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張晨翼 整理:張恬 所在地:尼泊爾加德滿都
私家車行駛前 先要申請「路條」
我在尼泊爾首都加德滿都工作。自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我一直密切關注尼泊爾疫情的動向。
今年1月24日國內除夕夜當天,尼泊爾確診了該國第一例新冠肺炎病例。3月下旬,在僅有這一個確診病例的情況下,尼泊爾非常果斷地推行全國性封鎖政策,控制疫情進一步擴張。直到7月21日,尼泊爾才解除了長達120天的封鎖。
我居住在靠近尼泊爾總統府的一棟居民樓裡,那裡屬於加德滿都的核心區域。疫情期間,各種外出活動大大減少,雖然當地政府沒有強行限制居民外出,但如果沒有非常急迫的事情要處理,我一般都在家堅持自我隔離,工作也都在家中完成。
在長達120天的封鎖期內,只有措施剛頒布時,各類生活物資稍有緊缺,隨後商店內物資供應便逐漸趨於穩定。按照官方規定,商店的營業時間都要縮短,但仍有一些商家動足腦筋,想方設法躲避檢查、暗中營業。在全球疫情暴發之初,尼泊爾和許多國家一樣,都經歷了口罩相對短缺的階段。當地人的應對方式是手縫布口罩。雖然這種布口罩在防疫效果方面欠缺了一點,但仍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並有效地緩解人們的恐慌情緒。後來,隨著當地口罩生產逐漸恢復,以及中國對尼泊爾的防疫物資援助,這裡的口罩供應早已經不成問題。
加德滿都在全國封鎖早期實行了比較嚴格的交通限行政策。私家車上街行駛前,需要先向警察局等部門表明自己出行的理由以申請「路條」。如果這些部門認為理由充分,便會批准申請、發放「路條」,讓私家車在指定時間內出行。對於違反封鎖令擅自上街的汽車和摩託車,交管部門會予以攔截,只有繳納一定數額的罰款後才能將車輛領回。若是行人違反封鎖令,則會被巡查人員攔下,在路邊接受教育。後來,當地實行了單雙號出行的管理方式,再後來,車輛行駛逐漸減少了限制。
支柱性產業受創 政府助力恢復
位於喜馬拉雅山南麓的尼泊爾是國際知名的登山、徒步聖地。旅遊業是尼泊爾的支柱性產業。有資料顯示,在這個國家,旅遊相關產業可以提供150萬個就業崗位。
年初,在盛大的煙火表演、直升機編隊展演中,「訪問尼泊爾2020」活動開幕,迎來了「尼泊爾旅遊年」。按照計劃,2020年本應是尼泊爾的旅遊「大年」,預計接待200萬遊客到訪。突如其來的全球疫情使得這一切戛然而止。旅遊業受到重創,與其相關的酒店業、航空業也蒙受巨額損失。根據尼泊爾業內人士的估計,全國封鎖期間,尼泊爾旅遊業的損失高達3.32億美元。
目前,尼泊爾相關部門推出了秋季登山活動,積極倡議民眾和遊客參加,助力恢復旅遊業。但在疫情防控常態化的當下,旅遊業的恢復仍需各行各業的努力和一定的時間。
在尼泊爾,穩定工作如教師、銀行職員等職位相對有限,還有很多諸如清潔工、搬運工、園丁、保姆和司機等工作,往往都是日結工資,受到外界影響比較大,不太穩定。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社會活動大量減少,這些靠日薪生活的尼泊爾人遭受了較大影響。
令國人可能難以想像的是,尼泊爾的教師也在疫情中受到影響。教學質量突出、規模龐大的私立學校是尼泊爾的一大特色。疫情期間,這些平日裡頗為體面的私立學校教師收入也大大降低。
上街佩戴口罩 方式卻不規範
我注意到,由於政府沒有採取任何強制措施,即使在嚴格封鎖期間,仍有大量居民在晚飯過後出門散步。應該說,在這裡是否遵守封鎖令,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人們的自覺。在漫長的120天封鎖期的後期,很多當地人都感到在家「憋壞了」,按捺不住心情要走上街頭活動。
7月21日,隨著南亞地區整體疫情防控政策的變化,尼泊爾決定取消全國封鎖政策。7月30日起,酒店、餐廳都可以恢復營業。到8月17日,公共汽車和私家車都可以在街上暢行無阻。屆時,尼泊爾的國內、國際航班運營也將恢復。
如今的加德滿都已經逐漸恢復生氣,街道上熙熙攘攘,不少在家鄉居家防疫了數個月的人也陸續返回加德滿都,尋找新的工作機會,開啟新生活。令人擔憂的是,防控措施「鬆綁」後,一部分當地居民的防疫意識也有所鬆懈。雖然街頭大部分人都戴上了口罩,但有些人卻戴得很不規範,只遮住了嘴巴,而把鼻子露在外面。
結合最近尼泊爾政府公布的疫情數據,我想,解封值得喜悅,但疫情防控還是不能鬆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