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安妮,不青春」,安妮寶貝的愛欲與回歸!

2020-12-22 青青帶你遊

人物簡介安妮寶貝,本名勵婕,出生於浙江寧波,中國當代女性小說家、散文家和雜誌編輯。1998年開始發表小說。2014年6月16日,安妮寶貝在新浪微博上宣布改筆名為「慶山」。

80後的小時代

上一個世紀我們熟讀張愛玲,這一個世紀我們熟讀安妮寶貝,無論你喜歡或是不喜歡她。

這位中國文藝女青年,以勤耕與奮力,建造出一個時代的城堡,呢喃絮語、愛欲警語,深深打動無數八零後九零後的青春少女心。

一路上,她筆耕不懈,幾乎是每年一本書的出版,奠定了文壇上的地位和風格。

1998年10月,開始以「安妮寶貝」為筆名在網絡上寫作和發表作品。 2000年1月,出版首部小說集《告別薇安》,該書收錄了《七月與安生》《暖暖》《七年》等小說,以告別、流浪、宿命等為題材,描述了女主人公們的隱秘生活和內心的挖掘及展示。

比起她筆下的愛情與男主角,那些小說中的女性,總是描寫得更深。女孩間的「愛殺」,一體兩面的相生相嫉,是安妮寶貝早期小說中,寫進女孩心底的字。

《七月與安生》文學與電影2016年由導演曾國祥,監製陳可辛重新改編為電影《七月與安生》重新刷新大家對安妮寶貝的記憶,一個內心豐富、善於描繪都會男女情愛的文藝女青年。

時間已經過了16年,安妮寶貝早已不是當年的她,但筆下故事中的男女主角們,依然生靈活現地出現在你我身邊,不曾改變。

如果你熟悉安妮寶貝,必然知道她的故事一定有人死。

小說中的虛實,沒有答案,留給讀者無限的想像。

如果你熟悉安妮寶貝,必然知道她的故事很少眼淚在臉上流,都在心裡淌。娓娓道來的文字,沒有激情與嘲諷,每一個角色都像是身不由己,被命運所迫。因為人性的渺小、無奈,彰顯生命的崇高、偉大。

中國古典文學 都會綺麗風格

安妮寶貝語言凝練,短促平快,極具張力。她對於文字有某種程度的偏執,對語言有近乎殘酷的追求,認為自己的寫作深刻地被中國古典文學所感染,「對詞的選擇有潔癖和某種古典主義傾向」,例如「需索、追索、清簡、斷滅」等詞,都是從古籍裡獲得的靈感。

開始在網絡上發表作品,是中國第一代網絡作家中最富知名度和風格的一位。

她的早期作品以突出的小資情調和具有標識性的短句而廣為流傳,這使她成為小資風格文學的代表人物之一,受她影響的文字風格甚至被稱為「安妮寶貝體」。

從 24歲開始創作,那樣的青春少女,在獨特的時空背景中成長,所看見的正是中國高速起飛的榮景。

相對於農村的殷實懇切,她更善於運用大量比喻和搭配等修辭手法,作品呈現出空靈綺麗、簡潔蘊借的風格。

隨著女性成長閱歷的加深豐富,安妮寶貝作品日漸成熟穩定,風格上從陰鬱逼仄、桀驁不馴,漸趨明朗通透、平和清淡。

大城市的拜金主義 小人物的夢囈語句

綜觀安妮寶貝的讀者群,大批白領階層和在校學生成為追捧者,她幾乎成為80後共同的閱讀記憶。

中國以八十後為首,開啟了一股新時代傷痕文學。過去的傷痕文學多以文革為背景,憶述文革時期,青年下鄉等種種生活情節。作者群四十好幾,讀者對象也是四十好幾。

到2000年前後,忽然冒起了一群十來歲的青年作者,這群年輕的網路作者,架空於虛構幻想,沒有大歷史背景依靠,感情離不開少年愛戀、脫變、叛逆、掙扎、迷惘,可說是青春文學。

