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師中學建校九十周年活動上,學校合唱團獻唱。 學校供圖
美術生自己動手美化校園。 黃志軍 攝
華燈初上的校園。 方勁蓉 攝
今年高考,開平市長師中學再創輝煌,本科上線人數335人,創歷史新高。其中,美術類本科雙線入圍206人,音樂類本科雙線入圍59人,體藝類本科雙線入圍人數達到286人,連續16年位居江門市第一。體藝高考優秀學生數量佔開平「半壁江山」,美術類連續7年有學生被清華大學、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美術學院等全國重點名校錄取,音樂類近7年來共有20位同學考上星海音樂學院。
近年來,開平市長師中學在不斷實現自我超越的實踐中乘風破浪、奮勇前行,體藝特色辦學在江門地區已形成較為成熟的品牌效應,社會輻射影響力大,成為五邑地區不少體藝類學子嚮往的學校。
文/胡濤 盧煥英
傳承歷史 鑄就特色教育品牌
開平市長師中學辦學歷史悠久,擁有深厚的人文底蘊和藝術特色優勢。該校創辦於1928年,前身是廣東省長沙師範學校,曾專注於培養中等師範生,為五邑地區培養了大量基礎教育人才。2000年開始改辦高中,更名為開平市長師中學,後晉升為廣東省一級學校。
經過近百年發展的長師中學,結合自身優勢,確立了「培養特色鮮明、全面發展」的人才培養目標,秉承「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一切」的校訓,積極開展體藝教育教學探索,逐漸鑄就了鮮明的體藝特色教育品牌,教學成績突出,贏得社會各界的廣泛好評。
據統計,開平市每年高考的本科上線人數約有3000人,而在開平的8所高中裡,2所國家級示範性高中——開平一中和開僑中學貢獻值已超2/3,剩下不到1/3的貢獻值則由另外6所普通高中來完成,長師中學當仁不讓地成為其中最主要的貢獻者之一。值得強調的是,在每年高一招生的時候,長師中學錄取分數只是排在開平第四順位,80%的學生成績都在第三順位學校的錄取分數之下,生源沒有優勢可言。
校情學情如此,長師人沒有氣餒,沒有怨天尤人,而是另闢蹊徑,堅持「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一切」的校訓,為每個學生搭建實現夢想的平臺,走體藝特色成長之路,最終實現了「低進高出、高進優出」的跨越式發展目標。
循序漸進
組建體藝專業班
特色立校的背後,是長師中學在教學領域的改革探索。近年來,該校本著「一切為了學生」,堅持「以生為本」,敢為人先,未雨綢繆。在高一新生繳費註冊之時,就順勢而為,全面調查學生的選科意向,將學習體藝意向明確的學生組成一個專業班。
「專業班在課程設計、課時安排、課堂教學、課後輔導等方面有所傾斜,逐步形成了個性化輔導與分層教學相結合的專業教學體系。」開平市長師中學負責人表示,專業班的設置讓學生得到更多重視,堅定了他們藝考的信心,並在全年級起到引領示範作用,輻射帶動更多學生提前制定好自己的「生涯規劃」。
在高一第一個學期結束之時,學校再次進行全年級選科意向調研。「此時,學生經過半年的學習實踐,加上長師校園濃厚體藝教學氛圍的耳濡目染,潛在的追夢激情被點燃,大部分學生都有信心和勇氣踏上體藝追夢之路,從籍籍無名的中等生蛻變成為了夢想拼盡全力的『戰士』。」該負責人介紹。
厚積薄發
獲評「廣東省藝術特色學校」
長師中學深知學生基礎的薄弱,故而十分強調有效整合教學資源,多方面強化學生學習,做到文化課與術科訓練同步進行,提升學習效果。校園裡,學生沐浴在充滿鬥志和活力的氛圍中,步伐是堅定的,精神是朝氣蓬勃的,眼中是有光的。
據了解,長師中學依據專業課和文化課各自的教學內容特點、依據不同專業班級學生的實際,改變以教師為中心的單一課堂教學模式,形成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多向交流、多邊互動的立體結構。
專業課學習採用活動化、探索性的教學模式,通過合作、討論、交流,發揮「學習共同體」的作用;在練習層次上,「上不封頂,下要保底」;給予特優生和學困生特殊的輔導,使專業課堂成為每一位學生充分發揮個人能力的舞臺,讓所有學生在專業課和文化課上都得到成長。
同時,長師中學的教師團隊老中青結合,通過實施以「青藍工程」為核心的師徒制度,在教學和教育上形成了「傳幫帶」的良好氛圍,整個教師團隊精誠團結。他們以「讓普通孩子實現華麗蛻變」為己任,堅信幸福是奮鬥出來的、成績是拼搏得來的。
這些年,學校努力夯實基礎,厚積薄發,在體藝雙線教學探索和體藝管理方面積累了許多經驗,並成功完成了江門市「僑鄉高中體藝特色課程開發與實踐實驗研究」課題。2018年被評為「廣東省藝術特色學校」,是當年江門市兩所獲此殊榮的高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