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大佐」到底可以帶多少兵,為何日軍不當少將也要爭當大佐?

2021-01-11 騰訊網

「閉關鎖國」這個政策肯定是中國人最痛恨的一項政策,畢竟這項政策曾經讓中國陷入了被西方列強殖民的痛苦之中,甚至還讓中國遭受到了長達十四年的侵華戰爭的侵擾。我們經常能夠在現在的一些電視劇中看到日本軍官的鏡頭,並且這些日本軍官大多是佐級的軍官,這些軍官所帶領的日本士兵,往往能夠給中國軍隊造成巨大的損失,讓人感到非常痛心。

在很多人看來,既然日本的佐級軍官都已經如此厲害了,那麼將級的軍官一定更厲害,但事實上在二戰的時候,很多日本軍人寧願去當大佐也不願意當少將。那麼日本的「大佐」到底可以帶多少兵,為何日軍不當少將都要爭當大佐呢?

首先我們先說說佐官的來歷,日本在早期的時候是中國的藩屬國,因此在官僚制度上參考了中國的制度,在中國古代時期,副手官員一般都被稱之為佐官,因此日本也將參謀等官員列為佐官。

後來日本進行了明治維新,在軍銜制度上參考了德國的制度,但是並沒有全部照抄,而是分為了六等十八級,大佐上面就只有將級、元帥和天皇了,因此佐官的地位已經算非常高了,按照現代軍銜來看的話,也相當於我國的大校了。

二戰時期,佐官往往可以帶領一千多人的大隊兵力,相當於當時中國軍隊一個團的兵力,但是日本軍人的作戰力比中國軍人要強很多,日本大佐帶的部隊,往往可以正面對抗中國三個團。

在執行一些大型會戰任務的時候,大佐往往可以帶一整個聯隊的兵力,數量可達到6000人以上,從帶兵人數上來看,甚至比少將所帶的士兵數量還要多上不少。

實際上最關鍵的還是因為當時日本士兵都被帝國主義思想給洗腦了,滿心都是為了日本的帝國主義發展建功立業,因此能夠在前線作戰的大佐自然比在後方指揮的少將更有吸引力。

當然綜合來說,少將的地位和權利肯定要比大佐更大一些,但是相對來說建功立業的機會卻更少了,因此當時很多好戰的日本軍官都寧願去當大佐而不當少將。當然了如果讓這些日本軍官去擔當更高一級的中將,肯定沒有哪個日本軍官會拒絕,畢竟這個時候就真正的進入到了日軍的高層之中。

時過境遷,距離抗日戰爭結束也已經有七十多年的時間了,雖然現在的生活已經逐漸好起來了,但是我們仍然不能夠忘記曾經遭受過的屈辱,不驕不躁繼續前行才是我們應該做的事情。