對許多80、90後的年輕人來說,安妮寶貝是他們青春記憶的一部分。曾經有那麼一個時期,她的書是人手一本的爆款暢銷書。從繁華的北上廣,到逼仄的小城鎮,她是一代人共同的閱讀記憶。

80後作家是中國的文化奇蹟,從安妮寶貝的第一本書到慶山的最新一本散文,走過了十四年。

安妮寶貝也早已從網路紅人,變成暢銷作家。她私人微博的關注人數甚至破了一千萬人,經過電影搬上大銀幕後,安妮寶貝至今仍有大量的死忠讀者。

商品化的文學 不談仁義道德

早期的作品背景幾乎全在北京與上海,城市到了她筆下,全像醉了一般。

梧桐樹與梔子花開滿城市角落、淮海路成排的 pub、無數大牌店鋪一一列出清單,還有各式的香水氣味、棉麻的衣料品。那正是中國經濟起飛的時代,上一代給予獨生子女富裕生活的嬌寵,所發展成的消費動能。

像是張愛玲筆下的繁華上海,充斥著男女的愛欲,當年的安妮寶貝正處於奮力在大城市求生存的階段,所看到的階層也是相似的青春群體。

安妮寶貝的作品像是一種商品,不同於過去的文化苦旅,嚴肅文學評論圈裡,一直不缺對她的分析,物質主義、小資文化、偽文藝、消費主義的產物……

多是負面之詞。然而,安妮寶貝的文字,卻吸引了同樣時代的小資族群,似乎不純粹是空無一物的無病呻吟。

雖然遠離宏大的社會現實,探討的是非主流小眾群體的內心掙扎,無關忠孝仁義,卻本本暢銷,成為商業化的產物。

女人的成長蛻變 文字的沉穩空性

安妮寶貝25歲感興趣的事,是一代人的青春殘酷物語。網際網路方興未艾,一個叫「榕樹下」的大型文學網站聚集了一群抱著文學夢的人,無數深夜裡熱情投入碼字,安妮寶貝是其中之一。

一個二十多歲的作者,「自己對世界都還很迷惘,寫下的只能是頹廢」不難看出,安妮寶貝小說中的物質世界多麼迷亂,而她也似乎非常享受這樣的迷亂,不斷加入更紛雜的形容詞。

小說裡,永遠有個名字帶著「安」字的女孩,不論是 Vivian、Angelene、安生,或只是「安」,幾乎沒有例外的活在她所有作品中。

而這個「安」,也令人不免去猜測、懷疑,是否就是安妮寶貝自己的縮影。除了這個叫「安」的女孩外,也總有著另一個女孩,這對女孩會在她的小說中,不斷的相識、分離,有時有好的結局,有時就像《七月與安生》一樣,生離死別。

「陰鬱豔麗,飄忽詭異」,是當年寫在她其中一本書封上的文字,也確實如她筆下喧譁般寫著的不同青春愛情故事一樣。

2006年出版的長篇小說《蓮花》,是她從都市走入邊疆、從香水改燃檀香,開始讀起佛經的一部分水嶺。小說的背景拉遠到拉薩與蓮花聖地墨脫,她以雙腳行走,以半自傳式的小說渡劫、洗滌、升華。

2006年後,她結婚生子,在北京郊外有片小農地,她的散文《月棠記》裡寫著一段生子的經驗。如今她已是一位擁有女孩兒的中年母親,短髮、世故、洗淨鉛華、看待的事物似乎也不那麼瑰麗、衝突、激烈、困惑。

她現在叫「慶山」,一位脫胎新生的女作家

重新出版書籍,同時高調改名慶山,不像某些作者的低調操作,安妮寶貝始終善於與媒體打交道,將個人半傳記濃厚色彩的小說,與虛幻超現實的情境相容,帶領人進入一種文學的逆旅。

改名的慶山原因,她解釋道:「安妮寶貝」這個筆名,是當年建立世界觀的女青年。

而「慶山」,顯然更符合她如今的心境。「慶」有一種歡喜讚頌之意,而非消極、灰暗的態度;取「山」字,則是因她旅行爬過很多高山,這些山看起來結實,「好像是大地上特別穩定的東西,跟天地都聯結在一起。」

圍繞著早期作品引起的諸多爭議,比如:文字是否太過「文藝腔」?故事是否太過灰暗?

