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有25個兒子,司馬家族奪權時,為何就沒有一個站出來反抗的嗎

2020-12-19 騰訊網

曹操一生有25個兒子,勢力相當龐大。但是後來,整個曹魏政權卻給司馬家族輕鬆奪去。這裡就出現了一個問疑問:曹操既然那麼多兒子,眼看著曹魏江山逐漸衰落,被司馬懿、司馬師、司馬昭父子一步步蠶食,乃至於最後被司馬炎奪位。難道曹操的那些兒子們,就沒有一個站出來與司馬家族搏鬥的嗎?

(曹操像)

在司馬家族奪權的過程中,也不能說曹操的兒子們沒有發過聲音,但所發出的聲音,卻相當孱弱。

當司馬懿通過高平陵政變,打敗曹爽,奪取魏國的朝政以後,司空王凌曾與侄兒令狐愚聯合起來,想廢掉當時的皇帝曹芳,擁戴曹操的兒子、楚王曹彪繼位。但是這場政變沒有來得及付諸行動,就被司馬懿給扼殺了。王凌自殺,曹彪也被司馬懿逼迫自殺。

曹操的兒子第二次出現在歷史上,是在司馬師的時候,當時的皇帝曹芳聯合中書令李豐、太常夏侯玄、光祿大夫張緝,想廢掉司馬師,結果政變還是沒有發生,就被司馬師給破滅的。當時司馬師廢掉曹芳後,想立曹操的兒子、彭城王曹據為皇帝,只是因為郭太后反對,最後才改立曹髦為皇帝。

在這裡,曹操的兒子雖然發了聲,但卻已經完全依附在司馬家族身上了。

曹操的兒子第三次出現在歷史上,是曹髦實在忍受不了「司馬昭之心」,所以莽撞地帶著侍衛前往刺殺司馬昭,最終被司馬昭的部下反殺。曹髦死後,司馬昭把曹操的兒子、燕王曹宇的兒子曹奐為皇帝。不過這個曹奐也不過就是有一個傀儡皇帝,最終被司馬炎給奪位。曹宇在這個過程中,其實一直沒發過聲。

從以上曹操兒子們,在司馬家族奪位的過程中留下的痕跡來看,實在是太可憐了。要麼被別人作為棋子用來打擊司馬家族,要麼自己倒向司馬家族,要麼完全成為司馬家族的傀儡……

(曹髦)

那麼,曹操那麼多兒子,為什麼會是這樣的表現呢?

我認為,有以下一些原因。

一、被自家皇帝削奪權力。

曹操的兒子們雖然很多,但是他們手中卻沒有掌控著什麼權力。為什麼沒有掌控什麼權力呢?這都是被曹丕、曹叡父子不斷削奪的結果。

由於以曹丕、曹植為代表的曹操兒子們,曾經激烈地爭奪過儲位。因此,曹丕上臺以後,對曹植以及曹操的其他兒子們都進行了嚴厲的打擊。打擊的辦法就是不讓他們獲得兵權,儘量不讓他們在朝中任職,而且反覆進行徙封。這樣一來,曹操兒子們幾乎就沒有人能掌握朝中大權。手中沒有權力,他們就像平常人一樣,又能幹什麼呢?

曹丕去世的時候,給曹叡選了四個輔政大臣,其中曹真、曹休兩個姓曹。但他們都不是曹操的兒子,只不過是宗室人員而已。

曹叡上臺後,繼續執行他爹的政策,後來在給曹芳選輔政大臣的時候,也選了一個姓曹的曹爽。但曹爽是曹真的兒子,也與曹操的兒子們沒有關係。

(司馬懿)

二、被自家宗室排擠打擊。

曹操的兒子們,除了被曹丕、曹叡削奪權力外,他們也被自家宗室排擠打擊。曹爽為了掌控曹魏的權力,有意地壓制曹操的兒子們,而是把自己的兩個兒子安排在最重要的崗位上。可惜最後被司馬懿發動高平陵政變,一網打盡。

司馬師曾想立曹操的兒子曹據為皇帝。但是,郭太后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反對立曹據為皇帝。因為這樣一來,他本來是太后,一下就成了侄兒媳婦了。這樣,曹操的兒子最終沒能站上歷史舞臺。

