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大佐」有多大權力,帶多少兵?為什麼軍官寧做大佐也不當少將

2021-01-17 騰訊網

日本人武藤信義是大正時代(1912年—1926年)晉升的最後一個大將,1933年被授予了元帥稱號,是二戰時期,日本最高職位的軍官,但他在封為元帥後就死在了關東軍司令官官邸,歷來武藤信義的死因都眾說紛紜。

二戰時,日本軍官採取的是九等制,即將、佐、尉,又分為大、中、少,通常日本的將軍並不上戰場,日本的大佐則常出現在抗日劇中,那麼二戰時,日本「大佐」有多大權力,帶多少兵?為何軍官寧做大佐也不當少將?

日軍中大佐擔任的職位有三種,即聯隊長、旅團參謀長、師團參謀長,其中聯隊是日本在二戰中的一級作戰單位,相當於我國的團級單位,並且聯隊的編制通常有3000~3500人,另外還有由一定比例的步兵和炮兵組成的獨立混成聯隊,特設聯。

而聯隊在創立時,日本天皇會親自授予軍旗,除步兵聯隊和騎兵聯隊外,其他都不會被日本天皇授予軍旗,大佐則是聯隊的最高指揮官,想要統率聯隊,大佐自身的能力不容小竊,他既要具有敏銳受的洞察力,還要有執行力,且對日本天皇忠誠。

日軍士兵想要爬到大佐的位置,就不得不提日本陸軍大學,日本明治維新後,非常重視軍事,於1883年創立了日本陸軍大學,為侵略戰爭做準備,因此最初從日本陸軍大學畢業的日本人,早已經知道自己將來要做什麼。

二戰期間,日本陸軍大學專門為日本培養參謀軍官和日軍將、大佐級別的高階軍官,還有軍事研究等,日本士兵想要報考日本陸軍大學,就必須先從「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畢業,從「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畢業的日本士兵,在日軍中表現突出,一般最高能晉升到中佐的職位。

這些晉升到中佐、大尉,且在日本部隊中有兩年以上作戰經歷的日本士兵就能能夠報考日本陸軍大學,從「陸大」畢業後由參謀本部直接處理,很大可能能夠晉升為大佐,而擔任「陸大」校長的多數是將官。

另外大佐擔任師團參謀長,實際權力比下面的少將旅團長還要大,所以不少日本士兵都想要成為了大佐,二戰結束後,日本陸軍大學於1945年被盟軍撤銷,1950年日本開始重建軍隊,軍銜分幹部、曹士兩大類。其幹部共五層,即帥、將、校、尉。

