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軍「大佐」相當於我國什麼軍銜?日軍寧願不當少將,也要爭大佐

2020-12-10 大國將令視頻

回顧我國的近代史可以發現,中國曾歷經了不少屈辱,我們先後經歷了西方列強的攻擊和日本侵略者的入侵。但是中國並沒有因此而放棄走向新生的希望,最終在全體國民的共同努力下,我們終於趕走了入侵者,獲得了戰爭的勝利。對於一些喜歡看抗戰劇的人來說,最常看見的日軍將領應該就是大佐了吧。畢竟我國的抗戰劇,基本上每部劇裡面都會設定一個非常壞的日軍大佐,而主角的主要目的也是打敗這個大佐。

由此可見,大佐在日軍中的地位確實比較高。那麼,在抗日戰爭期間,日本的「大佐」究竟可以帶多少兵,而它又相當於我軍什麼軍銜?為何很多日軍士兵寧願不當少將,也要爭大佐?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日本的軍銜等級,在抗日戰爭時期,日本有較為完善的軍隊制度,一共分為了六等十六級。而佐官的等級是比較高的,在它上面的就只有天皇、大元帥和將軍。

而佐官又被分為了三個等級,大佐就相當於佐官中軍銜最高的軍官。那麼若是按照我國的軍銜劃分來進行比較的話,大佐其實就類似於我國的上校軍銜。

在日本發動侵華戰爭的過程中,一個大佐相當於我國的團級幹部,基本上可以帶領一千名以上數量的精兵。雖然整體數量並不多,但由於日軍的軍事素養較高,所以一千日軍的戰鬥力完全抵得上我軍的一個團。

另外,當時日軍中還有這樣的規定,大佐在軍隊中還可以擔任連隊隊長一職,這個時候一個大佐所帶領的兵力就會比之前多了兩三倍,甚至比少將所帶領的士兵還多。所以在這種情況下,不少日本軍官都想當大佐,而不願意成為軍隊的少將。

我們都知道,當時的日本軍民都已經被軍國主義給徹底洗腦了,等日軍來到中國戰場以後,他們滿腦子想的都是如何建功立業,所以即便擔當大佐一職就意味著要參與正面戰場,但是依舊有不少日本軍官想要成為大佐。

在整個抗日戰爭時期,日軍大佐為日軍的戰事推進做出了極大的貢獻,而中國軍人則對這些大佐恨得牙痒痒,所以一旦在戰場上遇到了日軍大佐,我軍都會想辦法擊殺對方。

現如今,戰爭已經離我們的生活越來越遠了,中國也迎來了幾十年的和平生活。但是我們絕不能因此而放鬆警惕,畢竟如今的國際局勢依舊較為動蕩,說不定什麼時候我們就會受到戰火的波及,所以中國也應該時刻做好準備,這樣才能應對戰爭的突然打響。

