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領導、親愛的老師們:
大家下午好!我是初中部地理教師羅勤。今天,我跟大家分享的主題是:地理教學之趣。
都說民以食為天,想必下面一定坐著不少和我一樣的吃貨。談到中華美食我們不難發現,北方人喜麵食,南方人喜大米,而西部則特愛牛羊肉。而人們對於食材的選擇其實是地理環境造就的,也就是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地理環境不僅影響著我們的胃,還從衣食住行等方面深深地影響著我們生活。而這些東西都是可以在我們的地理課堂上一窺究竟的。
地理是一門有趣、實用的學科,但也不乏許多抽象的知識,比如等高線,經緯度等等,但令人悲傷的是,很多時候,地理課堂常常是老師在上邊講授如滔滔江水綿綿不絕,自己被自己感動著,而學生常常是一臉茫然,眼睛珠子一動不動地不知所云。
怎樣改變這種困局呢?我認為關鍵在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此,我一直在苦苦摸索,在摸索中前進。今天,我將把我的地理教學之趣和大家分享一二。
一、自製模型——動手操作之趣
在講授等高線這個知識點時,需要涉及高中的立體幾何知識,可以想見,這對初一的孩子而言,是多麼的抽象和難以理解。尤其是實際地形與平面地圖的相互轉換,是孩子們學習這一知識的瓶頸所在!為了突破這個難點,我發揮了自己手工特長,(PPT),親手縫製了一個山體模型,下面我將用自這個模型為大家演示我在課堂上是如何解決實際地形與平面地圖的相互轉換這一問題的。
(演示)大家請看,這是一個圓錐形的山體,這是海平面。海平面的海拔是0米,綠色這一圈是0米等高線,我們設定等高距是200米,那麼黃色這一圈是200米等高線,棕色這一圈是400米等高線。我要把這些立體的等高線轉換成平面圖,請大家注意看哦,現在,我直接讓這座山的頂點垂直落下,大家看到了嗎,一個立體的山體轉眼間成為了一個平面圖形。猶記得學生們看到這個演示時的驚喜,原來枯燥難懂的地理知識可以如此easy!像這樣的演示模型我還做了不少,讓我的課堂既生動又有趣。此後,孩子們在我的帶動下,也參與進來,這是師生共創的黃河上遊流域模型,這是泥石流模型,這是學生們用橡皮泥做的等高線模型......
授人予魚不如授人予魚,在動手動腦的過程中,許多晦澀的地理知識也迎刃而解了,我想,所謂教與學的雙贏大抵如此吧。
二、科技製作——演示求知之趣
如今,有太多太多的新鮮事物不斷湧現,而我們的地理課堂也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作為一名青年老師,我有幸參加了九龍坡區教委舉辦的「九龍坡區第三屆電子白板培訓」,其中「AR妙懂地理」軟體讓我眼前一亮,將其運用於我的地理課堂。
「AR妙懂地理」是一款手機、平板教學軟體,相信沒有什麼能比手機、平板更能吸引學生了,我把讓這個讓人又愛又恨的東西變成了我和孩子們的輔助教學工具。下面,我將請上我的學生為大家演示「AR妙懂地理」這個軟體。
(各位老師,下面我要為大家變一個魔術。大家請看,這是一張普通的列印紙,我要把它變成一座山,一座山,你信嗎?見證奇蹟的時刻開始了!大家看,山體出現了,我還可以轉動這張紙,請大家從各個角度去觀察這座山,有沒有橫看成嶺側成峰的感覺,有木有?我還可以點出它的等高線,當我從山體上方俯視時,它就變成了平面。而且軟體中對每一個部位有詳細的介紹,例如山峰(語音播報)。
親們,這個軟體不僅可以把這張紙變成山,還可以演示地球自轉公轉,演示大地、海洋和浩瀚的宇宙,總而言之它涵蓋了許多你可能遇到的初中地理的所有難點,你能想到或者不能想到的許多知識,真正做到秀才不出門卻曉天下事,學習地理原來可以如此簡單,你也可以哦!
教育的求索之路,就像一條彎彎曲曲的河流,一路走來,穿蔭越林,賞花拂葉。彈指揮間,我進入楊中這個有溫度的大家庭已經三年了,有人說三年磨一劍,但對我而言,註定要用一生來打造屬於我和孩子們的地理趣味課堂。
秉承著這樣的夢想,我將櫛風沐雨,砥礪前行。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