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大物業今日香港上市:市值946億港元,為年內最大的物業股IPO

2020-12-05 IPO早知道C叔

「21家基石投資者合計認購8.1868億股約合50.49%。」

本文為IPO早知道原創

作者|蒼穹

據IPO早知道消息,恆大物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恆大物業」)今日(12月2日)正式在港交所掛牌,股票代碼為06666.HK,華泰國際、UBS、農銀國際、建銀國際、中信證券及海通證券擔任聯席保薦人。

截至9:55,恆大物業每股股價8.75港元,較發行價8.80港元微跌0.57%,市值達到946億港元,僅次於碧桂園服務的1269億港元,暫列港股物業股市值第二。

本次恆大物業共在全球發售1,621,622,000股股份,其中162,163,000股約10%在香港公開發售,餘下1,459,459,000股約90%進行國際配售;每股發行價定為8.80港元,位於招股區間8.5港元至9.75港元低端;經扣除就全球發售應付的包銷費用及佣金以及估計開支後,全球發售所得款項淨額約為69.18億港元,成為物業股史上名副其實的募資王。

恆大物業的投資者陣容可謂豪華,此次IPO引入深圳凱爾、SensePower Management Limited、江西興美等21家基石投資者,合計認購股份8.1868億股,佔超額配股權未行使前發售股份總數的50.49%;而在今年8月,恆大物業還曾發起一輪Pre-IPO輪融資,包括華泰國際大灣區有限公司、華人置業創始人劉鑾雄之妻陳凱韻、雲鋒基金、騰訊、農銀國際、中信、光大控股、紅杉中國、周大福在內的14家戰略投資者合計投資235億港元,彼時其估值已超750億港元。

基石投資者認購情況(來源:發售定價公告)

恆大物業表示,IPO募資所得資金將有約65%用於戰略收購及投資、約15%用於開發增值服務、約8%用於升級訊息系統及設備、約2%用於招聘及培養人才,另外10%用作營運資金及其他一般企業用途。

迄今為止,年內共有13家物業公司在港敲鐘,其中恆大物業僅用64天完成交表到上市全流程,刷新物管公司赴港上市的最短時間紀錄。而在諸多物業新股之中,當以近期上市的世茂服務、金科服務、融創服務,外加恆大物業4家最為亮眼,源於它們均由TOP20乃至TOP10地產公司分拆而來,經與其他三家對比,或可略為一窺恆大物業的實力與不足。

在體量上,恆大物業當之無愧位屬第一。截至2020年6月30日,恆大物業已訂約為1354個項目提供物業管理服務、非業主增值服務及╱或社區增值服務,覆蓋22個省、五個自治區、四個直轄市及香港逾280個城市,總在管面積約為2.54億平,籤約面積則為5.13億平。

而在同期,金科服務、融創服務、世茂服務的在管面積分別為1.30億平、1.05億平及8570萬平,且籤約面積分別為2.56億平、2.32億平及1.26億平。無論是籤約還是在管,恆大物業接近第二名的近兩倍,規模上呈現碾壓之勢。

四家規模對比(來源:招股書整理)

事實上,2019年恆大物業位列中國物業服務百強企業項目覆蓋城市數第二,同時以籤約面積計排名第三及按在管面積計排名第四。若以單盤面積計,因為項目數眾多恆大物業規模效應則沒那麼明顯,這一數值為18.76萬平米/個,僅領先於融創服務的15.97萬平/個,卻要落後於金科服務的26.63萬平/個以及世茂服務的29.25萬平/個。

在收入盈利上,由於在管面積存在優勢,恆大物業也要強壓一頭,2017-2019年及2020上半年其的收入分別為43.99億元、59.03億元、73.33億元及45.64億元,同期淨利潤分別為1.07億元、2.39億元、9.313億元及11.48億元,過去三年淨利潤更是以195.5%的複合年增長率於行業20強企業中居最高。

