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科研人員闡明積雪變化對荒漠草本植物根系生長影響

2020-12-14 瀟湘晨報

烏魯木齊晚報全媒體訊(記者梁樂)在天山北部古爾班通古特沙漠,每到春季,隨著積雪融化,原本荒涼的沙地上就逐漸生長出成片的植被。來自中科院新疆生地所的科研團隊,選取沙漠中廣泛分布的兩種生活型草本植物為研究對象,闡明了積雪變化對荒漠草本植物根系生長影響,為深入理解積雪改變如何影響整個荒漠生態系統提供重要參考。 6日,記者從中科院新疆生地所獲悉,已有研究表明,我國乾旱和半乾旱地區冬季降雪呈現上升趨勢,這種變化會對荒漠生態系統產生重要影響,尤其是淺根系的荒漠草本植物類群。根系的性狀特徵決定植物對地下資源的獲取能力,從而影響植物的生長與分布,對維持生態系統的結構與功能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中科院新疆生地所荒漠與綠洲生態國家重點實驗室張元明研究員團隊,選取古爾班通古特沙漠中一年生短營養期植物尖喙牻牛兒苗和一年生長營養期植物角果藜,通過野外原位模擬不同積雪覆蓋處理,探究其對不同生活型荒漠草本植物根系生長的影響。 研究發現,積雪效應主要通過改變土壤溫度、土壤水分和養分等,影響草本植物根系生長和構型。草本植物能夠調節自身生長以適應冬季積雪覆蓋的變化,積雪厚度的增加能夠顯著提高草本植物根系生物量,且根系生物量的分布與土壤水分的動態分布存在顯著的同步性。 研究還發現,不同生活型的荒漠草本植物對積雪變化的適應策略是不同的,表現出明顯的類型差異。 據了解,這一研究結果不僅為闡明荒漠草本植物對積雪覆蓋變化的響應機制提供重要的實驗證據,同時也對深入理解全球氣候變化背景下荒漠草本植物的適應策略以及荒漠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具有重要參考價值。

【來源:烏魯木齊晚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積雪變化對荒漠草本植物根系生長影響研究獲進展
    根系的性狀特徵決定植物對地下資源的獲取能力,從而影響植物的生長與分布,對維持生態系統的結構與功能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在此背景下,解析不同生活型荒漠草本植物根系性狀對積雪覆蓋變化的響應特徵,可為深入理解積雪改變如何影響整個荒漠生態系統提供重要參考。
  • 積雪草是一種什麼樣的植物
    一,積雪草的植物學特點1,名稱和分類地位積雪草是一個正式中名;別名在廣東叫崩大碗、馬蹄草;在浙江叫老鴉碗;在江蘇和安徽叫銅錢草;在江西叫大金錢草、錢齒草、鐵燈盞等;在植物分類學中屬於傘形科天胡荽亞科積雪草屬多年生草本植物
  • 世界上最大的草本植物——旅人蕉
    在非洲的馬達加斯加島,生長著一種高大的植物。筆直的「樹」幹上部生長著兩行芭蕉似的葉片。長大的葉片勻稱地兩兩相對,完美地排列成一個平面。很像一把打開的巨大摺扇, 又像一隻展翅開屏的重磅孔雀。非常的漂亮美觀。這種植物就是旅人蕉。也有人叫它 「扇芭蕉」、「扇子樹」和「孔雀樹」。
  • 新疆塔城發現的這片國內最古老「森林」,比恐龍出現還早2億年
    近日,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聯合國內外研究團隊對外宣布,他們在新疆塔城地區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的一片荒漠草原上發現了大量年代古老的植物化石群,研究團隊通過現代同位素定年方法研究顯示,這片植物化石群的年代距今已有3.71億年,是國內目前已知最早的森林,它們的形成時間比遠古森林大規模出現的時代(石炭紀)要早1000多萬年,比恐龍出現的時代還要早2億年。
  • 養多肉植物,要遵循生長階段,把根系養好,又胖又壯顏色亮!