三、被司馬家族限制監視。

曹操的兒子們,除了被自家人打擊外,還有來自司馬家族的打擊。在王凌企圖擁戴曹彪的事件發生後,司馬懿害怕這樣的事情再次發生,《晉書》曾記載「(司馬懿)悉錄魏諸王公置於鄴,命有司監察,不得交關」,也就是說,把曹魏家的諸王(當然也包括曹操的兒子們)都遷回來,安置在鄴城,派人專門監視起來。

這樣一來,曹操的兒子們都在司馬家族的掌控之下,他們當然不可能有什麼作為了。

相關焦點

  • 為什麼司馬家篡權的時候,曹操老臣後代幾乎沒站出來保衛曹家?
    魏蜀吳三國爭霸之後,不論是曹操、孫權還是劉備的後人,都沒有能夠成為最終一統天下的人,反而是司馬懿的後人建立了晉朝。所以有人說三國最大的贏家就是司馬懿家族。但是在三國時期曹操有25個兒子,在眾多兒子中,為什麼司馬懿篡權的時候沒有人站出來阻止呢?
  • 如果郭嘉活久點,曹睿託孤郭嘉,司馬懿還能奪權成功嗎
    三國眾多勢力中,曹操陣營的人才應該算是最多的,曹操陣營的謀士中像荀彧、賈詡、郭嘉等…都可排進前五的人物。其中郭嘉首當其衝應該算是曹操陣營中最有智謀的一個人,有著鬼才之稱。只可惜呀,當年諸葛亮出山之時,剛好和郭嘉擦肩而過,郭嘉才37歲,英年早逝,因此有人說郭嘉不死,臥龍不出。
  • 為什麼曹操說司馬懿有「狼顧之相」,卻沒有將他殺死
    在《晉書·宣帝紀》裡提到過曹操發現司馬懿「有雄豪志」,又有「狼顧之相」,長久下去必「非人臣也」,因此頗有忌諱,要曹丕當心。後來司馬懿兢兢業業,勤於職守,才讓曹操安心。不過司馬懿早年可真沒想著篡奪曹魏江山,《晉書》說法未必可信。
  • 司馬家兩代人奪權篡位,曹家和夏侯家的人都去哪了?完全不是對手
    曹爽的幾個親弟弟曹羲、曹訓、曹則、曹彥、曹皚等人都被滅了全家。此外還有一些手握兵權的人。曹家和夏侯家本就不分家,所以夏侯家在後來也沒能倖免。 司馬師掌權以後,夏侯玄曾經密謀奪權,結果又被司馬師滅了三族。為此等到司馬昭殺掉了曹髦時,老曹家和夏侯家,基本就沒人站出來為曹髦拼死一搏。
  • 曹操在世時知道司馬懿有鷹視狼顧之相,為何不殺掉司馬懿呢?
    曹操知道司馬懿有著鷹視狼顧之相,卻為何不直接殺掉司馬懿以絕後患呢?曹操不殺司馬懿的主要原因有兩個方面,一方面司馬懿「裝孫子」,「伴大款」以韜光養晦,讓曹操沒有藉口殺他;另一方面曹操對自己能力非常自信,以及對後代曹丕能力的自信,讓曹操相信可以安全駕馭司馬懿,而不去殺他。
  • 司馬家的兩兄弟司馬師和司馬昭,在權力面前為何沒有反目成仇?看完...
    ,他的兩個兒子司馬師和司馬昭怎麼沒有上演兄弟之間的權力爭奪呢? 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戰後三年也就去世了,司馬師接過了司馬懿手中的權力,可以說此時的司馬師處理內外事務是很老辣的,政權在司馬師的手中進一步加強,因為皇帝曹芳在他手中被廢,可是司馬師沒有兒子,最後也就不得不過繼司馬昭的兒子司馬攸,所以儘管司馬攸過繼給了哥哥司馬師,等於和司馬昭沒有了父子關係,但是畢竟血濃於水,司馬昭就是想要奪權也要顧及親兒子司馬攸了,更何況司馬師掌權僅僅四年多時間就病逝
  • 司馬家族雖滅了曹家,但曹操生前留下一策,把司馬懿的子孫害苦了