日本「大佐」有多大權力,帶多少兵?為何軍官寧做大佐也不當少將

相關焦點

  • 日本「大佐」是個多大官,帶多少兵?為何日軍爭當大佐也不做少將
    在不少抗日電視劇當中,日軍有一種軍銜,經常出現在人們的視野當中,那就是大佐。這個職位究竟多大的官職,又帶多少兵呢?在這裡就必須要說一下日本的軍隊制度,實際上大佐直譯於日文的漢字,日本走上軍國主義之後,舊日本軍銜按照16級次序如下:二等兵、一等兵、上等兵、伍長(下士)、軍曹(中士)、曹長(上士)、準士官(準尉)、少尉、中尉、大尉、少佐、中佐、大佐、少將、中將、大將。
  • 日本「大佐」到底可以帶多少兵,為何日軍不當少將也要爭當大佐?
    在很多人看來,既然日本的佐級軍官都已經如此厲害了,那麼將級的軍官一定更厲害,但事實上在二戰的時候,很多日本軍人寧願去當大佐也不願意當少將。那麼日本的「大佐」到底可以帶多少兵,為何日軍不當少將都要爭當大佐呢?
  • 日本的大佐可以帶多少兵,為何士兵不當少將都要爭當大佐?
    由此可見,大佐在日軍中的地位確實比較高。那麼,在抗日戰爭期間,日本的「大佐」究竟可以帶多少兵,而它又相當於我軍什麼軍銜?為何很多日軍士兵寧願不當少將,也要爭大佐?
  • 日本「大佐」能帶多少兵,為何日軍不當少將都要爭當大佐?
    日本"大佐"能帶多少兵,為何日軍不當少將都要爭當大佐?導語:說到抗日戰爭,也許每個人都印象深刻,並且隨著抗日劇的熱播,很多觀眾對於日本軍官產生了不小的興趣,因為在電視劇中他們總是耀武揚威,而且大部分,權利最大的好像都掌握在大撮的身上,那麼日本人的大佐到底有多厲害呢?
  • 日本「大佐」相當於我國什麼官職,日軍為何不當少將要爭當大佐?
    其實在抗戰劇中,最常見的日本軍官就是大佐,我們最熟悉的也是大佐,那你知道大佐相當於我軍什麼軍銜嗎?你知道為什麼有人說寧當大佐不當少將嗎? 今天就帶大家一探究竟! 要想知道大佐是什麼級別,得從舊日本的軍銜制說起 日本的軍銜制最早可追溯到十九世紀五十年代,當時日本受中國鴉片戰爭失利的刺激,意識到改良「兵制與兵器」的重要性,便在英、美、法、荷聯合艦隊轟擊下關後改良兵制,實行軍銜制。
  • 日軍「大佐」到底有多大的指揮權?為何軍官寧願做大佐也不當將軍
    大佐,這個在抗日劇中經常聽到的稱呼,你對這個了解多少呢,大佐和少將誰的手中權力更大呢?為日本海戰立下赫赫戰功的山本五十六在海戰中被美軍擊斃後,天皇為了紀念他,對其追授了元帥軍銜。由此可見,元帥可以看作是為死人準備的榮譽,活人能升的最高軍銜就是大將了。 在日本的軍隊中,大佐一般可以被任命的職位有聯隊長,旅團參謀長,師團參謀長。軍銜為大佐,擔任聯隊長的軍官一般相當於團長,由於沒有更加明確的細分,類比中國的軍銜制度,相當於上校的軍銜。
  • 日本的大佐相當於我國的什麼軍銜?為何日軍不當少將卻爭當大佐?
    抗日戰爭時期,很多日本人都被帝國主義和武士道精神洗腦,特別是那些日本軍官,不僅被洗腦了,同時還想著建功立業,擔任更高的指揮官。不過那個時候很多的日軍都爭著當大佐而不是將軍,這是為什麼呢?日本大佐相當於中國什麼軍銜?又能夠帶多少兵呢?
  • 日本「大佐」相當於什麼軍銜?為何日軍不當少將,爭當大佐?
    日軍軍官在二戰時採取三級九等制,即將、佐、尉,又各分大、中、少,這樣看來,「佐」在軍銜的排列中是第二等級的,排在將軍之後,是比較高級的軍官,相當於中國的上校和團長。 而「將」則是日軍的指揮官,大將、中將、少將指揮的又是不同等級的部隊,根據軍銜等級來看,將是比佐高的,但為何大佐又比少將更厲害呢,本可以當少將的人為何寧願當大佐呢?
  • 日本「大佐」相當於我軍什麼軍銜?日軍寧願不當少將,也要爭大佐
    大佐作為抗日神劇的常駐「嘉賓」,可謂是主角眼中的最大「敵人」,一般都是能夠陪主角走到最後,在大結局被主角成功除掉。那麼在日軍當中大佐為什麼出鏡率如此之高。大佐之位,又有著什麼迷人的魅力,讓日本軍人寧可放棄軍銜更高的少將,退而求次選擇大佐軍銜,那麼這大佐軍銜又有不同呢?
  • 日本大佐相當於中國軍隊什麼級別?為何日軍不當少將爭當大佐?
    在抗戰題材的影視劇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日軍士兵稱呼自己長官為「大佐」的情況。似乎在日軍中層官員中,「大佐」這一職位很受歡迎。那日本的大佐,相當於我國的什麼軍銜,又可以帶多少兵呢?小編今天就來給大家介紹一下。
  • 日軍「大佐」相當於我國什麼軍銜?日軍寧願不當少將,也要爭大佐