反觀其他3家,2019年全年收入均在20億元以上量級,淨利潤最高者不過4億元,難以形成有力抗衡。如若論及比率,恆大物業的優勢不再明顯,其的毛利率及淨利率分別由2017年的9.8%、2.4%增至2019年的23.9%及12.7%;僅以2019年的數據計,恆大物業的毛利率為四者最低,只淨利率略超融創服務的9.6%。

四家相關盈利比率(來源:招股書整理)

但在2020上半年,恆大物業迎來業績的大爆發,毛利率一舉上升至38.1%,同期淨利率升至25.1%,相關數值均屬四者之冠,只是該驕人業績能否維繫尚有待時間驗證。

物管行業尤為關注物業公司的第三方拓展能力,縱觀四家,恆大物業對母公司依賴程度無疑最深。於2020年6月末,恆大物業在管項目中只有13項約102.4萬平米來自獨立第三方,即意味著超過99%在管面積為承接母公司及其聯營和合營公司的項目,同時其的物業管理服務收入近乎百分百來自關聯方。

四家外拓情況(來源:招股書整理)

相比而言,金科服務外拓能力最佳,於2020上半年其的第三方項目面積佔比達到48.5%,並貢獻其物業管理服務業務收入的36%。鑑於收入比和面積比嚴重失衡,金科服務實際上採取的是低價外拓模式,但就恆大物業收費來看,其的第三方物業平均月收費達到2.28元/平米,高於其的住宅物業平均收費的2.14元/平米,貌似擺脫低價外拓的一般路徑,然則外拓委實有限尚難定論。

當下物業管理的外延不斷擴大,社區增值服務被用來當做物管高級化的一道衡量指標。恆大物業的社區增值服務收入佔比由2017年的5.7%升至2019年的7.8%,並進一步升至2020上半年的11.1%,著實向著高級化邁進。