相關焦點

  • 日本「大佐」能帶多少兵,為何日軍不當少將都要爭當大佐?
    日本"大佐"能帶多少兵,為何日軍不當少將都要爭當大佐?日本的大佐相當於我軍的團團長,可以帶領三四千人打仗,所以這樣說來,大佐的級別只是一般水平,並且一個少將能夠指揮兩個。也就是說少將可以領七八千個人,甚至可以帶領上萬個人,所以說少將雖然只和大佐差了一個等級,但是地位算是天差地別。
  • 日本的大佐可以帶多少兵,為何士兵不當少將都要爭當大佐?
    回顧我國的近代史可以發現,中國曾歷經了不少屈辱,我們先後經歷了西方列強的攻擊和日本侵略者的入侵。但是中國並沒有因此而放棄走向新生的希望,最終在全體國民的共同努力下,我們終於趕走了入侵者,獲得了戰爭的勝利。對於一些喜歡看抗戰劇的人來說,最常看見的日軍將領應該就是大佐了吧。
  • 日本「大佐」是個多大官,帶多少兵?為何日軍爭當大佐也不做少將
    在不少抗日電視劇當中,日軍有一種軍銜,經常出現在人們的視野當中,那就是大佐。這個職位究竟多大的官職,又帶多少兵呢?在這裡就必須要說一下日本的軍隊制度,實際上大佐直譯於日文的漢字,日本走上軍國主義之後,舊日本軍銜按照16級次序如下:二等兵、一等兵、上等兵、伍長(下士)、軍曹(中士)、曹長(上士)、準士官(準尉)、少尉、中尉、大尉、少佐、中佐、大佐、少將、中將、大將。
  • 日本「大佐」相當於我國什麼官職,日軍為何不當少將要爭當大佐?
    李雲龍一登場,就在蒼雲嶺之戰擊斃了坂田大佐,後來伏擊日軍戰地觀摩團,又幹掉六個大佐外加一個少將,反圍剿戰鬥中又擊斃一個聯隊長,也是大佐軍銜,在攻打平安縣城時用義大利炮轟死了山本一木,他也是大佐軍銜,前後加起來,李雲龍擊斃了將近十個日軍大佐,絕對的「大佐殺手」!
  • 日本的大佐相當於我國的什麼軍銜?為何日軍不當少將卻爭當大佐?
    日本大佐相當於中國什麼軍銜?又能夠帶多少兵呢?    日本在明治維新之後就參考德國的軍銜制度,並且分為了6等16級,就大佐而言,地位已經非常高了,其上只有將軍、元帥和天皇,而這三個等級的日本軍人加起來都沒有多少人,因此大佐基本算是日軍正面作戰中軍銜最高的那一批人了
  • 日軍大佐相當於我軍什麼軍銜,為何他們不當少將,也要爭當大佐?
    日軍的大佐到底是個啥官?日軍的大佐略相當於中國的上校!不過,在二戰的時候,日軍中的大佐實際上的權力大小,並非是一成不變的,具體還要看當時擔任了什麼職務。由於大佐是屬於軍隊智囊型的人才,因此他們可以擔任部隊的聯隊長以及師、團級單位的參謀。理論上來講,大佐這一官職具體的級別高低,還得參考其服務的對象。
  • 日本「大佐」有多大權力,帶多少兵?為什麼軍官寧做大佐也不當少將
    二戰時,日本軍官採取的是九等制,即將、佐、尉,又分為大、中、少,通常日本的將軍並不上戰場,日本的大佐則常出現在抗日劇中,那麼二戰時,日本「大佐」有多大權力,帶多少兵?
  • 日本「大佐」軍銜多高,帶多少兵?為何他們不當少將要爭當大佐?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日軍有一個特有的軍銜稱呼,那就是「佐官」。那時候的日軍軍銜是由佐尉三級九等組成的,一是將級,分為大將,中將和少將。二就是佐官,分大佐,中佐以及少佐。三為尉官,分為大尉,中尉和少尉。按照規制,佐官的等級是在將官之下的。但實際上當時的許多日本軍人,都爭當佐官,特別是大佐。
  • 日軍「大佐」相當於我國什麼軍銜?日軍寧願不當少將,也要爭大佐
    回顧我國的近代史可以發現,中國曾歷經了不少屈辱,我們先後經歷了西方列強的攻擊和日本侵略者的入侵。但是中國並沒有因此而放棄走向新生的希望,最終在全體國民的共同努力下,我們終於趕走了入侵者,獲得了戰爭的勝利。對於一些喜歡看抗戰劇的人來說,最常看見的日軍將領應該就是大佐了吧。
  • 日本「大佐」相當於什麼軍銜?為何日軍不當少將,爭當大佐?
    從抗戰劇中,我們也可以知曉每當有日軍與中國軍隊對戰的劇情之時,日軍長官總會下令派出或增派幾個小隊、中隊、大隊、聯軍、旅團、師團等的部隊。每個部隊的規模在中國軍隊中也有對應的,但中國軍隊缺的是先進的武器,可即便是武器不如人,但我軍仍然在這場長達八年的戰爭中取得了最後的勝利。
  • 日本大佐相當於中國軍隊什麼級別?為何日軍不當少將爭當大佐?
    在抗戰題材的影視劇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日軍士兵稱呼自己長官為「大佐」的情況。似乎在日軍中層官員中,「大佐」這一職位很受歡迎。那日本的大佐,相當於我國的什麼軍銜,又可以帶多少兵呢?小編今天就來給大家介紹一下。