    司馬家族雖滅了曹家,但曹操生前留下一策,把司馬懿的子孫害苦了導語:曹操號稱奸雄,他辛辛苦苦統一北方,不曾想卻為司馬家做了嫁衣。司馬家雖然成為三國最大的贏家,可是他們建立的晉朝政權並沒有維持太久。究其原因,與司馬家後人的腐敗統治有關係,但也和曹操當年的一個政策有關。
  • 為什麼曹操的曹魏會被司馬懿取而代之?根源是什麼?
    高平陵之變後,司馬氏開始掌握曹魏大權,並最終在司馬懿孫子時實現司馬氏家族建立新王朝並統一天下。本來大有希望統一天下的曹魏卻為他人嫁衣裳,從曹丕代漢到司馬懿奪權成功間短短29年,曹魏從政權建立到大權旁落。這裡面原因是什麼呢?
  • 司馬懿為何那麼會生?倆兒子都是人才,司馬師是否比司馬昭強
    這哥倆輔佐司馬懿一路走到奪權,此後他們倆又相繼掌權。要不是司馬師沒有兒子,這倆貨之間肯定也有一場精彩的較量。高平陵之變的本錢,那是司馬師給的。早年司馬懿也不想篡位奪權,有好日子過誰願意做這種殺頭的事情呢?自古帝王不長久,唯有士族傳千年。
  • 三國中司馬懿家族是如何上位的,司馬懿是亂臣賊子嗎?
    在東漢末年司馬家族一直是潁川望族,司馬懿的父親司馬防耿直公正,曾經推舉曹操為孝廉,還對其讚賞有加,可以說曹操起用司馬家跟司馬防有很大關係,加上司馬防家教甚嚴,對於八個兒子教育有方,各個都是英才俊傑,所以在曹操早期剛剛起家的時候,司馬防的大兒子司馬朗就開始追隨曹操,但是司馬懿卻並不想追隨曹操,一者曹操控制漢獻帝並且是閹宦之後,有點瞧不上;二者曹操此人殺伐果斷,性格多疑,伴君如伴虎,不想惹來殺身之禍
  • 「短命」的西晉王朝,司馬家族發家史,為何篡魏會被後世人所罵?
    其實我們不難看到,古往今來謀朝篡位的事列並不在少數,但為何司馬家族又會背負這麼多的罵名呢?司馬篡魏為何會有這麼多的罵名?原因有三點。看似都是篡位,實則性質上有著很大的區別。曹魏政權雖然也是篡漢得來的,但是比之司馬家族是有著很大的區別。首先,曹操的家世一直都是不容小覷,其祖父是東漢有名的權臣,但是他並沒有靠著家裡面的實力奪取,而是靠著自己一步步的爭取。
  • 司馬家族統一三國後,為何一百多年就滅亡了呢
    司馬家族統一三國後,為何一百多年就滅亡了呢大家似乎都看過司馬懿的電視劇,司馬懿是司馬氏高陽之子重黎的後代,到了周朝才改名司馬,司馬懿的十二世祖隨著項羽討伐秦朝,封為殷王。司馬懿是一個出身名門貴族的人,他出生於亂世,從小就心懷壯志,飽讀詩書。
  • 司馬懿家族結束亂世,三國盡歸司馬家,為何還會被後世痛罵?
    提起司馬懿,人們第一印象就是一個字「熬」,他不僅熬死了曹操,還熬死了曹丕和曹睿,最終取得了屬於自己的勝利。雖然司馬家族後來統一了三國,結束了亂世,但是在後世對司馬家的評價並不高,甚至是罵聲不絕。按道理家族司馬炎滅西蜀,滅東吳,統一全國,結束了東漢末年近一百年的戰亂局面,天下重新進入大一統時代,司馬家族應該會被歷史大書特書,司馬懿及其司馬家族為何會被後世謾罵不休呢?第一:司馬家得國不正,手段低劣司馬懿家族獲得天下的過程,不被古代正統的三綱五常、忠孝文化所接受。
  • 同樣是篡位謀逆,司馬家族的口碑為何比曹氏家族差了這麼多
