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中,為何日軍不當少將都要爭當大佐,有哪些特權和待遇

2020-12-12 騰訊網

在抗戰題材的影視劇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日軍士兵稱呼自己長官為「大佐」的情況。似乎在日軍中層官員中,「大佐」這一職位很受歡迎。那日本的大佐,相當於我國的什麼軍銜,又可以帶多少兵呢?小編今天就來給大家介紹一下。

日本官吏制度中的「佐」,來源於中國文化。當初唐朝十分強盛,萬國來朝,日本也派出遣唐使到中國學習先進的文化制度。而中國官制中的「佐」,便被日本引入,並一直流傳下來。「佐」,有「輔佐」之意,所以通常情況下都是指某一職位的副手。在19世紀中期,日本受到帝國主義的入侵,開始進行自上而下的變法改革,即明治維新。

日本明治維新期間,實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並確立了「富國強兵、殖產興業、文明開化」三大政策。而在強兵這一項,日本開始進行軍隊編制的改革。其中陸軍參考德國訓練,海軍則參考英國訓練。同時,日本於1872年頒布徵兵令,凡年齡達20歲以上的成年男子一律服兵役。

在伊藤博文的建議下,日本天皇建立起中央直轄的軍隊,同時將軍隊分為陸軍和海軍兩個標準。在舊日本軍銜中,大元帥為日本最高軍銜,由天皇擔任海陸軍的大元帥,全權定奪陸海軍的編制和常備兵額。而在大元帥之下,又可以分為:將官,佐官,尉官,準士官,下士官,和兵,計六等十六級。而準士官即相當於準尉,下士官相當於軍士。

在佐官中,又可以分為:大佐、中佐和少佐,大佐通常對應元帥、將官之間或之上。而同為大佐,其級別也可能不同。因為大佐可以擔任的職務有聯隊長、旅團參謀長和師團參謀長。而師團參謀長雖然在軍銜上屬於佐官,但由於長期在師團長身邊工作,所以實際權力可能比下面的少將旅團長還要大。所以一些日軍,寧當大佐,也不當少將。

那大佐相當於我國什麼軍銜呢?從軍隊編制上講,大佐相當於或高於我國的上校。而在二戰期間,日本一個聯隊的兵力大致在3800人左右,所以作為聯隊長的大佐,最多可帶兵力在4000人上下。而我國在抗日戰爭時期,一個團的兵力在1000人左右。所以,二戰時,日軍的一個聯隊,相當於我國的三個團。而在二戰結束後,日本又對軍制進行了改革,把將官分為了將一、將二和將補,佐官則稱為一佐、二佐和三佐。這裡的一佐,就相當於世界範圍內的上校了。

