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爸爸去哪兒第三季的播出是火得不得了,收視率直接是高到爆表,微信圈,只因西雙版納太美,爸爸們沉醉,美景太多數不過來。目前西雙版納是火上加火,火到底了。但是在這裡小編告訴你們一個絕密消息,西雙版納的爸爸去哪兒主題曲版納之行被網友改編了一個方言版的,是不是太勁爆了,雖然唱得不是很專業,勿噴純屬娛樂,覺得不錯轉發給朋友一起嗨。
在《爸爸去哪兒3》上期節目中,節目組穿越時空來到了神秘古老的邊境傣寨——勐景來,整期節目都環繞著濃鬱的傣鄉風情,秀美宜人的景色從節目播出就成功搶鏡,深深的俘獲了億萬觀眾的小心臟,很多觀眾已經迫不及待的想來體驗「勐景來」這個神秘美麗的世外桃源了,小編今天就帶各位跟隨上期節目中,星爸萌娃的足跡,先感受一下這片美麗的人間天堂。
第一站
熱情盛大的迎賓
爸爸和寶貝們在勐景來之旅的第一站,愉快的感受了熱情美麗的哨哆哩和貓哆哩盛大歡迎儀式。
載歌載舞迎接賓客
熱情的傣族鄉民排氣長龍隊伍載歌載舞迎接遠到的賓客。
第二站
入住古樸竹樓
老爸和寶貝們入住充滿異域風情的傣鄉竹樓。
傣家客棧
村寨裡專門設有風情獨特的傣家客棧,安靜舒適,環境宜人。
在夏克立和女兒夏天入住的「紙屋」中發現了書寫在紙張上傣文!
古老文字,神秘傳奇
這裡保留了傣族傳統的造紙技術,當地的鄉民世代傳習傣族文化。
第三站
貝葉書院
這裡生活著全民族信仰南傳上座部佛教的傣族。在這裡,每一位男子在一生當中都要出家做和尚一次,以此來學習佛陀的教法,報答父母的恩德。在這裡,僧侶託缽乞食,百姓每日虔誠供養,形成了樸素淡泊的民風。
這裡是爸爸和寶貝們禪修參悟的地方,祥和寧靜的寺廟充滿了佛光古韻。
村寨裡的「僧侶布施」。
↑
傣家的男子都會進入書院學習。
刻寫貝葉經的小和尚。
第四站
塔林
大俊受罰掃塔的地方。
每一座塔林都代表著一位高僧,置身塔林,莊嚴肅穆之感油然而生。
第五站
潑水狂歡
爸爸和寶貝們參與了傣族傳統而又隆重盛大的潑水狂歡,清透螢亮的水花代表了衷心美好的祝福!
在勐景來,潑水節不僅僅是「潑水」這麼簡單。傣族潑水節又名浴佛節,它的慶祝活動大多圍繞佛事而展開。勐景來,較為完整地保留了浴佛的傳統儀式。
第六站
美食誘惑
在運動會比賽環節中,爸爸們挑戰了當地的特色美食「昆蟲宴」,這些菜餚看起來嚇人,光憑香脆的口感就是一道不能錯過的美味,更別說其本身還有很高大營養蛋白質含量和藥用價值了。
當然,除了雲南特有的昆蟲宴之外,這裡還有最地道的傣家美味!
↑
生態
美味
第七站
傳統民間工藝
夏克立家庭入住的造紙房,勤勞智慧的傣族鄉民保留和傳習了古老的造紙技術,村寨中,鄉民們將這一技藝保留傳頌。
除了造紙以外,勤勞智慧的傣族鄉民還善於織布,制陶,釀酒和竹編等技藝
傣錦
傣錦是傣族著名的紡織品。織錦用線用木質紡車紡織,以紅,藍靛葉和其他染料浸染成各種色彩,織錦時,要先設計圖案,製作「紋版」(圖案樣本),再按「紋版」式樣在木織機上安排色彩各不相同的經線,維線,織出色彩斑斕的傣錦。
慢輪制陶
傣族自古喜愛用陶,制陶在傣語中稱為「板磨」,俗稱「土鍋」。明初錢祖訓所著《百夷傳》稱:傣族「惟陶冶之器是用」。與其他民族不同的是,傣族制陶是由婦女世代相承的。
竹編
傣族的竹編工藝是傣族的傳統工藝美術形式,歷史悠久,造型古樸,美觀實用。傣族有著世代相傳的竹編技藝,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傣族的村村寨寨都掩映在翠綠的竹林中,傣族人住的是竹樓,用的是各式竹器,他們愛竹、用竹,擅長竹編工藝。
釀酒
有千百年的歷史。用於釀酒的藥材有龍舌蘭、黃姜花、辣椒等30多種。傣家的糯米酒口感好,有藥效作用,不同藥酒釀出的酒有不同的功效,可以治咽喉腫痛、口舌乾燥、風溼等,是名副其實的保健酒。
軒軒家庭入住的釀酒房裡,陳列著百壇美酒,房東是一位傳承了傳統傣家釀酒技藝的老師傅
勐景來
一切的美麗與神秘只因為她保留了最原本的狀態!
責編:小佳 大凡
轉載自夢雲南雨林瀾山
「老朋友」點擊右上角,轉發或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