相關焦點

  • 日本「大佐」相當於我軍什麼軍銜?日軍寧願不當少將,也要爭大佐
    大佐作為抗日神劇的常駐「嘉賓」,可謂是主角眼中的最大「敵人」,一般都是能夠陪主角走到最後,在大結局被主角成功除掉。那麼在日軍當中大佐為什麼出鏡率如此之高。大佐之位,又有著什麼迷人的魅力,讓日本軍人寧可放棄軍銜更高的少將,退而求次選擇大佐軍銜,那麼這大佐軍銜又有不同呢?
  • 日本的大佐相當於我國的什麼軍銜?為何日軍不當少將卻爭當大佐?
    不過那個時候很多的日軍都爭著當大佐而不是將軍,這是為什麼呢?日本大佐相當於中國什麼軍銜?又能夠帶多少兵呢?    日本在明治維新之後就參考德國的軍銜制度,並且分為了6等16級,就大佐而言,地位已經非常高了,其上只有將軍、元帥和天皇,而這三個等級的日本軍人加起來都沒有多少人,因此大佐基本算是日軍正面作戰中軍銜最高的那一批人了
  • 日本「大佐」相當於我國什麼官職,日軍為何不當少將要爭當大佐?
    李雲龍一登場,就在蒼雲嶺之戰擊斃了坂田大佐,後來伏擊日軍戰地觀摩團,又幹掉六個大佐外加一個少將,反圍剿戰鬥中又擊斃一個聯隊長,也是大佐軍銜,在攻打平安縣城時用義大利炮轟死了山本一木,他也是大佐軍銜,前後加起來,李雲龍擊斃了將近十個日軍大佐,絕對的「大佐殺手」!
  • 日本「大佐」相當於什麼軍銜?為何日軍不當少將,爭當大佐?
    近年來,抗日神劇層出不窮,我們經常能從日軍口中聽到「天皇」、「大佐」、「司令」等,當初入侵中國的日軍都是訓練有素,井然有序,他們自稱"皇軍",在我國百姓眼中他們是"鬼子"。
  • 日軍大佐相當於我軍什麼軍銜,為何他們不當少將,也要爭當大佐?
    日軍的大佐到底是個啥官?日軍的大佐略相當於中國的上校!不過,在二戰的時候,日軍中的大佐實際上的權力大小,並非是一成不變的,具體還要看當時擔任了什麼職務。由於大佐是屬於軍隊智囊型的人才,因此他們可以擔任部隊的聯隊長以及師、團級單位的參謀。理論上來講,大佐這一官職具體的級別高低,還得參考其服務的對象。
  • 日本「大佐」相當於我軍什麼軍銜,為何日軍不當少將要爭當大佐?
    比如:日本的明治維新就是借鑑我國的百日維新變法的,但讓人氣憤的是,日本強大起來就來攻打我國,我國尤其是在抗日戰爭時期損失慘重,不僅領土被分割而且還要賠償巨款,更讓人氣憤的是還拿我國的活人來做實驗。不過,我們也要反思一下,日本強大的原因,首先就要了解日本的無人性軍事訓練了。
  • 日本「大佐」相當於我軍什麼軍銜,為何日軍寧當大佐也不做少將?
    日本「大佐」相當於我軍什麼軍銜,為何日軍寧當大佐也不做少將? 眾所周知,在日本進行過明治維新後,開始對大型控股公司進行扶持,在這之中,六大財閥嶄露頭角,他們直接將全日本經濟進行了壟斷。在二戰之中,這些財閥同樣是先行者,日本高官都是從家庭背景當中進行挑選的,能夠成為日軍高官的平民少之又少。
  • 日本大佐相當於中國軍隊什麼級別?為何日軍不當少將爭當大佐?
    在抗戰題材的影視劇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日軍士兵稱呼自己長官為「大佐」的情況。似乎在日軍中層官員中,「大佐」這一職位很受歡迎。那日本的大佐,相當於我國的什麼軍銜,又可以帶多少兵呢?小編今天就來給大家介紹一下。
  • 日本「大佐」相當於我軍什麼級別,為何日軍不當少將要搶大佐?
    不過這些還是有存在一定的虛幻性,但是我們還是會發現影視劇中有些基本的軍銜以及年份都沒有研究,比如劇中時常會出現「大佐」一詞,很多人都好奇這到底相當於我國的什麼軍銜呢?實際上,日本的很多文化都是從我國傳統文化中傳播過去的,其中最明顯的就是日本的文字,甚至有些姓氏都存在著中國文化的氣息。
  • 日本「大佐」到底可以帶多少兵,為何日軍不當少將也要爭當大佐?
    在很多人看來,既然日本的佐級軍官都已經如此厲害了,那麼將級的軍官一定更厲害,但事實上在二戰的時候,很多日本軍人寧願去當大佐也不願意當少將。那麼日本的「大佐」到底可以帶多少兵,為何日軍不當少將都要爭當大佐呢?
  • 日本的大佐可以帶多少兵,為何士兵不當少將都要爭當大佐?
    畢竟我國的抗戰劇,基本上每部劇裡面都會設定一個非常壞的日軍大佐,而主角的主要目的也是打敗這個大佐。 由此可見,大佐在日軍中的地位確實比較高。那麼,在抗日戰爭期間,日本的「大佐」究竟可以帶多少兵,而它又相當於我軍什麼軍銜?為何很多日軍士兵寧願不當少將,也要爭大佐?
  • 日軍「大佐」相當於我國什麼軍銜?手中可以指揮多少士兵?
