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戰爭最後一戰,粟裕僅用7天拿下高郵,日軍大佐被打服

2020-12-19 歷史文社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無條件投降。但還有一些日寇不死心,負隅頑抗,想重新發起侵略戰爭。盤踞在高郵的日軍也是,想「東山再起」。

高郵有著很重要的戰略意義,它位於華中解放區南線,京杭大運河東岸。高郵北扼兩淮,南控揚州,是蘇中連接蘇北的水陸交通要道,被稱為「運河大門的鐵鎖」,自古就是兵家必爭之地。

駐守在高郵的日軍是巖崎大佐的部隊,為了徹底消滅他們,華中野戰軍司令員粟裕於12月19日親自指揮部署,發動了「高郵戰役」。他制定了作戰計劃:第七縱隊的一部分兵力攻打邵伯,主力則在揚泰線以北、邵伯以南地區,阻擊前來支援的敵軍;第八縱隊攻打高郵外圍後攻城;華中軍區特務團攻打車邏。當晚七點,新四軍在距離高郵東西20公裡、南北40公裡處同時發起進攻。到了第二天中午時分,高郵城外的據點,除了東門外,其餘的全部被我軍清除。

21日,在粟裕的指揮下,我軍拿下了邵伯等日偽據點,從而切斷了高郵日偽軍的後路。但高郵城外還有一個據點——淨土塔寺還沒有攻下,這座古寺是明朝萬曆年間修建的。日軍佔領高郵後,就把這裡變成了一個瞭望塔和軍事制高點。由於淨土塔寺很高,居高臨下,火力還非常猛,我軍很難攻下。

原新四軍第八縱隊68團參謀邢繼剛回憶說:「我們把溼棉被和方桌裹在一起,當作土坦克,以掩護我軍前進。我軍一步步逼近淨土塔寺,消滅了塔內和高郵之間的供給,配合炮兵,才讓塔內的鬼子投降。」至此,我軍包圍了高郵城。可龜縮在城內的日偽軍卻依然不投降,還把城樓上的守衛換成了日軍,不斷加固防禦工事。

22日早晨,粟裕來到位於高郵外東北角的村子,和第八縱隊的司令員陶勇一同觀察了高郵城外的地形,兩人商討了具體的作戰方針。我軍攻下外圍後,還搞起了政治攻勢。發起總攻前,粟裕命人對城內的日偽軍喊話,讓他們投降;讓戰士在城外放日本民歌,勾起日軍對故土的思念,從而摧垮日軍的鬥志;用風箏和迫擊炮散發宣傳單,讓他們投降。這些措施持續了三天,對動搖日偽軍的軍心起到了很大作用。

25日晚上,粟裕下令發起總攻。天空下著雨,不利於攻城,但我軍不畏困難,從西北、東、南三個方向同時發起猛烈進攻。高郵的城牆非常堅固,為減少我軍戰士的傷亡,粟裕下令在東面開闊地帶用麻袋裝滿泥土,築起「半月形」工事。然後在上面架起輕重機槍,與城牆上的敵軍形成平射,壓制敵人火力的同時,掩護攻城部隊。

26日早上,高郵城內的日偽軍繳械投降。至此,抗日戰爭的最後一仗,以中國的勝利告終。據了解,此戰殲滅了日偽軍共6000多人,俘虜敵軍4400多人。被日軍佔領了六年的高郵城終於回到了中國的懷抱。

值得一提的是,巖奇大佐在受降儀式後,十分莊重地將一把紫光閃閃的指揮刀交給了粟裕。他向粟裕鞠了一躬,說:「這是我家祖傳的紫雲刀,現敬獻給久仰大名的您。」粟裕僅用了一周的時間,就收復了高郵城,把日軍打服了!