對比之下,融創服務略顯滯後,社區增值服務貢獻率僅3.4%,金科服務與恆大物業持平,世茂服務則高達26.7%。

綜上分析可知,於最近上市的物業頭部物業公司之中,恆大物業的規模、收入均居上乘,盈利能力尚待觀察,關聯方嚴重依賴則不得不防。

相關焦點

  • 恆大物業港交所上市:市值951億港元 騰訊紅杉是股東
    雷帝網 雷建平 12月2日報導恆大物業(股票代碼為:「6666」)今日在港交所上市,發行價為8.8港元,以發行價計算,恆大物業市值為951.35億港元。恆大物業今日開盤價為8.84港元,較發行價基本持平,此後,股價較發行價有所下跌,後又回到發行價。
  • 恆大物業計劃將IPO定價定為每股8.8港元 市值951億港元
    來源:新浪港股11月26日消息,據外媒,恆大物業計劃將IPO定價定為每股8.8港元,位於指導區間中段。以此計算,不及超額配股權,恆大物業市值為951億港元恆大物業(06666)於周一(23日)至周四(26日)招股,招股價介乎8.5-9.75港元,預期將於下月2日掛牌。以每手500股計,入場費為4924港元,股票代碼6666.HK。截至發稿,恆大物業募資50.55億港元,超購2.2倍。
  • 恆大物業首日微跌報8.78港元/股 恆大汽車漲幅超10%
    來源:東方財富網12月2日,恆大物業(06666.HK)在港交所正式掛牌上市。早間開盤,恆大物業在小幅度上升之後開始一路下行,盤中最低曾跌至8.68港元/股,至午間收盤時,恆大物業報8.72港元/股。下午開盤後,恆大物業股價震蕩下行,最低跌至8.54港元/股,跌幅2.95%,此後股價有了兩次小幅拉升,截至收盤時,恆大物業報8.78港元/股,跌幅0.23%,總市值949億港元。12月1日早間,恆大物業公告,最終每股發售定價為8.8港元,預計最多募集資金69.15億港元。
  • 735億恆大物業啟動上市,香港富豪領投39...
    恆大物業計劃於港交所上市,已於9月29日遞交上市申請書。該公司於8月進行上市前戰略融資,最新估值達到837.5億港元(約合人民幣735億元),其中香港富豪劉鑾雄領投45億港元(約合人民幣39.5億元)。恆大物業尚未披露本次上市融資的計劃規模。   9月30日,恆大系股票繼續大漲。截至港股收盤,恆大(3333.HK)報19.7港元,大漲超19%。
  • 頭部房企加入物業分拆上市大戰 遭遇「寒潮」的物業股能否重振?
    12月2日,恆大物業於港交所主板正式上市,股價開盤報8.84港元,較8.8港元的招股價上漲0.45%,總市值約955.7億港元。12月初,恆大物業、華潤物業上市,不出意外,遠洋服務、佳源服務也將在年內實現上市。據統計,四季度上市物業企業數量有望達到10家,可謂規模最多的一個季度。
  • 拿下年內最大IPO!總市值接近7300億港元!劉強東為何沒上臺?
    6月18日,香港市場迎來年內最大規模的公開發行:京東集團正式在香港聯交所掛牌上市,股份代碼"9618"。上市儀式上,京東第一次對外展示了今年618數據大屏,從2020年6月1日0點到6月18日9:47,累計下單金額達到2284.88億元,遠遠超過了去年618大促18天2015億元的紀錄。就貴州而言,消費最強城市為貴陽。
  • 領地控股今日在港敲鐘上市 市值達到56.9億港元
    據IPO早知道消息,領地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下稱「領地控股」)今日(12月10日)正式在港交所掛牌,股票代碼為06999.HK,建銀國際擔任獨家保薦人。截至9:35,領地控股股價為5.69港元,較發行價持平,市值達到56.9億港元。
  • 誰投資了FF:市值14億港元的放債公司,持有多筆恆大股權
    更值得玩味的是,這家時穎公司背後的股東趙渡,擔任董事會主席的兩家上市公司中譽集團及國際資源,市值加起來僅有三四十億港元,年營收僅千萬美元規模。此外,趙渡和香港「大D會」成員,即許家印、張松橋、劉鑾雄和鄭家純均有所關聯。
  • 「IPO追蹤」海吉亞醫療(06078-HK)上市首天市值高達156億港元
    來源:財華網【財華社訊】6月29日,海吉亞醫療控股(06078-HK)(下稱「海吉亞」)正式在香港聯交所掛牌上市。發行價18.50港元,今日開盤價22.8港元,曾高見27.7港元,全日收26港元,較上市價18.5港元,高7.5港元或40.5%,市值高達156億港元,成交7868萬股,涉資19.13億元。不計手續費,每手200股,帳面賺1500元。創立11年,海吉亞已經成長為中國最大的腫瘤民營醫療集團,經營十家以腫瘤科為核心的醫院網絡。而海吉亞IPO背後,離不開一眾投資機構支持。
  • 京東健康香港IPO:市值超3000億港元,港股上演三國殺