頹廢」的寫作是否對讀者產生負面影響?慶山看得很淡然,她認為這是一個寫作者自身成長的自然過程。作品本身提供給讀者一個想像的空間,作者早已遠去不再。

幸福總有殘缺,只能誠實面對自我

2000年,離開網絡陣地,轉場紙質媒介。從《告別薇安》起,至今出了15本書。很多人把她當成言情作家,繼瓊瑤、亦舒後, 大陸文化市場終於擁有了一位「中國特色」都市言情作家。

但安妮寶貝不會滿足於這個稱呼, 在每本書的序裡, 她一再強調關注「人性」和「欲望」。

她把自己的書定位「都市題材」,但不同於言情類。她認為過去的中國文學並未發展到這一領域,恰好是時代的浪尖,一群在工業化環境成長的人,內心的孤獨與寂寥。

看安妮寶貝的書,會被一種灰敗的情緒感染,而這情緒,其實也不關物質主義和城市消費什麼事,它是每一個奔波在擁擠城市所面臨的問題,金錢、虛無、成長、愛欲、未來和泡影。

2016年6月她逐漸把心力向靈修哲學上轉移,到《月童度河》則達到頂峰,「蓮花,清泉,雨水,火焰,大海,虹光,我們的靈魂中本來具有的一切深邃與明淨」。

晴耕雨讀,觀魚栽花,點香喝茶,撫琴小憩,宗教靈修,這些成為新的寫作內容。

縱使後期的她早已脫離那個情境,但青春浪潮中仍有那麼一大群人,依然身處那樣的世界,沈溺在那樣的文字氛圍。也難怪如今的慶山,不再評斷當年的自己,而是勇於褪去包袱,勇敢真實地面對自己。

安妮寶貝摘錄生命是一座恢弘華麗的城堡。輕輕一觸,如灰塵般潰散。我的快樂都是微小的事情。渴望佔有愈多而愈脆弱。幸福始終充滿著缺陷。我們可以失望,但不能盲目。永遠到底有多遠?我們都不知道。所以要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要有勇氣去做。

