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趣味探索訊 地球之外太空是這個樣子,空曠和漆黑,那麼太陽系之外的太空是個什麼樣子?可能不少人感到十分好奇,是否有多艘外星星艦飛來飛去,是否比太陽系顯得更加繁榮,又或許是比太陽系還要黑暗和空曠?如今系外太空已經有屬於人類的兩個人造物,儘管它們是40多年前打造的人造物,可以說科技已經有些落後了,但是十分經久耐用,仍能獲取珍貴科學數據。
這兩人造物其中一艘就是美國於20世紀70年代發射的旅行者1號,它發現了什麼?雖然無法再向我們傳送星際空間照片,但是傳回了很多關於太陽系邊界、外太空科學數據,讓我們對外太空有一定了解,不再停留在「紙上談兵」的階段,而是以真實數據作為基礎,比如,日光層不再是我們之前假設的球狀和橢圓狀,而是不規則形狀,系外空間雖看似什麼也沒有,但是輻射異常強烈。
旅行者1號是世界距離太陽最遠的一艘飛船,截止到2020年5月23日20時,與太陽距離為223.41億公裡,與地球距離為222.21億公裡,並且距離還在遞增之中,因為每秒每分都在向外飛,速度達16.9995公裡每秒。這就連美國航天局(NASA)也是萬萬沒有想到,一艘以核電池為動力的人造物,在外太空跑了40多年,到了200多億公裡外還能跟深空網絡正常聯繫,並傳回大量有價值數據。
傳什麼數據,根據NASA網站顯示,旅行者1號已經傳回了三批科學數據,時間分別為5月7日,5月14日和5月21日,可能很多人都想知道到底傳回了啥,其實我和你們一樣也非常想知道,可惜的是打開太空飛行運行時間表(SFOS)表後,發現表中被填充多個英文字母、數字和二進位,它們到底代表什麼意思呢,可以完全不懂,不過我們相信這些科學數據來自4種科學儀器。
要知道旅行者1號上電力已經使用了40多年,所以電力衰減十分嚴重,10種科學儀器不得不關閉6種,只能勉強供應4種,那麼那4種儀器在工作呢?宇宙射線子系統(CRS),低能帶電粒子(LECP),磁力計(MAG),等離子波子系統(PWS),這四種儀器主要用來研究宇宙射線的粒子成分和強度,還有太陽磁場強度,傳回數據顯示,系外太空宇宙射線很多。
對於生命而言,宇宙射線是一種看不見和摸不得的有害物質,之前研究顯示,近地軌道上的宇宙射線是地面的200倍以上,所以每一名太空人都要佩戴一個輻射器來計算輻射劑量,一旦超出預定劑量值,那麼必須返回地球,而系外太空又比近地軌道多得多,不得不說系外太空有害物質很多。所以人類要走出太陽系異常艱難,也有科學家認為,正是有宇宙射線的阻隔才讓我們生存至今,要不然其它智慧生命早就到訪地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