相關焦點

  • 打服了!高郵戰役,日軍大佐向粟裕鞠躬,並敬獻一把祖傳紫雲刀
    日軍侵佔後修築了大量永久性防禦工事,駐有一個步兵大隊和一個炮兵中隊共1100多人,另有偽軍5000多人。日本宣布投降後,蔣介石下命令要他們"維持治安",並要已到達揚州的國民黨第二十五軍北上接收。駐守這裡的日偽軍因為有國民黨的撐腰,憑藉險要地形,拒絕了華中軍區要求其無條件投降的最後通碟。 根據中共中央的指示,粟裕立即制定作戰計劃,組織部隊投人到緊張的戰前準備工作。
  • 高郵之戰:粟裕指揮的抗日戰爭中的最後一戰,城門一破,日軍投降
    高郵之戰:粟裕領導的抗日戰爭中的最後一戰,城門一破,日軍投降 文/無計讀史 抗日戰爭,中國人打太久了,十四年的抗日戰爭,中國人太苦了。
  • 高郵戰爭:抗日戰爭的最後一戰,殲滅日偽軍6千人,俘獲4500人
    導語:高郵戰爭:抗日戰爭的最後一戰,殲滅日偽軍6千人,俘獲4500人古代中國原本是一個強盛的國家,康乾盛世更是權力統治的巔峰,但是自清政府閉關鎖國之後,國家開始走向衰落。抗日戰爭無比的殘酷,中國有無數的軍人為了國家而奮戰,傷亡高達3500萬人以上,是一個至今仍然無法讓人忘懷的數字。大多數人都以為,1945年的8月15日,抗日戰爭就正式結束了,然而少數日本人不甘投降,頑死抵抗,12月19日在高郵,爆發了抗日戰爭真正的最後一場戰爭——高郵戰役!但很少人知道這場戰役的發生。
  • 高郵之戰 抗戰「最後一役」
    此役成為我黨抗戰史上的經典戰役,高郵成為我軍從日寇手中解放的最後一座城市,也是全國範圍內殲敵最多的縣城之一。絕大多數黨史研究專家將高郵戰役看作中國抗日戰爭的最後一戰。1945年9月2日,日本籤署投降書後,朱德總司令發布命令,要求人民抗日武裝向附近的日偽軍發出通牒,要求他們向我軍繳械投降。
  • 說說抗戰的最後一戰——高郵之戰
    那聽到日本天皇的命令,日軍就全部放下武器投降了嗎?事實上並不是,還有一些部隊負隅頑抗,比如駐紮在高郵的一支日軍部隊。8月15日天本宣布了無條件投降,9月2日,日本政府代表正式籤訂投降書。但是為何駐紮在高郵的日軍,直到11月仍不願意投降呢?第一、國民黨控制的民國政府是中國的合法政府,他們認為應該想國民黨軍隊投降,不應該向新四軍投降。
  • 粟裕生平最長臉的一仗,囂張日寇乖乖奉上祖傳寶刀,大寫一個服字
    當時,盤踞在揚州的國軍主力距離邵伯僅有十多公裡,此時,儘管國軍尚未動身前往邵伯接受日偽軍的投降,可他們一旦沿著京杭大運河北上拿下邵伯城,再一鼓作氣繼續走運河開進高郵城,不僅能順利完成兩地的日軍受降儀式,更重要的是,佔據邵伯、高郵兩地的國軍會就此將華中解放區分割,形勢對於我軍極其不利。
  • 抗日戰爭最後一戰,天皇投降,為何這支軍隊卻要死戰
    7天後,在中國首都南京中央軍校大禮堂,舉行中國戰區受降儀式,岡村寧次遞交了投降書,不過,抗日戰役並沒有隨之結束。在中國取得全面抗日戰爭勝利的情況下,依舊有一支日軍拒不投降,拼死武裝抵抗。天皇都已經投降了,這支軍隊為何還要做最後的掙扎呢?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中國抗日戰爭最後一役——高郵戰役,以及為什麼會有這場戰役。
  • 不是8月15,這才是抗日最後一戰,日軍死傷上千,很多人都不知道
    然而事實上,8月15日對我國來說不是結束,我國抗日的最後一戰還在這之後,當時日軍死傷上千,很多人都不知道。而這場戰役,就是高郵戰役,也被稱作江高戰役。在1945年12月19日,高郵戰役徹底打響。而這場戰爭是由我國華中野戰司令員粟裕親自部署並指揮的,這也是我國最後的一場抗日戰爭。就在日本所有軍隊都準備投降的時候,盤踞在我國高郵古城的一股日軍,依然沒有放下武器。
  • 抗日結束後,日軍想捲土重來,中日之間的最後一戰,知道的人不多
    大家的印象中仿佛所有的記錄都只簡單地交代了日軍在1945年法西斯勢力面臨倒塌時,德意日等國向世界反法西斯陣營宣布投降,中日之間的戰事也隨之完全結束了。其實事實並不是像大家想像的那樣,日軍向中國和世界宣布投降之後,真正的無鬥爭時期還沒有來臨。在那之後,中日還爆發了一場不為人知的戰役,這場戰役的名字叫做高郵之戰。
  • 別再被抗日神劇騙了:俘虜一個日本士兵已經很難了,更別說大佐了
    在整個抗日戰爭中,深受武士精神影響的日本軍隊在戰場上很少被我軍大規模俘虜。雖然在戰爭後期日軍節節敗退,但被俘虜的人數仍較少的可憐,在整個抗日戰爭中被俘虜的日軍也不過6000人出頭,而且是多數是在戰場上負傷成為俘虜,那麼在抗日戰爭,我們俘虜的日軍最高指揮官是多大的呢?
