨一個附加條件——要有「背景補充說明」,也就是說下影片當時的情況,表明當前的態度。實際上,如果按照「《亂世佳人》事件」的標準,這當然不可能是個案。
  • 二倍速看劇,我以為last dance是首嗨歌
    ▲看著今早的熱搜,上流君露出老爺爺看手機的疑惑表情 | 來源:微博不過也別急,這追劇還不是「分分鐘就能實現,一上午就能追到最新」的事情嘛?畢竟在這段宅在家的日子裡,有盆友創下了兩天看完26集的《想見你》,三天看完55集的《錦衣之下》的人生觀影記錄。想知道是咋做到的?
  • 《亂世佳人》重新上架:電影有不可觸碰的「紅線」
    6月25日,經典影片《亂世佳人》宣布重新上架。在此之前,《亂世佳人》因涉及種族歧視而被HBO宣布下架。重新上架後的《亂世佳人》在影片之前加上了一段說明視頻:「你將看到的是史上最為恆久流傳的電影之一,但它從宣布開始製作的那天起,就多次被抗議」。
  • 美國暴亂持續 HBO下架亂世佳人
    原標題:反種族歧視之下,HBO下架南北戰爭題材電影《亂世佳人》【環球網報導記者李東堯】全美反種族主義抗議活動持續,現在,美國南北戰爭時期題材電影《亂世佳人》也不能看了?美國《華爾街日報》9日報導稱,目前黑人男子喬治·弗洛伊德之死引發的人們對種族不公擔憂正日益加劇,華納傳媒旗下的HBOMax平臺已將影片《亂世佳人》下架。
  • 《亂世佳人》,一部精彩而又充滿爭議的電影
    影史經典《亂世佳人》因涉嫌種族歧視而被下架。亂世佳人女孩兒們都在幻想成為不屈不撓的郝思嘉,擁有白瑞德這樣充滿性魅力的伴侶,哪怕身後洪水滔天,你我依然激情不變。針對《亂世佳人》的反對聲音,從80年前就出現了。1940年,放映這部電影的影院遭到了全國黑人國會的譴責。「這是針對美國黑人的恐怖武器,」評論家在黑人主流報紙《芝加哥捍衛者報》上寫道。
  • 《亂世佳人》:畢竟,明天又是新的一天
    如同大多數的影視作品改編自原著,《亂世佳人》也不例外,其實很多人都覺得原著更有感覺,但相比較於其他作品,《亂世佳人》已經拍得很優秀了,無論是郝思嘉的美麗任性,還是白瑞德的浪漫多情,甚至整個戰爭的大背景,都拍攝的很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