相關焦點

  • 《彼岸花》45歲何潤東求愛24歲林允:安妮寶貝的虐戀有點尬
    安妮寶貝是青春疼痛文學的代表作家,對於許多80、90後來說,當年她的書是人手一本的爆款暢銷書,從繁華的北上廣,到逼仄的小城鎮。她是一代人共同的閱讀記憶,可以毫不誇張地說——上一個世紀我們熟讀張愛玲,這一個世紀我們熟讀安妮寶貝,無論你喜歡或是不喜歡。
  • 從安妮寶貝到慶山
    安妮寶貝的《七月與安生》搬上了大屏幕,想著整理一下她的書,發現已有數十本。我從她叫安妮寶貝看到改名為慶山,看到她文筆情感的改變。安妮早期作品的人物對於情感太過執著,不管是親情,友情,愛情,執著到偏執,讓身邊的人感到害怕,想要逃離。
  • 林允+宋威龍,《彼岸花》卻被吐槽,安妮寶貝為何不敵八月長安?
    演技特效皆不在線,觀眾難以買帳《彼岸花》是根據安妮寶貝的小說改編的,故事講述了男生林和平愛上了一個叫做南生的女孩,但是南生卻突然死去了。幾年後,一直無法忘記南生的林和平,卻突然遇到了另外一個少女喬曼,喬曼與南生長相完全一樣,但性格卻截然不同,然後兩個人就相愛了。
  • 安妮寶貝把女兒培養成小說中的女主人公
    01「 安妮寶貝」我對安妮寶貝的第一印象是上面這張照片,這張照片很冷黑白照,穿著樸素,表情平靜。看著這張照片,回憶起她小說中的女主角,我覺得應該是這樣一個作家寫的。安妮寶貝也是我們這一代90歲左右讀者的符號作家,然而當時喜歡安妮寶貝的學生並不多,因為喜歡安妮寶貝的學生似乎與同一班的其他學生不同,至少在我們看來,他們早熟,憂鬱,甚至特立獨行。這樣的群體不太可能成為學生時代的主流。
  • 透過安妮寶貝的文字看懂愛情
    安妮寶貝的文字細膩如針,談到愛情,她的言語便如針一般扎在人們的心上,或許面對愛情時,活得通透一些並無壞處。下面讓我們來看看安妮寶貝的愛情文字吧!無論在什麼樣的感情當中,面對什麼樣的人,都該摒棄吵情緒這樣非常不理智的行為,只有深入到精神對話,才能擁有高級的感情。
  • 安妮寶貝把女兒養成了自己筆下小說女主的模樣
    「 從安妮寶貝到慶山,許多年過去了。01「 安妮寶貝」我對安妮寶貝最初的印象就是上面這張照片,清冷的黑白照,衣服很素,表情很靜。看著這張照片,回憶她小說裡的女主角,感覺就應該是這種模樣的作家寫出來的。具體為什麼會有這種感覺,說不上來,那時候也就十幾歲,對世界懵懵懂懂,作家對我們而言就是個很厲害的標籤。
  • 八月未央:從安妮寶貝到慶山,最愛仍是《月棠記》
    一邊收拾屋子,一邊聽著安妮寶貝的廣播劇。她改了名字,「慶山」滿滿的禪意。外面下著微雨,那最熟悉的陌生文字在我耳際蕩過來、飄過去。這座城市上空的雲,習慣變幻莫測。就像是情緒起伏的孩子,就這麼安靜看著看著。希望它是快樂的,我也放心了。從安妮寶貝到慶山,我的世界裡始終有她文字的存在。淡淡的,如此不經意。但,我離不開它。
  • 安妮下海究竟為何?網友:我的青春結束了!
    第一眼看去,小編不禁發出這樣的感嘆「臥槽,這不是我們的安妮嗎」。沒錯,小說插畫的少女酷似二次元化的安妮,而少女所召喚的生物,也是安妮的小熊!對此,小編特意查了小說作家熊熊老師的水錶,發現他是在2014年,在「成為小說家」的雜誌上進行連載。
  • ——安妮寶貝《二三事》
    --安妮寶貝 《二三事》4、 手指不會動了,眼淚不會流了,時間不會走了。5、 我大概是一隻鳥。充滿了警覺,不容易停留。所以一直在飛。6、 不是不想為一個愛的人,陪著他同甘共苦。如果有一個男人值得深愛,為他抵上命也是幸福的。只是沒有那個人。
  • 從安妮寶貝到慶山,一本書看出她如今的灑脫
    曾經的安妮寶貝,如今的慶山,完全是兩個人,不同的風格、不同的文字、不同的心境。不知道這些年她到底經歷了什麼,才能做到如今的看淡人間事,傾心佛法與修行。也許是婚姻、是有了孩子,也有可能是看過了人間大起大落,終究皈依佛法,了卻塵世哀怨,倒是不失為一種灑脫。
  • 安妮寶貝&王爾德:痛苦和快樂都是生活,都值得我們用心擁抱
