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讀《山海經》中的章莪山和陰山。章莪山上有獸叫猙,有鳥叫畢方;陰山上有獸叫天狗。
章莪山在長留山向西兩百八十裡的地方。據考證,章莪山在今天的青海湖境內。《山海經》裡說,章莪山上不長草木,但是有很多精美的玉石,還有豐富的青綠色的玉石,而且章莪山上的東西都非常怪異。
書上沒有記載具體是怎樣的一種怪異,顏色奇怪還是形狀奇特,亦或是行為怪異,我們不得而知,只是說:所為甚怪。
其實,《山海經》中記載的獸們,沒有一個不奇怪的。章莪山上有一種野獸,它的身體長得好像紅色的豹子,長著五條尾巴,頭上還長著一隻角。這種野獸嚎叫的聲音像是人們在拿著石頭敲打時發出的聲音。古人給這種野獸取個名字叫猙,面目猙獰的猙。
從圖片上看,這猙長得也不是那麼猙獰,只是有點奇怪。全身長滿了豹子點,五條尾巴長長的,並不拖在地上,而是高高豎起在屁股後面,頭像是山羊的頭,頭的正中長著一隻角。它把頭高高昂起來,像是準備隨時都要仰天長嘯一樣。
章莪山上還生活著一種鳥,長得像鶴,但只有一隻腳,全身的羽毛都是青藍色的,其中加雜著一些紅色的斑紋,尖尖的白色的嘴巴。古人把這種鳥叫做畢方。
從圖片上看到,畢方除了只有一隻腳以外,整個形狀簡直與丹頂鶴沒有什麼兩樣。
我眼前圖片上的這隻畢方鳥,一隻腳穩穩地站在石崖上,尾巴和兩隻翅膀仿佛隨時準備要起飛的樣子,長長的脖子,紅色的頂冠,頭高昂著,眼睛睜得圓圓的,仿佛時刻警惕著周圍環境中的一切。
為什麼把這種鳥叫畢方呢?書上說畢方鳥的叫聲就像是在喊自己的名字,它是火光之災的像徵,它出現在哪裡,哪裡就會發生火災。而發生火災的時候,那些燃燒的竹子和木頭們就會發出的噼啪聲響,所以人們就稱它為畢方。畢方就是木柴燃燒時發出的聲音。傳說人類的第一粒火種就是畢方鳥帶來的。所以,畢方鳥又被稱為是火神。
從章莪山再向西走三百裡,就到了陰山。陰山是今天塔塔河和巴嘎柴達木湖南的山脈。
青海的塔塔凌河,古時候叫濁浴水就從陰山發源,然後向南流入蕃澤。考古學家認為,蕃澤水可能就是今天的巴嘎柴達木湖。
濁浴水中有很多貝殼,還帶著花紋,特別漂亮。如果把那種貝殼收集起來,串成一件藝術掛件,絕對很有價值。
陰山中生活著一種野獸,它的身體像山貓的身體,白色的頭又像是狐狸的頭一樣。古人把這種動物叫天狗。
天狗的叫聲並不像是狗在叫,而是像貓叫,古人用它來防禦兇險。
怎麼防禦呢?也許這種動物對環境中的異常現象非常敏感,周圍環境中有什麼不對時,它們就會像貓一樣地叫起來,告訴人們有危險。就如同看家狗用叫聲告訴有陌生人來了一樣吧。
好啦,今天的《山海經》就讀到這裡,我們明天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