  • 日本「大佐」相當於我軍什麼軍銜,為何日軍不當少將要爭當大佐?
    讓人覺得比較兇狠的國家就是日本了。我們知道日本只是個小國,但是日本的軍事實力特別強,這就離不開日本的政治制度,日本是非常喜歡借鑑模仿其他國家的相關制度。比如:日本的明治維新就是借鑑我國的百日維新變法的,但讓人氣憤的是,日本強大起來就來攻打我國,我國尤其是在抗日戰爭時期損失慘重,不僅領土被分割而且還要賠償巨款,更讓人氣憤的是還拿我國的活人來做實驗。
  • 二戰中,為何日軍不當少將都要爭當大佐,有哪些特權和待遇
    在抗戰題材的影視劇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日軍士兵稱呼自己長官為「大佐」的情況。似乎在日軍中層官員中,「大佐」這一職位很受歡迎。那日本的大佐,相當於我國的什麼軍銜,又可以帶多少兵呢?小編今天就來給大家介紹一下。
  • 日本「大佐」相當於我軍什麼軍銜?日軍寧願不當少將,也要爭大佐
    在探討日軍為什麼爭要成為大佐放棄少將之前,讓筆者先帶大家了解一下,日本軍銜制度的發展歷程,以便大家可以對日軍軍銜有一個全面的了解。日本軍銜在1953年,美國海軍闖入正處於「閉關鎖國」的日本,沒有任何意外發生,日本被迫打開國門,直接導致了日本國內發生運動,最終明治天皇勝利,建立了日本新政府。
  • 日本「大佐」相當於我軍什麼級別,為何日軍不當少將要搶大佐?
    不過這些還是有存在一定的虛幻性,但是我們還是會發現影視劇中有些基本的軍銜以及年份都沒有研究,比如劇中時常會出現「大佐」一詞,很多人都好奇這到底相當於我國的什麼軍銜呢?實際上,日本的很多文化都是從我國傳統文化中傳播過去的,其中最明顯的就是日本的文字,甚至有些姓氏都存在著中國文化的氣息。
  • 日軍「大佐」到底有多大的指揮權?為何軍官寧願做大佐也不當將軍
    大佐,這個在抗日劇中經常聽到的稱呼,你對這個了解多少呢,大佐和少將誰的手中權力更大呢?為日本海戰立下赫赫戰功的山本五十六在海戰中被美軍擊斃後,天皇為了紀念他,對其追授了元帥軍銜。由此可見,元帥可以看作是為死人準備的榮譽,活人能升的最高軍銜就是大將了。 在日本的軍隊中,大佐一般可以被任命的職位有聯隊長,旅團參謀長,師團參謀長。軍銜為大佐,擔任聯隊長的軍官一般相當於團長,由於沒有更加明確的細分,類比中國的軍銜制度,相當於上校的軍銜。
  • 日本「大佐」相當於我軍什麼軍銜,為何日軍寧當大佐也不做少將?
    日本「大佐」相當於我軍什麼軍銜,為何日軍寧當大佐也不做少將? 眾所周知,在日本進行過明治維新後,開始對大型控股公司進行扶持,在這之中,六大財閥嶄露頭角,他們直接將全日本經濟進行了壟斷。在二戰之中,這些財閥同樣是先行者,日本高官都是從家庭背景當中進行挑選的,能夠成為日軍高官的平民少之又少。
  • 日本大佐是個多大的官,能帶多少兵力?為何日軍寧可不當少將也要...
    因為士兵們的軍銜比較低,所以下了戰場即便可以回老家,卻得不到多少補貼,也只能有一個悽涼的晚年而已。 而在日本,如果目光僅僅只是縮小在1931年到1945年的抗戰階段,大家會發現日本有一個軍銜在很多影視劇中登場率非常高,那就是日本大佐。那麼這時候大家是否會疑惑,日本大佐到底手中有多少權力呢?可以指揮多少兵馬?
  • 「不當少將當大佐」,二戰日軍佐官因何比將官還吃香?
    在抗戰影視作品中,我們經常聽說日本的「大佐」、「少佐」,卻很少聽說日軍的將官,在二戰時期的日軍中,甚至有一個說法,說士兵的終極理想就是大佐。日軍的大佐自然是比少將低一級的,但是為什麼日軍更青睞大佐呢?其實,不是日軍士兵不想當少將,而是當少將難度太高,大多數軍人熬不到就該退役了;而大佐經過努力的話,還是有機會當上的。日軍軍官在二戰時採取的軍銜是九等制,即大將、中將、少將;大佐、中佐、少佐;大尉、中尉、少尉。我們不難看出,少將軍銜是比大佐高的,大佐經過提拔才有可能成為少將。
  • 日軍的「將」比「佐」等級高,為何很多人卻選擇大佐,不當少將?
    在抗日劇中,日軍部隊裡面的反派大boss都是某某大佐,可見大佐的地位在日本部隊中是很高的。很多日本軍人,甚至願意放棄少將這個軍銜,也要當大佐,這是為什麼呢?發展至今,日本的自衛隊已經將等級劃分得十分細緻,一共分為6等18銜。六等裡面是將、佐、尉、準尉、曹、士,每一等再細分下去。這樣看來的話,將的等級高於佐,即便是少將的軍銜也比大佐要高。但在日本部隊裡面,大佐這個軍銜卻比少將要受歡迎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