    文/廿四花事養多肉植物,要遵循生長階段,根系養好了,又胖又壯顏色亮!2、成株期的多肉根系以控養為主等到小苗的氣生根逐漸變粗變長,完全轉變為真正的根系之後,多肉植物就進入了成株期的生長階段,這個時候的根系已經可以儲藏一部分水分和營養,不會像「氣生根」那樣容易乾枯,水分太多的話反而容易爛根,所以此時要著手準備控水精養了。
  • 植物根系不發達到底是缺了什麼肥?
    當然,缺肥會影響作物根系的生長發育,造成植物根系不發達。但是在實際生產中,植物根系不發達,更多的情況並不是缺什麼肥,反而可能是施肥過量等施肥不當等原因造成的。具體是怎樣的情況,咱們來看一下吧。情況一:施肥不當造成植物根系不發達1.就如題主所述的缺乏某種營養成分。
  • 正確的配土才能讓植物根系長得好,根系好了開花啥的都不是難事
    和大部分的草本植物配土一樣,使用泥炭土和珍珠巖搭配,比例7:3左右。這樣的配土針對草本植物、球根、月季都是通用的大部分的植物配土都有講究,先和大家介紹常見的幾種土。植物的根系都喜歡鬆軟的土質,這樣它的根系就更容易的紮下去。而且加入珍珠巖后土相對透氣,植物的根系不僅僅是負責吸收水分,還要負責呼吸空氣,有珍珠巖的話植物的根系更容易呼吸。通常我養草花都是泥炭土和珍珠巖搭配,7:3或者8:2左右比例,這樣土就很輕,很透氣,種什麼都非常好。大家在用土的時候一定要注意觀察土質,比如前面說的椰磚、草炭土這些保溼效果太好是不行的。
  • 在草原上,為什麼很少生長高大的樹木?
    說是這麼說,但是沒有解釋其中的根本原因,全世界的森林面積佔陸地面積的27%,從熱帶到寒帶,從丘陵到沼澤都有森林存在,但是偏偏草原上不長樹木,說明草原上肯定有不利於樹木生長的因素。首先,草原上並不是完全不長樹木,比如非洲草原上稀零地分布著一些木本植物,甚至是高大的猴麵包樹,但主要還是以草本植物為主,與森林有明顯的區別。
  • 常說根深葉茂,作物生長的好壞要靠根系,判斷方法記住4字訣
    今天為大家分享的是:常說根深葉茂,作物生長的好壞要靠根系,判斷方法記住4字訣。 在農業生產當中,對於農作物生長的好壞如何去判斷?最直觀的判斷方法就是看它的葉子是否生長得旺盛,農作物葉子生長的旺盛與否?
  • 什麼是植物,植物分為草本植物、木本植物、藤本植物,三大分類!
    在自然界中,我們隨時隨地都可以看到各種各樣的植物。它們遍布於地球的各個角落,以各種不同的方式生存著。那麼,什麼是植物呢?簡單地說,植物就是能利用光合作用將無機物轉化成有機物,供給自己生長需要的一類生物,是自然界中的初級生產者。
  • 草本植物—矢車菊
    矢車菊資料學名: Centaurea cyanus科名: 菊科分類: 一年生草本植物原產地: 歐洲難易度: 容易日照量: 喜歡向陽處水分量: 不喜歡過溼耐寒性: 耐寒性強矢車菊的花乾燥後可以製成乾花,所以不管是作為生花還是乾花,都是可以享受的美麗植物。
  • 「中國旱極」敦煌戈壁荒漠現淡水湖 野生動植物「回歸」家園
    中新社蘭州4月1日電 (邱亮 殷永生)3月底,在敦煌戈壁荒漠中再次「發現」3平方公裡的淡水湖,加之近期陸續拍攝到野駱駝、荒漠貓等野生動物「回歸」家園,素有「中國旱極」之稱的甘肅敦煌近年來生態日漸趨好。這處新發現的名為「艾山湖」的淡水湖是敦煌西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科研人員在進行春季調研時發現的。據航拍畫面顯示,該湖出現在西湖保護區西北方位一片地勢低洼處,湖泊東段與河道、溼地相連,西段深入戈壁雅丹之中,整個湖泊東西長超過3公裡,南北最寬處約800米。