    畢竟我國的抗戰劇,基本上每部劇裡面都會設定一個非常壞的日軍大佐,而主角的主要目的也是打敗這個大佐。由此可見,大佐在日軍中的地位確實比較高。那麼,在抗日戰爭期間,日本的「大佐」究竟可以帶多少兵,而它又相當於我軍什麼軍銜?為何很多日軍士兵寧願不當少將,也要爭大佐?
  • 日本「大佐」軍銜多高,帶多少兵?為何他們不當少將要爭當大佐?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日軍有一個特有的軍銜稱呼,那就是「佐官」。那時候的日軍軍銜是由佐尉三級九等組成的,一是將級,分為大將,中將和少將。二就是佐官,分大佐,中佐以及少佐。三為尉官,分為大尉,中尉和少尉。按照規制,佐官的等級是在將官之下的。但實際上當時的許多日本軍人,都爭當佐官,特別是大佐。
  • 日軍大佐相當於我軍什麼軍銜,為何他們不當少將,也要爭當大佐?
    日軍的大佐到底是個啥官?日軍的大佐略相當於中國的上校!不過,在二戰的時候,日軍中的大佐實際上的權力大小,並非是一成不變的,具體還要看當時擔任了什麼職務。由於大佐是屬於軍隊智囊型的人才,因此他們可以擔任部隊的聯隊長以及師、團級單位的參謀。理論上來講,大佐這一官職具體的級別高低,還得參考其服務的對象。
  • 日本「大佐」相當於我軍什麼軍銜,為何日軍不當少將要爭當大佐?
    讓人覺得比較兇狠的國家就是日本了。我們知道日本只是個小國,但是日本的軍事實力特別強,這就離不開日本的政治制度,日本是非常喜歡借鑑模仿其他國家的相關制度。比如:日本的明治維新就是借鑑我國的百日維新變法的,但讓人氣憤的是,日本強大起來就來攻打我國,我國尤其是在抗日戰爭時期損失慘重,不僅領土被分割而且還要賠償巨款,更讓人氣憤的是還拿我國的活人來做實驗。
  • 日本「大佐」相當於我軍什麼軍銜,為何日軍寧當大佐也不做少將?
    日本「大佐」相當於我軍什麼軍銜,為何日軍寧當大佐也不做少將? 眾所周知,在日本進行過明治維新後,開始對大型控股公司進行扶持,在這之中,六大財閥嶄露頭角,他們直接將全日本經濟進行了壟斷。在二戰之中,這些財閥同樣是先行者,日本高官都是從家庭背景當中進行挑選的,能夠成為日軍高官的平民少之又少。
  • 二戰中,為何日軍不當少將都要爭當大佐,有哪些特權和待遇
    在抗戰題材的影視劇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日軍士兵稱呼自己長官為「大佐」的情況。似乎在日軍中層官員中,「大佐」這一職位很受歡迎。那日本的大佐,相當於我國的什麼軍銜,又可以帶多少兵呢?小編今天就來給大家介紹一下。
  • 日本大佐是個多大的官,能帶多少兵力?為何日軍寧可不當少將也要...
    盧綸曾經說過:行多有病住無糧,萬裡還鄉未到鄉。那些上了戰場之後雖保全了性命的士兵們啊,其實日子也一樣很苦。因為士兵們的軍銜比較低,所以下了戰場即便可以回老家,卻得不到多少補貼,也只能有一個悽涼的晚年而已。
  • 「不當少將當大佐」,二戰日軍佐官因何比將官還吃香?
    在抗戰影視作品中,我們經常聽說日本的「大佐」、「少佐」,卻很少聽說日軍的將官,在二戰時期的日軍中,甚至有一個說法,說士兵的終極理想就是大佐。日軍的大佐自然是比少將低一級的,但是為什麼日軍更青睞大佐呢?其實,不是日軍士兵不想當少將,而是當少將難度太高,大多數軍人熬不到就該退役了;而大佐經過努力的話,還是有機會當上的。日軍軍官在二戰時採取的軍銜是九等制,即大將、中將、少將;大佐、中佐、少佐;大尉、中尉、少尉。我們不難看出,少將軍銜是比大佐高的,大佐經過提拔才有可能成為少將。
  • 二戰時,日本大佐到底是多大軍銜?看完真是漲知識了
    喜歡看抗戰影視劇的人,一定會看到劇中許多的日本軍官會被稱為「大佐」吧。他們總會率領著大部隊駐紮在某地,我們看到劇中他們的權利好像都很高,那麼你們大家知道日本大佐這個官究竟有多大呢?接下來就讓小編帶大家一起來看看吧。其實「大佐」這個詞如果翻譯成我們的中文,在對應上我們中國的軍銜,應該就是我們現在大家所熟悉的上校了。
  • 日本二戰時期的「大佐」相當於我軍什麼軍銜?有何特殊待遇?
    ,為何日軍不當少將要爭當大佐呢?分為6等16級:將官:大將、中將、少將;佐官:大佐、中佐、少佐;尉官:大尉、中尉、少尉;準士官;下士官:曹長、軍曹、伍長;士兵:上等兵、一等兵、二等兵。以此對比我們可以看出,日本二戰時期的「大佐」相當於我軍現在的「上校」,也就是團長級別的軍職人員。從級別可以看出,將官是要高出佐官一級,那麼為何日軍不當少將要爭當大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