相關焦點

  • 日本「大佐」到底可以帶多少兵,為何日軍不當少將也要爭當大佐?
    我們經常能夠在現在的一些電視劇中看到日本軍官的鏡頭,並且這些日本軍官大多是佐級的軍官,這些軍官所帶領的日本士兵,往往能夠給中國軍隊造成巨大的損失,讓人感到非常痛心。 在很多人看來,既然日本的佐級軍官都已經如此厲害了,那麼將級的軍官一定更厲害,但事實上在二戰的時候,很多日本軍人寧願去當大佐也不願意當少將。
  • 日軍大佐相當於我軍什麼軍銜,為何他們不當少將,也要爭當大佐?
    日軍的大佐到底是個啥官?日軍的大佐略相當於中國的上校!不過,在二戰的時候,日軍中的大佐實際上的權力大小,並非是一成不變的,具體還要看當時擔任了什麼職務。由於大佐是屬於軍隊智囊型的人才,因此他們可以擔任部隊的聯隊長以及師、團級單位的參謀。理論上來講,大佐這一官職具體的級別高低,還得參考其服務的對象。
  • 日本「大佐」能帶多少兵,為何日軍不當少將都要爭當大佐?
    日本"大佐"能帶多少兵,為何日軍不當少將都要爭當大佐?導語:說到抗日戰爭,也許每個人都印象深刻,並且隨著抗日劇的熱播,很多觀眾對於日本軍官產生了不小的興趣,因為在電視劇中他們總是耀武揚威,而且大部分,權利最大的好像都掌握在大撮的身上,那麼日本人的大佐到底有多厲害呢?
  • 日本的大佐相當於我國的什麼軍銜?為何日軍不當少將卻爭當大佐?
    抗日戰爭時期,很多日本人都被帝國主義和武士道精神洗腦,特別是那些日本軍官,不僅被洗腦了,同時還想著建功立業,擔任更高的指揮官。不過那個時候很多的日軍都爭著當大佐而不是將軍,這是為什麼呢?  日本在明治維新之後就參考德國的軍銜制度,並且分為了6等16級,就大佐而言,地位已經非常高了,其上只有將軍、元帥和天皇,而這三個等級的日本軍人加起來都沒有多少人,因此大佐基本算是日軍正面作戰中軍銜最高的那一批人了
  • 日本「大佐」相當於什麼軍銜?為何日軍不當少將,爭當大佐?
    近年來,抗日神劇層出不窮,我們經常能從日軍口中聽到「天皇」、「大佐」、「司令」等,當初入侵中國的日軍都是訓練有素,井然有序,他們自稱"皇軍",在我國百姓眼中他們是"鬼子"。
  • 二戰中為何日軍對大佐軍銜夢寐以求?要權利有權利,要待遇有待遇
    二戰中,讓日軍夢寐以求的大佐都有哪些權利和待遇?要具備怎樣的條件才能達到? 二戰中的中日兩軍軍官有著明顯的差距,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職業化。 中國軍隊的將領相當一部分都是半路出道,並沒有經歷軍校生涯,不算是專業軍人。
  • 日本「大佐」相當於我國什麼官職,日軍為何不當少將要爭當大佐?
    李雲龍一登場,就在蒼雲嶺之戰擊斃了坂田大佐,後來伏擊日軍戰地觀摩團,又幹掉六個大佐外加一個少將,反圍剿戰鬥中又擊斃一個聯隊長,也是大佐軍銜,在攻打平安縣城時用義大利炮轟死了山本一木,他也是大佐軍銜,前後加起來,李雲龍擊斃了將近十個日軍大佐,絕對的「大佐殺手」!
  • 日本「大佐」相當於我軍什麼軍銜,為何日軍不當少將要爭當大佐?
    相信喜歡看戰爭片的小夥伴都比較了解一些國家軍事方面的稱謂吧!讓人覺得比較兇狠的國家就是日本了。我們知道日本只是個小國,但是日本的軍事實力特別強,這就離不開日本的政治制度,日本是非常喜歡借鑑模仿其他國家的相關制度。
  • 日本的大佐可以帶多少兵,為何士兵不當少將都要爭當大佐?
    回顧我國的近代史可以發現,中國曾歷經了不少屈辱,我們先後經歷了西方列強的攻擊和日本侵略者的入侵。但是中國並沒有因此而放棄走向新生的希望,最終在全體國民的共同努力下,我們終於趕走了入侵者,獲得了戰爭的勝利。對於一些喜歡看抗戰劇的人來說,最常看見的日軍將領應該就是大佐了吧。
  • 日本「大佐」是個多大官,帶多少兵?為何日軍爭當大佐也不做少將
    在這裡就必須要說一下日本的軍隊制度,實際上大佐直譯於日文的漢字,日本走上軍國主義之後,舊日本軍銜按照16級次序如下:二等兵、一等兵、上等兵、伍長(下士)、軍曹(中士)、曹長(上士)、準士官(準尉)、少尉、中尉、大尉、少佐、中佐、大佐、少將、中將、大將。
