籃球在中國可以說是用戶群體非常多,特別是男同學從初中開始不管會不會,都願意去操場上練一練打一打,可以說每個班級都有那麼10幾個人喜歡籃球,這樣的受眾群體加在一起基數是非常大的,可是為啥隨著年齡的增長越來越多的人放棄了自己曾經熱愛的籃球運動呢?
籃球作為三大球之一在世界上擁有非常多的球迷,更有像NBA這樣的頂級籃球聯賽盟。但是在NBA卻很少有中國人的身影,除了姚明之外我們很難看到中國人能在NBA上出人頭地。作為擁有籃球迷最多的國家,中國許多人都曾經擁有過一個籃球夢,但是卻很實現自己的夢想,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為在中國很難實現籃球夢。
年輕人放棄籃球很難實現籃球們主要是因為這幾個原因,其一家庭式阻礙促使有些籃球運動愛好者放棄。其二人情社會阻礙有些運動雖然有天賦,但是性格比較內向或者偏執導致別人的不喜愛。其三自我放棄因訓練的辛苦自己有看不到希望導致放棄等。
首先我們來說說家庭式阻礙,這種情況和中國的國情教育有一定的關係,在父母眼中的孩子有出息就是有一份好工作,而教師、醫生、公務員這三種是父母心中的理想工作,如果不是這三種工作感覺自己做啥都是不務正業,所以更別提自己的夢想是打籃球了,就算你給父母說有許多球星工資非常高也非常有名,但是父母一定會把你歸類成不成氣候的那種,所以不少同學的籃球夢就會很早被父母掐斷。
再來說人情社會阻礙其實這種說法有點籠統,我大致歸為就是迫於生活為一種,迫於自身條件為一種、迫於社會特色為一種。迫於生活這類人主要是因為隨著年齡的增長,為了以後的生活和生存問題所迫,不得已把打籃球從夢想變為愛好。迫於自身條件有些人因為升高或者身體反應遲鈍等問題,逐漸被同齡人拉開距離這樣漸漸的造成了心裡壓力從而導致一些人放棄了籃球夢。迫於社會特色大家都知道中國式家長和群眾都愛進行攀比,或者拿證書來說話更有甚者拿金錢來說話,這樣的各種條件附加在一起就算再好的苗子,也會被抨擊的正常成長更別提遇到一個好的球隊環境了。綜上三點在可以看出目前中國的人情社會式教育和培養,是無法培養出優秀的籃球運動,就算有些球員天賦過人卻因為前期缺乏引導,導致被發現的時候已經成為了普普通通的籃球運動員。
最後來看看自身問題,這裡說的自身問題不是身體條件問題,而是心理問題抗壓能力。大家都知道一個優秀的運動員是不停的訓練加訓練,鍛鍊出來的就算有著再好的天賦如果沒有後期的勤奮一樣到最後無法成長起來,所以說運動員對於自己一定要高要求,中國有句老話叫做吃的苦中苦方為人上人,訓練中的吃苦是為了以後你就是賽場中那顆最閃亮的星。不少運動員已經突破了重重關卡,走上了職業體校的路但是最後卻敗給了自己,所以要想最終的成功都要做好吃苦的準備。
通過以上三點分析即使中國籃球從娃娃抓起,但是也要面臨各種問題才能一步一步成長為職業運動員,這樣篩選下來基本也就所剩不了多少了,到最後能上臺的還要靠著關係和實力雙重考驗才可以有展露自己的機會,所以不管怎麼看努力學習貌似成了一條最簡單又最快捷通往成功的道路了。
我只能說不是中國籃球弱培養不起來,只能說中國想培養一個職業運動員卻是需要的如果有點多,金錢、努力、權利、天賦一個都不能少一個都不可缺。不過最後我還是希望可以儘早讓一些運動從愛好變成職業化,這樣或許可以培養出更多更加出眾的人才。