    不是所有的作家都是如此,但安妮寶貝和王爾德便是如此。安妮寶貝和王爾德相信很多人都讀過他們的書。把安妮寶貝(現更名為慶山)和王爾德這兩個時代不同、國籍不同、作品風格不同,完全八竿子打不著的人放在一起,很多人可能會覺得奇怪。所以,這篇文章既不是對比人生、作品,也不是扯噱頭。而是,從兩人作品所反映的世界觀來揭示生活的秘密。
  • 二次元×這樣的青春真好看(一)安妮和王小明(下)
    在安妮哭的時候,幫忙擦眼淚、講笑話逗她笑的阿彭真的是小天使呀。貼心地把外套借給安妮,洗鞋這段我印象挺深刻的emmm……雖然有點味道但不得不說真的很感人。    故事發展總是跟想像中的不太一樣……
  • 安妮寶貝很經典的語錄,讓很多人讀完後,都能過上想要過的生活!
    相信大多數人在沒有讀安妮寶貝的語錄前,都想過這種生活。就是不缺錢,有房有車有存款,這個有房有車有存款的生活,是大多數人的嚮往,因為現實中,太多人,都沒有過上這樣的生活,導致到現在還沒有結婚,都三四十歲,可見對這樣的生活,是相當的嚮往。如果現代房子不難買,房價不高,婚也容易結。
  • 《安妮姐姐》-續2
    安妮推門進來的時候安可兒剛剛放下電話,正在為新買的房子可能貸不出款而著急。此時傷口已經不怎麼疼了,但是想起那天手術剛醒的時候遭的罪還是狠狠的可憐了自己,並想著要是生孩子的話恐怕還要疼上10倍不禁脊背發涼。
  • 阿耐、紫金陳、安妮寶貝……寧波為何盛產神秘作家?
    帖子中羅列了以阿耐、紫金陳、安妮寶貝等為代表的一批寧波籍作家及作品,並解析了由其作品改編的影視劇頻頻爆紅的獨特現象。寧波為何盛產神秘作家?記者就此採訪了多位業內人士,請他們談了談各自的看法。作品火爆為人低調是作家的最佳狀態2016年的《歡樂頌》、2018年的《大江大河》、2019年的《都挺好》等熱播劇,都由寧波作家阿耐的小說改編而來;先後拍成電影和電視劇的《七月與安生》由寧波作家安妮寶貝創作;熱播劇《小歡喜》的原著作者魯強來自鎮海;2019年底,知名網絡作家蒼天白鶴更是把旗下企業落戶到了他從小長大的百丈街道
  • 《夏摩山谷》-安妮寶貝的這本書怎麼樣?我來告訴你
    十幾年不曾看過安妮寶貝的作品了,在看這本書之前,對她的印象還停留在很久之前,她年輕時期的作品給了我這樣的印象:文字很美,但表達的都是青春的迷惘、孤獨、矯情、偏執和頹廢。時至今日,忽然發現安妮寶貝早就改名為慶山了,而且還出了據說是她「暌違七年,重磅長篇」的小說,一時間讀者對她新作品進行了褒貶不一的探討,在這一波居高不下的討論熱度下,我拿起了這本書。
  • 《夏摩山谷》:3個女人的戀愛伊甸園,安妮寶貝的精神烏託邦
    三位女主人公在愛情關係裡一個永不滿足,一個求而不得,一個無欲無求,她們最終都在夏摩山谷裡找到了歸宿和愛。提起慶山,不少讀者可能會感覺陌生。但她的另一個稱號安妮寶貝卻大名鼎鼎,早在90年代末期安妮寶貝就因《告別薇安》、《七月與安生》等小說蜚聲網絡。她的文字個人風格明顯,辭藻清麗。早期作品裡多是頹廢、壓抑、充滿欲求的都市女孩形象。
  • 不愛自己家的人,讀完安妮寶貝的語錄,或許會重新愛上自己的家!
    還有一些人不想回家,是因為家總是給他太大壓力,一回家,就感到很有壓力,很壓抑,比如說自己的家人總是嫌棄自己工作收入太低,賺錢太少,回家總是聽到一些挖苦話,諷刺話,所以也總是逃避回家,不愛自己的家。說到這裡,如果大家對以上的分析不是很滿意,也是不愛自己家的人,讀完安妮寶貝的語錄,或許會重新愛上自己的家!
  • <英雄聯盟安妮背景故事詳解 lol安妮詳解
    導 讀 LOL手遊安妮的故事小夥伴們你們有沒有了解過呢?
  • 你可能不知道的《安妮日記》
    這本日記銷售超過三千萬冊,並被翻譯成67種語言,也讓安妮成為全球公認的大屠殺受害者象徵。這本「日記」是安妮十三歲的生日禮物,它原本只是一本剪貼簿,但她收到後決定將它用來記錄日常生活。寫滿剪貼簿後,安妮將日記換到了兩本筆記本上繼續抒發情緒,共寫下超過360頁的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