  • 日軍大佐相當於我軍什麼軍銜,為何他們不當少將,也要爭當大佐?
    日軍的大佐到底是個啥官?日軍的大佐略相當於中國的上校!不過,在二戰的時候,日軍中的大佐實際上的權力大小,並非是一成不變的,具體還要看當時擔任了什麼職務。由於大佐是屬於軍隊智囊型的人才,因此他們可以擔任部隊的聯隊長以及師、團級單位的參謀。理論上來講,大佐這一官職具體的級別高低,還得參考其服務的對象。
  • 日軍「大佐」相當於我國什麼軍銜?日軍寧願不當少將,也要爭大佐
    對於一些喜歡看抗戰劇的人來說,最常看見的日軍將領應該就是大佐了吧。畢竟我國的抗戰劇,基本上每部劇裡面都會設定一個非常壞的日軍大佐,而主角的主要目的也是打敗這個大佐。由此可見,大佐在日軍中的地位確實比較高。那麼,在抗日戰爭期間,日本的「大佐」究竟可以帶多少兵,而它又相當於我軍什麼軍銜?為何很多日軍士兵寧願不當少將,也要爭大佐?
  • 日本的大佐相當於我國的什麼軍銜?為何日軍不當少將卻爭當大佐?
    918事變正式宣布日本侵華戰爭拉開了序幕,猖狂的日軍甚至宣布如果日本對中國發動總攻的話,僅僅只需要三個月的時間就能夠將中國徹底攻打下來,但是在經過十四年抗戰之後,日軍最終只能夠灰溜溜的退出中國。    抗日戰爭時期,很多日本人都被帝國主義和武士道精神洗腦,特別是那些日本軍官,不僅被洗腦了,同時還想著建功立業,擔任更高的指揮官。不過那個時候很多的日軍都爭著當大佐而不是將軍,這是為什麼呢?
  • 中國抗日戰爭最後一戰 芷江之戰日軍軍官指揮不動士兵
    2017-08-11 07:01:59 來源: 小橙子談軍事 舉報   芷江作戰,是日軍侵華戰爭在正面戰場上的最後一戰
  • 二戰日本投降後,中日雙方還爆發了「最後一戰」,但知道的人很少
    抗日戰爭期間收復的最後一個城市是高郵。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後,駐紮在高郵的日軍和偽軍不相信天皇投降了,還是用侵略者的角度欺壓百姓,為了避免無謂的傷亡,我軍在這個據點向日本軍官做了幾次交涉,要求他們離開這座城市投降,但遭到了拒絕。因此,這中日的「最後一戰」就爆發了。
  • 粟裕大將巧施掏心戰,創下1個記錄,我軍無人能夠打破!
    文/滅霸他爸長達十四年的抗日戰爭中,我軍俘虜的日軍軍官軍銜最高者為三澤金夫大佐,創下這一記錄的正是粟裕指揮的車橋戰役。1944年,蘇中地區的新四軍部隊已經高達20個團,共計3萬餘人,粟裕認為大規模出擊的條件已經成熟。
  • 二戰結束後,日軍還想捲土重來,這中日之間的最後一戰很少人知道
    不僅如此,狂妄的日本到最後甚至把算盤打到了中國清政府的頭上。由於那個時候清政府太過腐敗,軍事落後,所以這場戰爭最終以日本勝利而結束,日本勝利後,便迫使清政府籤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
  • 他是黃埔軍校奇才,歷來百戰百勝,後來被粟裕將軍一戰打出軍界
    但後來被粟裕將軍打敗後,從此退出軍界。李默庵1904年生於湖南長沙北山村。他先後畢業於長沙師範學校,湖南陸軍講武堂學校和黃埔軍校第1期。他是一名實力派的將軍,先後參加過東徵和北伐,在這兩次戰爭中,他先後擔任過連長,營長,團長,旅長,師長等,一直在往上爬。後來被授予國民革命軍中將軍銜。
  • 日本大佐相當於中國軍隊什麼級別?為何日軍不當少將爭當大佐?
    在抗戰題材的影視劇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日軍士兵稱呼自己長官為「大佐」的情況。似乎在日軍中層官員中,「大佐」這一職位很受歡迎。那日本的大佐,相當於我國的什麼軍銜,又可以帶多少兵呢?小編今天就來給大家介紹一下。
  • 抗日劇的日軍大佐,相當於我國什麼軍銜?其武士刀能換20箱手榴彈
    我們先來看日軍力所有軍銜的劃分,最上面的三級是大將、中將和少將,少將之下就是大佐。顧名思義,大佐即輔佐將軍的意思,而其對應的我軍頭銜,正是大校的級別。 從抗日戰爭裡的傷亡統計來看,從1931到1945這14年抗戰中,我軍一共擊斃的日軍大佐也就83人,活捉的僅1人。可見大佐這個軍銜,在日軍裡還是相當稀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