    最終站上頂峰的那個,一定是有著強悍的實力,經歷過嚴格的權力角逐的英雄。然而,也有謀逆篡位成功之後,卻備受後世詬病的。那就是司馬炎篡奪曹魏基業這段歷史。這是一段著名的歷史,三國歸晉,但後世對司馬家族的舉措一直罵聲一片,更加諷刺的是,距離曹操挾天子令諸侯,摧垮東漢政權也不過三代。為什麼後世對曹操的評價卻比對司馬家族的評價好的太多呢。
  • 直到司馬師去世司馬昭都沒被當成公認的司馬家族繼承人
    司馬懿兒子很多,但是他親自培養的,並且作為家族掌門人重點培養的,其實只有一個人,那就是司馬師,司馬昭也不在其中。比如高平陵之變之前,司馬懿偷偷讓司馬師陰蓄死士,為政變做準備,這是司馬昭不知道的。 司馬師年輕的時候,也和夏侯玄,諸葛誕一樣,都是當時名士。
  • 司馬家族創造出新王朝前的「兩個絆腳石」?最終被他們一一挖開
    但是之後情況又發生了改變,司馬家族的勢力越來越膨脹,這就導致諸葛誕非常的擔憂,他害怕自己的權利被收回,所以他就站在了司馬昭的對立面,對於司馬家族採取反對的措施。至於其他什麼的,根本就沒有想。第二個絆腳石——王凌司馬氏所面對的最大的一個敵人就是王凌了,可以說,如果沒有王凌的存在,司馬家族可謂是一手遮天,掌握了大部分的權利。
  • 三國中取得最後勝利的家族:司馬家族,它究竟是什麼樣的?
    三國中取得最後勝利的家族:司馬家族,它究竟是什麼樣的?文|小花說說在《三國》中,司馬懿一出場就自命非凡。曹操就說他,家族世代有才華,有輔佐君臣的能力,與一般的門客不同。最終,《三國》裡勝出的不是任意其中的一國,而是司馬家族。
  • 司馬懿雖然是最後的勝利者,但曹操的這一計,為司馬家埋下了隱患
    司馬家統一天下這個結局也是任何人都沒有想到的,無論是站在曹魏還是東吳又或者蜀漢的角度上,這個結局想必是這三方勢力都最不能接受的。司馬懿在最初的時候一直隱忍在曹操的身邊,他的隱忍能力可謂是三國最強的,也正是因為司馬懿超級能忍,所以才能夠在曹操在世的時候,沒有被曹操殺害,而且還在曹操離開人世以後,司馬懿一舉推翻了曹氏家族的統治,建立起了新的政權,也就是晉朝。但是司馬家族所建立起來的晉朝政權,並沒有維持太久的時間,歸根結底最大的原因和司馬家後人的腐敗統治有著很大的關係,除了這個原因以外,也和曹操當年制定的一個政策有關。
  • 曹仁、曹洪、夏侯惇的後人為何沒有掌權?便宜了曹真的兒子曹爽
    ---《三國志》可是在歷史上也沒有打過什麼勝仗,反倒是有一場對付東吳時的敗仗記錄,此後就沒有在歷史上留下什麼美名了。曹楷和曹範這倆貨,在哥哥曹泰死後,被曹丕封為了列侯。除了這一記錄以外,這兩位並沒有在歷史上留下什麼好名聲。曹洪有倆兒子,分別是曹馥和曹震。
  • 曹操對夏侯家族恩重如山,司馬懿奪權時候,為什麼沒人阻止
    司馬懿篡權,關鍵自高平陵事變起,以後司馬家族就掌握了朝廷實權,司馬懿也剛開始像當初的三國曹操那般創建自身的幕後,謀圖代魏。當初跟隨曹操打江山的那幫人才在哪兒?為何她們不勸阻司馬懿?實際上緣故無非二點:1.曹爽神助攻,當權期內倒行逆施,讓司馬懿白色收了內心;2.司馬懿演的精湛,在篡權時刻以前,沒人了解他存了顛復曹魏的思緒;實際上,有一句話稱為「一代魏臣入晉書」,說的便是三國魏國的元勳子孫後代們,有很多在三國志裡邊沒有自身的傳略,反倒在記述晉朝歷史的晉書裡邊有傳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