  • 日本「大佐」軍銜多高,帶多少兵?為何他們不當少將要爭當大佐?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日軍有一個特有的軍銜稱呼,那就是「佐官」。那時候的日軍軍銜是由佐尉三級九等組成的,一是將級,分為大將,中將和少將。二就是佐官,分大佐,中佐以及少佐。三為尉官,分為大尉,中尉和少尉。按照規制,佐官的等級是在將官之下的。但實際上當時的許多日本軍人,都爭當佐官,特別是大佐。
  • 日軍「大佐」相當於我國什麼軍銜?日軍寧願不當少將,也要爭大佐
    畢竟我國的抗戰劇,基本上每部劇裡面都會設定一個非常壞的日軍大佐,而主角的主要目的也是打敗這個大佐。由此可見,大佐在日軍中的地位確實比較高。那麼,在抗日戰爭期間,日本的「大佐」究竟可以帶多少兵,而它又相當於我軍什麼軍銜?為何很多日軍士兵寧願不當少將,也要爭大佐?
  • 日本二戰時期的「大佐」相當於我軍什麼軍銜?有何特殊待遇?
    ,為何日軍不當少將要爭當大佐呢?以此對比我們可以看出,日本二戰時期的「大佐」相當於我軍現在的「上校」,也就是團長級別的軍職人員。從級別可以看出,將官是要高出佐官一級,那麼為何日軍不當少將要爭當大佐呢?也可以理解為,能在軍隊中有一定軍銜職位的人,背後都會有一個家族的支持。像「大佐」這樣的軍銜,在當時的日本軍隊當中可不是一般的「團長」級別,大佐可以擔任:聯隊長、旅團參謀長、師團參謀長(中將)。
  • 日本「大佐」有多大權力,帶多少兵?為什麼軍官寧做大佐也不當少將
    二戰時,日本軍官採取的是九等制,即將、佐、尉,又分為大、中、少,通常日本的將軍並不上戰場,日本的大佐則常出現在抗日劇中,那麼二戰時,日本「大佐」有多大權力,帶多少兵?
  • 「不當少將當大佐」,二戰日軍佐官因何比將官還吃香?
    在抗戰影視作品中,我們經常聽說日本的「大佐」、「少佐」,卻很少聽說日軍的將官,在二戰時期的日軍中,甚至有一個說法,說士兵的終極理想就是大佐。日軍的大佐自然是比少將低一級的,但是為什麼日軍更青睞大佐呢?其實,不是日軍士兵不想當少將,而是當少將難度太高,大多數軍人熬不到就該退役了;而大佐經過努力的話,還是有機會當上的。日軍軍官在二戰時採取的軍銜是九等制,即大將、中將、少將;大佐、中佐、少佐;大尉、中尉、少尉。我們不難看出,少將軍銜是比大佐高的,大佐經過提拔才有可能成為少將。
  • 日本大佐相當於中國軍隊什麼級別?為何日軍不當少將爭當大佐?
    即: 將官:上將、中將、少將; 校官:大校、上校、中校、少校; 尉官:上尉、中尉、少尉。 相信在一些抗日影視劇中,會看到不少日軍的大佐這樣的軍官。那麼,日軍大佐相當於現代什麼級別的將領呢?
  • 日本「大佐」相當於我軍什麼級別,為何日軍不當少將要搶大佐?
    「大佐」這個詞到現在都是日本獨一無二的軍銜,其他國家並沒有,1945年二戰結束之前,日本的軍銜分別有將官、佐官、尉官、準士官等十六級,日本的軍銜一般分為三級九等制,三級分為將、佐、尉,又叫做大、中、少三個層級。
  • 日本「大佐」相當於我軍什麼軍銜,為何日軍寧當大佐也不做少將?
    日本「大佐」相當於我軍什麼軍銜,為何日軍寧當大佐也不做少將? 眾所周知,在日本進行過明治維新後,開始對大型控股公司進行扶持,在這之中,六大財閥嶄露頭角,他們直接將全日本經濟進行了壟斷。在二戰之中,這些財閥同樣是先行者,日本高官都是從家庭背景當中進行挑選的,能夠成為日軍高官的平民少之又少。
  • 日軍「大佐」到底有多大的指揮權?為何軍官寧願做大佐也不當將軍
    大佐,這個在抗日劇中經常聽到的稱呼,你對這個了解多少呢,大佐和少將誰的手中權力更大呢? 說起大佐,那就首先要談起日本的軍銜制度,二戰期間由於戰況的需要,日本人把日本把軍官的軍銜分為將,佐,
  • 日本「大佐」相當於我軍什麼軍銜?日軍寧願不當少將,也要爭大佐
    少將和大佐的區別想必大家了解了日本軍銜之後,都會有一些疑問,為什麼明明可以選軍銜較高的少將,卻爭著要當軍銜較低的大佐?只其中緣由,小編為大家細細道來。日本的大佐相當於我國團長的職務,相當於我國上校。但日本大佐又有些不同,分為聯隊長和參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