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事號召在宅佩戴口罩 醫療組織:日本已經陷入「醫療緊急事態」!

2020-12-24 騰訊網

日本疫情 速報

據日本NHK電視臺報導:12月22日下午15:30為止,東京新增感染563人。12月21日下午23:59為止,日本國內新冠病毒感染者新增1806人,累計感染者人數為20萬1050人(鑽石公主號感染者另計712人)。住院以及療養治療中的26816人(12月15日)。另外,新增死者48人,死亡累計人數2978人。

日中通信

由於新冠疫情持續蔓延,日本醫學會、日本醫院協會等9個團體組織於21日聯合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日本的醫療服務體制已陷入 「醫療緊急事態」困境。

(圖片來源:NHK)

據NHK報導,日本醫學會會長中川表示,「目前整個日本的醫療服務體系都面臨著巨大壓力。希望政府能夠積極採取一切必要措施,以避免日本醫療服務體系崩潰。並且希望大家能夠積極配合,做好防疫措施。」

此外,中川會長強調,「緊急事態宣言關係到日本的各行各業,希望菅義偉首相能呼籲大家團結一致,共同克服此次的新冠疫情。」

(圖片來源:網絡)

另一方面,日本醫院協會會長相澤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醫護人員在克服自身對新冠恐懼的同時,竭盡全力為人民群眾提供著醫療服務。但如果確診人數進一步增加,他們的努力都將化為泡影。我希望政府能夠積極採取行動,限制人群的移動,以防止新冠疫情的進一步惡化。」

(圖片來源:TBS)

據TBS報導,東京、神奈川、埼玉、千葉的四位知事也於21日召開視頻會議,關於各縣新確診人員的動向和感染的預防措施進行了討論。

四位知事聯合發布了新年假期的防疫對策,呼籲群眾錯開參拜的尖峰時段。與此同時,他們要求群眾不僅要在外出就餐時需要佩戴口罩,為防止以家庭為單位的聚集性感染事件發生,希望群眾在家中也能夠佩戴口罩。