  • 只要你做到這些,你就能使植物生長良好,開花
    然而在鬱金香的實際養護期內,花友們經常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比如植物生長不良、花兒少、莖細而軟等,那麼如何保持鬱金香使植物長勢旺盛,花開得越來越漂亮?我們來談談這個話題。鬱金香也叫蓮花和麝香,在植物學上可分為百合科、鬱金香,他是多年生草本植物。
  • 水、陸稻根系微生物組的環境適應性及陸稻根系促生菌研究獲進展
    微生物可直接或間接與植物相互作用以促進宿主植物的生長、抗病和提升脅迫耐受力(如乾旱等非生物脅迫),這些微生物統稱為植物微生物組(也被稱為植物的第二基因組)。學界對水稻和其他重要農作物的根系微生物組群落結構、空間分布及短期乾旱脅迫對根系微生物組的影響已開展廣泛研究,但對自然水、陸環境下水、陸稻(生態型)的根系微生物組群落組裝和變異知之甚少。此外,陸稻(Oryza sativa L.)是不同於灌溉水稻的陸生生態型,其能適應乾旱脅迫和旱地有氧通氣環境,相關根系微生物資源尚未被挖掘利用。
  • 生長在田野上的植物,營養很豐富,分為紅梗與青梗兩種
    炎熱的夏季,是很多朋友都討厭的一個季節,現在的氣溫逐漸升高,才不過五月上旬,就已經超過去年的六七月份,在生活中,無論做什麼事情,只要稍微活動身體,渾身就會冒出豆大汗滴,沾染了汗水變得溼漉漉的衣服與身體貼在一起,有種說不出的難受,因此燥熱的夏季,成為了許多人都極其討厭的季節,不過對於諸多植物來說
  • 為什麼說竹子是屬於草本植物,來聽聽看專家到底是怎麼解釋的
    為什麼說竹子是屬於草本植物,來聽聽看專家到底是怎麼解釋的在我們生活的地球上面,有著非常多的奇妙的動物和植物。但是不可能分的十分的清楚,比如說竹子到底是草本植物還是木本植物,科學家們解釋說竹子其實是屬於草的,但是竹子又長的十分像木本植物,大家如果沒有掌握一些科學知識還真的無法判斷,為什麼說「竹子是屬於草」呢,看看專家是怎麼解答的。首先,將竹子歸為草本植物的第一個原因就是因為竹子一生只開一次花,而我們都知道,真正的木本植物肯定是年年開花,年年結果的。
  • 科學家建立植物地下根系的競爭模型
    科學家建立植物地下根系的競爭模型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4 16:36:46 2020年12月4日出版的《科學》雜誌發表了美國普林斯頓大學Stephen W.
  • 新疆大漠的「植物化石」,枯倒千年不腐?「魔鬼林」秘密原來如此
    作為地球上最早的植物群落之一,胡楊神奇地創造了綠色和希望,在沙漠中胡楊憑著一顆執著的愛,將對生命不悔的熱愛發揮到了極致,新疆阿克蘇地區沙雅縣的「魔鬼林」,我再次見證了這一「古老植物化石」的風採,新疆大漠的「植物化石」,枯倒千年不腐?「魔鬼林」秘密原來如此。
  • 植物所揭示植物葉片氮吸收對生態系統碳氮循環的影響
    目前,研究多從增加土壤氮供應的角度關注大氣氮沉降產生的影響,對森林冠層氮截留過程的認識不足。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員劉玲莉研究組利用氮同位素(15N)示蹤技術,進行了三年的中宇宙實驗,探討冠層對沉降氮的截留過程是否會改變植物對氮的吸收和固持。研究發現,葉片能夠直接吸收來自大氣溼沉降的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