    京東健康香港IPO:市值超3000億港元,港股上演三國殺 2020-12-08 17:17
  • 恆大物業擬235億港元引戰投,中信、紅杉、騰訊、雲峰基金等參與
    快訊 | 詳情 恆大物業擬235億港元引戰投,中信、紅杉、騰訊、雲峰基金等參與 據中國證券報報導,8月13日晚間,中國恆大發布公告稱,旗下金碧物業將引入235億港元戰略投資,以支持物管業務發展。
  • 中通香港上市首日總市值超2000億港元
    北京商報訊(記者 趙述評 何倩)9月29日,中通快遞於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主板正式掛牌,成為國內第一家同時在美國和香港上市的快遞企業。上市首日,中通快遞(2057.HK)高開11.93%,報244港元,盤前成交1.68億港元,最新總市值為2070億港元。 根據公告,中通快遞本次計劃發售新發行4500萬股A類普通股,最終發售價為每股218港元。假設超額配股權未獲行使,估計全球發售募集資金淨額約為96.74億港元。
  • 恆大物業、舜宇光學科技等創歷史...
    恆大物業、舜宇光學科技等創歷史新高 來源:東方財富研究中心第一時間傳遞港股異動信息,觀察市場動向,把握漲跌邏輯,挖掘投資機會。交銀國際發布研報稱,預計智慧型手機和汽車領域前景良好,將舜宇光學科技目標價由185港元上調18.9%至220港元,重申「買入」評級。恆大物業(06666)漲超10%創歷史新高 預計全年淨利潤及股東應分配利潤上升至26億元恆大物業(06666)早盤高開逾4%,盤中急升逾11%,突破全部均線,刷新歷史新高。
  • 新股申購|恆大物業招股中 艾德證券港股打新通道已開啟!
    來源:金融界網站本周一,恆大物業發布公告,將於11月23-26日招股,公司擬發行16.22億股股份,其中公開發售約1.62億股,國際發售約14.59億股,每股發行價8.50-9.75港元,市值介於約918.92億-1054.05億港元之間,募資額在
  • 「仙股」香港金融集團跌至9分錢,港股超200公司股價不足0.1港元
    10月9日,港股出現奇特一幕:香港金融集團(00007.HK)股價閃崩,直線下跌逾80%。眼看剎不住下洩之勢,香港金融集團在上午11時許短暫停牌,並發公告透露有重大出售事項將公布。此時,其股價跌至0.09港元/股,總市值3.68億港元,跌幅81.41%,位居港股跌幅榜首位。
  • 海爾智家今日在港上市:開盤後大漲超10%,市值2388億港元
    本文為IPO早知道原創作者|Stone Jin微信公眾號|ipozaozhidao據IPO早知道消息,海爾智家(600690,股吧)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爾智家」)今日(12月23日)正式以「6690」為股票代碼在港交所主板掛牌上市,成為全球第一家在A、D和H三地上市的企業。
  • 「洗衣液大王」藍月亮今日上市,市值逾800億港元
    12月16日,藍月亮集團控股有限公司(下稱「藍月亮」)在港交所掛牌上市,發行價為13.16港元,市值一度逼近千億港元。截至收盤,藍月亮每股報價為14.88港元,最新市值855.2億港元(合721.57億元)。公開資料顯示,成立於1992年的藍月亮,以廚房清潔劑起家。
  • 遠洋服務上市首日市值達69億港元 多業態服務模式拓寬收入渠道
    來源:證券日報網本報記者 王麗新2020年收官之際,重量級物業企業仍在加緊上市。12月上旬,恆大物業和碧桂園服務接連完成IPO,物業板塊再添千億元市值成員。據《證券日報》記者不完全統計,2020年以來,15家物業企業登陸H股,是2018年以前物業板塊上市公司總數的近3倍。
  • 72億港元拿下儒意影業,恆大的中國版Netflix夢?
    (原標題:72億港元拿下儒意影業,恆大的中國版Netflix夢?)10月26日晚間,恆騰網絡發布公告稱,將通過配發及發行股份、認購股權的方式以72億港元全資收購儒意影業。
  • ...的朋友圈,863億戰投都出資了多少?一起回顧恆大轟轟烈烈的保衛戰!
    恆大警報解除,公司股債再度暴力反彈,其中,中國恆大漲暴漲17%,市值超2500億港元,恆大汽車、恆騰網絡漲超5%。25日,中國恆大發布公告稱,分拆物業管理業務上市已獲得聯交所批准,將在短期內向聯交所呈交正式上市申請。此外,8月13日晚間,中國恆大公告,旗下物業管理業務將引入235億港元戰略投資。投資者陣容極為「豪華」,包括中信、光大控股等大型央企,雲峰基金、紅杉資本等頂級投資基金,以及騰訊、周大福等大型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