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新青年
沒有人比我們更了解日本
日本的確診人數在3月的最後一天又刷新了單日最高,確診人數高達234人,日本本土確診人數達到2233人。
當然,這麼高的確診數的背後,也是3月31日足有3481人的PCR檢查人數。
不過,厚勞省每日的檢測數統計也不是很完全,檢測數量只能做一個參考,而且連續一周的檢測量的數據差別很大,也不能說明日本整體檢測量在加大。
但是,無論檢測量是否加大,最近這幾天的確診人數的確是在上升,而且有好幾起聚集性感染的案例,所以,一確診就是十幾到幾十人,也是迅速將確診人數拉高的原因。
日本在檢測量上一直沒有提高的原因,就是擔心醫療崩潰。當然,這樣的擔心並不是沒來由的,畢竟已經有好幾個國家出現醫療崩潰的現狀。可是,即便如此,3月30日的時候,日本醫生協會召開記者會上說希望日本政府能宣布緊急事態宣言,隱約透露著醫療崩潰的危機感。
宣布緊急事態宣言成了這幾天討論度最高的話題,各種傳言喧囂而起。與緊急事態宣言相關的封城傳言也一直都有,而日本政府也多次表示了現在並不是宣布緊急事態宣言的時候。
日本醫生協會之所以會召開記者會希望能宣布緊急事態宣言,也是因為現狀讓醫療界已感到了壓力。
比如,僅東京都來說,現有可接收新冠肺炎患者的感染病床位有500張,截至目前為止,已入院的患者人數為394人,剩餘床位僅106張。
大阪府其中一家醫院,可用於治療新冠肺炎患者的感染病床位大約30張,也基本滿床的狀態。
最開始加大檢測量的北海道,之前確診人數一直在全日本首位。市立札幌醫院的醫生也表示一開始沒有想到患者數會急增,然而事實是床位已處於飽和狀態。
為了應對新冠肺炎患者,已將ICU(重症監護室)和其它醫院樓層用於新冠肺炎專用。
東京、大阪、北海道是目前新冠肺炎確診數比較高的幾個城市,這幾個城市的人口也相對密集,現狀雖然不至於到醫療崩潰的狀態。但凡事防患於未然,感染病床滿床已經是一個告急的信號。
事實上,關係到醫療崩潰的幾個要件裡面,除了已經有些飽和的感染病床數以外,還有其他硬體設施,比如人工呼吸機和人工心肺裝置(ECMO)。
有些醫院因為沒有人工呼吸機,而對於新冠肺炎的重症患者這個又是必要設施,所以這些沒有人工呼吸機的醫院暫時也都無法投入接收新冠肺炎重症患者使用。
當然,我們在討論醫療崩潰這個話題的時候,也從來不單單指應對新冠肺炎這一類患者。整體醫療體系的維持,應該是在包含能夠治療應對各種病患的基礎上,同時保證新冠肺炎患者的治療。
如果全部的醫療資源都投入到治療新冠肺炎患者上,從而影響或者耽誤了其它病患的治療,相信這也不是大家想看到的。
所以,現階段因為沒有人工呼吸機而無法接收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醫院,也作為後方支援,接收結核患者,以緩解已經在接收新冠肺炎患者的醫院的壓力。
在事態已經有不容樂觀的情況下,日本也不是沒有設想過可能發生的情況。之前東京都知事在召開記者會上,也曾表示過,在什麼對策都不實施的情況下,疫情暴發的高峰期,估算每天將會有超過2萬患者要入院治療。
每天2萬人這個數字,以現在的醫療資源來看,幾乎是無法應對的。既然早已做過這樣的估算,各地的醫院也有所反映,那麼為了防止醫療崩潰,早做一些準備就很有必要了。
首先,就是增加感染病床數。比如,東京已有的感染病床數為500張,且已逐漸進入飽和狀態,東京都知事也表示,接下來東京都內的感染病床數將朝4000張目標努力增加。
大阪府內也在考慮把暫未使用的醫院樓利用起來,感染病床數朝1000張目標努力。
其次,除了感染病床數以外,配套的人工呼吸機也十分重要。東京都174家醫療機構共有3066臺人工呼吸機。
截至2月中旬的調查顯示,還未使用的人工呼吸機有1892臺,現在這個數字可能又少了一些。
現在全世界範圍內的人工呼吸機生產廠幾乎都在全線開動的增加生產,很多國家也沒有那個餘力去出口人工呼吸機了,甚至一些零部件生產廠也都可能優先提供本國的供應,不再接受外國的訂單。
日本目前還沒有出現人工呼吸機緊缺的現象,但增產也在隨時待機中。
最後,硬體設施方面還有一項就是人工心肺裝置(ECMO),相信很多人之前對於ECMO這個醫療設備還是一臉茫然的狀態,這次新冠疫情,至少讓很多人知道,ECMO雖然不是藥,但它可能是「最後的招數」,用來和死神搶時間。
與此同時,人們大概也隱約了解到,ECMO這個醫療設備並沒有人們想像的那麼多,甚至可以生產ECMO的廠家也僅有10家。在中國疫情嚴重的時候,不得不說,一些重症患者最後真的是靠ECMO硬把命拉回來的,這也足以看出ECMO對於這次應對新冠肺炎有多重要。
據不完全統計,中國大約有400臺ECMO(非官方數據),美國僅有264臺(非官方數據),而日本擁有1412臺ECMO。
ECMO的擁有數量上來說,日本確實更有優勢一些。但是否擁有足夠多的ECMO就可以高枕無憂了呢?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ECMO這種專業的醫療設備,需要有專業的醫療人員來操作,且一個人是無法完全操作使用的。簡單來說,沒有人,光有設備也白搭。
如果把關乎醫療崩潰的幾個要件概括為感染病床數、人工呼吸機、人工心肺裝置和醫療人員的話,前三個都屬於硬體設備,增設床位或者增產設備就能解決問題。而醫療人員或許才是日本現階段更應該重視起來的問題,醫療崩潰與否,比起設備,人更是決定性的關鍵所在。
而現階段,日本也已出現了不少醫務人員感染的病例。為了防止醫療崩潰,對於輕症者和無症狀患者在自宅療養的,暫時以線上診療的方式進行,這樣一定程度上也減少了醫務人員和患者的直接接觸。
為了防止醫療崩潰,日本也在做一些準備。畢竟,日本現在還沒有進入疫情暴發期,醫療體系也不能在此之前就崩塌,那接下來的後果則不堪設想。
截至發稿前,4月1日東京都新增確診人數66人,東京都累計確診人數587人。
還有一個讓人很難受的新聞是,感染新冠肺炎的不滿1歲幼兒出現心肺停止,已搬送至重症監護室。
4月1日的今天是一個特殊的日子,青年君之前看到一條留言說,真希望將2020年刪除,然後重啟。這一年之初到現在,人們承受了多少才會講出這樣的話來。
人們說2020年是活久見的一年,經歷了奧運延期,經歷了高考延期,還有多少要在這一年經歷呢?
青年君也看到有人在這一天開了一個不合時宜的玩笑,如果當下可以開一個玩笑的話,真希望明天睜開眼,疫情從來沒有發生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