    導語:日軍「大佐」相當於我國什麼軍銜?手中可以指揮多少士兵?在論及二戰中的日軍時,軍隊總是一個繞不開的話題,尤其是二戰中日軍軍隊非常特殊的軍銜制度,日本的軍銜制度來源於近代的普魯士,但是又在很多方面依據本國的國情進行了創新,形成了獨特的「將-佐-尉-士官」的軍銜體系,以及非常特殊的編制,而其中最特殊的一個,就是日軍的「大佐」官職了。
  • 二戰中,為何日軍不當少將都要爭當大佐,有哪些特權和待遇
    在抗戰題材的影視劇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日軍士兵稱呼自己長官為「大佐」的情況。似乎在日軍中層官員中,「大佐」這一職位很受歡迎。那日本的大佐,相當於我國的什麼軍銜,又可以帶多少兵呢?小編今天就來給大家介紹一下。
  • 抗日劇的日軍大佐,相當於我國什麼軍銜?其武士刀能換20箱手榴彈
    經常看抗日劇的讀者知道,漢奸在稱呼他身後的日本軍官時,動不動就是什麼什麼大佐。印象裡,抗日劇裡但凡是個日本軍官都叫XX大佐。 而在《亮劍》裡,李雲龍向後勤部部長張萬和要武器補給,李雲龍想要20箱手榴彈,結果張萬和讓他拿把大佐的指揮刀來換。那麼問題來了。日軍裡的這個大佐,究竟是個什麼軍銜?
  • 日軍「大佐」到底有多大的指揮權?為何軍官寧願做大佐也不當將軍
    為日本海戰立下赫赫戰功的山本五十六在海戰中被美軍擊斃後,天皇為了紀念他,對其追授了元帥軍銜。由此可見,元帥可以看作是為死人準備的榮譽,活人能升的最高軍銜就是大將了。 在日本的軍隊中,大佐一般可以被任命的職位有聯隊長,旅團參謀長,師團參謀長。軍銜為大佐,擔任聯隊長的軍官一般相當於團長,由於沒有更加明確的細分,類比中國的軍銜制度,相當於上校的軍銜。
  • 日本「大佐」能帶多少兵,為何日軍不當少將都要爭當大佐?
    日本"大佐"能帶多少兵,為何日軍不當少將都要爭當大佐?大佐的等級和中國軍隊分級的不同,日本軍隊有6個等級,16個級別,而大佐並不是等級最高的,在他的上面有大將中將和少將,也就是說,大佐這個軍銜其實是屬於中等的,只不過在電視劇中,大佐好像永遠是部隊的領頭羊,而且在軍隊撤退的時候,所有人都在掩護大佐。
  • 日本「大佐」是個多大官,帶多少兵?為何日軍爭當大佐也不做少將
    在這裡就必須要說一下日本的軍隊制度,實際上大佐直譯於日文的漢字,日本走上軍國主義之後,舊日本軍銜按照16級次序如下:二等兵、一等兵、上等兵、伍長(下士)、軍曹(中士)、曹長(上士)、準士官(準尉)、少尉、中尉、大尉、少佐、中佐、大佐、少將、中將、大將。
  • 日軍的「將」比「佐」等級高,為何很多人卻選擇大佐,不當少將?
    在抗日劇中,日軍部隊裡面的反派大boss都是某某大佐,可見大佐的地位在日本部隊中是很高的。很多日本軍人,甚至願意放棄少將這個軍銜,也要當大佐,這是為什麼呢?這樣看來的話,將的等級高於佐,即便是少將的軍銜也比大佐要高。但在日本部隊裡面,大佐這個軍銜卻比少將要受歡迎得多。日本大佐的職務就相當於我軍中的團長和上校,但也有一點區別,日本的大佐分為聯隊長和參謀長,聯隊長一般掌管著三千多人,除此之外還專門有自己的警衛員。而參謀長則更加厲害,權利和話語權比少將都更大,地位自然也比少將要高。
  • 「不當少將當大佐」,二戰日軍佐官因何比將官還吃香?
    在抗戰影視作品中,我們經常聽說日本的「大佐」、「少佐」,卻很少聽說日軍的將官,在二戰時期的日軍中,甚至有一個說法,說士兵的終極理想就是大佐。日軍的大佐自然是比少將低一級的,但是為什麼日軍更青睞大佐呢?其實,不是日軍士兵不想當少將,而是當少將難度太高,大多數軍人熬不到就該退役了;而大佐經過努力的話,還是有機會當上的。日軍軍官在二戰時採取的軍銜是九等制,即大將、中將、少將;大佐、中佐、少佐;大尉、中尉、少尉。我們不難看出,少將軍銜是比大佐高的,大佐經過提拔才有可能成為少將。
  • 日本二戰時期的「大佐」相當於我軍什麼軍銜?有何特殊待遇?
    文/格子道歷史日本的侵華戰爭讓我們牢記了日本帝國的滔天罪行,同時還有一些著名的歷史戰犯也將在史冊上永遠地被唾棄,其中最為「出名」的便是日本戰犯岡村寧次,七七事變的第二年,身為大佐的岡村寧次接到軍部調令越級提升至司令官,成為軍內的焦點,但殊不知,「大佐」才是日軍內部人人要爭的軍職,那麼日本「大佐」相當於我軍什麼軍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