- END -

消息來源:日本頭條

編輯:悠米 責任編輯:貝兒

公眾號編輯:嵩淼

相關焦點

  • 日本 醫療界發布緊急事態宣言
    新華社電 截至21日,日本累計新冠確診病例超過20萬例,近期該國單日新增新冠確診病例已多次為3000例左右。日本醫療界9個團體21日聯合召開記者會,發布「醫療緊急事態宣言」,就新冠疫情在日本快速蔓延給醫療資源造成重壓發出警告。
  • 美國確診超36萬例,世衛組織鼓勵各國研究民眾佩戴口罩的有效性
    世衛組織:鼓勵各國研究普通民眾佩戴口罩的有效性當地時間4月6日,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表示,一些國家已建議或正在考慮讓普通民眾使用醫用及非醫用口罩,而醫用口罩必須優先提供給一線的衛生工作者。譚德塞同時鼓勵那些考慮讓普通民眾使用口罩的國家研究其有效性。
  • 「非常事態」下日本大阪確診人數持續增加 醫療資源不堪重負
    針對新冠肺炎感染持續的狀況,為了防止醫療體制陷入更加危急的狀態,日本大阪12月3日發布了「醫療非常事態」宣言,知事吉村洋文呼籲民眾控制不必要不緊急的外出。但是,疫情在大阪依舊持續加劇,醫療資源的使用面臨飽和。
  • 日本首都圈外多地要求發布「緊急事態宣言」
    (抗擊新冠肺炎)日本首都圈外多地要求發布「緊急事態宣言」中新社東京1月9日電 (記者 呂少威)日本京都府、大阪府和兵庫縣三地知事9日與日本經濟再生大臣西村康稔通過網絡舉行會談,請求日本政府也在上述地區發布「緊急事態宣言」。
  • 疫情擴散 日本多地要求發布「緊急事態宣言」
    來源:中國新聞網中新社東京1月9日電(記者 呂少威)日本京都府、大阪府和兵庫縣三地知事9日與日本經濟再生大臣西村康稔通過網絡舉行會談,請求日本政府也在上述地區發布「緊急事態宣言」。三地知事表示,新冠疫情正在該地區快速擴散,醫療資源供給告急,為抑制疫情,有必要進一步強化防疫對策,因此請求像首都圈四地那樣發布「緊急事態宣言」。大阪府知事吉村洋文在會談後向媒體表示,關於應該發布「緊急事態宣言」的想法依然沒有改變,希望在1月14日至2月7日間能採取和首都圈同樣的防疫措施。
  • 衝繩縣知事向日本全國求援:請派50名護士支援抗疫
    據日本共同社報導,由於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在衝繩縣內蔓延,衝繩縣知事玉城於16日表示,他已要求全國知事會從縣外派遣50名左右護士赴衝繩縣應對疫情。玉城在縣政府與厚生勞動副大臣橋本嶽會談後,向媒體透露了上述消息。
  • 日本緊急事態追加關西 菅義偉鬆口:如果有必要
    (圖/路透) 文/中央社東京10日綜合外電報導 日本首相菅義偉7日宣布首都圈8日進入緊急事態,但疫情同樣嚴峻的關西3府縣知事,昨天也籲請中央將3府縣納入緊急事態對象地區。菅義偉今天說,如果有必要的話會做好準備。
  • 【日本多地要求發布緊急事態宣言】日本京都府、大阪府和兵庫縣三...
    文 / 冷靜2021-01-09 22:11:04來源:FX168 【日本多地要求發布緊急事態宣言】日本京都府、大阪府和兵庫縣三地知事9日與日本經濟再生大臣西村康稔通過網絡舉行會談,請求日本政府也在上述地區發布「緊急事態宣言」。
  • 日本京阪神三地擬要求發布緊急事態宣言
    共同社1月8日消息,受新冠疫情蔓延影響,日本大阪府知事吉村洋文7日表示,考慮應該向中央政府要求發布緊急事態宣言。京都府知事西脅隆俊和兵庫縣知事井戶敏三也在當天表態將朝著要求發布的方向展開討論。3府縣將各自在8日召開對策總部會議,最快9日要求中央政府再度發布宣言。
  • 東京大阪陷入「醫療崩潰」?大阪知事:無根據 不想理
    中新網5月28日電 據日本共同社報導,日本愛知縣知事大村秀章就新冠疫情蔓延情況,反覆發言稱:「東京、大阪處於醫療崩潰狀態」,遭到大阪府知事吉村洋文反駁。吉村稱「大阪沒有發生醫療崩潰,根據不明」,知事之間展開罕見的交鋒。
  • 日本發布首都圈緊急事態宣言 首相:決心舉辦一屆安全放心的奧運會
    1月7日電】日本首相菅義偉7日在官邸召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症對策總部會議,基於新冠特別措施法向東京、埼玉、千葉和神奈川1都3縣發布了緊急事態宣言。以首都圈為中心,新增感染人數激增,醫療供應體制告急。政府把方針從兼顧經濟活動,轉為了優先遏制疫情。以傳染風險高為由,要求餐飲店把營業時間縮短至晚上8點打烊,若不配合則公布設施名。這是去年4月首次下令以來,再次發布宣言。
  • 日本緊急事態擴大至11都府縣,呼籲白天外出自律!3月開始免費檢測?
    自從日本政府在1月8日宣布一都三縣進入「緊急事態」後,日本每天的確診數字慢慢有所降低,但因為中間有個「3連休」,專家表示還不能掉以輕心。 令人擔憂的是,雖然確診人數在減少,但日本的醫療體系已經撐不住壓力了,日本醫師會中川會長在1月6日就表示「現實已經是醫療崩潰的狀態」。
  • 日本關西3地也提出進入「緊急事態」,疫情已在全日本「爆發」?
    受感染者激增的影響,日本政府1月7日正式宣布,一都三縣地區從1月8日0點開始正式進入「緊急事態」,要求民眾外出自律,餐飲店短時營業,削減7成上班率等。但8日早上,首都圈的通勤風景與宣言前並沒有多大差異。JR橫須賀線和東急東橫線在上午8點左右擠滿了上班族,車廂仍是滿員狀態。乘坐橫濱站的公司職員說:「與宣言前相比擁擠情況完全沒有變化,這周開始上學,人又增加了。」
  • 日本最後一個「零確診縣」失守,全國單日新增確診病例首破千,日本...
    ▲7月29日,佩戴口罩的行人走在大阪的人行橫道上。| 新華社 日本新冠疫情繼續惡化,29日全國新增確診病例首次超過1000例。 ▲7月27日,人們佩戴口罩在東京一家商店內購物。
  • 日本緊急事態宣言「晚了一周」 專家:不具強制力 寄望國民「恥文化...
    日本專家:「整整晚了一周」日本《新型流感等對策特別措施法》(修正案)於3月14日正式生效,使首相發布緊急事態宣言成為可能。基於該項法案,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有權徵用民間醫療設施,要求地方自治政府服從中央政府發布的各項指令。
  • 國際疫情:英首相轉入重症監護室 日本今將宣布緊急事態
    日本首相考慮今日發布緊急事態宣言。英國首相鮑裡斯·詹森因新冠肺炎病情惡化,被轉入重症監護室。     當地時間4月6日,在位於大華府地區的一家超市裡,民眾普遍佩戴口罩購物。圖林根州耶拿市6日正式引入佩戴口罩的義務,要求市民購物和乘坐公交時佩戴口罩,成為迄今為止德國唯一一個要求民眾佩戴口罩的城市。
  • 日本首都圈進入1個月緊急事態 京阪神充滿危機感恐成下一波
    文/中央社 日本境內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情嚴峻,單日新增病例連4天創新高,雖然疫情最嚴峻的首都圈1都3縣已進入緊急事態,但充滿危機感的「京阪神」,也可能進入緊急事態。
  • 日本石川縣和香川縣也發布「緊急事態宣言」
    人民網東京4月14日電 綜合日本媒體的報導,近期,由於新冠肺炎疫情在日本石川縣不斷蔓延,縣知事谷本正憲13日發布了獨自的「緊急事態宣言」。他再次呼籲縣內民眾在非緊急情況下不要外出,不要去餐飲店就餐,避開密閉、密集、密切接觸的「三密」空間。
  • 日媒:東京圈防控新冠搞緊急事態宣言 大阪京都兵庫等地也申請加入
    中國小康網1月8日訊 老馬 受新冠疫情蔓延影響,日本大阪府知事吉村洋文7日表示,考慮應該向中央政府要求發布緊急事態宣言。京都府知事西脅隆俊和兵庫縣知事井戶敏三也在當天表態將朝著要求發布的方向展開討論。3府縣將各自在8日召開對策總部會議,最快9日要求中央政府再度發布宣言。
  • 醫療面臨崩潰!原來日本人留了一手…
    日本在檢測量上一直沒有提高的原因,就是擔心醫療崩潰。當然,這樣的擔心並不是沒來由的,畢竟已經有好幾個國家出現醫療崩潰的現狀。可是,即便如此,3月30日的時候,日本醫生協會召開記者會上說希望日本政府能宣布緊急事態宣言,隱約透露著醫療崩潰的危機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